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坐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0588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机车坐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机车坐垫结构包括车身基座、坐垫及坐垫铰链。坐垫铰链具有座体及板体。座体可转动地设置于车身基座的一端,且该座体具有一本体部、及一形成于该本体部的导槽。板体固定于坐垫,且该板体设有一第一螺杆及一平行于该第一螺杆的第二螺杆。其中,第一螺杆枢接于本体部,第二螺杆穿过导槽,且该第二螺杆系以该第一螺杆为圆心沿着该导槽的内缘来回作动。
【专利说明】机车坐垫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向一侧翻转的机车坐垫结构,特别是一种利用一设于坐垫与车身基座之间的坐垫铰链,并且机车的坐垫往上掀开后可以向一侧翻转。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机车坐垫只具有上下掀合的自由度,但是现行机车并排停放的现象很常见,机车如果停在狭窄的地方并与隔壁机车过于靠近,想开启坐垫时,会与隔壁车辆后照镜或把手干涉,因而无法顺利开启坐垫。
[0003]请参阅图13及图14。图13为现有技术之机车坐垫翻转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14为现有技术之机车坐垫翻转结构的开启状态示意图。传统的机车坐垫8’藉由一铰链10’枢接于置物箱9’的最前端顶缘,只有上下掀合的自由度。当机车并排停放或者停放于拥挤的机车停车场时,通常机车右边邻车的把手或后照镜延伸至机车坐垫8’,以致于向上开启时受到妨碍。
[0004]因此,如何藉由结构上的设计,来改善上述的问题,已成为此项事业人士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请参阅图15,曾有业者设计出另一种现有技术之机车坐垫翻转结构。另一种习知机车坐垫8”藉由一铰链10”枢接于置物箱9”。若由车尾朝把手的方向来看,铰链10”枢接于机车坐垫8”及置物箱9”的前方右侧。藉此,坐垫8”可相对于车身90之置物箱9”向上、向前并且些微向右侧倾斜地旋转而掀开,以期在拥挤的机车停车场开启坐垫时,能够避开另一台机车之把手的妨碍,以供骑乘者开启坐垫8”并取置在置物箱9”内的物品。
[0005]惟查,大部分骑乘者已习惯现有坐垫8’的掀开方式,若突然改变会显得突兀与不习惯,因此如何根据一般现有形式的铰链10’加以改善,使骑乘者保有原来不变的坐垫掀开方式,而不会显得不习惯,且当有需要的时候,例如坐垫8’与隔壁车辆的后照镜或把手形成干涉,也能顺利开启坐垫8’。
[0006]缘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问题之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之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向一侧翻转的机车坐垫结构,其坐垫可以向机车的一侧翻转,以供骑乘者容易取置在机车容置箱内的物品。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坐垫结构,其包括一车身基座;一坐垫;及一坐垫铰链,具有:一座体,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车身基座的一端,该座体具有一本体部、及一形成于该本体部的导槽;及一板体,固定于该坐垫,该板体设有一第一螺杆及一平行于该第一螺杆的第二螺杆,该第一螺杆枢接于该本体部,该第二螺杆穿过该导槽,且该第二螺杆系以该第一螺杆为圆心沿着该导槽的内缘来回作动。
[0009]承上所述,藉由本发明所提供之机车坐垫结构,其坐垫铰链根据一般现有形式的铰链加以改善,具有加大面积的本体部,以及于本体部上形成的导槽,并且板体的第二螺杆以第一螺杆为圆心沿着导槽的内缘来回作动,使板体可相对于座体枢转,藉此坐垫可以向机车的一侧翻转,以供骑乘者容易取置在机车容置箱内的物品。
[0010]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之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之详细说明、图式,相信本发明之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之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与附件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之可向一侧翻转的机车坐垫结构之机车的侧视图。
[0012]图2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13]图3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的平面透视图。
[0014]图4为图3之A-A线的剖视图。
[0015]图5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在坐垫未开启状态的立体图。
[0016]图6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在坐垫开启状态的立体图。
[0017]图7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在坐垫向上开启并向一侧翻转状态的立体图。
[0018]图8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在坐垫开启时直接向一侧翻转状态的立体图。 [0019]图9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10为图3之A-A线的另一剖视图。
