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辅助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1942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方向盘辅助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置于杆体上的辅助套,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方向盘的辅助套。
背景技术
汽车是目前许多人出门时的主要交通工具,而方向盘为驾驶人驾驶汽车时,绝对 要握持的地方,一般汽车出厂时,方向盘通常只是一个单色的环状塑胶体,看起来相当单 调,所以许多驾驶人都会再另外加装所谓方向盘辅助套,一方面是要让方向盘较为美观,另 一方面也可用于提高握持的质感。目前这类方向盘辅助套使用时,通常是借由双面胶带粘 固,或者是通过绑绳的方式绑固于方向盘上,但是以双面胶带粘固的方式,通常会于日后拆 下方向盘辅助套时,发生双面胶带的粘胶沾粘残留在方向盘上的问题,而利用绑绳固定的 方式,容易因为绑绳松脱,导致方向盘辅助套无法牢固地定位在方向盘上而出现滑动现象, 从而产生影响方向盘控制的安全隐患,因此,目前的方向盘辅助套的结构设计确实有改良 的必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装使用且定位性能良好的方向盘辅助套。本实用新型方向盘辅助套,适于安装固定于方向盘的握框杆上,其包含一个能够 带动方向盘枢转的止滑套抵于所述握框杆外表面的止滑套件、一个安装固定于所述止滑套 件的弹性夹件,及一个安装于所述止滑套件上而可供握持带动所述止滑套件的握持件,所 述止滑套件的断面为C字形,并具有一个用于供所述握框杆置入的开口,所述弹性夹件断 面呈C字形,且使所述止滑套件弹性夹固定位于握框杆。前述的方向盘辅助套,所述弹性夹件包埋固定于所述止滑套件中。前述的方向盘辅助套,所述弹性夹件夹抵套置于所述止滑套件的外侧面,且所述 握持件覆盖遮蔽所述弹性夹件地安装固定于所述止滑套件上。前述的方向盘辅助套,所述止滑套件外表面凹设有一个嵌装槽,所述弹性夹件与 所述握持件分别嵌装定位于该嵌装槽中。前述的方向盘辅助套,所述止滑套件具有二个用于相向夹抵握框杆并界定出其开 口的侧边部,所述弹性夹件具有二个弧弯延伸且分别设置于侧边部邻近所述开口处的连结 部,及多个间隔跨接于连结部间并使连结部连动侧边部相向弹性夹抵于握框杆的C字形的 弹夹部。前述的方向盘辅助套,所述止滑套件还具有多条分别突设于所述侧边部内侧面的 抵压肋部,该抵压肋部分别压抵于所述握框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在具有止滑功效的止滑套件上安装所述弹性 夹件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方向盘辅助套能够稳固夹抵定位于方向盘上,而不易在操控 方向盘时发生滑移现象,可提高方向盘辅助套的使用安全性,且便于重复拆装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向盘辅助套的第一个实施例安装于一个方向盘的立体图;图2是所述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所述第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止滑套件与一个弹性夹件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所述第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方向盘辅助套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标号所示零部件200.方向盘;201.握框杆;3.方向盘辅助套;31.止滑套件; 311.侧边部;312.开口 ;313.抵压肋部;314.嵌装槽;32.弹性夹件;321.连结部;322.弹 夹部;33.握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以 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方向盘辅助套的第一个实施例,适于安装套置在方向 盘200的握框杆201上,可供握持操作方向盘200转动。所述方向盘辅助套3包含一个由软质止滑材料制成的弧弯条状的止滑套件31、一 个弧弯延伸地夹置定位于所述止滑套件31的外表面的弹性夹件32,及一个弧弯延伸且覆 盖遮蔽所述弹性夹件32地固定于所述止滑套件31上的握持件33。参阅图2、图3及图4,所述止滑套件31的断面呈C字形,并具有二个弧弯延伸并 用于相向夹抵于所述握框杆201的侧边部311,及多条分别沿侧边部311延伸地突设于侧边 部311内侧面的抵压肋部313,且其外侧面凹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跨越于侧边部 311的嵌装槽314,侧边部31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介于两侧边部之间,并用于供所述握框杆 201置入的开口 312。所述弹性夹件32的断面也呈C字形,且嵌装定位于所述嵌装槽314中,而弹性夹 抵固定于止滑套件31的外侧。所述弹性夹件32具有二个相间隔且沿嵌装槽314长度方向 弧弯延伸的条状连结部321,及多个沿连结部32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跨接于连结部 321间的C字形弹性弹夹部322,连结部321分别设置于侧边部311邻近所述开口 312处的 部位,且可被C字形弹夹部322的两相反端带动,而使侧边部311带动抵压肋部313相向弹 性夹抵所述握框杆2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夹件32由金属片材加工制成,但是在实施时,也可由塑 胶材料一体射出成型制成。所述握持部33呈弧片状,且覆盖弹性夹件32地安装固定于所述嵌装槽314中,可 避免使用者接触该弹性夹件32,并使制成的方向盘辅助套3较为美观。所述方向盘辅助套3安装使用时,从所述止滑套件31的开口 312将侧边部311反 向扳开,扩大该开口 312,连动使所述弹性夹件32的弹夹部322弹性外扩,而积存复位弹力。 