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8281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包含:一主体,其系具有一感应端以及一螺锁端,该感应端系可供设置一感应件,且该螺锁端处沿轴向设有一螺孔;其中,该主体的侧边凹设有一通槽,该通槽并连通于螺孔;以及一螺锁件,其系具有一可螺合于螺孔内的螺杆,以使该螺杆端部可穿入于通槽内。藉此,辐条可自通槽开口进入于主体内,并由螺杆端部搭配通槽壁面将辐条迫紧固定,以达到快速安装、并可适用于多种类型辐条的目的。
【专利说明】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与安装于自行车轮胎辐条上用以侦测车速、转速或距离的感应器有关,更详而言之,乃特指一种可快速安装,并可适用于多种辐条类型的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自行车为侦测车子行进速度、行进距离或转速等资料,会于车架处安装一显示主机及一侦测装置,并于轮胎上设有一可随轮胎转动的感应件,藉由侦测装置量测感应件通过的次数,来换算成自行车行进速度、行进距离或转速等资料。
[0003]而一种如图1所示的习知感应件,其包含一主体I及一螺帽件2,该主体I 一端设有一外螺纹3以供螺帽件2螺合。而该主体I具有外螺纹3的一端并沿轴向凹设有一开槽
4。该开槽4可供一辐条5穿入后,再自开槽4的开口端处将主体I与螺帽件2螺合,以将辐条5封闭定位于开槽4内。
[0004]然而,一般常用的辐条除了 1.8mm等径的圆柱型辐条外,为了减轻重力,也有制成两端大、中间扁平且直径较小的变径辐条,还有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将辐条制成扁流线型,如常见的碳纤维轮圈辐条。对于中间较小的变径辐条来说,前述开槽4尺寸因设计给1.8mm等径使用,产生开槽4较大、不易固定的问题,当轮圈转动时容易因离心力而滑移。再者,扁流线型的碳纤维轮圈辐条其尺寸通常大于主体I,根本无法容纳于开槽4内。
[0005]此外,前述习知感应件的螺帽件2须完全自主体I卸下后,才能将辐条置入于开槽4内,而由于主体I与螺帽件2的尺寸相当小,卸下后更容易掉落遗失、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习用技术产生的缺失与不便之处,提出一种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的方案,该方案系具有可快速安装,并可适用于多种辐条类型的优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0008]一主体,其具有一感应端以及一螺锁端,该感应端设置一感应件,且该螺锁端处沿轴向设有一螺孔;其中,该主体的侧边凹设有一通槽,该通槽连通于螺孔;以及
[0009]一螺锁件,其具有一螺合于螺孔内的螺杆以使该螺杆端部穿入于通槽内。
[0010]其中,该通槽由一圆弧段及一直段所构成。
[0011]其中,该圆弧段位于通槽的内侧。
[0012]其中,该螺杆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圆弧段。
[0013]其中,该通槽占主体截面至少一半的面积。
[0014]其中,该感应件为一磁铁。
[0015]其中,该螺锁件具有一工具端,该工具端呈多角形截面。
[0016]其中,该工具端呈六角形截面。[0017]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18]1、通槽可供一辐条自主体侧边穿入,搭配螺锁件可快速迫紧于通槽内的辐条表面,使感应件得以快速固定于辐条处,拆装方式简单方便、固定效果佳。
[0019]2、通槽进一步系由一位于通槽内侧的圆弧段及一直段所构成,且该螺杆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系位于圆弧段,系可供不同形式的辐条定位,例如标准1.8mm等径的圆柱型辐条可固定于圆弧段内,而扁流线型的碳纤维轮圈辐条则将其侧边自直段穿入至圆弧段处固定。再加上螺锁件可调整锁固距离,不论是宽大的碳纤维轮圈辐条,或者是较扁平的变径辐条,螺锁件皆可迫紧辐条表面,使整体确实固定于辐条上。
[0020]3、螺锁件藉由螺杆螺合于螺孔内,只需部分转出螺孔,即可使螺杆端部与辐条松开,拆卸时不需将螺锁件与主体分离,减少零件掉落遗失的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习知感应件的立体安装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于辐条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搭配圆柱型辐条的实施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搭配变径辐条的实施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搭配碳纤维轮圈辐条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创作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系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
/Jn ο
[0029]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包含:
[0030]一主体10,其系具有一感应端11以及一螺锁端12,该感应端11可供设置一感应件20,该感应件20可为一磁铁。且该螺锁端12处沿轴向设有一螺孔13 ;其中,该主体10的侧边凹设有一通槽14,而该通槽14沿主体10径向的方向设置。该通槽14并连通于螺孔13,且该通槽14占主体截面至少一半的面积。进一步地,该通槽14由一圆弧段141及一直段142所构成,该圆弧段141位于通槽14的内侧。以及
