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5261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轮罩板结构薄弱,在碰撞时无法良好的吸能,不利于车辆的安全行使的问题。本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汽车轮罩板位于汽车车轮的上方,该轮罩板为一矩形的钣金件,轮罩板的上边沿固连在挡板上,该轮罩板的下边沿固连在纵梁上,轮罩板的左侧边沿与大灯支架形成汽车大灯安装位,该轮罩板的右侧边沿固定在减震器座的安装板上,本加强结构包括呈条形状且竖向放置的加强板,加强板两长边边沿具有翻边,该加强板上部的翻边分别焊接固定在挡板和轮罩板上,该加强板下部的翻边分别焊接固定在轮罩板和纵梁上。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变形吸能,能降低受损程度。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汽车的普及率逐年增高,汽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车辆的安全性能越发显的重要。汽车购买者对安全性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已经直接影响到了车辆的销售量。对车辆安全性能的高要求相对应的车身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保证车身质量的前提下,如何设计制造出高强度的车身结构,已成为各大汽车商关注的热点。
[0003]传统的汽车发动机仓主要依靠纵梁正面碰撞吸能;纵梁前端和吸能盒相连,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轴向压溃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是能量吸收的主要途径。汽车纵梁的前段一般都会设计有变形诱导结构,当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力通过前横梁、吸能盒进而传递到纵梁前端,纵梁前端通过变形诱导结构进行轴向压溃变形,吸收碰撞能量。
[0004]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1120076012.4)公开了一种前纵梁吸能结构,包括与前纵梁前端连接的吸能盒以及前纵梁前段梁体形成的若干凸筋和凹槽,凸筋和凹槽间隔布置,吸能盒沿车长方向的中心线与前纵梁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在碰撞时凸筋与凹槽段按照皱褶方式进行压溃,同时前纵梁中心与吸能盒中心在一条直线上,配合吸能盒可以更好的通过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保护乘员安全。
[0005]现如今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进行了一项新的碰撞测试一小重叠面碰撞测试。在以上的碰撞测试中其碰撞的成绩让人们感觉并不理想;在被测试的11款车中,多款豪华车成绩并不理想,只有三款车型达到了优良以上。在小重叠面碰撞测试中车身纵梁作为车辆正面碰撞主要的吸能结构几乎没有折弯吸能;由于小重叠面碰撞纵梁外侧轮罩处没有高强度结构可进行碰撞吸能直接导致`车辆受损严重过。还有传统车辆轮罩板刚度不足,车辆长期行使在强化路面上还存在着开裂的风险;现有的轮罩板结构薄弱,在碰撞时无法良好的吸能,不利于车辆的安全行使。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轮罩板机械强度的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所述的汽车轮罩板位于汽车车轮的上方,该轮罩板为一矩形的钣金件,所述轮罩板的上边沿固连在挡板上,该轮罩板的下边沿固连在纵梁上,轮罩板的左侧边沿与大灯支架形成汽车大灯安装位,该轮罩板的右侧边沿固定在减震器座的安装板上,其特征在于,本加强结构包括呈条形状且竖向放置的加强板,所述的加强板两长边边沿具有翻边,该加强板上部的翻边分别焊接固定在挡板和轮罩板上,该加强板下部的翻边分别焊接固定在轮罩板和纵梁上。[0008]本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主要在轮罩板处设置加强板,该加强板通过翻边固定在轮罩板上,加强板的质量较轻,对于汽车来这加强板对汽车车身的重量具有极小的影响,本加强结构在保证汽车质量的同时,迅速提升轮罩板的机械强度,在汽车小重叠面碰撞的试验中可以表明,该加强板还具有碰撞吸能的作用,减少碰撞时给车身造成的影响。
[0009]在上述的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中,所述加强板的上端端部边沿的翻边为翻边一,位于翻边一下方的加强板两长边边沿的翻边为翻边二,上述的翻边一焊接固定在挡板上,上述的翻边二焊接固定在轮罩板上。加强板利用翻边一、翻边二分别与挡板及轮罩板焊接固定;焊接的方式均采用点焊的方式,使加强板、挡板及轮罩板本身的机械强度受较小的破坏。
[0010]在上述的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中,位于翻边二下方的加强板两长边边沿的翻边为翻边三,位于翻边三下方的加强板两长边边沿的翻边为翻边四,上述的翻边三焊接固定在轮罩板上,上述的翻边四焊接固定在纵梁上。翻边三、翻边四分别与轮罩板及纵梁面与面相贴,在两面固定时分别采用点焊的方式焊接,尽量减少对强加板、轮罩板及纵梁的机械强度受损。
[0011 ] 在上述的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中,所述加强板翻边二和翻边三之间的横向中部位置具有一的圆弧弯曲,所述的加强板与轮罩板相固连且该两者之间具有腔体结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增加轮罩板处的机械强度,上述加强板的结构设计发挥了加强板最大的强度潜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该加强板的结构还具有吸能的作用。
