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48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属于电动自行车动力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其传动电机是安装于后轮的轴毂上的,这种安装 结构的电机由于处于一个密封的腔体中,其散热性能比较差,电机容易发热。另外目前电动车是采用抱刹机构,与碟片式刹车机构相比刹车性能较差,同时后 轮上的抱刹机构与电机机构又是安装于同一传动轴位置上,这样就造成了后轮刹车机构与 电机机构在结构上的布置困难,使得后轮的刹车机构的性能更差,这也是目前电动车事故 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同时目前大量使用的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箱体只能用于电动自行车,而不能用于用 油作动力的摩托机车或助动机车上,这样限制了电动自行车动力箱体的使用范围,也限制 了当前的电动自行车向油电二用型摩托机车或助动机车方向的发展。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的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将电动自行车的传动 电机和后轮碟片式刹车机构设置于动力箱体上,以实现电动自行车良好的传动电机工作性 能和良好的刹车性能的目的,同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动力箱体能在用油作动力的摩 托机车或助动机车上发展应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包括箱体,在箱体上设置有前端主动箱体、后端从动箱 体、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箱体前悬挂架、箱体后悬挂架、中间箱体结构,前端主动箱体位于 箱体的前部位置,在前端主动箱体的上侧有箱体前悬挂架,在箱体的后部位置有后端从动 箱体,在后端从动箱体的上侧有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和箱体后悬挂架,在前端主动箱体与 后端从动箱体之间设置有中间箱体结构。在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的相邻位置上还可设置一第二碟刹机构安装架,第二碟刹 机构安装架与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构成碟式刹车机构的安装固定架。所述的动力箱体上还设置有一电机罩,电机罩罩于电机上并与箱体的前端主动箱 体连接固定,电机罩与箱体连接固定后形成一弧形凹口结构。前端主动箱体包括凹口 A、加强筋A、加强筋B、加强筋D、轴毂、电机罩安装孔、电机
安装孔、电机动力轴孔、通风散热孔结构,前端主动箱体结构的中心为轴毂,轴毂由圆环形
加强筋构成,轴毂的圆环形加强筋为电机动力轴轴毂,轴毂的中心孔为电机动力轴孔,在轴
毂的圆环形加强筋边缘均勻设置有多个加强筋A,在每个加强筋A结构中设置有电机安装
孔,在每个加强筋A结构的边缘设置有多条呈径向辐射状辐条的加强筋B,加强筋B与前端
主动箱体结构的外围圆形壳体结构相连接,在前端主动箱体的外围圆形壳体结构内侧中设
置有多个加强筋D,在每个加强筋D结构中设置有电机罩安装孔,电机罩安装孔与电机安装
孔呈圆周结构布置,加强筋A、加强筋D与加强筋B的辐条相连,在轴毂的圆环形加强筋外侧
设置有通风散热孔,通风散热孔为圆弧腰形结构并呈圆周结构布置,在前端主动箱体的外
4围圆形壳体结构中有一凹口 A,凹口 A位于中间箱体一侧位置。中间箱体包括加强肋筋A、加强肋筋B、加强肋筋C、加强肋筋D、加强肋筋E、加强 肋筋F、加强肋筋G结构,加强肋筋D位于中间箱体的中部位置,呈纵向设置,加强肋筋C、加 强肋筋E设置于加强肋筋D的两侧位置,呈纵向设置,加强肋筋F、加强肋筋G与加强肋筋 C、加强肋筋D、加强肋筋E相连接,构成加强结构,加强肋筋B与加强肋筋D相连接,加强肋 筋B呈横向结构设置,在加强肋筋B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肋筋A,在加强肋筋B的两端设置有 圆弧形结构的加强肋筋。箱体为整体式结构,电动车电机与箱体的前端主动箱体相连接,箱体前悬挂架、箱 体后悬挂架在箱体上呈前后结构设置,箱体前悬挂架、箱体后悬挂架构成动力箱体悬挂安 装结构。