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015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包括前轮和前叉,以及连接于把横的把立,所述把立包括摆动部和固定部,固定部底部与前叉固定连接,摆动部与固定部之间通过转动部件转动连接,摆动部沿前轮前进方向作前后往返运动;固定部上设有向前伸出的支架,支架上设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轮和传动轮,所述主动轮与前轮轴上所设的飞轮传动连接;传动轮上绕有链条,所述链条一端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在前轮轴上,另一端固定于把立的摆动部上。本发明可以使用上肢即手臂进行驱动,从而锻炼手臂,拉伸颈椎,减缓现代常坐办公室人群的职业病。本发明可以在手臂驱动以及正常的脚蹬驱动两种方式之间进行自由选择。
【专利说明】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械,特别涉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环保无污染,而且可以健身,因此广受群众欢迎。但是目前的自行车还是只能用脚蹬着前进,驾驶者上身几乎没动。因此,对于现代都市中经常坐着办公的人群而言,缺乏一个可以锻炼手臂、颈椎等上身部分的自行车。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使用上肢驱动的自行车,能够锻炼上身部分的手臂和颈椎等。
[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自行车,包括前轮和前叉,以及连接于把横的把立,所述把立包括摆动部和固定部,固定部底部与前叉固定连接,摆动部与固定部之间通过转动部件转动连接,摆动部沿前轮前进方向作前后往返运动;
固定部上设有向前伸出的支架,支架上设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轮和传动轮,所述主动轮与前轮轴上所设的飞轮传动连接;
传动轮上绕有链条,所述链条一端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在前轮轴上,另一端固定于把立的摆动部上。
[0005]所述转动部件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前臂和后臂,所述转轴的轴心线方向与前轮前进方向垂直,前臂与摆动部固定连接,后臂与固定部固定连接。
[0006]摆动部的底端设有定位部件。
[0007]所述定位部件为设于摆动部内的弹簧定位销,所述弹簧定位销连接于支架上的销孔。
[0008]所述链条与把立的固定部之间设有刚性绳,刚性绳一端连接链条,另一端固定于固定部上。
[0009]所述摆动部上还设有托辊,刚性绳绕托辊一圈,其两端分别连接链条、固定部。
[0010]所述传动轮的前方设有托轮,所述托轮的托轮轴与主动轴的轴心线平行,托轮轴通过竖直托臂固定于支架上,链条绕过传动轮的底轮面再绕过托轮的上轮面,其一端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在前轮轴上,另一端固定于把立的摆动部上。
[0011]所述竖直托臂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直管,以及一端与托轮轴轴承连接的插杆,直管设有径向向内旋紧的螺栓,插杆通过螺栓顶紧固定。
[0012]所述主动轮设有使主动轮脱离传动的离合器。
[0013]所述主动轴的轴心线方向与前轮前进方向垂直。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可以使用上肢即手臂进行驱动,从而锻炼手臂,拉伸颈椎,减缓现代常坐办公室人群的职业病。
[0015]二、本发明可以在手臂驱动以及正常的脚蹬驱动两种方式之间进行自由选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自行车前轮和车头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方向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B方向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图3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结合图1至图3,本发明包括前轮10和前叉11,以及连接于把横20的把立,把立包括摆动部21和固定部22,固定部22底部与前叉11固定连接,摆动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通过转动部件转动连接,摆动部21沿前轮10前进方向作往返运动。
[0022]在摆动部21和固定部22之间的转动部件,其包括通过转轴50连接的前臂51和后臂52,该转轴50的轴心线方向与前轮10前进方向垂直。前臂51与摆动部21固定连接,后臂52与固定部22固定连接。
[0023]固定部22上设有向前伸出的支架30,支架30上设有主动轴31,在本实施例中,该主动轴31的轴心线方向与前轮10前进方向垂直。
[0024]主动轴31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轮32和传动轮33,主动轮32与飞轮13传动连接,飞轮13与主动轮32在前轮轴12上相同的一侧。
[0025]传动轮33上绕有链条40,所述链条40 —端通过弹簧41固定连接在前轮轴12上,另一端固定于把立的摆动部21上。通过链条40的拉动,使传动轮33转动,与传动轮33同轴转动的主动轮32便可以带动飞轮13转动,使车轮前进。弹簧41的作用一是为了使链条40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便于下一次工作;二是提供了把横20和摆动部21恢复原来位置的动力,如此往复进行。
