双轮车及可升降的遮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89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轮车及可升降的遮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固定在双轮车上的可升降遮挡系统,本处所指双轮车指有 不共轴的两轮的车辆,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遮挡装置起遮挡阳光,雨水,风和部 分障碍物(某些在行驶时易被驾驶者忽视的,如悬挂的电线,细树枝等)的作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双轮车遮挡系统有三种第一种是固定在双轮车上的,统不可升降, 所以在停放双轮车时,遮挡系统的重心较高,迎风面积较大,在风吹或受到意外碰撞时易造 成双轮车失稳倾倒;第二种是固定在双轮车上的,遮挡系统可变角度,但遮挡系统的固定较 为复杂(采用螺栓拧紧等方式)或抵抗外力的能力较差(采用蛇形管等方式);另一种是 通过固定在双轮车车把上的支架及夹具,夹住伞,伞撑开时起遮挡阳光,雨水的作用,但在 风速较大时,伞不易被夹住,如伞被吹倒或遭到碰撞会影响行驶者的行车安全,并且遮挡效 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遮挡系统,以克服现有的双轮车可变角度 遮挡系统固定不方便或不可靠的缺点。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特点是,包括支撑装置,用 于将该遮挡系统支撑在一双轮车上;遮挡装置,与支撑装置通过一直轴铰接;以及自动锁 定装置,设置在遮挡装置与支撑装置之间,当转动遮挡装置直至一预设角度时,遮挡装置处 于张开升起状态,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通过该自动锁定装置自动锁定,从而起到遮挡 作用;当通过自动锁定装置解除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的自动锁定后,遮挡装置反向转 动,以使遮挡装置收拢下降,减低遮挡装置的重心和迎风面积。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遮挡装置含固定或非固定遮挡板, 固定遮挡板在遮挡装置中的位置是固定的,非固定遮挡板可通过滑槽,转轴等装置在遮挡 装置中进行位置的改变。在遮挡装置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非固定遮挡板通过位移,增大遮 挡装置的遮挡效果;在遮挡装置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非固定遮挡板通过位移,减少遮挡装 置所占空间。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该自动锁定装置包括限位装置和 控制装置,遮挡装置转动至所述预设角度后由该限位装置限位,该控制装置连接该限位装 置,通过该控制装置控制限位装置的移动以解除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的自动锁定。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遮挡装置包括框架、可折叠盖板、 弹性转轴、转轴、限位板、薄膜、盖板、绳夹、挂钩、横向绳、纵向绳以及拉线;框架的一端通过 转轴与支撑装置铰接;框架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和盖板铰接,框架上固定有限位板,盖板的 前后两侧部位各通过弹性转轴连接有可折叠盖板,薄膜两端连接在可折叠盖板端部,薄膜 的中部边缘连接在盖板上;对称于盖板的两可折叠盖板通过横向绳相连;沿盖板纵向设纵
4向绳,横向绳和纵向绳在相交处相连;在盖板尾部的纵向绳端部连有挂钩;在遮挡装置需 要张开时,拉线的一端通过绳夹和纵向绳端部的挂钩相连,另一端和双轮车尾部相连,在拉 线的弹力作用下,纵向绳和横向绳均被拉移动,横向绳带动可折叠盖板绕弹性转轴转动,直 至折叠盖板转至和盖板并行,连接在可折叠盖板端部的薄膜也同时发生转动并张开,在纵 向绳和限位板作用下,盖板张开并保持稳定;在遮挡装置需要收拢时,绳夹与挂钩分离,纵 向绳和横向绳不再受约束,可折叠盖板和薄膜因弹性转轴的弹力而转动到与盖板叠合的位 置,同时盖板也可以收拢。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该自动锁定装置包括锁舌以及牵 引装置,锁舌具有导引斜面,锁舌随着遮挡装置的转动通过其导引斜面的导引并借助一弹 性装置提供的弹性力,而在遮挡装置位于所述预设角度时连接在支撑装置和遮挡装置之 间,进而限制遮挡装置之间的转动,牵引装置与锁舌相连,可克服弹性装置的弹性力将锁舌 牵弓I脱离支撑装置或遮挡装置。