电机罩为整体式结构,电机罩包括壳体结构、格栅风孔、电机罩前悬挂架、电机罩 下吊架、凹口 B、内电线槽、轮毂安装孔座、电机罩连接孔结构,电机罩前悬挂架设置于壳体 结构的一侧,电机罩下吊架设置于壳体结构的另一侧,凹口 B设置于壳体结构上,轮毂安装 孔座位于凹口 B—侧。电机罩上的格栅风孔为百叶式格栅结构,百叶式格栅为倾斜层叠式结构,格栅与 格栅之间有通风空间。在壳体结构上设置有一向外凸起的内电线槽结构,内电线槽内侧为空心结构,电 线安装或穿过于内电线槽中。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的动力箱体,使得电动自行车的传动电机的工作 环境大为改善,工作性能大为提高,不再有电机发热的现象存在,同时由于改进了后轮上的 安装结构与位置,使得在后轮上能够设置刹车性能良好的碟片式刹车机构,电动自行车的 刹车性能大为提高,这样大大的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行驶安全性,可以减少交通事故,提高 驾驶人员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电动自行车的传动电机容易发热工作性能差和设置的抱刹 机构刹车性能差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动力箱体也能应用于用油作动力的摩托 机车或助动机车上,可以实现在同一机车上既能使用电力驱动,又能实现油动力驱动的油 电二用型机车的目的。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箱体结构部分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箱体结构部分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箱体结构部分的主视图;图5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箱体结构部分的俯视图;图6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箱体结构部分的仰视图;图7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箱体结构部分的后视图;图8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电机罩外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9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电机罩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10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电机罩的主视图;[0028]图11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电机罩的俯视图;图12 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动力箱体的电机罩的仰视图。图1中1、箱体2、电机罩3、弧形凹口图2、4中1、箱体11、前端主动箱体12、后端从动箱体13、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14、第二碟刹机构安装架15、箱体前悬挂架16、箱体后悬挂架17、中间箱体110、凹口 A 111、加强筋 A 112、加强筋8114、加强筋D 115、轴毂116、电机罩安装孔117、电机安装孔119、电机动力轴孔120、通风散热孔图3中1、箱体11、前端主动箱体12、后端从动箱体14、第二碟刹机构安装架15、箱体前悬挂架16、箱体后悬挂架17、中间箱体117、电机安装孔119、电机动力轴孔 120、通风散热孔171、加强肋筋A 172、加强肋筋B 173、加强肋筋C174、加强肋筋D 175、加强肋筋E 176、加强肋筋F177、加强肋筋G图5中1、箱体11、前端主动箱体12、后端从动箱体13、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14、第二碟刹机构安装架15、箱体前悬挂架16、箱体后悬挂架17、中间箱体图6中1、箱体11、前端主动箱体12、后端从动箱体14、第二碟刹机构安装架17、中间箱体图7中1、箱体11、前端主动箱体12、后端从动箱体13、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14、第二碟刹机构安装架15、箱体前悬挂架16、箱体后悬挂架17、中间箱体117、电机安装孔119、电机动力轴孔120、通风散热孔171、加强肋筋A 