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捆式行李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650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捆式行李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捆式行李车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捆式行李车。
背景技术
[0002]行李车是一种专门用于托运行李的运输工具。由于在车站或机场等场合人流较为密集,当旅客因携带较多的行李而不便行动时,一个行李车就十分的必要。[0003]图I示出了一种能够折叠的行李车,该行李车包括车架、拉把Γ和固定在车架底部的四个车轮6' ;车架是由连杆铰接而成的可折叠式框架结构,具有四个可以伸缩的竖撑腿5',竖撑腿5'的顶部固定有上支架9',其下端固定有下支架7' ;四个下支架7'之间通过一个十字形的底架连接,底架包括中间支架18'和端部铰接于中间支架18'的四根底梁 17' ;车架前侧的两根竖撑腿5'之间铰接有呈X形交叉的前架3',后侧的两根竖撑腿5'之间铰接有呈X形交叉的后架4' ;车架左右两侧的上支架9'和下支架7'之间分别通过两组四连杆机构8'连接,四连杆机构8'包括铰接于上支架9'的上横梁15'、铰接于上支架9' 的斜梁13'、铰接于下支架7'的斜撑梁12'及连接斜撑梁12'端部和上横梁15'中间部位的短梁14',斜撑梁12'和斜梁13'相铰接呈X形,车架同一侧的两组四连杆机构8'中的两上横梁15'、两斜梁13'分别通过铰接头16'相铰接;在前架3'的中间部位还固定有卡扣11',车架前侧的竖撑腿5'下端的下支架7'之间连接两根对接的拉把连杆10',拉把连杆10'对接的部位与拉把I'的下端铰接,拉把I'为多节结构的伸缩管,最上端的伸缩管的端部固定有横向的把手2'。[0004]在上述的行李车展开时,上横梁15'处于水平状,底架为平面结构,同时短梁14' 与斜撑梁12'处于四点支撑状;收拢的时候,将中间支架18'向上提,同时将上横梁15'铰接部位的铰接头16'向下按,此时竖撑腿5'伸长,斜梁13'旋转,使得短梁14'与斜撑梁 12'离开死点位置,如图2所示,继续向上提中间支架18'直到四根竖撑腿5'收拢到中间位置,在将拉把绕着下端的铰接位置旋转,同时缩短拉把I'并卡入到卡扣11'处,完成折叠, 如图3所示。[0005]上述的行李车具有展开时载物空间大,折叠后体积小的优点,但是,这种行李车零件数量多,铰接点多,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其容易发生故障。[000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行李车,通过简化结构,以实现减少行李车故障的目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捆式行李车,以实现简化行李车结构,减少故障的目的。[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9]一种捆式行李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前方的车把和固定在车架底部的车轮,车架包括底架、设置在底架前方的前架、设置在底架后方的后架和设置在底架两个侧面的侧架,其特征在于,侧架为包括至少两组并排设置的X组件和多个与X组件相连的铰接头的对称结构,X组件包括通过设置在自身中间的铰接轴铰接的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0010]第一斜梁的一端通过铰接头与另一 X组件中的第一斜梁铰接,另一端与前架铰接或后架铰接或通过铰接头与另一 X组件中的第一斜梁铰接;[0011]第二斜梁的一端通过铰接头与另一 X组件中的第二斜梁铰接,另一端与前架铰接或后架铰接或通过铰接头与另一X组件中的第二斜梁铰接。[0012]优选地,在上述的捆式行李车中,侧架包括前X组件、后X组件和两个铰接头,前X 组件通过铰接头与后X组件相连。[0013]优选地,在上述的捆式行李车中,侧架包括前X组件、中X组件、后X组件和四个铰接头,前X组件和后X组件分别通过铰接头设置在中X组件的两侧。[0014]优选地,在上述的捆式行李车中,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为空心铝管或空心铁管。[0015]优选地,在上述的捆式行李车中,车把包括铰接于车架且头部设置有定位孔的第一拉杆、设置在第一拉杆头部的组合卡扣、套设在第一拉杆中且尾部设置有定位孔的第二拉杆和设置在第二拉杆头部的手把;[0016]组合卡扣包括套设在第一拉杆头部的塑件和设置在第二拉杆中的双头弹性销;[0017]塑件上对称设置有按键,按键内表面设置有与定位孔位置对应的凸台;[0018]双头弹性销上设置有与定位孔位置对应的插销部,插销部的长度大于第二拉杆的管壁厚度。[0019]优选地,在上述的捆式行李车中,车把包括铰接于车架的第一拉杆、铰接在第一拉杆头部一侧的第二拉杆、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拉杆上的连接块和设置在第二拉杆头部的手把;[0020]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使第二拉杆穿过的通孔、用于套设在第一拉杆头部的盲孔和用于卡嵌在第一拉杆上的弹性卡槽。[0021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捆式行李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前方的车把2和固定在车架底部的车轮,车架包括底架、设置在底架前方的前架、设置在底架后方的后架和设置在底架两个侧面的侧架。其中,侧架为包括至少两组并排设置的X组件和多个与X组件相连的铰接头的对称结构,X组件包括通过设置在自身中间的铰接轴铰接的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 第一斜梁的一端通过铰接头与另一 X组件中的第一斜梁铰接,另一端与前架铰接或后架铰接或通过铰接头与另一 X组件中的第一斜梁铰接;第二斜梁的一端通过铰接头与另一 X组件中的第二斜梁铰接,另一端与前架铰接或后架铰接或通过铰接头与另一 X组件中的第二斜梁铰接。[0022]与现有的捆式行李车相比,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中,取消了斜撑梁、 短梁和上横梁,只使用相互铰接的斜梁组成X组件,减少了零件的种类和数量,从而简化了捆式行李车的结构,进而减少了捆式行李车发生故障的几率。