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车辆用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35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跨骑式车辆用内燃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如下跨骑式车辆用内燃机,车体架具有将转向车把支承为能够转向的头管、以及以呈后方下降地倾斜的方式从该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架,配置于所述主架下方的内燃机本体以使气缸轴线前倾的方式搭载于车体架,燃料喷射阀安装于进气通路形成部件的前侧,该进气通路形成部件形成进气通路的一部分,该进气通路将空气滤清器和气缸盖的进气口连结,该空气滤清器配置于气缸盖和所述主架之间,该气缸盖构成所述内燃机本体的一部分。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知的跨骑式车辆用内燃机为:使气缸轴线前倾的内燃机本体搭载于支柱型的车体架,配置于车体架的主架与气缸盖之间的空气滤清器经由连接管、节气门本体以及进气管而连接于气缸盖的进气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73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内燃机中,燃料喷射阀安装于节气门本体,通过使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喷射方向指向进气口而抑制对进气管内表面的燃料附着。但是在像空气滤清器安装于呈后方下降地从头管延伸的主架的两轮机动车这样的跨骑式车辆中,在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过大负荷从前方作用于空气滤清器的情况下,例如在前轮负载过大而使前轮以及前轮挡泥板按压空气滤清器前表面的情况下,存在空气滤清器从对车体架的正常的安装状态向后方移动而与燃料喷射阀干涉的风险,但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没有特别公开对这种风险的应对方法。

本发明为鉴于该情况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跨骑式车辆用内燃机,其在燃料喷射阀安装于进气通路形成部件的结构的基础上,即使空气滤清器由于某种原因而从前方受到过大负荷,也能够避免燃料喷射阀与空气滤清器的干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为跨骑式车辆用内燃机,车体架具有将转向车把支承为能够转向的头管以及以呈后方下降地倾斜的方式从该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架,配置于所述主架下方的内燃机本体以使气缸轴线前倾的方式搭载于车体架,燃料喷射阀安装于进气通路形成部件的前侧,该进气通路形成部件形成进气通路的一部分,该进气通路将空气滤清器和气缸盖的进气口连结,该空气滤清器配置于气缸盖和所述主架之间,该气缸盖构成所述内燃机本体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上部的被安装部通过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的紧固部件而紧固于所述主架,所述燃料喷射阀配置于比假想旋转轨迹靠向外侧,该假想旋转轨迹是由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下缘部中的在车宽方向上配置有所述燃料喷射阀的部分的最下部以所述紧固部件的轴线为中心画成的。

另外,本发明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二特征为: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下缘部形成为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个方向而成为下方位置的方式倾斜,所述燃料喷射阀以使其上端部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下端部为相同高度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下方。

本发明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三特征为:在向所述燃料喷射阀供应燃料的燃料软管的所述燃料喷射阀侧的端部设有快速连接器,止转肋一体地设于所述进气通路形成部件,该止转肋与所述快速连接器卡合,所述快速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燃烧喷射阀。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第三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四特征为:所述燃料软管配置于比所述内燃机本体的车宽方向的最外端靠向内侧。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五特征为:所述进气通路形成部件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从所述进气口向前方斜向上地弯曲并延伸,在所述气缸盖中配设有进气阀以及排气阀,该进气阀以及排气阀根据凸轮轴的旋转而开闭动作,该凸轮轴自由旋转地支承于该气缸盖,并且,在所述气缸盖中设有进气阀侧维护开口部和排气阀侧维护开口部,该进气阀侧维护开口部用于维护所述进气阀的所述凸轮轴侧的端部,该排气阀侧维护开口部用于维护所述排气阀的所述凸轮轴侧的端部,将所述进气阀侧维护开口部关闭的进气阀侧维护罩和将所述排气阀侧维护开口部关闭的排气阀侧维护罩相互独立且能够开闭地安装于所述气缸盖。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第五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六特征为:进气管结合面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朝向前方斜向上地形成于所述气缸盖,该进气管结合面使所述进气口的外端开口部面向所述进气通路形成部件的下游端部以结合所述进气通路形成部件的下游端部。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第六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七特征为:用于结合所述进气阀侧维护罩的罩结合面在与所述进气管结合面相同的平面内形成于所述气缸盖。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八特征为:具备节气门本体,该节气门本体具有:经由连接管而连接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上游端部;以及经由所述进气通路形成部件而连接于所述气缸盖的下游端部,该进气通路形成部件与所述气缸盖的所述进气口相通;所述进气通路形成部件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从所述进气口向前方斜向上地弯曲并延伸,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下部在从车辆前面观察时与所述节气门本体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第八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九特征为:所述空气滤清器具备:碗状的滤清器箱,其向前方开口;隔板,其保持滤清器元件,在该隔板和所述滤清器箱之间形成净化室并封闭所述滤清器箱的开口端;滤清器罩,其从前方紧固于所述滤清器箱以在该滤清器罩和所述滤清器箱之间夹持该隔板的外周部,并且在该滤清器罩和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未净化室;突出部以向所述未净化室侧突出的方式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下部,该突出部形成与所述净化室内相通的鼓出室。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第九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十特征为:所述连接管中收纳于所述净化室内的部分以呈向后方开放的U字状弯曲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架的下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空气滤清器的上部的被安装部通过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的紧固部件而紧固于主架,且燃料喷射阀配置于比假想旋转轨迹靠向外侧,该假想旋转轨迹是空气滤清器的下缘部中在车宽方向上配置有燃料喷射阀的部分的最下部以紧固部件的轴线为中心而画成的,因此即使空气滤清器由于某种原因而从前方受到过大负荷进而以紧固部件为支点向后方转动,也能够避免空气滤清器与燃料喷射阀的干涉。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空气滤清器的下缘部以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伴随着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个方向而成为下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够通过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不与燃料喷射阀重叠的部分而尽可能增大空气滤清器的下部的容量,由于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空气滤清器的下端部和上端部为相同高度的燃料喷射阀配置于空气滤清器的下方,因此即使空气滤清器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而从前方受到过大负荷进而以紧固部件为支点向后方转动,也能够避免空气滤清器与燃料喷射阀的干涉。