172、加强肋筋B 173、加强肋筋C174、加强肋筋D 175、加强肋筋E 176、加强肋筋F177、加强肋筋G图8、9、11中2、电机罩21、壳体结构 22、格栅风孔23、电机罩前悬挂架24、电机罩下吊架25、凹口 B26、内电线槽27、轮毂安装孔座28、电机罩连接孔图10中2、电机罩21、壳体结构23、电机罩前悬挂架24、电机罩下吊架26、内电线槽图12中2、电机罩21、壳体结构22、格栅风孔23、电机罩前悬挂架24、电机罩下吊架25、凹口 B26、内电线槽28、电机罩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0065]电动车的动力箱体,主要由箱体1或由箱体1、电机罩2组成。箱体1,主要由前端主动箱体11、后端从动箱体12、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13、第二 碟刹机构安装架14、箱体前悬挂架15、箱体后悬挂架16、中间箱体17结构所构成。前端主动箱体11结构中,主要由凹口 A110、加强筋A111、加强筋B112、加强筋 D114、轴毂115、电机罩安装孔116、电机安装孔117、电机动力轴孔119、通风散热孔120结 构所构成。中间箱体17结构中,包括加强肋筋A171、加强肋筋B172、加强肋筋C173、加强肋 筋D174、加强肋筋E175、加强肋筋F176、加强肋筋G177结构。电机罩2,主要由壳体结构21、格栅风孔22、电机罩前悬挂架23、电机罩下吊架 24、凹口 B25、内电线槽26、轮毂安装孔座27、电机罩连接孔28结构所构成。弧形凹口 3,由凹口 A110、凹口 B25组合构成。一种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包括箱体1,在箱体1上设置有前端主动箱体11、后端从 动箱体12、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13、箱体前悬挂架15、箱体后悬挂架16、中间箱体17结构, 前端主动箱体11位于箱体1的前部位置,在前端主动箱体11的上侧有箱体前悬挂架15,在 箱体1的后部位置有后端从动箱体12,在后端从动箱体12的上侧有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 13和箱体后悬挂架16,在前端主动箱体11与后端从动箱体12之间设置有中间箱体17结 构。在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13的相邻位置上还可设置一第二碟刹机构安装架14,第 二碟刹机构安装架14与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13构成碟式刹车机构的安装固定架。所述的动力箱体上还设置有一电机罩2,电机罩2罩于电机上并与箱体1的前端主 动箱体11连接固定,电机罩2与箱体1连接固定后形成一弧形凹口 3结构。前端主动箱体11包括凹口 A110、加强筋A111、加强筋B112、加强筋D114、轴毂 115、电机罩安装孔116、电机安装孔117、电机动力轴孔119、通风散热孔120结构,前端主 动箱体11结构的中心为轴毂115,轴毂115由圆环形加强筋构成,轴毂115的圆环形加强 筋为电机动力轴轴毂,轴毂115的中心孔为电机动力轴孔119,在轴毂115的圆环形加强筋 边缘均勻设置有多个加强筋A111,在每个加强筋A111结构中设置有电机安装孔117,在每 个加强筋A111结构的边缘设置有多条呈径向辐射状辐条的加强筋B112,加强筋B112与前 端主动箱体11结构的外围圆形壳体结构相连接,在前端主动箱体11的外围圆形壳体结构 内侧中设置有多个加强筋D114,在每个加强筋D114结构中设置有电机罩安装孔116,电机 罩安装孔116与电机安装孔117呈圆周结构布置,加强筋A111、加强筋D114与加强筋B112 的辐条相连,在轴毂115的圆环形加强筋外侧设置有通风散热孔120,通风散热孔120为圆 弧腰形结构并呈圆周结构布置,在前端主动箱体11的外围圆形壳体结构中有一凹口 A110, 凹口 A110位于中间箱体17 —侧位置。中间箱体17包括加强肋筋A171、加强肋筋B172、加强肋筋C173、加强肋筋D174、 加强肋筋E175、加强肋筋F176、加强肋筋G177结构,加强肋筋D174位于中间箱体17的中 部位置,呈纵向设置,加强肋筋C173、加强肋筋E175设置于加强肋筋D174的两侧位置,呈纵 向设置,加强肋筋F176、加强肋筋G177与加强肋筋C173、加强肋筋D174、加强肋筋E175相 连接,构成加强结构,加强肋筋B172与加强肋筋D174相连接,加强肋筋B172呈横向结构设 置,在加强肋筋B172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肋筋A171,在加强肋筋B172的两端设置有圆弧形结构的加强肋筋。