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082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蜗轮传动系统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利用如图5中示出的蜗轮传动系统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已知的。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上部轴103和下部轴102,该上部轴103连接至与转向盘互锁的转向轴 100,该下部轴102通过扭杆101同轴地连接至上部轴103。当操作转向盘时,转矩检测装置 110基于扭杆101的扭转量检测施加于转向盘的转矩,基于检测到的转矩,驱动和控制转向辅助用电动马达120,而电动马达120的旋转经由包括蜗杆130和蜗轮131的减速机构被传递至下部轴102。转矩检测装置110容纳在传感器壳体140内,而蜗杆130和蜗轮131容纳在蜗杆壳体150内。传感器壳体140通过滚动轴承104和105支承上部轴103和下部轴102,而蜗杆壳体150通过滚动轴承106支承下部轴102。传感器壳体140和蜗杆壳体150以套筒接合方式配合并且通过紧固传感器壳体140和蜗杆壳体150的螺栓(未示出)联接。(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 2006-103636的图5)。如上文描述的,为了通过套筒接合使传感器壳体140和蜗杆壳体150配合然后用螺栓紧固两壳体,要配合的部分需要间隙。此外,为了用螺栓紧固两壳体,螺栓插入孔中也需要使螺栓穿过的间隙。由于配合部分中的间隙和螺栓插入孔的间隙,因此当紧固传感器壳体140和蜗杆壳体150时,存在两壳体之间轻微相对移位的可能性。当产生这种相对移位时,蜗杆130和蜗轮131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可能改变,因而蜗杆130和蜗轮131之间的接合间隙可能变化。例如,当紧固传感器壳体140和蜗杆壳体 150使得接合间隙变大时,齿隙增大导致容易产生碰撞噪声。

发明内容
针对上文描述的相关技术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中蜗杆与蜗轮之间的齿隙不会因为在紧固上部壳体(传感器壳体)和下部壳体(即,蜗杆壳体或齿轮箱)的组装中蜗杆与蜗轮之间的接合间隙变化而改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连接于转向盘的上部轴;通过扭杆同轴地连接于所述上部轴的下部轴;电动马达,基于施加至所述转向盘的转矩驱动和控制所述电动马达;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蜗杆和蜗轮,所述蜗杆和蜗轮减小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速度并将减小的旋转速度传递至所述下部轴;上部壳体,所述上部壳体容纳所述上部轴的一端和所述下部轴的一端;下部壳体,所述下部壳体容纳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下部轴的另一端;配合部分,在所述配合部分处,所述上部壳体的下端部与所述下部壳体的上端部彼此松配合,并且在所述配合部分处,设置有紧固所述上部壳体和所述下部壳体的螺栓。在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在所述配合部分中设置有间隙调整机构,在通过所述螺栓装配所述上部壳体和所述下部壳体之前,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在与所述上部轴和所述下部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向所述下部壳体移动所述上部壳体。其中,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进一步包括轴承,所述轴承支承所述下部轴的所述一端并且与所述上部壳体松配合。根据上文描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由于所述上部壳体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上部轴和所述下部轴的轴线的方向朝向所述下部壳体移动,因此对所述上部壳体与所述轴承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因此,可以减小电动助力转向产品中蜗杆与蜗轮之间的齿隙的变化。在上文描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优选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上部壳体上的内螺纹、形成在所述下部壳体中的螺纹孔、和调整螺杆,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在与所述蜗杆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调整所述上部壳体与所述下部壳体之间的间隙。