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止转肋在快速连接器与燃烧喷射阀连接的状态下卡合于快速连接器,该快速连接器设于燃料软管的燃料喷射阀侧的端部,该止转肋一体地形成于进气通路形成部件,因此能够不引起部件个数增加地将燃料软管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燃料软管存在于比内燃机本体的车宽方向的最外端靠向内侧,因此能够抑制从外部对燃料软管接触或干涉。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进气通路形成部件(即进气管)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从进气口向前方斜向上地弯曲并延伸,因此能够在延长进气管长度的同时抑制上下长度。此时,通过将燃料喷射阀安装于进气管的前侧而使燃料喷射阀与进气口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有效地抑制燃料附着于进气管。而且,通过使气缸盖以具有进气阀侧维护开口部以及排气阀侧维护开口部的方式构成为所谓的一体型盖,即使空气滤清器的配置位置下降而使空气滤清器以及气缸盖之间的空间缩小,也能够同时实现节气门本体以及进气管的配置和燃料喷射阀对进气管的安装,并能够确保动阀系统部件的维护性。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面向进气口的外端开口部的进气管结合面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朝向前上方,因此能够抑制弯曲地连接进气管以及进气口,从而能够抑制燃料对进气管的附着并将预混合空气顺畅地引导至燃烧室。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与进气管结合面相同的平面内包含用于结合进气阀侧维护罩的罩结合面,因此能够使进气管结合面以及罩结合面通过一次加工而同时形成,从而能够减少加工工时。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进气通路形成部件(即进气管)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从进气口向前方斜向上地弯曲并延伸,因此能够在延长进气管长度的同时抑制上下长度。此时,通过将燃料喷射阀安装于进气管的前侧而使燃料喷射阀与进气口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有效地抑制燃料附着于进气管。而且,空气滤清器的下部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与节气门本体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同时实现节气门本体以及进气管的配置和燃料喷射阀对进气管的安装,并能够确保空气滤清器的容量。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突出部以向隔板以及滤清器罩之间的未净化室侧突出的方式一体地突出设置于隔板的下部,该隔板以其外周部被夹持于滤清器箱和滤清器罩之间的方式保持滤清器元件,该滤清器罩从前方而紧固于滤清器箱,该突出部形成与滤清器箱以及隔板之间的净化室内相通的鼓出室,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增大净化室的容积。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由于连接管中收纳于净化室内的部分弯曲为U字状,因此能够延长进气管长度并提高低速转矩。

附图说明

图1是两轮机动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图。

图3是内燃机的进气系统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从图3的5-5线向视方向观察省略了滤清器罩的状态的空气滤清器的图。

图6是在省略了空气滤清器的状态下从左侧前方斜下方观察内燃机的进气系统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7向视图。