[0021]图11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12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13为现有技术之机车坐垫翻转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0024]图14为现有技术之机车坐垫翻转结构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0025]图15为另一种现有技术之机车坐垫翻转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6]【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7]机车.....................1
[0028]方向把手...............2
[0029]遮膝板..................3
[0030]前车轮..................4
[0031]踏板.....................5
[0032]引擎.....................6
[0033]后车轮..................7
[0034]坐垫.....................8
[0035]车身基座...............9
[0036]枢接部..................91
[0037]坐垫铰链...............10
[0038]座体.....................11
[0039]本体部..................111
[0040]导槽.....................112
[0041]侧板.....................113、114
[0042]定位孔..................115、116[0043]板体.....................12
[0044]第一螺杆...............13
[0045]第一杆体...............131
[0046]第一轴环...............132
[0047]第一垫圈...............133
[0048]第一螺帽...............134
[0049]第二螺杆...............14
[0050]第二杆体...............141
[0051]第二轴环...............142
[0052]第二垫圈...............143
[0053]第二螺帽...............144
[0054]弹性定位组件.........15
[0055]容置体..................151
[0056]弹性件..................152
[0057]定位件..................153
[0058]珠碗盘..................154
[0059]螺拴.....................16
[0060]C 型扣环...............17
[0061]阻尼装置...............18
[0062]轴筒.....................181
[0063]扭力弹簧...............182
[0064]水平轴向...............X
[0065]纵向轴线...............Y
[0066][现有技术]
[0067]机车坐垫...............8’、8”
[0068]置物箱..................9,、9”
[0069]车身.....................90
[0070]铰链.....................10,、10”
【具体实施方式】
[0071]请参阅图1,为具有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之机车的侧视图。图1显示将本发明之坐垫结构应用于一速克达型机车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应用于速克达型机车,亦可为其他型式之机车,如打档型机车、跨骑型车辆,及其它动力车辆等。
[0072]如图1所示,具有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之机车1,具有方向把手2、遮膝板3、前车轮4、踏板5、引擎6、后车轮7、坐垫8、车身基座9及坐垫铰链10。其中,车身基座9应用于速克达型的机车可以是一具有向上开口的置物箱,可供骑乘者置放物品。坐垫铰链10设于坐垫8与车身基座9之间,使坐垫8以可覆盖置物箱之开口的方式枢接于车身基座9。
[0073]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之坐垫铰链10基本上具有一座体11、及一板体12。板体12较佳由一金属板件切削形成,座体11较佳由一金属板件切削并折弯形成。
[0074]上述座体11可转动地设置于车身基座9的一端,且所述座体11具有一本体部
111、及一形成于本体部111的导槽112。在此实施例中,座体11具有一对由本体部111两侧弯折延伸的侧板113、114,车身基座9的一端具有一枢接部91。其中,座体11藉由侧板113、114并一螺拴16及一 C型扣环17沿着水平轴向X枢接于车身基座9 一端的枢接部91。
[0075]上述板体12可利用埋入射出方式或螺锁方式固定于坐垫8,且所述板体12设有一第一螺杆13及一平行于所述第一螺杆13的第二螺杆14。
[0076]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螺杆13枢接于座体11的本体部111,第二螺杆14穿过导槽112,且所述第二螺杆14及其纵向轴线Y系以第一螺杆13为圆心并沿着导槽112的内缘来回作动,使板体12可相对于座体11枢转。