还优选所述间隙调整机构通过所述调整螺杆插入到所述螺纹孔中并且与所述内螺纹螺纹接合来调整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之间的接合间隙。在上文描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优选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设置在蜗杆侧上的配合部分中。根据这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通过将所述上部壳体向蜗杆侧拉动而调整所述上部壳体与所述轴承之间的间隙。在上文描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本发明的主旨是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设置在与所述蜗杆侧相对的另一侧上的配合部分中。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通过向蜗杆侧推动所述上部壳体而减小蜗杆与蜗轮之间的齿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中蜗杆与蜗轮之间的齿隙不因在紧固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的组装中蜗杆与蜗轮之间的接合间隙变化而改变。因此,组装可以实现为将蜗杆与蜗轮之间的齿隙保持为最小。


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优点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马达和蜗杆减速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图3A和图;3B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间隙调整机构的操作的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截面图;和图5是常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截面图。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上部轴56和下部轴58,上部轴56连接至与转向盘(未示出)互锁的转向轴62,而下部轴58通过扭杆67同轴地连接至上部轴56。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包括转矩检测装置50、电动马达68和蜗杆减速机构,转矩检测装置50基于扭杆67的扭转量检测施加于转向盘的转矩,基于通过转矩检测装置50检测的转矩,驱动和控制转向辅助用电动马达68,蜗杆减速机构具有减小电动马达68的旋转速度并将其传递至下部轴58的蜗杆70和蜗轮52。转矩检测装置50容纳在作为上部壳体的传感器壳体64内,而具有蜗杆70和蜗轮 52的蜗杆减速机构容纳在作为下部壳体的蜗杆壳体65内。传感器壳体64通过滚动轴承 60和61支承上部轴56和下部轴58,而蜗杆壳体65则通过滚动轴承63支承下部轴58。滚动轴承61与传感器壳体64松配合。如作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马达和蜗杆减速机构的局部横截面图的图2示出的,在电动马达68和蜗杆减速机构中,电动马达68的马达轴45的一端配合于圆筒形连结部44的半体而不旋转,并且连结部44的另一半体在其内侧上形成有多个槽且与蜗杆轴 43的其上形成有多个槽的一端配合。蜗杆轴43由滚动轴承41和42支承在蜗杆壳体65内,蜗杆70与蜗轮52接合。蜗轮52同轴地压配合至下部轴58上,并且扭杆67插入在下部轴58的轴心部分中形成的中
空部中。传感器壳体64的下端部与蜗杆壳体65的上端部松配合,在蜗杆70侧上在传感器壳体64和蜗杆壳体65之间的该配合部分80中设置有作为间隙调整装置的间隙调整机构 90。(见图3A和;3B)间隙调整机构90包括形成在传感器壳体64上的内螺纹91、形成在蜗杆壳体65中的螺纹孔92以及插入螺纹孔92内并与内螺纹91以螺纹方式接合的调整螺杆 93。拧紧调整螺杆93使传感器壳体64能够相对于蜗杆70侧移动。从转向轴62的轴线上方观看的内螺纹91和螺纹孔92在与蜗杆7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内螺纹91和螺纹孔92优选位于蜗杆70与蜗轮52的啮合位置附近。在利用间隙调整机构90调整传感器壳体64与蜗杆壳体65之间的相对运动之后, 通过紧固传感器壳体64和蜗杆壳体65的螺栓(未示出)联接传感器壳体64和蜗杆壳体 65。将参照图1、图3A和图;3B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间隙调整机构90的操作。此处, 图3A和图;3B是说明性示图,因此部分细节可能不同于图1的视图以便更佳地理解;然而, 基本结构与图1的相同。图3A示出了通过间隙调整机构90进行调整之前的状态,即传感器壳体64与蜗杆壳体65通过套筒接合在配合部分80处配合的状态。此处,尽管在图3A 中在传感器壳体64与蜗杆壳体65之间示出间隙χ以便简单且可理解地说明,但是该间隙 χ为传感器壳体64与蜗杆壳体65之间以及传感器壳体64与滚动轴承61之间的间隙的总值(该总值包括在图3A中未示出的右侧的间隙)。