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24]图I为处于展开状态的现有行李车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2为折叠过程中的现有行李车的示意图;[0026]图3为折叠好的行李车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5为捆式行李车的侧视图;[0029]图6为折叠过程中的捆式行李车的示意图;[0030]图7为折叠好的捆式行李车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8为捆式行李车中车把的结构示意图;[0032]图9为图8的爆炸图;[00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中的车把的结构示意图[0034]图11为折叠过程中的车把的示意图;[0035]图12为折叠好的车把的结构示意图;[0036]图13为捆式行李车中手把上连接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0037]在以上图1-13中[0038]拉把I'、把手2'、前架3'、后架4'、竖撑腿5'、车轮6'、下支架7'、四连杆机构8'、 上支架9'、拉把连杆10'、卡扣11'、斜撑梁12'、斜梁13'、短梁14'、上横梁15'、铰接头16'、 底梁17'、中间支架18' ;[0039]车架I、车把2、车轮3、底架10、前架11、后架12、侧架13、中间支架100、底梁101、 下支架102、竖撑腿103、上支架104、连杆110、X组件130、铰接头131、第一斜梁132、第二斜梁133、第一拉杆20、组合卡扣21、第二拉杆22、手把23、塑件210、双头弹销211、第一拉杆020、第二拉杆021、连接块023、通孔0230、盲孔0231、弹性卡槽0232。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捆式行李车,以实现简化行李车结构,减少故障的目的。[004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42]请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包括车架I、设置在车架I前方的车把2和固定在车架I底部的车轮3。[0043]车架I又包括底架10、设置在底架10前方的前架11、设置在底架10后方的后架 12和设置在底架10左右两个侧面的侧架13。[0044]底架10包括中间支架100、四根底梁101、设置在底梁101 —端的下支架102、设置在下支架102上的竖撑腿103和设置在竖撑腿103顶部的上支架104。四根底梁101对称地铰接在中间支架100上,并通过其没有与下支架102铰接的一端与中间支架100铰接;车轮3固定在下支架102的底部;竖撑腿103竖直设置。[0045]前架11和后架12均由两根X形交叉并铰接的连杆110组成,连杆的一端与上支5架104铰接,另一端与位于该上支架104对角位置的下支架102铰接。[0046]侧架13包括两组并排设置的X组件130,多组X组件130对称设置,还包括4个与 X组件相连的绞接头131。[0047]X组件130包括通过设置在车身中间的铰接轴铰接的第一斜梁132和第二斜梁 133,如图5所示。其中,前X组件中的第一斜梁132与后X组件中的第一斜梁通过铰接头 131相连,前X组件中的第二斜梁133也与后X组件中的第二斜梁通过铰接头131相连,同时,第一斜梁132、第二斜梁133未与铰接头131连接的一端铰接在上支架104或下支架102 上。可以看出,由两个X组件构成的双X结构可以通过收缩以减小对空间的占用。[0048]车把2设置在车架I的前方,车把2包括与车架I铰接的第一拉杆20、设置在第一拉杆20头部的组合卡扣21、套设在第一拉杆20中的第二拉杆22和设置在第二拉杆22头部的手把23,如图8-图9所示。[0049]第一拉杆20和第二拉杆22均为空心铝管或空心铁管,同时,在第一拉杆20的头部和第二拉杆22的尾部设置有位置对应的定位孔。[0050]组合卡扣21包括套设在第一拉杆20头部的塑件210和设置在第二拉杆22中的双头弹销211。[0051]双头弹性销211为U形的弹性件,在U形的两端设置有朝向外部的插销部,插销部的长度大于第二拉杆22的管壁厚度;双头弹性销211通过插入定位孔的插销部设置在第二拉杆22中,同时,插销部露出第二拉杆22部分能够插入第一拉杆20上的定位孔中。[0052]塑件210上设置有对称的按键,在按键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定位孔对应的凸台,凸台的直径略小于定位孔的直径,凸台的高度不小于插销部的长度。可以看出,当按下按键后,按键内侧的凸台能够将插入第一拉杆20定位孔中的双头弹性销211顶出,从而使第二拉杆22能够在弟一拉杆20中滑动。[0053]与现有的捆式行李车相比,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中,取消了斜撑梁、 短梁和上横梁,只使用相互铰接的斜梁组成X组件,减少了零件的种类和数量,从而简化了捆式行李车的结构,进而减少了捆式行李车发生故障的几率。[0054]同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时,如果需要将捆式行李车折叠,只需将位于底架10上的中间支架100向上提起,如图6所示,并按压塑件上的按键, 将车把2折叠即可,如图7所示。可见,与现有的捆式行李车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操作更加简便。[005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的侧架13还可以由三组X组件构成。即侧架13包括前X组件、中X组件、后X组件和四个铰接头,三个X组件并排设置, 前X组件和中X组件之间、中X组件和后X组件之间均通过两个铰接头相连。可以看出,在增加中X组件以后,捆式行李车具有了更大的容积。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通过增加侧架13中X组件的数量,以实现增大捆式行李车展开后的容积的目的。[005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中,侧架13还可以包括有更多的X组件,从而使捆式行李车具有更大的容积。[0057]同时,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中,车把2还可以为如图10至图13所示的结构。[0058]请参考图10,第一拉杆020铰接在车架I上,在第一拉杆020的头部设置有铰接座,第二拉杆021的一端通过该铰接座与第一拉杆020相连;第二拉杆021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把022 ;同时,在第二拉杆上还套设有连接块023。