[0012]在上述的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中,所述的加强板上沿加强板的长度方向还设有增加加强板机械强度的加强条。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加强板的机械强度。
[0013]在上述的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中,所述的加强条上沿加强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贯穿孔,所述的加强板通过螺栓穿过贯穿孔将其固定在轮罩板上。用螺栓紧固在轮罩板上进一步提升加强板的连接及支撑的机械强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主要在轮罩板上焊接强加板,加强板的横向中部位置具有一的圆弧弯曲,加强板通过翻边固定在轮罩板上并与轮罩板形成腔体结构,显著的加强了轮罩板处的机械强度;在轮罩板上设置加强板,可以在小重叠面碰撞时具有有效变形吸能,减小了车辆在小重叠面碰撞时的受损程度,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利于车辆的安全星级评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中加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轮罩板;2、挡板;3、纵梁;4、大灯支架;5、大灯安装位;6、安装板;7、加强板;7a、翻边一 ;7b、翻边二 ;7c、翻边三;7d、翻边四;8、加强条;8a、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如图1或图2所示,本汽车轮罩板I位于汽车车轮的上方,该轮罩板I为一矩形的钣金件,轮罩板I的上边沿固连在挡板2上,该轮罩板I的下边沿固连在纵梁3上,轮罩板I的左侧边沿与大灯支架4形成汽车大灯安装位5,该轮罩板I的右侧边沿固定在减震器座的安装板6上,本加强结构主要由加强板7组成,在实际制造时,该加强板7呈条形状且竖向放置,加强板7两长边边沿具有翻边,该加强板7的上端端部边沿的翻边为翻边一 7a,位于翻边一 7a下方的加强板7两长边边沿的翻边为翻边二 7b,位于翻边二 7b下方的加强板7两长边边沿的翻边为翻边三7c,位于翻边三7c下方的加强板7两长边边沿的翻边为翻边四7d ;翻边一 7a焊接固定在挡板2上,翻边二 7b焊接固定在轮罩板I上,翻边三7c焊接固定在轮罩板I上,翻边四7d焊接固定在纵梁3上;翻边与挡板2、轮罩板I及纵梁3焊接的焊接方式均采用点焊的方式,使加强板7、挡板2及轮罩板I本身的机械强度受较小的破坏。
[0020]为了进一步提升加强板7的连接及支撑的机械强度,加强板7上沿加强板7的长度方向还设有增加加强板7机械强度的加强条8,加强条8上沿加强条8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贯穿孔8a,所述的加强板7通过螺栓穿过贯穿孔8a将其固定在轮罩板I上。
[0021]为了增加轮罩板I处的机械强度,加强板7的结构设计发挥了最大的强度潜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该加强板7的结构还具有吸能的作用,实际制造时,该加强板7翻边二 7b和翻边三7c之间的横向中部位置具有一的圆弧弯曲,加强板7与轮罩板I相固连且该两者之间具有腔体结构。
[002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3]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轮罩板I ;挡板2 ;纵梁3 ;大灯支架4 ;大灯安装位5 ;安装板6 ;加强板7 ;翻边一 7a ;翻边二 7b ;翻边三7c ;翻边四7d ;加强条8 ;贯穿孔8a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用于对汽车轮罩板的强度进行加强,其中,所述汽车轮罩板(I)位于汽车车轮的上方,所述汽车轮罩板(I)为一矩形的钣金件,所述汽车轮罩板(I)的上边沿固连在挡板(2)上,所述汽车轮罩板(I)的下边沿固连在纵梁(3)上,所述汽车轮罩板(I)的左侧边沿与大灯支架(4)形成汽车大灯安装位(5),所述汽车轮罩板(I)的右侧边沿固定在减震器座的安装板(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包括呈条形状且竖向放置的加强板(7),所述加强板(7)两长边边沿具有翻边,所述加强板(7)上部的翻边用于分别焊接固定在挡板(2)和汽车轮罩板(I)上,所述加强板(7)下部的翻边用于分别焊接固定在轮罩板(I)和纵梁(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7)的上端端部边沿的翻边为翻边一(7a),位于所述翻边一(7a)下方的加强板(7)两长边边沿的翻边为翻边二( 7b ),所述翻边一(7a)用于焊接固定在挡板(2 )上,所述翻边二( 7b )用于焊接固定在汽车轮罩板(I)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翻边二(7b)下方的加强板(7)两长边边沿的翻边为翻边三(7c),位于所述翻边三(7c)下方的加强板(7)两长边边沿的翻边为翻边四(7d),所述翻边三(7c)用于焊接固定在汽车轮罩板(I)上,所述翻边四(7d)用于焊接固定在纵梁(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7)的翻边二(7b)和翻边三(7c)之间的横向中部位置具有一的圆弧弯曲,所述加强板(7)与汽车轮罩板(I)相固连且与汽车轮罩板(I)围合形成腔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7)沿长度方向的还设有加强条(8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条(8)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贯穿孔(8a),所述加强板(7)通过螺栓穿过所述若干贯穿孔(8a)与汽车轮罩板(I)固定。
【文档编号】B62D25/18GK203473023SQ20132053366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徐昊, 石虎, 陈杰龙, 陈君, 李国林, 李宏华, 李功赋, 吴成明,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