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握把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029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握把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自行车握把有关,更详而言的是指一种自行车握把套。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节能、减碳、环保以及运动健身的概念,而骑乘自行车不会耗费石化能源亦不会产生有害环境的废气,不仅能达到节能减碳及环保的目的,更能同时具有运动健身的效果。自行车的把手上,通常会套设握把套来增加骑乘者握持时的摩擦力,除可藉以提升自行车的操控性外,亦能增加骑乘者骑乘时的安全性。然而,套设于自行车把手的握把套在装设一段时间后、或是骑乘者进行剧烈运动(如登山、越野等)时,常会有发生与把手产生转动、或把手向外滑出的情形,不仅会影响使用者变速或剎车时的操控性与正确性、亦会造成骑乘者操作上的不适感;更甚者,当握把套向外滑出而松脱时,更有可能造成骑乘者骑乘时的即刻危险。因此,为改善上述缺点,请参阅图I及图2,遂有业者研发一种握把套,于一套体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固定环200,各该固定环200具有一固定孔210以及一与该固定孔210连通的缺口 220,将该固定环200套设于套体100上后,便可分别利用一螺栓300锁设于各该固定环200上,并藉由旋紧该螺栓300来缩小该缺口 220的宽度,以使该固定孔210的孔壁压迫于该套体100上,进而达到固定该套体100的目的。然而,上述握把套不仅安装程序繁杂,且其固定环200直接装设于该套体100上,而使得骑乘者在握持该套体100时,其手掌或虎口容易与该等固定环200或螺栓300接抵而有不舒适感产生,此将影响到骑乘者变速或剎车时的操控流畅度,使得骑乘者在使用上有安全的疑虑。综合以上所述可得知,现有握把套的设计、以及固定握把套的结构设计仍未甄完善,且尚有待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握把套,该自行车握把套不会相对自行车的把手杆转动,提供骑乘者一舒适且安全的行车环境。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自行车握把套包含有一套体、一弹性体、一螺栓与一螺帽。其中,该套体其一端具有一开口,另一端则具有一穿孔;该弹性体具有一轴向贯穿两端的贯穿孔,该弹性体是一受一其轴向的压力时,会因材料挤压而产生其径向上的扩张变形者;该螺栓自该套体外部,经该穿孔穿入该套体中,并在该套体内部穿过该弹性体的贯穿孔;该螺帽结合于该螺栓上穿过该贯穿孔的部位上。于一实施例中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握把套是用以结合在自行车的把手杆上,且该把手杆为一中空杆体;结合时,该套体套设于该把手杆上,该弹性体则位于该把手杆内;藉此,旋紧该螺栓时,该螺帽施予该弹性体一其轴向的压力,并使该弹性体因材料挤压而产生其径向上的扩张变形,而抵压该把手杆的内壁,以固定该套体于该把手杆上。于一实施例中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弹性体相对于该螺帽的位置处具有一沉孔,用以容置该螺帽。于一实施例中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套体的内壁上相对于该穿孔的周缘处具有一凸部,且该弹性体相对于该凸部的位置处具有一对应于该凸部的凹部,且该凹部套接于该凸部上。于一实施例中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凸部呈多边形柱状,该凹部相对应地呈多边形孔状。于一实施例中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弹性体由橡胶或软质塑料材料所制成。于一实施例中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螺帽的一端周缘延伸出一挡面,该挡面抵·在该弹性体上。于一实施例中的自行车握把套,还包含有一檔板,该挡板介于该弹性体与该螺帽之间;该挡板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与该弹性体结合,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定位部与该螺帽结合,该挡板为一中间弯折的板体,该板体一侧凸起形成该第一定位部,另一侧凹入形成该第二定位部。


图I为现有握把套的立体图;图2为现有握把套的组合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0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图;图12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后视组合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握把套10 套体12 开口 14 穿孔20弹性体22贯穿孔24沉孔30弹性体40 螺栓42头部 44螺身50 套体52开口 54穿孔56凸部
58 凹槽60弹性体62贯穿孔64沉孔66凹部70 螺帽72主体 74挡面80 挡板82穿孔 84第一定位部86第二定位部90弹性体92 凹部95 螺帽2把手杆100 套体200固定环210 固定孔 220 缺口300 螺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图3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握把套1,该握把套I是用以结合在一自行车的把手杆2上,该把手杆2为一中空杆体,而该握把套I包含有一套体
10、一弹性体20、一螺帽30与一螺栓40,其中该套体10的一端具有一开口 12,另一端则具有一穿孔14,该套体10以其开口 12对准并套入该把手杆2,同时,该穿孔14连通该把手杆2内部。该弹性体20是由橡胶或软性塑料所制成。该弹性体20设置于该把手杆2内,且具有一轴向贯穿两端的贯穿孔22,该贯穿孔22 —端对准该穿孔14,另一端具有一沉孔24,该沉孔24在本实施例中为六角形孔,且其中心对准该贯穿孔22,又该沉孔24大于该贯穿孔22 ;该弹性体20是受一轴向压力时,会因材料挤压而产生其径向上的扩张变形者。该螺帽30亦呈六角形形状而得容置于该弹性体20的沉孔24内,必须说明的是,螺帽30与沉孔24的配合形状不以六角形为限,举凡能防范螺帽30转动者皆应为本发明所保护。该螺栓40具有一头部42与一螺身44,该螺身44自该套体10外部经穿孔14穿入该套体10中,并在套体10内部穿过该弹性体20的贯穿孔22后,与该螺帽30结合(如图5所示)。