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弹性装置的一端连接遮挡装置且 另一端连接锁舌,在支撑装置上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前挡板低于后挡板,锁舌随着遮挡 装置的转动通过其导引斜面沿前挡板的导引并借助弹性装置提供的弹性力,而在遮挡装置 位于所述预设角度时部分位于支撑装置内且部分位于遮挡装置内,从而将遮挡装置和支撑 装置相连接。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牵引装置包括控制板,控制板可转 动地设置在遮挡装置上,控制板通过一牵弓I线连接锁舌。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后挡板为L形构件,其上表面提供 一支撑面,该支撑面在遮挡装置收拢后支撑遮挡装置。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该自动锁定装置包括控制杆、撑 杆、限位环以及滑动环,控制杆设置在支撑装置内,该控制杆为弹性细长杆,其一端固定在 支撑装置内,另一端分别连接一锁定片和一控制杆横杆,锁定片和控制杆横杆分别从支撑 装置侧壁上的预留孔中穿出,撑杆一端固定在遮挡装置上另一端连接滑动环,滑动环套在 支撑装置上,限位环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用于限制滑动环的滑动,锁定片具有导向斜面,滑动 环借助锁定片的导向斜面越过锁定片而被自动锁定,并且控制杆横杆用于推动控制杆带动 锁定片以解除锁定片对限位环的锁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轮车,其特点是,包括前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遮挡装置与支撑装置绕一直轴线铰接,连接处设自动锁定装置,使其和双轮车车 架的夹角到某一预设角度时,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形成自动锁定,不需要复杂的动作 即可以实现遮挡装置的固定;当解除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的自动锁定后,遮挡装置即 可以改变其与双轮车车架的夹角使遮挡装置收拢下降,减低遮挡装置的重心和迎风面积, 不致过多削弱双轮车停放时的稳定性;此外,遮挡装置的非固定遮挡板,可增加遮挡装置在张开时的遮挡面积和遮挡效 果;遮挡装置局部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节能环保;遮挡装置的前部设置雨刷器,使 遮挡装置在下雨雪时不被雨雪模糊,保证行驶者的视线通畅。本遮挡装置结构具有简单合 理、使用灵活、可靠程度高的特点。
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标示同样的组成部分。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前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后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的俯视图。图7是图3的①处局部放大视图。图8是图4的②处局部放大视图。图9是图7的A-A剖面放大视图。图10是图7的B-B剖面放大视图。图11是图7的C-C剖面放大视图。图12是图9所示的结构在处于准备要张开升起状态时的剖面视图。图13是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过程中图7的A-A剖面视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侧视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的侧视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前视图。图17是图15的③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8是图16的D-D剖面视图。图19是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图17的D-D剖面。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侧视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的侧视图。