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17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座椅或发动机检修盖,尤其涉及一种后置发动机客车检 修口的座椅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后置发动机客车的尾排座椅处,为了对发动机进行检修,检修口通常布置 在车厢后排中间座椅的下方或后方。检修盖常常作为单独部件用来对检修口进行密封,座 椅则安装在检修盖的上方或前方,受座椅结构和安装方式的限制,检修口的通过空间有限, 多数小于座椅的底部和背部面积。大型公交车由于发动机体积大,需要在客车后排座椅的 位置布置检修口。但受座椅和检修盖结构限制,检修口只能布置在后排座椅的下方或后面, 而且为保证隔音隔热和防止废气泄漏,检修盖与座椅需分开安装,于是在对现有结构进行 检修操作时,需要先拆卸座椅,再拆卸检修盖,至少需拧下8个螺栓,两者不能一次性拆卸 完成,装配时又面临同样的问题,过程繁琐,费工费料,给维修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有 些公交车索性不装配检修盖上方的座椅,将检修盖暴露在外,这样虽然检修方便了,却失去 了 一个放置座椅以供乘坐的空间,还影响了车内的美观性。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308715Y,授权公告日为1999年2月24日的实用新型专 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检修盖组件,它由玻璃钢壳体和成型的玻璃钢纤维构成,抗腐蚀、 强度大、寿命长,但该技术方案作为后置发动机客车后排座椅的检修盖,仍存在检修盖与座 椅分开安装的制造成本高、检修盖的开合不方便等问题,也无法对后置发动机客车后排座 及发动机舱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后置发动机客车的检修盖拆装不方便,集成度不高 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隔热隔音及密封性能好的后置发动机客车检 修口的座椅总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 总成,包括检修口框和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底面和/或背面上设置有可对应插入检 修口框内空中的框口隔热降噪垫,并且在检修口框与座椅本体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橡胶 密封条。所述的框口隔热降噪垫与检修口框的内空滑动配合。所述的框口隔热降噪垫由隔热降噪材料或隔热降噪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的框口隔热降噪垫由隔热降噪材料和包裹在隔热降噪材料的带孔铝板或铝 板或铝箔制成。所述检修口框框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有框底隔热降噪垫,框底隔热降噪垫由隔热降 噪材料或隔热降噪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的检修口框上对应座椅本体设置有两排橡胶密封条。[0011]所述座椅本体的内垫层采用隔热降噪材料。所述的隔热降噪材料为波浪降噪隔音海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将座椅和检修盖的功能集成为一体,取消了原有的检修盖,在对发 动机机舱进行检修时,只需要拆卸座椅本体即可,使得拆卸和安装更简便,拆装的固定件比 以前要少,充分利用了客车后排座的乘座空间并拓展了发动机机舱的空间,客车后排座座 椅本体的布置和安装更方便。2、本实用新型在座椅本体上对应检修口框设置有框口隔热降噪垫和框底隔热降 噪垫,能更有效的隔断发动机舱内的热量和噪声传入车内,隔音隔热效果更佳,座椅本体的 乘座舒适性不受影响。3.本实用新型在检修口框和座椅本体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橡胶密封条,可以防止发 动机舱内的气体泄漏到客车,保证客车车厢内的空气不受污染,保证了乘客乘车时的舒适 性。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隔音隔热及密封效果好,适于在 后置发动机客车的后排座座椅上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图中座椅本体1,橡胶密封条2,内垫层3,检修口框4,框底隔热降噪垫5,框口隔 热降噪垫6,地板铺覆层7,地板骨架8,螺栓9,带孔铝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包括检修口框4 和座椅本体1,所述座椅本体1的底面和/或背面上设置有可对应插入检修口框4内空中的 框口隔热降噪垫6,并且在检修口框4与座椅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橡胶密封条2。图1,图2中,所述检修口框4的断面为矩形框,检修口框4固定在地板骨架8上, 其上平面与地板铺覆层7相对应,检修口框4对应开在座椅本体1的底面和背面的位置,这 样检修口框4的内空较大,便于进入及检修,这时在座椅本体1的底面和背面上均设置有框 口隔热降噪垫6,框口隔热降噪垫6与座椅本体1 一般采用粘接或用螺栓连接成一体,框口 隔热降噪垫6整体插入检修口框4中。若检修口框4设置在座椅本体1底面或背面的位置, 框口隔热降噪垫6则制成相应的大小,固定在座椅本体1上相对应的位置,为保证隔热降噪 的效果,框口隔热降噪垫6的厚度与检修口框4基本相当或更厚一些均可,而且,最好是使 所述的框口隔热降噪垫6与检修口框4的内空滑动配合。