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的前托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678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乘用车的前托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零部件,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乘用车前悬架系统中连接底盘和车身的前托架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承载式车身碰撞时,前纵梁是主要的受力部件,纵梁通过溃缩变形来吸收大部分碰撞的能量,通常的能量传递路线是防撞盒-纵梁-A柱-乘员舱-车身地板纵梁,如果能量不能被纵梁大部分的吸收,将会引起乘员舱的过度变形,对乘员造成较大伤害。为了使整车有良好的碰撞性能,常规方法是加强纵梁,但吸收碰撞能量有限,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O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承载式乘用车的前托架结构,使其能有效传递碰撞能量,从而减少碰撞过程中乘员舱的变形,保护乘员安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用车的前托架结构,它包括前托架主体,其特征是前托架主体上连有向车头方向延伸的纵向臂,在该纵向臂上连有横向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托架主体的前端增设纵向臂和横向臂,将横向臂与纵梁刚性连接,使得碰撞时,在防撞盒被压溃缩后,横向臂随纵梁一起被碰撞挤压,从而使得一部分碰撞能量被纵梁溃缩变形吸收,另外一部分能量通过横向臂传递,因横向臂与纵向臂连接,待纵向臂溃缩变形后,能量随之传递给与纵向臂连接的前托架主体,前托架主体再将能量传递给车身地板纵梁,从而将传递给乘员舱的碰撞能量分流,将正碰和40%偏置碰部分能量迅速转移到车身中后部,降低了纵梁溃缩程度,有效减少了直接引起A柱和防火墙变形的碰撞能量,最终达到有效降低乘员在碰撞过程中因乘员舱变形所受伤害,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这种新前托架结构不改变基础结构,在维持其连接前悬架部件和车身部件的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起到了提高整车正碰性能和40%偏置碰性能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艺性好。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臂包括左纵向臂和右纵向臂,左纵向臂和右纵向臂的末端连有横向臂。碰撞时,通过横向臂将部分能量沿左纵向臂和右纵向臂迅速转移至车身地板纵梁,完成能量的分流。更进一步地,左纵向臂和右纵向臂间的间距从前托架主体端至横向臂端逐渐增大,在横向臂处增至最大。横向臂具有较大的宽度,能减少单位板材所承受的碰撞力,有利于碰撞能量快速有效地吸收传递。所述前托架主体上设有托架支撑结构。托架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两根纵梁的后部,提升整体结构的牢固性。纵向臂与前托架主体采用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可靠紧固的同时也使得前托架的组成部分可拆换更新。


[0010]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车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前托架主体I,前托架主体I的前端两侧连有向车头方向延伸的左纵向臂4和右纵向臂2,左纵向臂4和右纵向臂2的末端连有横向臂3。如图2所示,前托架主体I处于纵梁10,11之间靠下方,前托架主体I后端与车身地板纵梁8,9连接,其前端与前悬架部件连接,横向臂3与左右纵梁10,11的前端处于车身地板的同一垂直平面内,即在整车前进方向上与左右纵梁10,11前端面一致,处于防撞盒5之后。两纵向臂2,4间的间距从前托架主体I端至横向臂3端逐渐增大,在横向臂3处增至最大并与左右两纵梁间10,11的间距一致;横向臂3为本实用新型宽度方向的最宽处,其宽度与车身两根纵梁10,11的外表面距离一致,横向臂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纵梁2及右纵梁4通过纵梁支撑梁7,14连接并采用螺栓紧固,即顶面闭环结构和底面闭环结构通过左右两根纵梁支撑梁7,14、托架支撑结构12,13,以及纵梁弯曲结构进行连接。其中,前托架主体I的结构为高强度的冲压焊接盒件结构,它与车身连接部分为衬套连接,总共有四点连接;左纵向臂2、右纵向臂4,及横向臂3均为冲焊结构;左纵向臂2和右纵向臂4与后端前托架主体I之间以及与前端横向臂3之间均可采用螺栓连接;前托架主体I后端两侧与两根车身地板纵梁8,9之间也可采用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原理说明在碰撞过程中,防撞梁6和防撞盒5首先被压溃缩后,再同时压缩左右纵梁10,11和横向臂3,此时,碰撞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碰撞能量被纵梁10,11溃缩变形吸收,未完全吸收的能量传递给A柱和防火墙,引起A柱和防火墙的变形,而A柱和车身前围防火墙的变形将直接引起乘员伤害;另外一部分能量通过横向臂3传递、以及左纵向臂4和右纵向臂2溃缩变形,未完全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前托架主体1,前托架主体I再将能量传递给后端的车身地板纵梁8,9。这样,参与能量吸收的就由以前的纵梁10,11、A柱、防火墙变为纵梁10,11、A柱、防火墙、左右两纵臂4,2、托架主体I、及车身地板纵梁8,9等,从而将传递给乘员舱的碰撞能量进行分流,有效减少直接引起A柱和防火墙变形的碰撞能量,达到保护乘员碰撞安全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乘用车的前托架结构,它包括前托架主体,其特征是前托架主体上连有向车头方向延伸的纵向臂,在该纵向臂上连有横向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乘用车的前托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纵向臂包括左纵向臂和右纵向臂,左纵向臂和右纵向臂的末端连有横向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的前托架结构,其特征是左纵向臂和右纵向臂间的间距从前托架主体端至横向臂端逐渐增大,在横向臂处增至最大。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乘用车的前托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前托架主体上设有托架支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乘用车的前托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纵向臂与前托架 主体采用螺栓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用车的前托架结构,它包括前托架主体,其特征是前托架主体的前端连有向车头方向延伸的纵向臂,在该纵向臂上连有横向臂。通过在前托架主体的前端增设纵向臂和横向臂,从而将传递给乘员舱的碰撞能量分流,有效减少了直接引起A柱和防火墙变形的碰撞能量,最终达到有效降低乘员在碰撞过程中因乘员舱变形所受伤害,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艺性好。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2783373SQ20122043421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杜大勇, 朱永胜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