藉此,于旋紧该螺栓40时,该头部42将抵在套体10上,促使该螺帽30对该弹性体20施予轴向压力,进一步地迫使该弹性体20因材料受挤压而产生其径向上的扩张变形,变形的弹性体20将紧紧地抵压该把手杆2的内壁,以达到固定该套体10于该把手杆2上的目的(如图6所示)。图7至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揭示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结构设计的一套体50与一弹性体60 ;该套体50的一端具有一开口 52,另一端则具有一穿孔54 ;该弹性体60具有一轴向贯穿两端的贯穿孔62与其一端具有一沉孔64 ;而该套体50与该弹性体60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套体50的内壁对应该穿孔54的周缘处更具有一凸部56,该凸部56呈四方形状,且该弹性体60具有一形状与该凸部56配合的凹部66 ;组装时,该凹部66与该凸部56结合,俾于驱转该螺栓40时,该弹性体60不会相对该套体50转动。另,该套体50外侧于其穿孔54周缘具有一凹槽58,用以使该螺栓40的头部42隐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该凸部56与该凹部66的形状,尚可以为各种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所替代,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图10与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以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所揭示的弹性体60,并再配合上一与前述各实施例不同结构设计的螺帽70进行说明,该螺帽70具有一主体72以及一由该主体72 —端周缘延伸出的挡面74,藉此,当该主体72容置于该弹性体60的沉孔64内时,该挡面74平行于该弹性体60的一端面,藉由旋转螺栓40,使该挡面74抵压该弹性体60,施予该弹性体60 —轴向压力,而产生其径向扩张变形,且由于该挡面74的辅助抵压,将使该弹性体60的径向扩张变形的力量更大,进而使该弹性体60可更紧密地抵压该把手杆2的内壁。图12及图13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揭示本发明的握把套还包含有一挡板80,该挡板80介于一弹性体90与一螺帽95之间;该挡板80具有一穿孔82,且该挡板80的一侧具一第一定位部84与该弹性体90结合,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定位部86与该螺帽95结合;本实施例中的挡板80为一中间弯折的板体,该板体一侧凸起形成第一定位部84,另一侧凹入形成第二定位部86 ;该弹性体90相对于该第一定位部84的位置处具有一对应的凹部92,该第一定位部84与该凹部92结合;该螺帽95对准该穿孔82且该螺帽95卡和于该第二定位部86内;藉由该挡板80抵压该弹性体90的力量,加强该弹性体90的径向扩张变形,而可使该弹性体90可更紧密地抵压该把手杆2的内壁。上述自行车握把套套设于该自行车的把手杆2后,利用其弹性体20 (60、90)受轴向挤压而产生径向扩张变形,且变形后的弹性体20 (60、90)紧实地抵压于把手杆2内壁,使该自行车握把套不会相对于把手杆2转动,其有别于传统利用固定环固定握把套的方式,造成骑乘者的手掌或虎口与该固定环抵接,而有不舒适感产生;或握把套于剧烈运动与长期使用后,因固定环束套效果不佳,造成握把套易松脱或转动。本实施例的自行车握把套解决上述问题,于长久使用后,该握把套不会相对于该把手杆2产生转动,提供使用者于骑乘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之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握把套,包含有 一套体,其一端具有一开口,另一端则具有一穿孔; 一弹性体,具有一轴向贯穿两端的贯穿孔,该弹性体是一受一其轴向的压力时,会因材料挤压而产生其径向上的扩张变形者; 一螺栓,自该套体外部,经该穿孔穿入该套体中,并在该套体内部穿过该弹性体的贯穿孔; 一螺帽,结合于该螺栓上穿过该贯穿孔的部位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握把套是用以结合在一自行车的把手杆上,且该把手杆为一中空杆体;结合时,该套体套设于该把手杆上,该弹性体则位于该把手杆内;藉此,旋紧该螺栓时,该螺帽施予该弹性体一其轴向的压力,并使该弹性体因材料挤压而产生其径向上的扩张变形,而抵压该把手杆的内壁,以固定该套体于该把手杆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弹性体相对于该螺帽的位置处具有一沉孔,用以容置该螺帽。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套体的内壁上相对于该穿孔的周缘处具有一凸部,且该弹性体相对于该凸部的位置处具有一对应于该凸部的凹部,且该凹部套接于该凸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凸部呈多边形柱状,该凹部相对应地呈多边形孔状。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弹性体由橡胶制成。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弹性体由软质塑料材料所制成。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螺帽的一端周缘延伸出一挡面,该挡面抵在该弹性体上。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握把套,还包含有一挡板,该挡板挡板介于该弹性体与该螺帽之间;该挡板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与该弹性体结合,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定位部与该螺帽结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握把套,其中该挡板为一中间弯折的板体,该板体一侧凸起形成该第一定位部,另一侧凹入形成该第二定位部。
全文摘要
一种自行车握把套是与一把手杆结合使用,包含有一套体,套设于该把手杆上,且具有一穿孔;一弹性体位于该把手杆内,具有一轴向的贯穿孔;一螺栓自该套体外部,经该穿孔穿过该弹性体的贯穿孔;一螺帽结合于该螺栓上穿过该贯穿孔的部位上;藉由,旋紧该螺栓时,该螺帽施予该弹性体一其轴向的压力,并使该弹性体因材料挤压而产生其径向上的扩张变形,而抵压该把手杆的内壁,以固定该套体于该把手杆上。
文档编号B62K21/26GK102975807SQ20111026176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6日
发明者林育新 申请人: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