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前视图。图23是图21的④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24是图23的E-E剖面视图。图25是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图23的E_E剖面视图。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侧视图。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的侧视图。图2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前视图。图29是图27的⑤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0是图29的F-F剖面视图。图31是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图29的F-F剖面视图。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侧视图。图3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的侧视图。图3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前视图。图35是图34的⑥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6是图35的G-G剖面视图。[0054]图37是图35的H-H剖面视图。图38是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图35的G_G剖面视图。图39是遮挡系统处于从收拢下降状态到张开升起状态过程中图35的G_G剖面视图。图4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可折叠盖板张开时 的侧视图。图4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可折叠盖板收拢时 的侧视图。图4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遮挡系统从张开升起状态到收拢下降状态过程中 的侧视图。图4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的侧视图。图4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前视图。图4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后视图。图4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遮挡系统处于张开升起状态时的俯视图。图4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遮挡系统处于收拢下降状态时的俯视图。图48是图46的⑩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49是图40的⑦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0是图49的I-I剖面视图。图51是图41的⑧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2是图51的J-J剖面视图。图53是图51的L-L剖面视图。图54是图49的K-K剖面视图。图55是图40的⑨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6是图52的M-M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13所示,支撑装置包括底座3、支撑杆4、垫块28、连接螺栓 13 ;遮挡装置包括框架6、面板8、可折叠盖板9 (双轮车行驶者视线前方的面板8和可折叠 盖板9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定位转轴10、雨刷器11、太阳能电池板12 ;自动锁定装置包 括框架前伸件5、前挡板16、后挡板17、加劲肋18、L形控制板19、挂线槽20、框架6上的小 孔21、牵引线22、转轴支座23、转轴24、锁舌25、挂钩26、弹簧27。底座3安装在双轮车1的车架2上,位于双轮车扶手前方(车座相对于扶手为后 方),支撑杆4插在底座3的立管上,在底座3的立管中放置合适数量的垫块28以调节支 撑杆4的高度,连接螺栓13穿过支撑杆4和底座3上预留的螺栓孔将支撑杆4和底座3固 定,支撑杆4刚性连接有横向构件,以提高其整体性;框架6通过转轴7 (转轴7为一直轴) 以及转轴7上的转轴套筒15和紧固螺栓14与支撑杆4铰接。