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动力转向油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式动力转向油管总成,包括动转钢管和高压软管,所述油管总成还包括一衬芯管和一外套管,所述衬芯管外周圈设有锯齿状凸起,所述衬芯管一端焊接在所述动转钢管上,所述衬芯管另一端插入所述高压软管,所述外套管扣压在所述衬芯管与高压软管连接处。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动力转向油管装配生产率、降低动转钢管与高压软管连接处漏油故障率。
【专利说明】一种整体式动力转向油管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式动力转向油管总成。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重型卡车转向器与助力缸之间的动转钢管和高压软管的连接是通过卡套接头来完成的。连接装配时,先将动转钢管装配在转向器上,将高压软管一端扣压衬芯接头,衬芯接头上带有螺纹,与钢管上的卡套螺母连接,然后将高压软管与动转钢管连接好,再将高压软管连接在助力缸上。现有技术的动力转向油管的设计结构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动转钢管与高压软管连接装配程序繁琐;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钢管与软管连接处漏油故障率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式动力转向油管总成。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减少动转钢管与高压软管连接过程中的装配程序,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降低钢管与软管连接处漏油故障率。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整体式动力转向油管总成,包括动转钢管和高压软管,所述油管总成还包括一衬芯管和一外套管,所述衬芯管外周圈设有锯齿状凸起,所述衬芯管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动转钢管上,所述衬芯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高压软管,所述外套管扣压在所述衬芯管与高压软管连接处。
[0006]所述外套管内周圈设有锯齿状凸起。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减少动转钢管与高压软管连接过程中的装配程序,提高动力转向油管的装配生产率,降低钢管与软管连接处漏油故障率;通过采用将衬芯管一端与动转钢管焊接以及外套管扣压衬芯管工艺,提升了动转钢管与高压软管连接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衬芯管的结构图。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
[0012]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动转钢管I和高压软管2,所述油管总成还包括一衬芯管4和一外套管5,所述衬芯管外周圈设有锯齿状凸起7,所述衬芯管的一端焊接(焊点3)在所述动转钢管上,所述衬芯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高压软管,所述外套管扣压在所述衬芯管与高压软管连接处。外套管的材质为20钢,此种钢材具有冷变形好、塑性好的特点;衬芯管的材质为Q235。
[0013]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内周圈设有锯齿状凸起6,利用衬芯管外周圈设有的锯齿状凸起和所述外套管内周圈设有的锯齿状凸起互相压合,可加强外套管和衬芯管对高压软管的压紧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动力转向油管总成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将衬芯管一端焊接在动转钢管上,然后将衬芯管另一端插入高压软管,再将外套管用扣压机扣压在衬芯管与高压软管的连接处。
[0015]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外套管用扣压机扣压在衬芯管与高压软管连接处的结构设计及装配工艺,衬芯管外周圈和外套管内周圈设有的锯齿状凸起互相压合将高压软管紧密地安装在衬芯管上,使得衬芯管与高压软管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密封性好,进而降低了动转钢管与高压软管连接处漏油故障率,且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0016]本实用新型用于整车制造工厂装配时,直接将动转钢管、高压软管分别与转向器、助力缸连接即可,现场装配效率高,降低了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整体式动力转向油管总成,包括动转钢管和高压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总成还包括一衬芯管和一外套管,所述衬芯管外周圈设有锯齿状凸起,所述衬芯管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动转钢管上,所述衬芯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高压软管,所述外套管扣压在所述衬芯管与高压软管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动力转向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内周圈设有锯齿状凸起。
【文档编号】B62D5/06GK203544105SQ201320740564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于建蕾, 王定华, 王印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