图8是表示车体架、内燃机本体以及燃料软管的相对位置的俯视图。

图9是第一比较例的与图2对应的侧视图。

图10是第二比较例的与图2对应的侧视图。

图11是变形例的与图3对应的剖视图。

图12是变形例的与图7对应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转向车把

13:头管

14:主架

21:内燃机本体

25:气缸盖

36:进气口

38:进气阀

38a:进气阀的凸轮轴侧的端部

39:排气阀

39a:排气阀的凸轮轴侧的端部

41:凸轮轴

46:进气阀侧维护开口部

47:排气阀侧维护开口部

48:进气阀侧维护罩

49:排气阀侧维护罩

54、54′:空气滤清器

54a、54a′:空气滤清器的下缘部

54aa、54aa′:空气滤清器的下缘部中在车宽方向上配置有燃料喷射阀的部分的最下部

55:连接管

55b:连接管中收纳于净化室内的部分

56:节气门本体

57:作为进气通路形成部件的进气管

57b:止转肋

58:进气管结合面

60:罩结合面

61:进气通路

63:燃料喷射阀

65:滤清器箱

65a:被安装部

66:隔板

66a:突出部

67:滤清器罩

68:滤清器元件

69:净化室

70:未净化室

72:鼓出室

74:作为紧固部件的螺栓

82:燃料软管

83:快速连接器

C:气缸轴线

CT1、CT2:假想旋转轨迹

F:车体架

PL: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上下以及左右说的是从乘坐两轮机动车的乘客观察的方向。

首先在图1中,跨骑式车辆即两轮机动车的车体架F构成为脊骨式,具备:将前轮WF轴支承的前叉11以及将转向车把12支承为能够转向的头管13、以后方下降地倾斜的方式从该头管13向后方延伸的单个主架14、与该主架14的后端部相连设置并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枢轴板15、从所述主架14的后端部向后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导轨16。

后轮WR自由旋转地轴支承于摇臂18的后端部,该摇臂18的前端部经由支轴19而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所述枢轴板15,在所述座椅导轨16的后部以及所述摇臂18的后部之间设有后缓冲单元20。

一并参照图2,单气缸即内燃机E的内燃机本体21为曲轴箱23、气缸本体24以及气缸盖25结合而成,该曲轴箱23支承曲轴22,该曲轴22在两轮机动车的宽度方向上配置轴线。该内燃机本体21以使气缸轴线C前倾至达到基本水平、且配置于所述主架14的下方的方式搭载于车体架F。

一边改变转数一边传递所述曲轴22的旋转动力的变速器(未图示)收纳于所述曲轴箱23内,该变速器的输出轴26的一个端部在比所述曲轴22靠向后方处从曲轴箱23向外部突出。并且在固定于输出轴26的突出端部的驱动链轮27和设于后轮WR的被动链轮28上卷绕有环状的链条29。

所述车体架F的前部以及所述内燃机E的一部分由前罩30覆盖,所述车体架F的后部由车身罩31覆盖,乘车用座椅32能够开闭地设在该车身罩31上,被该乘车用座椅32从上方覆盖的燃料箱(未图示)收纳于所述车身罩31的前部内。

一并参照图3,连接于所述曲轴22的活塞34自由滑动地嵌合于所述气缸本体24所具有的气缸筒33,该活塞34的顶部所面向的燃烧室35形成于所述气缸本体24以及所述气缸盖25之间。

在所述气缸盖25中,用于向所述燃烧室35进气的进气口36以在该气缸盖25的上部侧壁开口的方式设置,并且,用于从所述燃烧室35排气的排气口37以在该气缸盖25的下部侧壁开口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所述气缸盖25中,控制从所述进气口36向所述燃烧室35的进气的进气阀38、和控制从所述燃烧室35向所述排气口37的排气的排气阀39以被向闭阀方向弹簧施力并能够开闭动作的方式配设,并且将所述进气阀38以及所述排气阀39开闭驱动的动阀机构40收纳于所述气缸盖25内。

所述动阀机构40具备:凸轮轴41,该凸轮轴41能够绕与所述曲轴22平行的轴线旋转且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气缸盖25;进气阀用摇臂42,其设于所述进气阀38以及所述凸轮轴41之间;排气阀用摇臂43,其设于所述排气阀39以及所述凸轮轴41之间。

来自于所述曲轴22的旋转动力经由未图示的正时传动机构向所述凸轮轴41传递。另外,具有与所述凸轮轴41平行的轴线的进气阀侧摇臂轴44以及排气阀侧摇臂轴45支承于所述气缸盖25,由所述进气阀侧摇臂轴44支承为自由摆动的所述进气阀用摇臂42根据所述凸轮轴41的旋转而摆动从而将所述进气阀38开闭,由所述排气阀侧摇臂轴45支承为自由摆动的所述排气阀用摇臂43根据所述凸轮轴41的旋转而摆动从而将所述排气阀39开闭。