箱体1为整体式结构,电动车电机与箱体1的前端主动箱体11相连接,箱体前悬 挂架15、箱体后悬挂架16在箱体1上呈前后结构设置,箱体前悬挂架15、箱体后悬挂架16 构成动力箱体悬挂安装结构,动力箱体通过箱体前悬挂架15、箱体后悬挂架16及电机罩前 悬挂架23悬挂于电动车上,在箱体1的前端主动箱体11结构中可安装所有规格的电动车 电机。电机罩2为整体式结构,电机罩2包括壳体结构21、格栅风孔22、电机罩前悬挂 架23、电机罩下吊架24、凹口 B25、内电线槽26、轮毂安装孔座27、电机罩连接孔28结构,电 机罩前悬挂架23设置于壳体结构21的一侧,电机罩下吊架24设置于壳体结构21的另一 侧,凹口 B25设置于壳体结构21上,轮毂安装孔座27位于凹口 B25 —侧。电机罩2上设置有电机罩前悬挂架23结构,电机罩前悬挂架23与箱体前悬挂架 15、箱体后悬挂架16相配合将动力箱体悬挂安装于电动车上,在电机罩2另一侧上设置有 电机罩下吊架24。电机罩2上设置有格栅风孔22结构,电机罩2上的格栅风孔22为百叶式格栅结 构,百叶式格栅为倾斜层叠式结构,格栅与格栅之间有通风空间,当电机及电机风扇转动 时,通过格栅风孔22对电机进行通风冷却,同时由于百叶式格栅为倾斜层叠式结构,可以 阻止雨水进入电机中。在壳体结构21上设置有一向外凸起的内电线槽26结构,内电线槽26内侧为空心 结构,一端开有一电线出口,电线可安装于内电线槽26内的空间中,也可以穿过内电线槽 26中与其它电器结构相连接。将箱体1、电机罩2通过模具加工成形,并机械加工出箱体1、电机罩2上的所有连 接、安装、加强及图所示的所有各种结构,经过机械加工后精确成形。将电机安装固定于箱体1的前端主动箱体11中,将后轮传动轴及传动机构安装于 箱体1的后端从动箱体12中,并通过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13、第二碟刹机构安装架14将碟 片式刹车机构安装于箱体1上,然后将传动皮带等传动件安装于中间箱体17中,并连接电 机和后轮传动轴及传动机构,然后安装上电机罩2和中间箱体罩,这样构成一个电动车的 动力箱体机构,然后将动力箱体通过箱体前悬挂架15、箱体后悬挂架16及电机罩前悬挂架 23悬挂安装于电动车上,安装上电动车其它构件,电动车就可以使用了。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动力箱体还能应用于用油作动力的摩托机车或助动机 车上,这样就可以实现在同一机车上既能使用电力驱动,又能实现油动力驱动的油电二用 型机车的目的,大幅度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动力箱体的应用范围,降低制造成本,提 高使用效率。
8
权利要求一种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在箱体(1)上设置有前端主动箱体(11)、后端从动箱体(12)、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13)、箱体前悬挂架(15)、箱体后悬挂架(16)、中间箱体(17)结构,前端主动箱体(11)位于箱体(1)的前部位置,在前端主动箱体(11)的上侧有箱体前悬挂架(15),在箱体(1)的后部位置有后端从动箱体(12),在后端从动箱体(12)的上侧有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13)和箱体后悬挂架(16),在前端主动箱体(11)与后端从动箱体(12)之间设置有中间箱体(17)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 (13)的相邻位置上还可设置一第二碟刹机构安装架(14),第二碟刹机构安装架(14)与第 一碟刹机构安装架(13)构成碟式刹车机构的安装固定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箱体上还设置 有一电机罩(2),电机罩(2)罩于电机上并与箱体(1)的前端主动箱体(11)连接固定,电机 罩(2)与箱体(1)连接固定后形成一弧形凹口(3)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其特征在于前端主动箱体(11)包括 凹口 A(110)、加强筋A(lll)、加强筋B(112)、加强筋D(114)、轴毂(115)、电机罩安装孔(116)、电机安装孔(117)、电机动力轴孔(119)、通风散热孔(120)结构,前端主动箱体(11) 结构的中心为轴毂(115),轴毂(115)由圆环形加强筋构成,轴毂(115)的圆环形加强筋为 