[0031]一螺锁件30,其系具有一可螺合于螺孔13内的螺杆31,以使该螺杆31端部可穿入于通槽14内,使得该螺杆31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系位于圆弧段141。再者,该螺锁件30于相反于螺杆31的另一端具有一工具端32,该工具端32呈多角形截面。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工具端32呈六角形截面,以方便使用者以手部或扳手等工具件转动。
[0032]明了上述本实用新型详细结构后,以下系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原理逐一详细说明:
[0033]如图4及图5所示,当使用者欲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一辐条90上时,可先将螺锁件30松转,使螺杆31端部与通槽14壁面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辐条90宽度。再将辐条90自主体10侧边穿入通槽14内。以图4及图5所示的圆柱型辐条来说,该圆弧段141的形状及尺寸系依一般常用的1.8_的标准圆柱型辐条来设计,使其可卡入于圆弧段141处,再转动螺锁件30的工具端32,以缩短螺杆31端部与通槽14壁面的距离,将辐条90迫紧定位于通槽14的圆弧段141与螺杆31端部间,即可快速完成固定动作。且该圆弧段141的设计亦可有效加强辐条90的固定效果,防止辐条90与主体10脱开。
[0034]反之,欲卸下本实用新型时,只需反向转动工具端32,使螺杆31端部与通槽14壁面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辐条90宽度,即可将辐条90自通槽14内取出。且由于螺杆31只需部分转出螺孔13,即可使螺杆31端部与辐条90松开,拆卸时不需将螺锁件30与主体10分离,可确实减少零件掉落遗失的风险。
[0035]再者,如图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较扁平的变径辐条91时,由于螺锁件30可视需求调整螺杆31端部与通槽14壁面的距离,因此即使是较扁平的变径辐条91,亦可被螺锁件30迫紧固定于通槽14内,防止轮圈转动时因离心力而滑移。
[0036]如图7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搭配碳纤维轮圈辐条92使用时,由于碳纤维轮圈辐条92其尺寸通常大于主体10,此时只需将其侧边的一部分自直段142穿入并靠抵至圆弧段141处,再将螺锁件30转紧,使螺杆31端部迫紧于碳纤维轮圈辐条92侧边的表面,即可将本实用新型与碳纤维轮圈辐条92完成安装动作。
[0037]藉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可快速简便的安装与拆卸优点,并可适用于一般的圆柱型的辐条90、变径辐条91及碳纤维轮圈辐条92等多种类型。
[0038]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明了本实用新型确实与习用的技术截然不同,具有相当的新颖性。且本实用新型具有习用技术所无法预期的功效,实已符合专利核准的积极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0039]虽本实用新型是以数个较佳实施例作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下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实用新型意欲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体,其具有一感应端以及一螺锁端,该感应端设置一感应件,且该螺锁端处沿轴向设有一螺孔;其中,该主体的侧边凹设有一通槽,该通槽连通于螺孔;以及一螺锁件,其具有一螺合于螺孔内的螺杆以使该螺杆端部穿入于通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槽由一圆弧段及一直段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圆弧段位于通槽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杆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圆弧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槽占主体截面至少一半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应件为一磁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锁件具有一工具端,该工具端呈多角形截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条感应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工具端呈六角形截面。
【文档编号】B62J99/00GK203698515SQ201420002707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3日
【发明者】菲利浦·方皓德 申请人:菲利浦·方皓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