而且,在所述气缸盖25中,设有进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6和排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7,该进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6用于维护所述进气阀38的所述凸轮轴41侧的端部38a,该排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7用于维护所述排气阀39的所述凸轮轴41侧的端部39a,将所述进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6关闭的进气阀侧维护罩48和将所述排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7关闭的排气阀侧维护罩49相互独立且能够开闭,并通过多个螺栓50、51安装于所述气缸盖25。

与所述排气口37相连的排气管52的上游端部紧固于所述气缸盖25的下部侧壁,如图1所示,该排气管52经过所述内燃机本体21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并连接于排气消音器(未图示),该排气消音器配置于所述后轮WR的右侧方。

另一方面,在所述气缸盖25以及所述主架14之间配置有空气滤清器54,该空气滤清器54经由连接管55而连接于节气门本体56的上游端部,所述节气门本体56的下游端部经由与所述气缸盖25的进气口36相连的进气管57而连接于所述气缸盖25的上部侧壁。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进气管57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从所述进气口36向前方斜向上地弯曲并延伸,凸缘部57a以面向所述进气口36的外端开口部的方式通过多个螺栓59紧固于进气管结合面58,该凸缘部57a一体地设于该进气管57的下游端部,该进气管结合面58形成于所述气缸盖25。

而且,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进气管结合面58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朝向前方斜向上地形成于所述气缸盖25,罩结合面60在与所述进气管结合面58相同的平面PL上形成于所述气缸盖25,该罩结合面60用于结合所述进气阀侧维护罩48。

所述连接管55、所述节气门本体56以及所述进气管57形成进气通路61,该进气通路61将所述进气口36和所述空气滤清器54之间连结,用于调节在该进气通路61中流通的空气量的节气门阀62设于所述节气门本体56。

一并参照图4以及图5,所述空气滤清器54具备:碗状的滤清器箱65,其开口于前方;隔板66,其保持滤清器元件68,并在该隔板66和所述滤清器箱65之间形成净化室69并封闭所述滤清器箱65的开口端;滤清器罩67,其从前方通过多个螺钉部件71紧固于所述滤清器箱65以在该滤清器罩67和所述滤清器箱65之间夹持该隔板66的外周部(参照图2),并且在该滤清器罩67和所述隔板66之间形成未净化室70。

突出部66a向所述未净化室70侧突出地一体突出设置于所述隔板66的下部,该突出部66a形成与所述净化室69内相通的鼓出室72。

另外,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上部通过紧固部件紧固于所述主架14,该紧固部件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气滤清器54中的滤清器箱65的上部设置的左右一对被安装部65a、65a通过左右一对紧固部件即螺栓74、74和螺母75、75而紧固于支架73,该支架73固定于所述主架14,该螺母75、75与该螺栓74、74螺纹接合。

在所述隔板66的上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吸入口76、76,与这些吸入口76、76单独相连的左右一对吸入管77、77贯通所述滤清器箱65并向后方延伸。因此外部的空气从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后方侧经由所述吸入管77、77而被吸入至空气滤清器54的所述未净化室70。

所述连接管55以使其下游端部55a从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滤清器箱65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将该滤清器箱65气密地贯通,并且所述连接管55的所述下游端部55a通过带78而连接于所述节气门本体56的上游端部。即所述连接管55的大部分收纳于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所述净化室69内,所述连接管55中收纳于所述净化室69内的部分55b以呈向后方开放的U字状弯曲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架14的下方。

一并参照图6以及图7,燃料喷射阀63安装于进气通路形成部件即所述进气管57的前侧,该进气管57形成进气通路61的一部分,该进气通路61将所述空气滤清器54和所述气缸盖25的进气口36连结。

而且,所述燃料喷射阀63配置于比假想旋转轨迹CT1(参照图3)靠向外侧,该假想旋转轨迹CT1是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下缘部54a中在车宽方向上配置有所述燃料喷射阀63的部分的最下部54aa以所述螺栓74的轴线为中心而画成的,该螺栓74将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上部紧固于所述主架14的支架73。