[0059]请参考图13,连接块023上设置有轴线彼此平行的通孔0230、盲孔0231和弹性卡槽0232,其中通孔0230的内径略大于第二拉杆021的直径,盲孔0231的内径与第一拉杆 0231的直径相等,弹性卡槽0232为U形槽,U形槽开口的两端向内收拢。在将连接块023 套设到第二拉杆021后,可以沿第二拉杆021做轴向的滑动和周向的转动。[0060]如图10-图12所示,在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展开时,将第二拉杆021 向上翻起,同时将连接块023向下按,使第一拉杆020的头部套入盲孔0231中。可以看出, 此时第一拉杆020和第二拉杆021之间固定相连,使用者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二拉杆021头部的手把022移动捆式行李车。在将捆式行李车折叠时,将连接块023向上推起,使第一拉杆020的头部从盲孔0231中脱出,再将第二拉杆021向下翻转,使其贴在第一拉杆020侧面,最后旋转连接块023,将第一拉杆020卡入弹性卡槽0232中。可以看出,此时第一拉杆 020和第二拉杆021之间通过铰接轴和连接块固定相连,车把2总长度仅为展开时的一半左右,实现了折叠的效果。[0061]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006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捆式行李车,包括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方的车把和固定在车架底部的车轮,所述车架包括底架、设置在所述底架前方的前架、设置在所述底架后方的后架和设置在所述底架两个侧面的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为包括至少两组并排设置的X组件和多个与所述X组件相连的铰接头的对称结构,所述X组件包括通过设置在自身中间的铰接轴铰接的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 所述第一斜梁的一端通过所述铰接头与另一所述X组件中的所述第一斜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架铰接或所述后架铰接或通过所述铰接头与另一所述X组件中的所述第一斜梁铰接; 所述第二斜梁的一端通过所述铰接头与另一所述X组件中的所述第二斜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架铰接或所述后架铰接或通过所述铰接头与另一所述X组件中的所述第二斜梁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捆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包括前X组件、后X组件和两个所述铰接头,所述前X组件通过所述铰接头与所述后X组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包括前X组件、中X组件、后X组件和四个所述铰接头,所述前X组件和所述后X组件分别通过所述铰接头设置在所述中X组件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梁和所述第二斜梁为空心铝管或空心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捆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包括铰接于所述车架且头部设置有定位孔的第一拉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拉杆头部的组合卡扣、套设在所述第一拉杆中且尾部设置有定位孔的第二拉杆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杆头部的手把; 所述组合卡扣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拉杆头部的塑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杆中的双头弹性销; 所述塑件上对称设置有按键,所述按键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位置对应的凸台; 所述双头弹性销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位置对应的插销部,所述插销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拉杆的管壁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捆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包括铰接于所述车架的第一拉杆、铰接在所述第一拉杆头部一侧的第二拉杆、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拉杆上的连接块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拉杆头部的手把; 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二拉杆穿过的通孔、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拉杆头部的盲孔和用于卡嵌在第一拉杆上的弹性卡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捆式行李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前方的车把和固定在车架底部的车轮,车架包括底架、前架、后架和设置在底架两个侧面的侧架。侧架为包括至少两组并排设置的X组件和多个与X组件相连的铰接头的对称结构,X组件包括通过设置在自身中间的铰接轴铰接的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的一端均通过铰接头与另一X组件中的对应的第一斜梁或第二斜梁铰接,另一端则与前架铰接或与后架铰接或通过铰接头与另一X组件中对应的第一斜梁或第二斜梁铰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捆式行李车中减少了零件的种类和数量,从而简化了捆式行李车的结构,进而减少了捆式行李车发生故障的几率。
文档编号B62B3/02GK202806813SQ2012204084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程新欢, 严学良, 盛明祥 申请人:浙江西域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