[0026]由于摆动部21的摆动幅度有限,所以链条40所需要的长度也是有限的。另外,若是链条40直接与摆动部21连接,那链条40在随着摆动部21摆动的同时,其角度、方向都在不停变动,因此很容易出现掉链的情况。
[0027]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本实施例中,在链条40与把立的固定部22之间设有刚性绳42,刚性绳42 —端连接链条40,另一端固定于固定部22上。在摆动部21上还设有托辊23,刚性绳42绕托辊23 —圈,其两端分别连接链条40、固定部22。通过当刚性绳42通过托辊23后,使链条40与传动轮33之间的切线方向固定不变。
[0028]同样是为了稳定链条40工作时不会掉链,在传动轮33的前方设有托轮70,托轮70的托轮轴71与主动轴31的轴心线平行,托轮轴71通过竖直托臂固定于支架30上。在本实施例中,链条40是绕过传动轮33的底轮面再绕过托轮70的上轮面后,两端再分别通过弹簧41和刚性绳42连接于前轮轴12、旋转部21。
[0029]如图4所示,竖直托臂包括固定在支架30上的直管72,以及一端与托轮轴71轴承连接的插杆73,直管72设有径向向内旋紧的螺栓74,插杆73通过螺栓74顶紧固定。[0030]托轮70的高度时可以通过插杆73固定时的高度来改变的,因此其作用是压紧链条40,防止其工作时掉链。
[0031]在摆动部21的底端设有定位部件,通过定位部件可以改变自行车的驱动方式。如图5所示,定位部件为设于摆动部21内的弹簧定位销60,弹簧定位销60连接于支架30上的销孔(图中未示出)。通过弹簧定位销60将摆动部21固定后,摆动部21将无法摆动,此时,自行车只能用原来的脚蹬式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打开弹簧定位销60,便可通过本发明的驱动机构进行前轮驱动前进了。
[0032]当通过弹簧定位销60将摆动部21固定后,自行车的驱动方式为传统的后驱方式,此时前轮10前进尚可,倘若需要往后倒车,由于飞轮13内的咬齿作用,必然会使主动轮32也转动。而主动轮32和传动轮33是同轴转动,摆动21的固定又造成了链条40的固定,所以前轮10会无法向后转动。
[003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主动轮32上还设有使主动轮32脱离传动的离合器80。
【权利要求】
1.自行车,包括前轮(10)和前叉(11),以及连接于把横(20)的把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立包括摆动部(21)和固定部(22 ),固定部(22 )底部与前叉(11)固定连接,摆动部(21)与固定部(22)之间通过转动部件转动连接,摆动部(21)沿前轮(10)前进方向作前后往返运动; 固定部(22)上设有向前伸出的支架(30),支架(30)上设有主动轴(31 ),所述主动轴(31)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轮(32)和传动轮(33),所述主动轮(32)与前轮轴(12)上所设的飞轮(13)传动连接; 传动轮(33)上绕有链条(40),所述链条(40) —端通过弹簧(41)固定连接在前轮轴(12)上,另一端固定于把立的摆动部(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包括通过转轴(50)连接的前臂(51)和后臂(52),所述转轴(50)的轴心线方向与前轮(10)前进方向垂直,前臂(51)与摆动部(21)固定连接,后臂(52)与固定部(2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摆动部(21)的底端设有定位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为设于摆动部(21)内的弹簧定位销(60),所述弹簧定位销(60)连接于支架(30)上的销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40)与把立的固定部(22)之间设有刚性绳(42),刚性绳(42)一端连接链条(40),另一端固定于固定部(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部(21)上还设有托辊(23),刚性绳(42 )绕托辊(23 ) —圈,其两端分别连接链条(40 )、固定部(22 )。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33)的前方设有托轮(70),所述托轮(70)的托轮(70)轴与主动轴(31)的轴心线平行,托轮轴(71)通过竖直托臂固定于支架(30 )上,链条(40 )绕过传动轮(33 )的底轮面再绕过托轮(70 )的上轮面,其一端通过弹簧(41)固定连接在前轮轴(12)上,另一端固定于把立的摆动部(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托臂包括固定在支架(30)上的直管(72 ),以及一端与托轮轴(71)轴承连接的插杆(73 ),直管(72 )设有径向向内旋紧的螺栓(74 ),插杆(73 )通过螺栓(74 )顶紧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32)设有使主动轮(32)脱离传动的离合器(8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31)的轴心线方向与前轮(10)前进方向垂直。
【文档编号】B62M1/12GK103910019SQ201410173405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8日
【发明者】徐以军 申请人:徐以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