另外,如图5所示,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所述下缘部54a形成为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以伴随着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个方向(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左方)而成为下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如图3所示,所述燃料喷射阀63以使其上端部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与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下端部为相同高度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下方。即在所述空气滤清器54中的所述滤清器箱65的后侧下部形成有凹部79,通过配置成将所述节气门本体56和所述进气管57的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凹部79,而燃料喷射阀63以使其上端部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与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下端部为相同高度的方式配置。

所述燃料喷射阀63的一部分插入阀安装孔80,该阀安装孔80设于所述进气管57,所述燃料喷射阀63由所述进气管57和紧固于该进气管57的盖81保持。

在向所述燃料喷射阀63供应燃料的燃料软管82的所述燃料喷射阀63侧的端部设有快速连接器83,该快速连接器83嵌合并连接于所述盖81所具有的连接管81a,止转肋57b一体地设于所述进气管57,该止转肋57b与所述快速连接器83卡合,该快速连接器83连接于所述燃料喷射阀63。

而且,如图8所示,所述燃料软管82配置于比所述内燃机本体21的车宽方向最外端靠向内侧。即在该实施方式中,以在比假想铅直面VL1靠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存在假想铅直面VL2的方式设定所述燃料软管82的配置路径,该假想铅直面VL1经过罩84的最外表面,该罩84构成所述内燃机本体21的一部分并结合于所述曲轴箱23的左侧面,该假想铅直面VL2经过所述燃料软管82的车宽方向外端。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配置于气缸盖25和车体架F的主架14之间的空气滤清器54经由连接管55而连接于节气门本体56的上游端部,所述节气门本体56的下游端部经由进气管57而连接于所述气缸盖25,该进气管57与所述气缸盖25的进气口36相通,所述进气管57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从所述进气口36向前方斜向上地弯曲并延伸,因此能够在延长进气管长度的同时抑制进气管57的上下长度,并能够通过将燃料喷射阀63安装于进气管57的前侧而使燃料喷射阀63与进气口36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有效地抑制燃料附着于进气管。

而且,在所述气缸盖25中配设有进气阀38以及排气阀39,该进气阀38以及排气阀39根据凸轮轴41的旋转而开闭动作,该凸轮轴41自由旋转地支承于该气缸盖25,并且,在所述气缸盖25中设有进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6和排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7,该进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6用于维护所述进气阀38的所述凸轮轴41侧的端部38a,该排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7用于维护所述排气阀39的所述凸轮轴41侧的端部39a,将所述进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6关闭的进气阀侧维护罩48和将所述排气阀侧维护开口部47关闭的排气阀侧维护罩49相互独立且能够开闭地安装于所述气缸盖25,因此通过使气缸盖25为所谓的一体型盖,即使由于主架14的后方下降的角度变更等而引起空气滤清器54的配置位置下降,也能够同时实现节气门本体56以及进气管57的配置和燃料喷射阀63对进气管57的安装,也能够确保动阀系统部件例如凸轮轴41、进气阀用摇臂42以及排气阀用摇臂43等的维护性。

此处一边参照图9一边与将浅盘状的气缸盖罩86A结合于气缸盖25A而构成内燃机本体21A的一部分的第一比较例相比较,在该第一比较例中,所述气缸盖25A以及所述气缸盖罩86A的结合面87A与空气滤清器54的下部接近,难以充分地确保空气滤清器54与内燃机本体21A之间的间隙88,从而难以同时实现节气门本体56以及进气管57的配置和燃料喷射阀63对进气管57的安装,动阀系统部件的维护性也降低。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结构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能够确保空气滤清器54以及内燃机本体21之间的充分的间隙89。另外,一边参照图10一边与将深碗状的气缸盖罩86B结合于气缸盖25B而构成内燃机本体21BA的一部分的第二比较例相比较,在该第二比较例中,所述气缸盖25B和所述气缸盖罩86B的结合面87B接近所述气缸盖25B的进气口36,从而进气口36的配置上的自由度降低。

另外,由于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下部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与所述节气门本体56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因此能够同时实现节气门本体56以及进气管57的配置和燃料喷射阀63对进气管57的安装,并能够确保空气滤清器54的容量。

另外,由于进气管结合面58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朝向前方斜向上地形成于所述气缸盖25,该进气管结合面58使所述进气口36的外端开口部面向该进气管结合面58以结合所述进气管57的下游端部,因此能够抑制弯曲地将进气管57和进气口36连接,从而能够抑制燃料对进气管57的附着并将预混合空气顺畅地引导至燃烧室35。

另外,由于罩结合面60在与所述进气管结合面58相同的平面PL上形成于所述气缸盖25,该罩结合面60用于结合所述进气阀侧维护罩48,因此能够使进气管结合面58以及罩结合面60通过一次加工而同时形成,从而能够减少加工工时。

