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层车转向器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车,具体说涉及一种双层车转向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双层车转向器是通过螺栓装配在固定板上,再将固定板焊接在车身骨架上。由于目前的双层车一般都是低地板公交车,其转向器仓的装配空间非常小,转向器需要从地板面往下进行装配,同时在地板面上开设一个检修口用来检修转向器,但是,检修口的位置通常与司机围的位置相重叠,也就是司机围正好压在检修口上,由于固定板是焊接在车身骨架上的,所以在对转向器进行检修时,只能通 过拆掉司机围才能进行,这使得转向器的检修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车转向器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维修方便,且结构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转向器与固定转向器的支架,所述的支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连接板固定在车身骨架上,且支架与第一、第二连接板之间为可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呈直角弯折状,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为长条板。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连接板焊接在车身骨架上。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与第一、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连接板为钢板。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转向器与支架装配成一个独立体,通过第一、第二连接板安装在骨架上,在需要检修转向器时,直接将转向器连同支架一起从车身骨架的底部卸下,也就是将转向器连同支架从第一、第二连接板上卸下即可,维修起来简单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的一种双层车转向器固定结构,包括转向器1,转向器I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2上,支架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连接板3、4固定在车身骨架5上,且支架2与第一、第二连接板3、4之间为可拆连接,具体说就是第一、第二连接板3、4焊接在车身骨架5上,而支架2与第一、第二连接板3、4之间通过螺栓6相连,这样在装配时,先将转向器I与支架2用螺栓固定,再将装配体通过螺栓6与车身骨架5上焊接的第一、第二连接板3、4相固定;在需要检修转向器I时,直接从车身骨架5的底部将螺栓6卸下,这时转向器I与支架2可以一起卸下,彻底解决了原来必须拆除司机围方可进行转向器维修的弊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一、第二连接板3、4为钢板,且第一连接板3呈直角弯折状,第二连接板4为平板,将第一连接板3设置成直角弯折状,这样可以使其强度更大,从而使整体结构更为坚固。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 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车转向器固定结构,包括转向器(I)与固定转向器的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连接板(3、4)固定在车身骨架(5)上,且支架(2)与第一、第二连接板(3、4)之间为可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车转向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板(3)呈直角弯折状,所述的第二连接板(4)为平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车转向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连接板(3、4)焊接在车身骨架(5)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车转向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2)与第一、第二连接板(3、4)之间通过螺栓(6)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车转向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连接板(3、4)为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层车转向器固定结构。包括转向器与固定转向器的支架,所述的支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连接板固定在车身骨架上,且支架与第一、第二连接板之间为可拆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转向器与支架装配成一个独立体,通过第一、第二连接板安装在骨架上,在需要检修转向器时,直接将转向器连同支架一起从车身骨架的底部卸下,也就是将转向器连同支架从第一、第二连接板上卸下即可,维修起来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B62D1/02GK202574338SQ20122023977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何露明, 赵理想, 吴乐, 刘伟, 李亚妮, 周保成, 徐凌飞, 许华涛 申请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