[0077]更详细来说,上述板体12与上述座体11之间设有定位结构,以供板体12相对于座体11枢转时定位固定之用,亦即于所述板体12设有一弹性定位组件15,座体11形成至少二定位孔115、116,且所述弹性定位组件15可选择地与所述二定位孔115、116的其中之一相互卡抵以组成所述定位结构。
[0078]细部来说,上述弹性定位组件15包含有一容置体151、一弹性件152、及一定位件153。其中,弹性件152容置于容置体151。定位件153的一端抵顶于弹性件152,另一端可选择地与二定位孔115、116的其中之一相互卡抵。此外,上述二定位孔115、116亦以第一螺杆13为圆心并沿者导槽112形成于座体11的本体部111。
[0079]具体言之,上述弹性件152较佳为一压缩弹簧,定位件153较佳为一钢珠球,利用所述钢珠球抵顶于所述压缩弹簧并卡抵定位孔115所产生的抵抗力(阻力),使板体12不会任意或轻易相对于座体11转动。此外以钢珠球作为定位件153于二定位孔115、116之间滑移并卡抵于其中一个,能产生卡抵、定位的效果,并且骑乘者在操作时能产生节度感(click feeling)。
[0080]再者,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螺杆13包含有一第一杆体131、一第一轴环132、一第一垫圈133、及一第一螺帽134。其中,第一轴环132套设于第一杆体131,且位于本体部111的一侧。第一垫圈133套设于第一杆体131,且位于本体部111的另一侧。第一螺帽134螺锁于第一杆体131并抵顶于第一垫圈133。
[0081]同样地,上述第二螺杆14包含有一第二杆体141、一第二轴环142、一第二垫圈143、及一第二螺帽144。其中,第二轴环142套设于第二杆体141,且位于本体部111的一侦U。第二垫圈143套设于第二杆体141,且位于本体部111的另一侧。第二螺帽144螺锁于第二杆体141并抵顶于第二垫圈143。上述第一、第二杆体131、141可分别为一焊接螺柱,或者是一焊接螺拴。此外,藉由第一、第二轴环132、142及第一、第二垫圈133、143的设置,可增强对于座体11的耐磨性。
[0082][操作说明]
[0083]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在坐垫未开启状态的立体图。坐垫铰链10设于坐垫8与车身基座9之间,且坐垫8覆盖住车身基座9之开口。其中,坐垫铰链10的板体12是以埋入射出方式嵌入于坐垫8,座体11水平地枢接于车身基座9。
[0084]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在坐垫开启状态的立体图。坐垫8向上掀开,离开车身基座9。此时,坐垫8与一般机车的坐垫开启后的位置相同,位于车身基座9的正上方。另外,第二螺杆14尚未沿着导槽112的内缘作动,且弹性定位组件15卡抵于定位孔115,此时板体12位于第一^抵位置(或称为关闭位置)。
[0085]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在坐垫向上开启并向一侧翻转状态的立体图。当坐垫8向一侧翻转时(本实施例中的坐垫8是向机车的左把手侧翻转),第二螺杆14系以第一螺杆13为圆心并沿着导槽112的内缘滑动,直到弹性定位组件15卡抵于定位孔116,此时板体12位于第二卡抵位置(或称为开启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导槽112为一弧形导槽,且所述导槽112的弧度以第一螺杆13为圆心计算,约为40度,亦即坐垫8可向一侧翻转约40度,但并不限制于此。另外,可轻易理解的是,可依设计需求于定位孔115、116之间,再形成一定位孔(未图示),可使板体12位于第三卡抵位置(或称为半开启位置)。藉由上述不同的卡抵位置,可方便骑乘者选择坐垫8向一侧翻转的角度。另外,特别说明的是,导槽112的位置与形状可依设计需求而适当的变化,亦即当导槽112的位置是邻近于侧板113时,第一螺杆13可穿过导槽112,第二螺杆14可枢接于本体部111,且第一螺杆13以第二螺杆14为圆心沿着导槽112的内缘来回作动,使板体12可相对于座体11枢转,藉此坐垫8可朝向机车的右把手侧翻转。
[0086]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在坐垫开启时直接向一侧翻转状态的立体图。此图显示在坐垫8右侧另一台机车的左把手或左后视镜挡住坐垫8时,坐垫8在其后端弹开于车身基座9之后,直接朝向机车左把手侧翻转,使上述另一台机车的左把手或左后视镜不会与坐垫8形成干涉,并且可进一步向上掀开至可取出安全帽的开度。亦或是当骑乘者于停等红灯时,不必起身离开坐垫8,只要当坐垫8的后端略微弹开于车身基座9之后,即可翻转坐垫8离开车身基座9的正上方,方便骑乘者从车身基座9内取置物品。
[0087][第二实施例]
[0088]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并请一并参阅图
10。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 差异在于,弹性件152与定位件153之间设有一珠碗盘154,亦即于压缩弹簧与钢珠球中间设置珠碗盘154,压缩弹簧的一端藉由珠碗盘154抵接于钢珠球,使压缩弹簧抵接的弹力能平均。
[0089][第三实施例]
[0090]请参阅图11,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座体11可转动地设置于车身基座9的一端,且车身基座9的一端设有一阻尼装置18。其中,阻尼装置18可为一弹簧阻尼装置、或者是一油压阻尼装置,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此实施例中,阻尼装置18为一弹簧阻尼装置,且包含有一轴筒181、及一扭力弹簧182。其中,扭力弹簧182设于轴筒181内部,当然也可绕设于轴筒181外部。座体11藉由位于其两侧的侧板113、114枢接位于车身基座9 一端的阻尼装置18的轴筒181,且扭力弹簧182的一端作用于阻尼装置18的本体上,扭力弹簧182的另一端作用于座体11上,使座体11在扭力的作用下可以自动掀起,藉此坐垫8可具有相对于车身基座9自动弹开的功能。