然后,使所述握框杆201欲安装方向盘辅助套3的区段,从止滑套件31的开口 312处置入 止滑套件31中。最后,松开止滑套件31,借由所述弹性夹件32的复位弹力,连动使所述侧边部311带动所述抵压肋部313相向弹性夹抵于所述握框杆201的外表面而止滑定位,就 完成了方向盘辅助套3的安装。由于所述止滑套件31由止滑材料制成,且沿该止滑套件3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弹 性夹件32,会使止滑套件31大部分部位稳定弹性夹抵于所述握框杆201上,所以本实用新 型方向盘辅助套3使用时,不会相对方向盘滑移,也不易出现松脱的情况,所以可平稳地带 动控制方向盘转动。当要将方向盘辅助套3拆离时,只需弹性扳开所述止滑套件31开口 312,便可将方 向盘辅助套3拆离方向盘,且方向盘辅助套3还可被再次安装使用,也不会于方向盘上留下 难以清理的粘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滑套件31以所述条状抵压肋部313止滑迫抵于所述握框杆 201的外表面,但是实施时,所述抵压肋部313不以沿侧边部3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为必要。 另外,也不以设置抵压肋部313为必要,可直接利用侧边部311相向夹抵于握框杆201的方 式,来实现止滑功效。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方向盘辅助套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差异处只在于 弹性夹件32与止滑套件31的结合方式。以下仅就本第二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差异处 进行说明。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夹件32包埋固定于所述止滑套件31中,所述止滑套 件31于所述弹性夹件32制造完成后,通过预定模具(图未示),将止滑材料直接包覆于所 述弹性夹片32外,而于所述弹性夹件32外成型出来,所以弹性夹件32与止滑套件31会稳 固地结合在一起,完全没有松脱的隐患。由于其使用方式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详述。综上所述,通过在具有止滑功效的止滑套件31上安装C字形弹性夹件32的设计, 一方面可利用弹性夹件32使止滑套件31弹性夹固于握框杆201上,另一方面可利用止滑 套件31具有止滑功效的抵压肋部313迫抵于握框杆201的外表面所产生的止滑定位作用, 使得本实用新型方向盘辅助套能够稳固地安装定位于方向盘上,而不易在操控方向盘时发 生滑移现象,可相对提高方向盘辅助套的使用安全性。另外,当拆离方向盘辅助套后,不会 在方向盘上留下任何粘胶,并可再次重复安装使用方向盘辅助套,所以相当方便实用,故确 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方向盘辅助套,适于安装固定在方向盘的握框杆上,所述方向盘辅助套包含一个能够带动所述方向盘枢转的止滑套抵于所述握框杆外表面的止滑套件,所述止滑套件的断面呈C字形,并具有一个用于供所述握框杆置入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盘辅助套还包含一个断面呈C字形的弹性夹件,及一个安装固定于止滑套件上而能够供握持带动所述止滑套件的握持件,所述弹性夹件使所述止滑套件弹性夹固定位于握框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辅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件包埋固定于止滑 套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辅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件夹抵套置于所述 止滑套件的外侧面,且所述握持件覆盖遮蔽所述弹性夹件安装固定于所述止滑套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盘辅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套件外表面凹设有一 个嵌装槽,所述弹性夹件与所述握持件分别嵌装定位于所述嵌装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方向盘辅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套件具有二个 用于相向夹抵握框杆并界定出其开口的侧边部,所述弹性夹件具有二个弧弯延伸且分别设 置于侧边部邻近所述开口处的连结部,及多个间隔跨接于连结部间并迫使连结部连动侧边 部相向弹性夹抵于握框杆的C字形的弹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向盘辅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套件还具有多条分别 突设于其侧边部内侧面的抵压肋部,所述抵压肋部分别压抵于握框杆。
专利摘要一种方向盘辅助套,适于安装在方向盘的握框杆上,包含一个用于带动方向盘枢转的止滑套抵于握框杆外表面的止滑套件、一个使所述止滑套件弹性夹固定位于握框杆地安装固定且断面呈C字形的弹性夹件,及一个安装于止滑套件上而可供握持带动所述止滑套件的握持件,所述止滑套件的断面为C字形,并具有一个用于供所述握框杆置入的开口。通过在具有止滑功效的止滑套件上安装所述弹性夹件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方向盘辅助套能够稳固地夹抵定位于方向盘上,而不易在操控方向盘时发生滑移现象,可提高方向盘辅助套的使用安全性,且便于重复拆装使用。
文档编号B62D1/04GK201613929SQ20102000073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3日
发明者吴铁汉 申请人:吴铁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