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以及具有该齿轮箱的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8528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齿轮箱以及具有该齿轮箱的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箱以及具有该齿轮箱的儿童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齿轮箱以及具有该齿轮箱的儿童车,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2098527的文件所示,该齿轮箱,包括基架、具有电机轴的电机、转动设置在基架上的输出轴、设置于电机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至少由一个第一动力齿轮构成的齿轮动力组、至少由一个输出轴齿轮构成的、能够转动并沿着轴向滑动地设置在基架上的离合机构,离合机构包括离合齿轮,离合机构与基架之间设置有滑动限位机构,第一动力齿轮与电机轴相固定地连接,输出轴齿轮与输出轴相固定地连接,齿轮动力组与之间设置有离合机构,当离合机构位于啮合位置下,通过离合机构将齿轮动力组的动力传给,当离合机构位于脱离位置下,负载作用力时不受电机感应电动势的反作用力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齿轮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轮箱,包括基架、固定在所述的基架上的具有电机轴的电机、转动设置在所述的基架上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的电机轴与所述的输出轴之间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与所述的输出轴相固定连接的输出轴齿轮、具有能够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相啮合的终端齿轮的摆轮机构、促使所述的输出轴齿轮与所述的终端部齿轮相啮合的齿轮动力组、所述的基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的输出轴齿轮与所述的终端齿轮相分离的控制机构,所述的齿轮动力组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动力齿轮,所述的第一动力齿轮与所述的电机轴相固定地连接,所述的摆轮机构还包括摆杆、用于驱动所述的终端齿轮转动的始端齿轮,所述的终端齿轮通过摆杆终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摆杆上,所述的摆杆、所述的始端齿轮与所述的基架通过摆杆始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始端齿轮与所述的齿轮动力组相啮合,所述的齿轮箱具有工作位置与停止位置,当所述的齿轮箱位于工作位置下,所述的终端齿轮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相啮合,当所述的齿轮箱位于停止位置下,所述的终端齿轮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相脱尚。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始端齿轮与所述的终端齿轮相啮合。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齿轮动力组还包括通过第二动力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基架上的位于所述的第一动力齿轮与所述的始端齿轮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动力齿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始端齿轮与所述的摆杆相抵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摆杆与所述的基架之间设置有使得所述的摆杆复位、所述的终端齿轮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相啮合的第一弹性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控制机构还包括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基架上的具有插槽的控制杆、 固定在所述的摆杆上的插部,所述的控制杆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的摆杆始轴的轴心线方向相空间垂直,所述的插部插在所述的插槽内,所述的基架与所述的控制杆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的定位结构还包括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控制杆上的定位块主体、开设在所述的基架上的定位块通道,所述的定位块主体位于所述的定位块通道内,所述的定位块通道包括延伸方向与所述的控制杆的滑动方向相一致的长槽、转动空间,所述的长槽的一侧与转动空间的邻接处具有第一限位角,所述的转动空间内具有第二限位角,所述的第一限位角与所述的第二限位角相对的设置,所述的定位块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的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的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一顶角、形成于所述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的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三顶角、形成于所述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的第二凹槽之间的第四顶角、形成于所述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的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二顶角,所述的控制杆与所述的基架之间设置有使得所述的控制杆具有复位趋势从而使得所述的终端齿轮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相啮合的第二弹性件。