[0091][第四实施例]
[0092]请参阅图12,为本发明之机车坐垫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座体11可转动地设置于车身基座9的一端,且座体11是藉由设置于其本体部111的阻尼装置18枢接 于车身基座9 一端的枢接部91。其中,阻尼装置18包含有轴筒181,此外轴筒181内部或外部可设有扭力弹簧(如图11所示的扭力弹簧182),使坐垫8亦具有相对于车身基座9自动弹开的功能。
[0093]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机车坐垫结构,其坐垫铰链根据一般现有形式的坐垫铰链加以改善,具有加大面积的本体部,以及于本体部上形成的导槽,并且板体的第二螺杆以第一螺杆为圆心沿着导槽的内缘来回作动,使板体可相对于座体旋转,再运用钢珠球为定位组件于二个定位孔之间滑移并卡抵于其中一个定位孔,来达到旋转开关的定位效果。另外,当骑乘者在不使用坐垫旋转功能时,也能保有原来不变的坐垫掀开方式,而不会显的突兀与不习惯。当有需要的时候,例如坐垫被邻车干涉时,也能向一侧翻转并向上掀开至可取出安全帽及物品的开度,使骑乘者能感受到更高的方便性。
[0094]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可行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之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车身基座; 一坐垫;及 一坐垫铰链,具有: 一座体,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车身基座的一端,该座体具有一本体部、及一形成于该本体部的导槽;及 一板体,固定于该坐垫,该板体设有一第一螺杆及一平行于该第一螺杆的第二螺杆,该第一螺杆枢接于该本体部,该第二螺杆穿过该导槽,且该第二螺杆系以该第一螺杆为圆心沿着该导槽的内缘来回作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板体与该座体之间设有一定位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板体设有一弹性定位组件,该座体形成至少二定位孔,该弹性定位组件与所述至少二定位孔的其中之一相互卡抵以组成该定位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定位组件包含一容置体、一弹性件、及一定位件,该弹性件容置于该容置体,该定位件的一端抵顶于该弹性件的一端,该定位件的另一端可选择地与所述至少二定位孔的其中之一相互卡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二定位孔系以该第一螺杆为圆心并沿者该导槽形成于该座体的该本体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机车坐 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件为一压缩弹簧,该定位件为一钢珠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定位组件更包含有一珠碗盘,该珠碗盘设置于该压缩弹簧与该钢珠球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体具有一对由该本体部两侧弯折延伸的侧板,该车身基座的一端具有一枢接部,该座体藉由该些侧板枢接于该车身基座的该枢接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体具有一对由该本体部两侧弯折延伸的侧板,该车身基座的一端设有一阻尼装置,该座体藉由该些侧板枢接于该阻尼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阻尼装置包含有一轴筒、及一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设于该轴筒内部或绕设于该轴筒外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体设有一阻尼装置,该车身基座的一端具有一枢接部,该座体藉由该阻尼装置枢接于该车身基座的该枢接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阻尼装置包含有一轴筒,且该轴筒内部或外部设有一扭力弹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螺杆包含有一第一杆体、一第一轴环、一第一垫圈、及一第一螺帽,该第一轴环系套设于该第一杆体且位于该本体部的一侧,该第一垫圈系套设于该第一杆体且位于该本体部的另一侧,该第一螺帽系螺锁于该第一杆体并抵顶于该第一垫圈。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螺杆包含有一第二杆体、一第二轴环、一第二垫圈、及一第二螺帽,该第二轴环系套设于该第二杆体且位于该本体部的一侧,该第二垫圈系套设于该第二杆体且位于该本体部的另一侧,该第二螺帽系螺锁于该第二杆体并抵顶于该第二垫圈。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槽为一弧形导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之机车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槽系以该第一螺杆为圆心形成大致 为40度的弧度。
【文档编号】B62J1/00GK103879480SQ201210562451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李家贤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