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摩托车制动操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72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轮摩托车制动操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轮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三轮摩托车的制动操控系 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三轮摩托车上的制动操控系统如图3、图4所示,由手制动支架1、脚制动踏 板2、脚制动拉杆3、一级传动杆4、后拉杆5和后桥6构成,其中后桥6安装于车架的后部, 该后桥6左、右两端的制动臂分别与两根后拉杆5的尾端连接,两根后拉杆5的前端分别与 一级传动杆4的左、右两端连接,在一级传动杆4的左部安装手制动支架1,一级传动杆4的 右部通过脚制动拉杆3与脚制动踏板2连接。上述结构采用手控手制动支架或者脚踩脚制 动踏板均能带动一级传动杆转动,一级传动杆转动的同时,通过后拉杆拉动制动臂,以实现 三轮车整车的刹车。由于手制动支架在一级传动杆上的着力点到左右后轮的距离是不等臂 的,脚制动踏板在一级传动杆上的着力点到左右后轮的距离也是不等臂的,这样不管是采 用手控制动还是脚踩制动,都会导致左右后轮的刹车力不平衡,在制动的时候容易出现方 向跑偏、制动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重载高速情况下尤为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左右刹车力平衡的三轮摩托车 制动操控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轮摩托车制动操控系统,包括手制动支架、脚制动 踏板、脚制动拉杆、一级传动杆、后拉杆、后桥、二级传动杆和前拉杆,其中后桥安装于车架 的后部,该后桥左、右两端的制动臂分别与两根后拉杆的尾端连接,两根后拉杆的前端分别 与二级传动杆的左、右两端连接,该二级传动杆的中部与前拉杆的后部连接,前拉杆的前端 与一级传动杆的中部连接,在所述一级传动杆的左端安装手制动支架,一级传动杆的右端 通过脚制动拉杆与脚制动踏板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手控手制动支架或者脚踩脚制动踏板的时候,都能够带动 一级传动杆转动,一级传动杆转动的同时,一级传动杆的中部通过前拉杆带动二级传动杆 转动,二级传动杆通过左右两边的后拉杆拉动左右后轮上的制动臂,以实现三轮车整车的 刹车。由于一级传动杆的中部通过前拉杆在二级传动杆上的着力点处于中间位置,到左右 后轮的距离是等臂的,从而使得左右后轮上的刹车力变得平衡,制动时方向也不易跑偏。所述二级传动杆平行于一级传动杆,二级传动杆与一级传动杆的长度比为 1. 75-2,并且一、二级传动杆的中心均在车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以上结构能够增强制动 力,改善制动效果,特别是在重载情况下尤为明显。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安装,并保障传动杆运转的灵活性及可靠性,所述一、二级传 动杆的左部、中部偏右的位置以及右部均由衬管支承,该衬管焊接于车架上。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两级传动杆的方式能够平衡左右后轮上的刹车力,消除了方向跑偏、制动力不足等弊病,在不改变操控方式的前提下,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改造 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发明在三轮车上的布置示意图。图3为背景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4为背景技术在三轮车上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由手制动支架1、脚制动踏板2、脚制动拉杆3、一级传动杆4、 后拉杆5、后桥6、车架7、二级传动杆8、前拉杆9和衬管10构成,其中后桥6位于车架7的 后部,并通过板簧机构与车架7的后平框连接。后桥6和车架7均采用现有结构,在此不 做赘述。所述后桥6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制动器,左右两边的制动器各配备一根后拉杆5。 左、右两端制动器的制动臂分别与两根后拉杆5的尾端连接,两根后拉杆5的前端分别与二 级传动杆8的左、右两端连接,二级传动杆8与后桥6的轴管相平行。从图1、图2中可知,二级传动杆8的左部、中部偏右的位置以及右部均由衬管10 支承,该衬管10焊接于车架7后平框的前部。所述二级传动杆8的中部与前拉杆9的后部 连接,前拉杆9的前端与一级传动杆4的中部连接。所述一级传动杆4平行于二级传动杆 8,一级传动杆4的左部、中部偏右的位置以及右部均由衬管10支承,该衬管10焊接于车架 7后平框的前端。所述二级传动杆8与一级传动杆4的长度比为1. 75-2,并且一、二级传动 杆4、8的中心均在车架7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在所述一级传动杆4的左端安装手制动支 架1,一级传动杆4的右端与脚制动拉杆3的后端连接,在脚制动拉杆3的前端安装脚制动 踏板2连接。所述手制动支架1、脚制动踏板2的结构及装配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 做赘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手控手制动支架1或者脚踩脚制动踏板2的时候,都能够带动一级传动杆4转动,一 级传动杆4转动的同时,一级传动杆4的中部通过前拉杆9带动二级传动杆8转动,二级传 动杆8通过左右两边的后拉杆5拉动左右后轮上的制动臂,使制动器工作,以实现三轮车整 车的刹车。当作用在手制动支架1或脚制动踏板2上的力消失后,在制动器内弹性机构以 及手制动支架1、脚踩脚制动踏板2自带的弹簧作用下,各部件复位。
权利要求
1.一种三轮摩托车制动操控系统,包括手制动支架(1)、脚制动踏板(2)、脚制动拉杆 (3)、一级传动杆(4)、后拉杆(5)和后桥(6),其中后桥(6)安装于车架(7)的后部,该后桥(6)左、右两端的制动臂分别与两根后拉杆(5)的尾端连接,其特征在于两根后拉杆(5)的 前端分别与二级传动杆(8)的左、右两端连接,该二级传动杆(8)的中部与前拉杆(9)的后 部连接,前拉杆(9)的前端与一级传动杆(4)的中部连接,在所述一级传动杆(4)的左端安 装手制动支架(1),一级传动杆(4)的右端通过脚制动拉杆(3)与脚制动踏板(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制动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传动杆(8) 平行于一级传动杆(4),二级传动杆(8)与一级传动杆(4)的长度比为1.75-2,并且一、二级 传动杆(4、8)的中心均在车架(7)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制动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二级传 动杆(4、8)的左部、中部偏右的位置以及右部均由衬管(10)支承,该衬管(10)焊接于车架(7)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车制动操控系统,包括手制动支架、脚制动踏板、脚制动拉杆、一级传动杆、后拉杆、后桥、二级传动杆和前拉杆,其中后桥安装于车架的后部,该后桥左、右两端的制动臂分别与两根后拉杆的尾端连接,两根后拉杆的前端分别与二级传动杆的左、右两端连接,该二级传动杆的中部与前拉杆的后部连接,前拉杆的前端与一级传动杆的中部连接,在所述一级传动杆的左端安装手制动支架,一级传动杆的右端通过脚制动拉杆与脚制动踏板连接。本发明通过两级传动杆的方式能够平衡左右后轮上的刹车力,消除了方向跑偏、制动力不足等弊病,在不改变操控方式的前提下,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文档编号B62L3/00GK102001401SQ201010556438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冯思勇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