电机动力轴轴毂,轴毂(115)的中心孔为电机动力轴孔(119),在轴毂(115)的圆环形加 强筋边缘均勻设置有多个加强筋A(lll),在每个加强筋A(lll)结构中设置有电机安装孔(117),在每个加强筋A(lll)结构的边缘设置有多条呈径向辐射状辐条的加强筋B(112), 加强筋B(112)与前端主动箱体(11)结构的外围圆形壳体结构相连接,在前端主动箱体 (11)的外围圆形壳体结构内侧中设置有多个加强筋D(114),在每个加强筋D(114)结构中 设置有电机罩安装孔(116),电机罩安装孔(116)与电机安装孔(117)呈圆周结构布置,加 强筋A(lll)、加强筋D(114)与加强筋B(112)的辐条相连,在轴毂(115)的圆环形加强筋 外侧设置有通风散热孔(120),通风散热孔(120)为圆弧腰形结构并呈圆周结构布置,在前 端主动箱体(11)的外围圆形壳体结构中有一凹口 A(110),凹口 A(110)位于中间箱体(17) 一侧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其特征在于中间箱体(17)包括加强 肋筋A(171)、加强肋筋B(172)、加强肋筋C(173)、加强肋筋D(174)、加强肋筋E(175)、加 强肋筋F(176)、加强肋筋G(177)结构,加强肋筋D(174)位于中间箱体(17)的中部位置, 呈纵向设置,加强肋筋C(173)、加强肋筋E(175)设置于加强肋筋D(174)的两侧位置,呈纵 向设置,加强肋筋F(176)、加强肋筋G(177)与加强肋筋C(173)、加强肋筋D (174)、加强肋 筋E(175)相连接,构成加强结构,加强肋筋B (172)与加强肋筋D (174)相连接,加强肋筋 B(172)呈横向结构设置,在加强肋筋B(172)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肋筋A(171),在加强肋筋 B(172)的两端设置有圆弧形结构的加强肋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1)为整体式结构,电 动车电机与箱体⑴的前端主动箱体(11)相连接,箱体前悬挂架(15)、箱体后悬挂架(16) 在箱体(1)上呈前后结构设置,箱体前悬挂架(15)、箱体后悬挂架(16)构成动力箱体悬挂 安装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其特征在于电机罩(2)为整体式结构,电机罩(2)包括壳体结构(21)、格栅风孔(22)、电机罩前悬挂架(23)、电机罩下吊架 (24)、凹口 B (25)、内电线槽(26)、轮毂安装孔座(27)、电机罩连接孔(28)结构,电机罩前悬 挂架(23)设置于壳体结构(21)的一侧,电机罩下吊架(24)设置于壳体结构(21)的另一 侧,凹口 B(25)设置于壳体结构(21)上,轮毂安装孔座(27)位于凹口 B(25) —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其特征在于电机罩(2)上的格栅风孔 (22)为百叶式格栅结构,百叶式格栅为倾斜层叠式结构,格栅与格栅之间有通风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结构(21)上设置有 一向外凸起的内电线槽(26)结构,内电线槽(26)内侧为空心结构,电线安装或穿过于内电 线槽(26)中。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车的动力箱体,包括箱体,在箱体上设置有前端主动箱体、后端从动箱体、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箱体前悬挂架、箱体后悬挂架、中间箱体结构,前端主动箱体位于箱体的前部位置,在前端主动箱体的上侧有箱体前悬挂架,在箱体的后部位置有后端从动箱体,在后端从动箱体的上侧有第一碟刹机构安装架和箱体后悬挂架,在前端主动箱体与后端从动箱体之间设置有中间箱体结构,解决了现有电动自行车的传动电机容易发热工作性能差和设置的抱刹机构刹车性能差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动力箱体也能应用于用油作动力的摩托机车或助动机车上,可以实现在同一机车上既能使用电力驱动,又能实现油动力驱动的油电二用型机车的目的。
文档编号B62M6/40GK201604768SQ201020127218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8日
发明者林马丁 申请人:林马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