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自行车车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724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自行车车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自行车车把,包括把杆和把手,所述把手和把杆采用球头球窝结构连接,把手一端设有球头,把杆两端均设有与球头配合的球窝,所述球窝部份平均分为夹持块和固定块两部分,所述夹持块一端轴接在把杆上,所述夹持块和固定块配合用紧固件紧固将球头包纳固定在球窝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车把可以通过球头球窝结构根据个人习惯或姿势进行角度调整,是车把弯曲角度更符合实际的骑行要求,增加了自行车把的舒适性和对不同骑行者的适应性。
【专利说明】—种可调式自行车车把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自行车车把。
[0003]

【背景技术】
[0004]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山地车的主要特征是:宽胎,直把,有前后的减震,既可以越野又可以长途骑行,受到广大运动爱好者的青睐。传统的山地车车把为一体成型的直把或燕把,长途骑行时,由于不同骑行者的身高、臂长等因素,骑行姿势有所不同,手腕部承受的身体重量的角度和大小也有就有所不同,因此,在长途骑行时由于骑行姿势原因有些骑行者会感觉手腕部不适,然而现有山地车的车把都是固定的形状,所以这个问题只有通过跟换车把才能解决,就算更换了车把也不能保证新车把的舒适性,既不经济也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把手角度可调、握持舒适的可调式自行车车把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调式自行车车把,包括把杆和把手,所述把手和把杆采用球头球窝结构连接,把手一端设有球头,把杆两端均设有与球头配合的球窝,所述球窝部份平均分为夹持块和固定块两部分,所述夹持块一端轴接在把杆上,所述夹持块和固定块配合用紧固件紧固将球头包纳固定在球窝内。
[0008]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两个螺栓。
[0009]改进地,所述球头外表面和球窝内表面加工有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坑,凸起和凹坑的外径小于1mm。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使球窝与球头固定更牢固。
[0010]改进地,所述球窝的边缘设有环形的护边,护边内缘加工有倒角斜面。采用本技术方案后,万一球头与球窝固定不牢固,环形护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限制把手的活动范围,不至于无法握持,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车把可以通过球头球窝结构根据个人习惯或姿势进行角度调整,是车把弯曲角度更符合实际的骑行要求,增加了自行车把的舒适性和对不同骑行者的适应性。
[0012]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所不:1、把杆,2、把手,3、球头,4、球窝,5、螺栓,6、支持块,7、固定块,8、护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调式自行车车把,包括把杆I和把手2,把手2和把杆I采用球头球窝结构连接,把手2 —端设有球头3,把杆I两端均设有与球头3配合的球窝4,球窝4平均分为夹持块6和固定块7两部分,夹持块6 —端轴接在把杆I上,夹持块6和固定块7配合用两个螺栓5紧固将球头3包纳固定在球窝4内;球头3外表面和球窝4内表面加工有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坑,凸起和凹坑的外径小于Imm ;球窝4的边缘设有环形的护边8,护边8内缘加工有倒角斜面。
[0017]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制,其它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组合、替代、简化均应为等效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式自行车车把,包括把杆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和把杆采用球头球窝结构连接,把手一端设有球头,把杆两端均设有与球头配合的球窝,所述球窝部份平均分为夹持块和固定块两部分,所述夹持块一端轴接在把杆上,所述夹持块和固定块配合用紧固件紧固将球头包纳固定在球窝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自行车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两个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自行车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外表面和球窝内表面加工有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坑,凸起和凹坑的外径小于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自行车车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窝的边缘设有环形护边,护边内缘加工有倒角斜面。
【文档编号】B62K21/16GK203996701SQ20142036737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4日
【发明者】李瑾琦 申请人:李瑾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