框架6上固定有面板8,在面 板8的前表面安装有雨刷器11,在框架6的三侧边(即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安装有定 位转轴10,可折叠盖板9安装在定位转轴10上,顶部的可折叠盖板9由三块盖板和连接它 们的定位转轴10组成;在折叠盖板9的上表面局部位置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12,雨刷器11与太阳能电池板12通过导线与双轮车上的电源设备相连。自动锁定装置的前挡板16和后 挡板17固定在支撑杆4上,后挡板17为L形构件,其中固定有加劲肋18以提高L形构件 的刚度。当遮挡装置从图2的收拢下降状态向图1的张开升起状态变化时,如图12所示 时,框架前伸件5绕转轴7顺时针方向转动,当锁舌25接触到前挡板16时,将迫使锁舌25 在框架前伸件5的管道中向上移动,同时使安装在框架前伸件5内的弹簧27压缩,框架前 伸件5 —直旋转到被支撑杆4上的后挡板17的侧面所限制为止,同时锁舌25与前挡板16 脱离接触,锁舌25被压缩的弹簧27推挤在框架前伸件5的管道中向下伸出,如图9所示, 锁舌25 —部分继续保留在框架前伸件5的管道中,且一部分位于前挡板16和后挡板17之 间,此时锁舌25起到连接支撑杆4和框架前伸件5的连接件功能,从而使框架前伸件5被 前挡板16和后挡板17限制,不能再绕转7转动,从而使遮挡装置与支撑装置之间实现自动 锁定,使遮挡装置与双轮车车架2的相对夹角保持稳定,使遮挡装置张开升起如图1所示。 可折叠盖板9通过定位转轴10可翻开如图3,4和5所示。在遮挡装置需要收拢下降时,可 折叠盖板9通过定位转轴10可向内翻转与面板8叠合如图2,6所示。如图11所示,L形控 制板19通过转轴24和转轴支座23固定在框架6上,对L形控制板19施加一个力,使L形 控制板19绕转轴24转动,带动挂线槽20上的牵引线22。如图9所示,牵引线22穿过框架 6上的小孔21,通过锁舌25上的挂钩26带动锁舌25,使锁舌25在框架前伸件5的管道中 向上滑动直至锁舌25完全收缩至框架前伸件5以内,前挡板16即不能再限制锁舌25,使遮 挡装置与支撑装置之间的自动锁定解除,遮挡装置即可以绕转轴7逆时针转动,如图13所 示,直至框架6被后挡板17上表面所限制,在重力作用下,遮挡装置的位置将保持稳定,如 图2,6所示。第二实施例如图14至图19所示,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的构造同第一实施例,自动 锁定装置包括弹簧29、撑杆30、铆钉31、控制杆32、限位环33、滑动环34、限位片36、控制杆 横杆37。如图18和图19所示,框架6通过转轴7(转轴7为一直轴)、转轴7上的转轴套 筒15和紧固螺栓14与支撑杆4之间铰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支撑杆4刚性连接有横 向构件,以提高其整体性。支撑杆4上设置有滑动环34,滑动环34和弹簧29均套在支撑 杆4上,弹簧29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动环34和支撑杆4上,滑动环34与框架6之间通过撑 杆30连接,在无外力作用下,弹簧29的弹性力使滑动环34保持在一预设位置,这样就可以 使框架6保持在一预设位置,使遮挡装置张开升起如图14所示。在支撑杆4的内部通过铆 钉31固定控制杆32的一端在其管壁上,控制杆32为弹性细长杆,在支撑杆4管壁上有预 留的孔,使控制杆32上的限位片36可通过该预留的孔伸出到支撑杆4的外侧,并且在常态 下,限位片36在控制杆32施加的弹性压力下是伸出到支撑杆4外侧的。控制杆32的下端 还连接控制杆横杆37,控制杆横杆37的端部通过另一个预留的孔从支撑杆4中伸出。当框 架6受到外力作用绕转轴7向下转动时,通过撑杆30使滑动环34沿支撑杆4向下滑动,当 滑动环34遇到控制杆32的限位片36时,限位片36的斜面上受到压力退回到支撑杆4的 管壁中,同时使控制杆32产生弹性变形,直至滑动环34移到在限位片36的下侧,限位片36 由于控制杆32的弹性变形恢复而伸到支撑杆4的外侧,同时弹簧29也产生弹性变形,如图 19所示,滑动环34被限制在限位片36和限位环33之间,通过撑杆30使框架6保持收拢下降状态;当控制杆横杆37受外力推挤控制杆32时,使控制杆32产生弹性变形,同时使限位 片36退回到支撑杆4管壁中,滑动环一 34不再被限位片36限制,弹簧29的弹力使滑动环 34向上滑动,通过撑杆30使框架6上升,从而使遮挡装置张开升起如图14所示。第三实施例如图20至图25所示,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的构造同第一实施例,自动 锁定装置包括撑杆30、铆钉31、控制杆32、限位环33、滑动环34、限位片36、控制杆横杆37。如图24和图25所示,框架6通过转轴7 (转轴7为一直轴)、转轴7上的转轴套 筒15和紧固螺栓14与支撑杆4之间铰接。