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重载型电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构件,尤其涉及一种重载型电动车车架。
背景技术:
电动车以其环保、便利的特点,已经具有大规模普及,随着市场规模扩大,电动车市场也在日益细分,用户对电动车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其中,续航里程长、承载能力强更是很多用户,尤其是商业用户,的关注点,为了力求电动车强度大、续航里程长,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电动车车架的改进便是重中之重,要求电动车车架不但强度足够大,而且必须提供足够的电池空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型电动车车架,以满足目前电动车续航里程长、承载能力强的需求趋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载型电动车车架包括边管,呈环形,并且所述边管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边管、中边管和下边管,所述上边管、中边管和下边管构成“2”字形结构;主梁管,竖向固定于所述下边管的前端;前列管,倾斜地固定于所述主梁管的上端;电池底托,连接于所述中边管和所述下边管下侧,且所述电池底托至少为两个且呈阶梯状布置;座桶支架,固定于所述边管的中上部。根据上述重载型电动车车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座桶支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连接于所述上边管的两侧,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所述中边管的两侧。根据上述重载型电动车车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于所述下边管的两侧以增加所述边管的强度。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部件较少,结构简化,并且主要部件的边管一体成型呈环状,在简化结构的同时,结构强度得以保证,并且成本较低。在中边管和下边管的下侧至少设有两个电池底托,可以存放更多的电池,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得以大大提升。
图I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示意性的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如其所示,本优选实施例包括边管、用于连接边管与前列管6的主梁管5、用于固定方向把和前叉的前列管6、用于支持电池组的电池底托31和32、构成座桶支架的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用于加强下边管13强度的加强板4。边管呈环形,其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边管11、中边管12和下边管13,上边管11、中边管12和下边管13构成“2”字形结构,过渡处平滑,也即说侧面观之,边管呈“2”字形结构,但是中边管12上端向后倾斜。主梁管5竖向固定于下边管13的前端。前列管6倾斜地固定于主梁管5的上端。电池底托31和32分别设于中边管12和下边管13的下侦牝二者呈阶梯状排列,应用本优选实施例的电动车至少可以放置两块电池组,续航能力明显增强。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分别固定于上边管11的边缘和中边管12上。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横梁21连接于上边管11的两侧,第二横梁22连接于中边管12的两侧,二者上方用于放置电动车坐垫。加强板4呈条形,两端分别连接于下边管13的两侧,以增加下边管13的强度。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成型的环形边管,不但结构简化,强度提高,而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组,符合当前电动车续航里程长、结构强度提升的发展趋势,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降低生产厂商的成本。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
含ο
权利要求1.一种重载型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管,呈环形,并且所述边管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边管、中边管和下边管,所述上边管、中边管和下边管构成“2”字形结构; 主梁管,竖向固定于所述下边管的前端; 前列管,倾斜地固定于所述主梁管的上端; 电池底托,连接于所述中边管和所述下边管下侧,且所述电池底托至少为两个且呈阶梯状布置; 座桶支架,固定于所述边管的中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重载型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桶支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连接于所述上边管的两侧,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所述中边管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重载型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于所述下边管的两侧以增加所述边管的强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载型电动车车架,其包括边管,呈环形,并且所述边管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边管、中边管和下边管,所述上边管、中边管和下边管构成“2”字形结构;主梁管,竖向固定于所述下边管的前端;前列管,倾斜地固定于所述主梁管的上端;电池底托,连接于所述中边管和所述下边管下侧,且所述电池底托至少为两个且呈阶梯状布置;座桶支架,固定于所述边管的中上部。本实用新型的部件较少,结构简化,并且主要部件的边管一体成型呈环状,在简化结构的同时,结构强度得以保证,并且成本较低。在中边管和下边管的下侧至少设有两个电池底托,可以存放更多的电池,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得以大大提升。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2686618SQ20122022763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张丽君 申请人:张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