以减少传热传音的空隙,提高隔 热降噪效能。同理,也可以在所述检修口框4框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有框底隔热降噪垫5。还可以 在所述座椅本体1的内垫层3采用隔热降噪材料。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隔热降噪效果并防止发动机舱内的气体泄漏到客车内,可以在所述的检修口框4上对应座椅本体1设置有两排橡胶密封条2,形成双层密封结 构,防气体泄漏的效果更好。所述的框口隔热降噪垫6采用隔热降噪材料或隔热降噪复合材料制成。框口隔热 降噪垫6最好是由隔热降噪材料和包裹在隔热降噪材料外部的带孔铝板10或铝板或铝箔 制成。铝箔或铝板的接触导热性能好,辐射隔热能力强,而且比较耐腐蚀,但铝箔和铝板只 有隔热效果。因此最好在隔热降噪材料的外部包裹带孔铝板10。带孔铝板10上均勻分布 有孔,不仅隔热,而且带孔铝板10后面的隔热降噪材料及空腔又具有极好的降噪效果。所述框底隔热降噪垫5所用的材料与框口隔热降噪垫6相同,可以由隔热降噪材 料或隔热降噪复合材料制成。也可以由隔热降噪材料和包裹在隔热降噪材料外部的带孔铝 板10或铝板或铝箔制成。所述的隔热降噪材料可以是波浪降噪隔音海绵,波浪降噪隔音海绵具有良好的吸 音降噪、阻燃防火、耐高温、隔热、环保、减震效果。所述的隔热降噪复合材料则可以采用如 专利号为ZL200620117965,公告号为CN2902692Y,实用新型名称为《复合型降噪隔热材料 板》等具有吸音、隔音、隔热、阻燃及耐候功能的材料。图1,图2中,座椅本体1为单座,也可以是双座或多座。座椅本体1下方的检修口 框4可以按照一个单座座椅本体1的安装尺寸制作,也可按照双座或多座座椅本体1的安 装尺寸制作,以便于座椅本体1的安装。所述座椅本体1的内垫层3也可以采用隔热降噪 材料如波浪降噪隔音海绵或其他材料。安装时,先将检修口框4固定在地板骨架8上并与地板铺覆层7的高度相对应,检 修口框4的上平面沿框体内空的周边安装有橡胶密封条2,然后将座椅本体1通过螺栓9等 紧固件与检修口框4安装连接。在座椅本体1与检修口框4连接后,橡胶密封条2被压缩, 起到客车车厢与发动机舱之间的分隔和密封作用,阻隔发动机舱内的气体向客车车厢内泄 漏。进入座椅本体1底面和/或背面的框口隔热降噪垫6插入检修口框4的内空中,阻隔 发动机舱内的热量和噪声传入客车的车厢内。检修时,拆掉四个螺钉9,拿开座椅本体1,即 可从检修口框4上的检修口内进入对发动机舱内进行检修。本实用新型将座椅和检修盖的功能集成为一体,在检修时只需卸下螺钉9,直接取 下座椅本体1,就能露出检修口,座椅本体1拆卸和打开检修口盖的操作一次完成,所拆卸 螺钉9的数量较以前要少。同时也可以将座椅本体1的座垫前端以铰链连接的方式与地板 骨架8连接,形成翻盖式铰接结构,使座椅本体1的拆卸和安装更省力,在发动机机舱内的 检修作业更方便快捷。
权利要求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包括检修口框(4)和座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的底面和/或背面上设置有可对应插入检修口框(4)内空中的框口隔热降噪垫(6),并且在检修口框(4)与座椅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橡胶密封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 口隔热降噪垫(6)与检修口框(4)的内空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框口隔热降噪垫(6)由隔热降噪材料或隔热降噪复合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 口隔热降噪垫(6)由隔热降噪材料和包裹在隔热降噪材料外部的带孔铝板(10)或铝板或 铝箔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 口框(4)框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有框底隔热降噪垫(5),框底隔热降噪垫(5)由隔热降噪材料 或隔热降噪复合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 修口框(4)上对应座椅本体(1)设置有两排橡胶密封条(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 本体(1)的内垫层(3)采用隔热降噪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4、5、7中任一项所述的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隔热降噪材料为波浪降噪隔音海绵。
专利摘要后置发动机客车检修口的座椅总成,所述的检修口框(4)所述座椅本体(1)的底面和/或背面上设置有可对应插入检修口框(4)内空中的框口隔热降噪垫(6),并且在检修口框(4)与座椅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橡胶密封条(2)。座椅和检修盖的功能集成为一体,充分利用了乘座空间并拓展了发动机机舱的空间,座椅本体(1)的布置和安装更方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隔音隔热及密封效果好,适于在后置发动机客车的后排座座椅上使用。
文档编号B62D25/24GK201665167SQ201020104378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8日
发明者余庆杰, 刘小明, 徐茂林, 李前军, 郝守海 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