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462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汽车侧围前柱都需要设计加强架构,常见的前柱加强结构都是设置在侧围外板与前柱之间的侧围内板加强结构,侧围外板一般是一个盒子结构,通过焊接覆盖在汽车前柱上,侧围内板加强结构一般由前柱内板和前柱内板加强板搭接在一起然后周边焊接成一体,其整体形状与侧围外板内部结构相吻合,侧围内板加强结构焊接在侧围外板与汽车前柱之间起到支撑和增加侧围外侧板强度的作用,汽车在碰撞时,侧围内板加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抗击汽车冲撞力,起到保护汽车前柱的作用,但是如果汽车冲撞力很大时,由于侧围外板、前柱内板和前柱内板加强版相互搭接在一起,一旦侧围外板受到的冲撞发生严重变形,此时前柱内板和前柱加强板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形,从而导致汽车前柱也发生冲撞变形,因为侧围外板损坏变形更换还是比较方便和维修的,但是车身前柱是汽 车车身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变形损坏就会造成严重事故,影响人身安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264772A,授权公告日2008年9月27日,公开了一种侧围加强型车辆装置,包括A柱及A柱加强板,所述A柱加强板的前端设置一延长端与前隔板边板、侧围外板固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A柱的刚度和强度,进而提高了车辆侧围的刚度和强度,满足了车辆安全碰撞要求和前门安装要求;同时A柱上、下端密封,减少灰尘的进入量,提高整车的舒适性。该实用新型中仍然是简单的通过增加与A柱加强板固定的前隔板边板来提高汽车侧围的刚度和强度,汽车碰撞作用力较大时A柱加强板和前隔板边板容易变形从而对前柱造成损伤,威胁到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发生碰撞时,侧围前柱加强结构变形而对汽车前柱造成损坏从而威胁到人身安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碰撞时能有效的保护侧围前柱不受到损伤从而保障人身安全的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加强结构,所述的侧围外板成盒体结构且与侧围前柱固定连接,所述的侧围内板加强结构与侧围外板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的侧围内板加强结构包括前柱内板和前柱内板加强板,所述的前柱内板与侧围外板内侧搭接固定,所述前柱内板加强板与前柱内板固定形成空腔。前柱内板和前柱内板加强板很大程度的增强了侧围前柱的强度,尤其是两者之间形成的空腔,汽车在发生碰撞时,空腔把侧围前柱与侧围外板隔开,防止碰撞时冲击力直接传递到侧围前柱上,而空腔的设置很大程度上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侧围前柱直接受到冲击而损坏,从而保障了人身安全。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连接为焊接。侧围外板、前柱内板和前柱内板加强板之间都采用焊接固定,作业方式简单,而更能保证相互之间的连接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的侧围外板在其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翻边。翻边一方面增加了侧围外板与侧围前柱之间的焊接面积,增加了焊接的强度和可靠度,另一方面翻边本身也增加了侧围外板与侧围前柱的接触面积,碰撞时不会因为两者之间接触面积太小而产生大的压强,从而导致侧围前柱产生变形损伤。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柱内板加强板的两端向外弯折形成焊接面,所述焊接面与前柱内板焊接成一体。前柱内板加强板两端的焊接面增加了与前柱内板的焊接面积,增加了强度,同时弯折处使得前柱内板加强板与侧围前柱之间形成一个小空腔,能起到二次缓冲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前柱内板加强板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能增加前柱内板加强板本 身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汽车在受到碰撞时能最大程度的保护侧围前柱不受到冲击变形,保障人身安全。作为优选,所述前柱内板位于所述侧围外板的翻边的内侧。一方面防止整个侧围外板与侧围前柱安装时产生干涉,另一方面使得前柱加强板与侧围前柱之间形成第二空腔,起到二次缓冲的作用,在汽车碰撞时更能有效的起到缓冲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汽车碰撞时能有效缓解撞击力,保护侧围前柱不受到损伤从而保障人身安全的有益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图中侧围外板I前柱内板2前柱内板加强板3侧围前柱4翻边5焊接面6空腔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包括侧围外板I和侧围内板加强结构,侧围外板I成盒体结构且与侧围前柱4焊接固定,侧围内板加强结构与侧围外板I内侧焊接固定,侧围内板加强结构包括前柱内板2和前柱内板加强板3,前柱内板2也成盒体结构与侧围外板I内侧搭接后焊接固定,前柱内板加强板3与前柱内板2固定形成空腔7,前柱内板2和前柱内板加强板3很大程度的增强了侧围前柱的强度,尤其是两者之间形成的空腔7,汽车在发生碰撞时,空腔7有效的把侧围前柱4与侧围外板I隔开,防止碰撞时冲击力直接传递并作用在侧围前柱4上,同时空腔7的设置很大程度上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侧围前柱直接受到冲击而损坏,从而保障了人身安全;侧围外板I在与前柱内板2焊接处向两边外侧延伸形成翻边5,翻边5 —方面增加了侧围外板I与侧围前柱4之间的焊接面积,增加了焊接的强度和可靠度,另一方面翻边5本身也增加了侧围外板与侧围前柱4的接触面积,碰撞时不会因为两者之间接触面积太小而产生大的压强,从而导致侧围前柱产生变形损伤;前柱内板加强板3的两端向内弯折形成焊接面6,所述焊接面6与前柱内板2焊接成一体,前柱内板加强板上设有加强筋,焊接面6增加了前柱内板加强板与前柱内板2之间的焊接面积,焊接更加牢固可靠,前柱内板加强板3上设有条状的加强筋,这样其抗冲击的能力更加强,能更有效的保护侧围前柱收到冲击力的作用;所述前柱内板2位于所述侧围外板I的翻边5的内侧,当侧围外板与侧围前柱焊接在一起时,前柱内板加强板与侧围外板的翻边所在的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小型空腔,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若果空腔发生较大变形从而影响到前柱内板加强板的时候,此时的小型空腔能起到二次缓冲作用,将剩余的 冲击力缓冲吸收掉,进一步保护侧围前柱不会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汽车碰撞时能有效缓解撞击力,保护侧围前柱不受到损伤从而保障人身安全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包括侧围外板(I)和侧围内板加强结构,所述的侧围外板(I)成盒体结构且与侧围前柱(4)固定连接,所述的侧围内板加强结构与侧围外板(I)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的侧围内板加强结构包括前柱内板(2 )和前柱内板加强板(3 ),所述的前柱内板(2)与侧围外板(I)内侧搭接固定,其特征是,所述前柱内板加强板(3)与前柱内板(2)固定形成空腔(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连接为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侧围外板(I)在其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翻边(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柱内板加强板(3)的两端向外弯折形成焊接面(6),所述焊接面(6)与前柱内板(2)焊接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前柱内板加强板(3)上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前柱内板(2)位于所述侧围外板(I)的翻边(5)的内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围前柱加强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加强结构,侧围外板成盒体结构且与侧围前柱固定连接,侧围内板加强结构与侧围外板内侧固定连接,侧围内板加强结构包括前柱内板和前柱内板加强板,前柱内板与侧围外板内侧搭接固定,所述前柱内板加强板与前柱内板固定形成空腔,汽车在发生碰撞的时候,空腔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汽车碰撞时能有效缓解撞击力,保护侧围前柱不受到损伤从而保障人身安全的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B62D25/02GK202743332SQ20122028299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
发明者唐宇星, 隋军, 李国林, 李宏华, 李功赋, 吴成明,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