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平行的设置,所述的第一凹槽与所述的第二凹槽相对称地设置。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长槽的一侧具有第一长槽壁,所述的长槽的另一侧具有第二长槽壁,所述的第一限位角邻接所述的第一长槽壁,所述的第二长槽壁与所述的转动空间的内侧壁通过圆弧面过渡。在某些 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的定位结构处于锁定位置下,所述的第一限位角插在所述的第一凹槽或所述的第二凹槽内,所述的第一顶角或所述的第四顶角抵在所述的转动空间的内侧壁上;当所述的定位结构处于锁解位置下,所述的定位块主体位于所述的长槽内。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包含有以上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齿轮箱的儿童车,所述的儿童车还包括车本体、多个通过轮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的车本体底部的车轮,所述的输出轴与所述的轮轴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坐寸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齿轮箱的新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齿轮动力组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之间设置有摆轮机构,当需要控制输出轴转动时,将齿轮箱处于正常工作位置下,通过所述的摆轮机构将齿轮动力组的动力传给输出轴齿轮,当不需要控制输出轴转动时,通过操作控制机构使得摆轮机构与输出轴齿轮相脱离,即齿轮箱处于停止工作位置下,负载作用力时不受电机感应电动势的反作用力影响,人为推动装有该齿轮箱的儿童车时较省力。

[0022]附图1为齿轮箱的立体图(控制机构实施例一);附图2为齿轮箱处于工作位置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齿轮箱处于停止位置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齿轮箱的分解图(控制机构实施例一);附图5为定位结构由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转换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控制机构实施例一);附图6为定位结构处于解锁位置下的结构示意图(控制机构实施例一);附图7为齿轮箱的立体图(控制机构实施例二);其中:1、基架;2、电机轴;3、电机;4、输出轴;5、第一动力齿轮;6、输出轴齿轮;7、摆杆;8、始端齿轮;9、摆杆始轴;10、摆杆终轴;11、终端齿轮;12、弹性件;13、第二动力轴;
14、第二动力齿轮;15、控制杆;16、插部;17、插槽;21、长槽;22、转动空间;23、第一限位角;24、第二限位角;31、第一顶角;32、第二顶角;33、第三顶角;34、第四顶角;41、第一凹陷;42、第二凹陷;43、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无图示,儿童车包括车本体、通过轮轴转动连接于车本体底前部的前车轮、通过输出轴4转动连接于车本体底后部的后轮、设置于车本体上的齿轮箱。儿童车可以是儿童电动汽车、儿童电动三轮车、儿童电动摩托车、儿童助载车等。如附图-附图4所示,该齿轮箱,包括基架1、固定在基架I上的具有电机轴2的电机3、转动设置在基架I上的输出轴4、设置于电机轴2与输出轴4之间的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与输出轴4相固定连接的输出轴齿轮6、具有能够与输出轴齿轮6相啮合的终端齿轮11的摆轮机构、促使输出轴齿轮6与终端部齿轮11相啮合的齿轮动力组、基架I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输出轴齿轮6与终端齿轮11相分离的控制机构,齿轮动力组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动力齿轮5,第一动力齿轮5与电机轴2相固定地连接。输出轴4上通常连接负载。如附图2、附图3所示,摆轮机构还包括摆杆7、用于驱动终端齿轮11转动的始端齿轮8,终端齿轮11通过摆杆终轴10转动连接在摆杆7上,摆杆7、始端齿轮8与基架I通过摆杆始轴9相转动地连接,始端齿轮8与齿轮动力组相啮合。本实施例中,始端齿轮8与终端齿轮11相直接啮合。也可以是,始端齿轮8与终端齿轮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传动齿轮。齿轮箱具有工作位置与停止位置,当齿轮箱位于工作位置下,终端齿轮11与相啮合,当齿轮箱位于停止位置下,终端齿轮11与相脱离。电机优选使用单向转动电机。并且其转动方向能使得输出轴齿轮6与终端齿轮11哨合稳定。关于齿轮动力组,如附图2、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齿轮动力组还包括通过第二动力轴13转动连接在基架I上的位于第一动力齿轮5与始端齿轮8之间的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动力齿轮14。第一动力齿轮5与始端齿轮8分别与两个第二动力齿轮14相啮合。始端齿轮8与摆杆7相抵触。当始端齿轮8转动时,摆杆7受始端齿轮8的影响,使得输出轴齿轮6与终端齿轮11啮合。[0039]并且摆杆7与基架I之间设置有使得摆杆7复位、终端齿轮11与输出轴齿轮6相啮合的第一弹性件12。当控制机构释放控制机构时,第一弹性件12使得摆杆7快速复位,使得终端齿轮11与输出轴齿轮6相啮合。如附图1、附图4所示,基架I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齿轮传动机构位于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之间。如附图4-附图6所示,控制机构还包括能够滑动地设置在基架I上的具有插槽17的控制杆15、固定在摆杆7上的插部16,控制杆15的滑动方向与摆杆始轴9的轴心线方向