支撑杆4刚性连接有横向构件,以提高其整体 性。滑动环34套在支撑杆4上,滑动环34与框架6之间通过撑杆30连接。在支撑杆4的 内部通过铆钉31固定控制杆32的一端在其管壁上,控制杆32为弹性细长杆,在支撑杆4 管壁上有预留的孔,使控制杆32上的限位片36通过预留的孔可伸出到支撑杆4的外侧,并 且在常态下,限位片36在控制杆32施加的弹性压力下是伸出到支撑杆4外侧的,控制杆横 杆37也能通过另一个预留的孔与控制杆32相连。当框架6受到外力作用绕转轴7向上转 动时,通过撑杆30使滑动环34沿支撑杆4向上滑动,当滑动环34遇到控制杆32的限位片 36时,限位片36受到压力退回到支撑杆4的管壁中,同时使控制杆32产生弹性变形,直至 滑动环34移到限位片36的上侧,限位片36由于控制杆32的变形恢复而伸到支撑杆4的 外侧,如图24所示,通过撑杆30使框架6保持张开升起状态如图20所示。当控制杆横杆 37受外力推挤控制杆32使其产生弹性变形,同时使限位片36退回到支撑杆4管壁中,滑动 环34不再被限位片36限制,在重力作用下,滑动环34沿支撑杆4向下滑动直到受限位环 33的阻挡,框架6位置将保持稳定,如图21,25所示,遮挡装置呈收拢下降状态。第四实施例如图26至图31所示,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的构造同第一实施例,自动 锁定装置包括撑杆30、铆钉31、控制杆32、限位环33、滑动环34、撑杆35、限位片36、控制杆 横杆37。如图30和图31所示,框架6通过转轴7 (转轴7为一直轴)、转轴7上的转轴套筒 15和紧固螺栓14与支撑杆4之间铰接(如同第一实施例)。支撑杆4刚性连接有横向构 件,以提高其整体性。支撑杆4上固定有限位环34,在竖直方向间隔开的两个滑动环34和 弹簧29均套在支撑杆4上,弹簧29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滑动环34上,两个滑动环34与框 架6之间通过撑杆30和撑杆35连接,在无外力作用下,弹簧29的弹性力使两个滑动环34 的相对距离保持在某一预设值,这样就可以使框架6保持在某一预设位置,使遮挡装置张 开升起如图26所示。在支撑杆4的内部通过铆钉31固定控制杆32的一端在其管壁上,控 制杆32为弹性细长杆,在支撑杆4管壁上有预留的孔,使控制杆32上的限位片36可通过 预留的孔伸出到支撑杆4的外侧,并且在常态下,限位片36在控制杆32施加的弹性压力下 是伸出到支撑杆4外侧的,控制杆横杆37也能通过另一个预留的孔与控制杆32相连。当 框架6受到外力作用绕转轴7向下转动时,通过撑杆30和撑杆35使两个滑动环34沿支撑 杆4向下滑动,但两个滑动环34之间的距离会变大(撑杆35的与撑杆30可转动地连接), 使弹簧29产生弹性变形,当滑动环34遇到控制杆32的限位片36时,限位片36受到压力 退回到控制杆32的管壁中,同时使控制杆32产生弹性变形,直至滑动环34移到在限位片 36的下侧,限位片36由于控制杆32的变形恢复而伸到支撑杆4的外侧,同时弹簧29也产 生弹性变形,如图31所示,下方的滑动环34被限制在限位片36和限位环34之间,通过撑 杆30使框架6保持收拢下降状态。当控制杆横杆37受外力向支撑杆4内推挤时,使控制杆32产生弹性变形,同时使限位片36退回到控制杆32管壁中,下方的滑动环34不再被限位 片36限制,弹簧29的弹力将使两个滑动环34之间距离缩小,使两个滑动环34向上滑动, 通过撑杆30使框架6上升,使遮挡装置张开升起如图26所示。第五实施例如图32至图39所示,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的构造同第一实施例,自动 锁定装置包括框架前伸件5、后挡板17、加劲肋18、滑动环38、弹性片39。如图36和图37所示,框架6通过转轴7 (转轴7为一直轴)、转轴7上的转轴套筒 15和紧固螺栓14与支撑杆4之间铰接。支撑杆4刚性连接有横向构件,以提高其整体性。 支撑杆4上套有滑动环38,滑动环38和支撑杆4之间用弹性片39做弹性连接,后挡板17 固定在支撑杆4上,后挡板17为L形构件,其中固定有加劲肋18以提高L形构件的刚度。 当遮挡装置与支撑杆4的相对位置如图39所示时,框架前伸件5绕转轴7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框架前伸件5的前端接触到滑动环38时,将迫使滑动环38沿支撑杆4向下移动,同时使 弹性片39被压缩,框架前伸件5 —直旋转直到被支撑杆4上的后挡板17的侧面所限制为 止,如图36所示,同时框架前伸件5的前端与滑动环38脱离接触,滑动环38被压缩的弹性 片39推挤沿支撑杆4向上移动,框架前伸件5即被滑动环38和后挡板17限制,不能再绕 转轴7转动,从而使遮挡装置与支撑杆4之间实现自动锁定,使遮挡装置与双轮车车架2的 相对夹角保持稳定,使遮挡装置张开升起如图32所示。连接在面板8上的可折叠盖板9通 过定位转轴10可翻开如图32和35所示。