在此状态中,当拧紧调整螺杆93时,形成在调整螺杆93上的外螺纹93a与形成在传感器壳体64上的内螺纹91螺纹接合。于是, 传感器壳体64沿着使传感器壳体64与蜗杆壳体65之间的间隙χ变小的方向相对于蜗杆壳体65移动。如图;3B中示出的,在传感器壳体64与蜗轮52之间的由传感器壳体64内的轴承 61支承的一个位置处,传感器壳体64沿着使得传感器壳体64更靠近蜗杆70移动的方向移动,并且传感器壳体64与轴承61之间的间隙积累成图:3B中示出的间隙y。因此,由于在截面中无规则地产生的间隙在一个位置积累,所以该调整进行为使电动助力转向产品中作为蜗轮52与蜗杆70之间的接合间隙的齿隙减小。在如上所述的传感器壳体64与蜗杆壳体 65之间的间隙调整完成之后,通过紧固传感器壳体64和蜗杆壳体65的螺栓(未示出)联接传感器壳体64和蜗杆壳体65。此时,传感器壳体64与蜗杆壳体65之间的间隙在于图3B的截面中未示出的右侧处积累。根据上文描述的此实施方式,由于传感器壳体64和蜗杆壳体65在借助于间隙调整机构90调整传感器壳体64与轴承61之间的间隙之后固定,故而齿隙不会在固定时由于蜗轮52与蜗杆70之间的接合间隙的变化而改变。在此实施方式中,间隙调整机构90设置在蜗杆壳体65内的蜗杆70侧上;然而,如作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局部截面图的图4中示出的,间隙调整机构90’可以设置在蜗杆壳体65内的与蜗杆70侧相对的另一侧上。在这种情况下,当拧紧间隙调整机构90’的调整螺杆93’时,调整螺杆93’上的外螺纹93a’与蜗杆壳体上形成的内螺纹96螺纹接合,并且调整螺杆93’的底部抵接并挤压在传感器壳体64中形成的凹入部的底部97。因此,对蜗轮52与蜗杆70之间的齿隙进行调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 连接于转向盘的上部轴(56);通过扭杆(67)同轴地连接于所述上部轴(56)的下部轴(58); 电动马达(68),基于施加至所述转向盘的转矩驱动和控制所述电动马达(68); 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蜗杆(70)和蜗轮(52),所述蜗杆(70)和蜗轮(5 减小所述电动马达(68)的旋转速度并将减小的旋转速度传递至所述下部轴(58);上部壳体(64),所述上部壳体(64)容纳所述上部轴(56)的一端和所述下部轴(58)的一端;以及下部壳体(65),所述下部壳体(6 容纳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下部轴(58)的另一端; 配合部分(80),所述上部壳体(64)的下端部与所述下部壳体(6 的上端部在所述配合部分(80)处彼此松配合;以及紧固所述上部壳体(64)和所述下部壳体(6 的螺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合部分(80)中设置有间隙调整机构(90、90’),在通过所述螺栓装配所述上部壳体(64)和所述下部壳体(6 之前,所述间隙调整机构(90、90’)在与所述上部轴(56) 和所述下部轴(58)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向所述下部壳体(6 移动所述上部壳体(6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轴承,所述轴承支承所述下部轴(58)的所述一端并与所述上部壳体(64)松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90、90’ )包括形成在所述上部壳体(64)上的内螺纹(91、96)、形成在所述下部壳体(6 中的螺纹孔(92、92’)、和调整螺杆(93、93’),所述间隙调整机构 (90,90')在与所述蜗杆(7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调整所述上部壳体(64)与所述下部壳体(65)之间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90、90’ )通过所述调整螺杆(93、93’ )插入到所述螺纹孔(92、 92’ )中并且与所述内螺纹(91、96)螺纹接合来调整所述蜗杆(70)与所述蜗轮(5 之间的接合间隙。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调整机构(90)设置在蜗杆(70)侧上的配合部分(80)中。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90’)设置在与所述蜗杆(70)侧相对的另一侧上的配合部分(80)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中,在上部壳体(64)与下部壳体(65)之间的配合部分(80)中设置有间隙调整机构(90),该间隙调整机构(90)在接近蜗杆(70)的方向上移动上部壳体(64)。该间隙调整机构(90)设置在蜗杆(70)侧上的配合部分(80)中,或设置在与蜗杆(70)侧相对的另一侧上的配合部分(80)中。
文档编号B62D5/04GK102485570SQ20111035431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0日
发明者说田智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