相空间垂直。插部16插在插槽17内,基架I与控制杆15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还包括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控制杆15上的定位块主体、开设在基架I上的定位块通道,定位块主体位于定位块通道内。定位块通道包括延伸方向与控制杆15的滑动方向相一致的长槽21、转动空间22,长槽21的一侧与转动空间22的邻接处具有第一限位角23,转动空间22内具有第二限位角24,第一限位角23与第二限位角24相对的设置。定位块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位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于第一侧面与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一顶角31、形成于第一侧面与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三顶角33、形成于第二侧面与第二凹槽之间的第四顶角34、形成于第二侧面与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二顶角32。控制杆15与基架I之间设置有使得控制杆15具有复位趋势从而使得终端齿轮11与输出轴齿轮6相啮合的第二弹性件18。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平行的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对称地设置。长槽21的一侧具有第一长槽壁,长槽21的另一侧具有第二长槽壁,第一限位角23邻接·第一长槽壁,第二长槽壁与转动空间22的内侧壁通过圆弧面过渡。当定位结构处于锁定位置下,第一限位角23插在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第一顶角31或第四顶角34抵在转动空间22的内侧壁上;当定位结构处于锁解位置下,定位块主体位于长槽21内。需将定位结构锁定:如附图6所示,定位结构处于解锁位置下,在第二弹性件18的作用下,控制杆15稳定弹出,此时克服第二弹性件18的弹性力按动控制杆15,此时若是第一顶角31压在第二限位角24上,继续向下按动控制杆15,随着第二限位角24深陷第一凹槽内,定位块主体绕第一转轴顺时针转动,并且第二凹槽对着第一限位角23,控制杆15移至极限位置,此时,释放控制杆15,在第二弹性件18的作用下,使得控制杆15复位,第一限位角23顶压在第四顶角34上,并且在第二弹性件18的作用下,使得第一限位角23深陷第二凹槽,同样的,定位块主体绕第一转轴继续顺时针转动,定位块主体被卡在转动空间22内,无法进入长槽21内,因而控制杆15无法完全恢复,即定位结构处于锁定位置,第一限位角23插在第二凹槽内,第一顶角31抵在转动空间22的内侧壁上,通过插槽17与插部16的配合,使得终端齿轮11与输出轴齿轮6相分离。需将定位结构解锁:定位结构处于锁定位置下,此时克服第二弹性件18的弹性力按动控制杆15,第二顶角32压在第二限位角24上,继续按动控制杆15,第二限位角24抵在第二侧面上,定位块主体绕第一转轴顺时针转动,第二凹槽偏离第一限位角23,第一侧面对着第一限位角23,释放控制杆15,在第二弹性件18的作用下,使得控制杆15复位,第一限位角23抵在第一侧面上,在第二弹性件18的作用下,定位块主体继续绕第一转轴顺时针转动,当绕至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边长都沿着长槽21的长度方向延伸时,定位块主体便进入长槽21内,即定位结构处于解锁位置。并且定位块主体绕第一转轴转动了 360度。控制机构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如附图7所示,控制杆15转动连接在基架I上,控制杆15上具有能够收容定位部16的第一凹陷41与第二凹陷42,第一凹陷41至控制杆15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凹陷42至控制杆15的转动中心的距离,第一凹陷41与第二凹陷42之间通过导向斜面43过渡,齿轮箱具有工作位置与停止位置,当齿轮箱位于工作位置下,终端齿轮11与输出轴齿轮6相啮合,定位部16位于第二凹陷42内,当齿轮箱位于停止位置下,终端齿轮11与输出轴齿轮6相脱离,定位部16位于第一凹陷41内。第一凹陷41、导向斜面43与第二凹陷42分别位于控制杆15的边缘部。控制杆15与基架之间设置有限制控制杆15转动范围的角度限位机构。控制杆15通过输出轴4转动设置在基架I上。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 及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齿轮箱,包括基架(I)、固定在所述的基架(I)上的具有电机轴(2 )的电机(3 )、转动设置在所述的基架(I)上的输出轴(4)、设置于所述的电机轴(2)与所述的输出轴(4)之间的齿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与所述的输出轴(4)相固定连接的输出轴齿轮(6 )、具有能够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6 )相啮合的终端齿轮(11)的摆轮机构、促使所述的输出轴齿轮(6)与所述的终端部齿轮(11)相啮合的齿轮动力组、所述的基架(I)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的输出轴齿轮(6)与所述的终端齿轮(11)相分离的控制机构,所述的齿轮动力组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动力齿轮(5),所述的第一动力齿轮(5)与所述的电机轴(2 )相固定地连接, 所述的摆轮机构还包括摆杆(7)、用于驱动所述的终端齿轮(11)转动的始端齿轮(8),所述的终端齿轮(11)通过摆杆终轴(10)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摆杆(7)上,所述的摆杆(7)、所述的始端齿轮(8)与所述的基架(I)通过摆杆始轴(9)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始端齿轮(8)与所述的齿轮动力组相啮合, 