在遮挡装置需要收拢下降时,连接在面板8上的 可折叠盖板9通过定位转轴10可向内翻转与面板8叠合,对滑动环38之间的弹性片39施 加一个力,使滑动环38沿支撑杆4向下移动,直至使滑动环38不再限制框架前伸件5,使遮 挡装置与支撑杆4之间的自动锁定解除,遮挡装置即可以绕转轴7逆时针转动,如图38所 示,直至框架6被后挡板17上表面所限制,在重力作用下,遮挡装置的位置将保持稳定,如 图33所示。第六实施例如图40至图55所示,支撑装置和自动锁定装置的构造同第一实施例, 遮挡装置包括框架6、可折叠盖板9、弹性转轴10、太阳能电池板12、转轴40、限位板41、紧 固螺栓42、薄膜43、盖板44、铆钉45、自动卷线器46、绳夹47、挂钩48、绳槽49、绳50、绳51、 绳结52、拉线53。框架6的一端通过转轴7 (转轴7为一直轴)以及转轴7上的转轴套筒15和紧固 螺栓14与支撑杆4铰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框架6的另一端通过转轴40及紧固螺栓 42和盖板44铰接,框架6上固定有限位板41,盖板44的前后部各通过弹性转轴10连接有 可折叠盖板9,薄膜43两端连接在可折叠盖板9端部,薄膜43的中部边缘通过铆钉45连 接在盖板44上(如图46所示),在盖板44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12,太阳能 电池板12通过导线与双轮车上的电源设备相连;可折叠盖板9的板端部设绳槽49,绳槽49 中穿绳50 (如图47所示),对称于盖板44的两可折叠盖板9通过穿过绳槽49中沿盖板44 横向的绳50相连;在盖板44背面纵向设有绳槽49,其中穿有沿盖板44纵向的绳51 (如图 43,47所示),绳51和绳50在相交处连接;在盖板44尾部的绳51端部连有挂钩48,靠近 绳51端部处设有一绳结52,在双轮车尾部设有一自动卷线器46,其中卷有拉线53,拉线53 端部连有绳夹47。如图43,遮挡装置处于收拢下降状态,如图51、52、53,可折叠盖板9及薄膜43叠 合在盖板44上;如图42,框架6顺时针转动,同时盖板44逆时针转动,直至转动到如图41
10的位置为止,遮挡装置与支撑装置之间实现自动锁定(锁定方式可以采用前述实施例的自 动锁定装置),同时遮挡装置在自身重力和限位板41的限制下保持暂时的稳定;接着如图 40,将拉线53从自动卷线器46中抽出,并将拉线53端部的绳夹47挂在绳51端部的挂钩 48上;在自动卷线器46的弹力作用下,绳51被拉移动直至绳结52为绳槽49所阻,因为绳 51和绳50相连,绳50也发生移动并带动可折叠盖板9绕弹性转轴10转动,直至折叠盖板 9转至和盖板44并行,连接在可折叠盖板9端部的薄膜43也同时发生转动并张开,如图49、 50,54,55 ;由于有拉线53的作用,可确保在双轮车行驶中遮挡装置的稳定。如图41,当需要收拢遮挡装置时,将绳夹47从挂钩48中摘下,拉线53在自动卷线 器46的弹力作用下卷入自动卷线器46中;如图51、52、53,可折叠盖板9和薄膜43因弹性 转轴10的弹力而转动到与盖板44叠合的位置;接着解除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的自动 锁定,框架6逆时针转动,同时盖板44顺时针转动,直至转动到如图43的位置为止,遮挡装 置即处于收拢下降状态。在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中,由于支撑装置与遮挡装置可相对以转轴7为中心转动, 设置在支撑杆4的用于自动锁定的构件和设置在框架6上的用于自动锁定的构件可以互 换。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锁舌25和弹簧27可以设置在支撑杆4上,而在框架6上设置类 似前挡板16、后挡板17的构件。在支撑杆4和框架6之间的自动锁定装置的实施不限于前 述实施例,例如还可以考虑以摩擦力、电磁力实现自锁的自锁装置等。
权利要求一种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用于将该遮挡系统支撑在一双轮车上;遮挡装置,与支撑装置通过一直轴铰接;以及自动锁定装置,设置在遮挡装置与支撑装置之间,当转动遮挡装置直至预设角度时,遮挡装置处于张开升起状态,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通过该自动锁定装置自动锁定,从而起到遮挡作用;当通过自动锁定装置解除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的自动锁定后,遮挡装置反向转动,以使遮挡装置收拢下降,减低遮挡装置的重心和迎风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特征在于,遮挡装置含固定或/和非固定 遮挡板,固定遮挡板在遮挡装置中的位置是固定的,非固定遮挡板可在遮挡装置中进行位 置的改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自动锁定装置包括限位装 置和控制装置,遮挡装置转动至所述预设角度后由该限位装置限位,该控制装置连接该限 位装置,通过该控制装置控制限位装置的移动以解除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的自动锁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特征在于,遮挡装置包括框架、可折叠 盖板、弹性转轴、转轴、限位板、薄膜、盖板、绳夹、挂钩、横向绳、纵向绳以及拉线;框架的一 端通过转轴与支撑装置铰接;框架的另一端通过转轴和盖板铰接,框架上固定有限位板,盖 板的前后两侧部位各通过弹性转轴连接有可折叠盖板,薄膜两端连接在可折叠盖板端部, 薄膜的中部边缘连接在盖板上;对称于盖板的两可折叠盖板通过横向绳相连;沿盖板纵向 设纵向绳,横向绳和纵向绳在相交处相连;在盖板尾部的纵向绳端部连有挂钩;在遮挡装 置需要张开时,拉线的一端通过绳夹和纵向绳端部的挂钩相连,另一端和双轮车尾部相连, 在拉线的弹力作用下,纵向绳和横向绳均被拉移动,横向绳带动可折叠盖板绕弹性转轴转 动,直至折叠盖板转至和盖板并行,连接在可折叠盖板端部的薄膜也同时发生转动并张开, 在纵向绳和限位板作用下,盖板张开并保持稳定;在遮挡装置需要收拢时,绳夹与挂钩分 离,纵向绳和横向绳不再受约束,可折叠盖板和薄膜因弹性转轴的弹力而转动到与盖板叠 合的位置,同时盖板也可以收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自动锁定装置包括锁舌以 及牵引装置,锁舌具有导引斜面,锁舌随着遮挡装置的转动通过其导引斜面的导引并借助 一弹性装置提供的弹性力,而在遮挡装置位于所述预设角度时连接在支撑装置和遮挡装置 之间,进而限制遮挡装置的转动,牵引装置与锁舌相连,可克服弹性装置的弹性力将锁舌牵 引脱离支撑装置或遮挡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特征在于,遮挡装置设置有太阳能电池 板,遮挡装置的前部设置有雨刷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特征在于,弹性装置的一端连接遮挡装 置且另一端连接锁舌,在支撑装置上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锁舌随着遮挡装置的转动通 过其导引斜面沿前挡板的导引并借助弹性装置提供的弹性力,而在遮挡装置位于所述预设 角度时部分位于支撑装置内且部分位于遮挡装置内,从而将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特征在于,牵引装置包括控制板,控制板 可转动地设置在遮挡装置上,控制板通过一牵弓I线连接锁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特征在于,后挡板为L形构件,其上表面 提供一支撑面,该支撑面在遮挡装置收拢后支撑遮挡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自动锁定装置包括控制 杆、撑杆、限位环以及滑动环,控制杆设置在支撑装置内,该控制杆为弹性细长杆,其一端 固定在支撑装置内,另一端分别连接一锁定片和一控制杆横杆,锁定片和控制杆横杆分别 从支撑装置侧壁上的预留孔中穿出,撑杆一端固定在遮挡装置上另一端连接滑动环,滑动 环套在支撑装置上,限位环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用于限制滑动环的滑动,锁定片具有导向斜 面,滑动环借助锁定片的导向斜面越过锁定片而被自动锁定,并且控制杆横杆用于推动控 制杆带动锁定片以解除锁定片对限位环的锁定。
11.一种双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升降的遮挡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轮车及可升降的遮挡系统,包括支撑装置、与支撑装置通过一直轴铰接的遮挡装置以及自动锁定装置,自动锁定装置设置在遮挡装置与支撑装置之间,当转动遮挡装置直至一预设角度时,遮挡装置处于张开升起状态,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通过该自动锁定装置自动锁定,从而起到遮挡作用;当通过自动锁定装置解除遮挡装置和支撑装置之间的自动锁定后,遮挡装置反向转动,以使遮挡装置收拢下降,减低遮挡装置的重心和迎风面积。
文档编号B62J17/00GK201646976SQ20092027366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4日
发明者叶峰 申请人:叶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