所述的齿轮箱具有工作位置与停止位置,当所述的齿轮箱位于工作位置下,所述的终端齿轮(11)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6)相啮合,当所述的齿轮箱位于停止位置下,所述的终端齿轮(11)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6)相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始端齿轮(8)与所述的终端齿轮(11)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动力组还包括通过第二动力轴(13)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基架(I)上的位于所述的第一动力齿轮(5)与所述的始端齿轮(8)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动力齿轮(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始端齿轮(8)与所述的摆杆(7)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杆(7)与所述的基架(I)之间设置有使得所述的摆杆(7)复位、所述的终端齿轮(11)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6)相啮合的第一弹性件(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还包括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基架(I)上的具有插槽(17)的控制杆(15)、固定在所述的摆杆(7)上的插部(16),所述的控制杆(15)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的摆杆始轴(9)的轴心线方向相空间垂直,所述的插部(16)插在所述的插槽(17)内,所述的基架(I)与所述的控制杆(15)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的定位结构还包括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控制杆(15)上的定位块主体、开设在所述的基架(I)上的定位块通道,所述的定位块主体位于所述的定位块通道内, 所述的定位块通道包括延伸方向与所述的控制杆(15)的滑动方向相一致的长槽(21)、转动空间(22),所述的长槽(21)的一侧与转动空间(22)的邻接处具有第一限位角(23),所述的转动空间(22)内具有第二限位角(24),所述的第一限位角(23)与所述的第二限位角(24)相对的设置, 所述的定位块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的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的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一顶角(31)、形成于所述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的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三顶角(33)、形成于所述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的第二凹槽之间的第四顶角(34)、形成于所述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的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二顶角(32), 所述的控制杆(15)与所述的基架(I)之间设置有使得所述的控制杆(15)具有复位趋势从而使得所述的终端齿轮(11)与所述的输出轴齿轮(6)相啮合的第二弹性件(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平行的设置,所述的第一凹槽与所述的第二凹槽相对称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槽(21)的一侧具有第一长槽壁,所述的长槽(21)的另一侧具有第二长槽壁,所述的第一限位角(23)邻接所述的第一长槽壁,所述的第二长槽壁与所述的转动空间(22)的内侧壁通过圆弧面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定位结构处于锁定位置下,所述的第一限位角(23)插在所述的第一凹槽或所述的第二凹槽内,所述的第一顶角(31)或所述的第四顶角(34)抵在所述的转动空间(22)的内侧壁上;当所述的定位结构处于锁解位置下,所述的定位块主体位于所述的长槽(21)内。
10.一种包含有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齿轮箱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儿童车还包括车本体、多个通过轮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的车本体底部的车轮,所述的输出轴( 4)与所述的轮轴同轴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齿轮箱以及具有该齿轮箱的儿童车,该齿轮箱包括基架、固定在基架上的具有电机轴的电机、转动设置在基架上的输出轴、设置于电机轴与输出轴之间的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输出轴齿轮、具有能够与输出轴齿轮相啮合的终端齿轮的摆轮机构、齿轮动力组、用于控制输出轴齿轮与终端齿轮相分离的控制机构。当需要控制输出轴转动时,将齿轮箱处于正常工作位置下,通过摆轮机构将齿轮动力组的动力传给输出轴齿轮,当不需要控制输出轴转动时,通过操作控制机构使得摆轮机构与输出轴齿轮相脱离,即齿轮箱处于停止工作位置下,负载作用力时不受电机感应电动势的反作用力影响,人为推动装有该齿轮箱的儿童车时较省力。
文档编号B62M11/00GK203111437SQ2012205653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蔡辉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