另外,所述空气滤清器54具备:碗状的滤清器箱65,其向前方开口;隔板66,其保持滤清器元件68,并在该隔板66和所述滤清器箱65之间形成净化室69并封闭所述滤清器箱65的开口端;滤清器罩67,其从前方紧固于所述滤清器箱65以在该滤清器罩67和所述滤清器箱65之间夹持该隔板66的外周部,并且在该滤清器罩67和所述隔板66之间形成未净化室70;突出部66a以向所述未净化室70侧突出的方式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隔板66的下部,该突出部66a形成与所述净化室69内相通的鼓出室72,因此能够尽可能增大净化室69的容积。

另外,所述连接管55中收纳于所述净化室69内的部分55b以呈向后方开放的U字状弯曲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架14的下方,因此能够延长进气管长度并提高低速转矩。

另外,设于空气滤清器54的上部的被安装部65a通过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的螺栓74而紧固于主架14的支架73,且所述燃料喷射阀63配置于比假想旋转轨迹CT1靠向外部处,该假想旋转轨迹CT1是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下缘部54a中在车宽方向上配置有燃料喷射阀63的部分的最下部54aa以所述螺栓74的轴线为中心而画成的,因此即使空气滤清器54由于某种原因而从前方受到过大负荷进而以所述螺栓74为支点向后方转动,也能够避免空气滤清器54与燃料喷射阀63的干涉。

另外,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下缘部54a形成为以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伴随着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个方向(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左方)而成为下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够通过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不与燃料喷射阀63重叠的部分尽可能地增大空气滤清器54的下部的容量,另外,所述燃料喷射阀63以使其上端部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与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下端部为相同高度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下方,因此即使空气滤清器54由于某种原因而从前方受到过大负荷进而以所述螺栓74为支点向后方转动,也能够避免空气滤清器54与燃料喷射阀63的干涉。

另外,由于在向所述燃料喷射阀63供应燃料的燃料软管82的所述燃料喷射阀63侧的端部设有快速连接器83,止转肋57b一体地设于所述进气管57,该止转肋57b与所述快速连接器83卡合,该快速连接器83连接于所述燃料喷射阀63,因此能够不引起部件个数增加地将燃料软管82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燃料软管82配置于比内燃机本体21的车宽方向的最外端靠向内侧,因此能够抑制从外部对燃料软管82接触或干涉。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也可以将上下长度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空气滤清器54短的空气滤清器54′配置于气缸盖25与主架14之间。

所述空气滤清器54′经由连接管55而连接于节气门本体56的上游端部,所述节气门本体56的下游端部经由与所述气缸盖25的进气口36相连的进气管57而连接于所述气缸盖25的上部侧壁。燃料喷射阀63的一部分插入阀安装孔80,该阀安装孔80设于所述进气管57的前侧,所述燃料喷射阀63由所述进气管57和紧固于该进气管57的盖81保持,由此,燃料喷射阀63安装于所述进气管57的前侧。另外,快速连接器83嵌合并连接于所述盖81所具有的连接管81a,该快速连接器83设于燃料软管82的所述燃料喷射阀63侧的端部。

所述空气滤清器54′具备:碗状的滤清器箱65′,其向前方开口;隔板66′,其保持滤清器元件68,在该隔板66′和所述滤清器箱65′之间形成净化室69′并封闭所述滤清器箱65′的开口端;滤清器罩67′,其从前方坚固于所述滤清器箱65′以在该滤清器罩67′和所述滤清器箱65′之间夹持该隔板66′的外周部,并且在该滤清器罩67′和所述隔板66′之间形成未净化室70′。

另外,在所述空气滤清器54′中的滤清器箱65′的上部设置的左右一对被安装部65a′通过左右一对螺栓74和螺母75而紧固于支架73,该支架73固定于所述主架14,该螺母75与该螺栓74螺纹接合。

而且,所述燃料喷射阀63配置于比假想旋转轨迹CT2靠向外侧,该假想旋转轨迹CT2是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下缘部54a′中在车宽方向上配置有所述燃料喷射阀63的部分的最下部54aa′以所述螺栓74的轴线为中心而画成的,该螺栓74将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上部紧固于所述主架14的支架73,不仅如此,与该燃料喷射阀63关联的盖81、快速连接器83以及燃料软管82等燃料系部件也配置于比所述假想旋转轨迹CT2靠向外侧。

另外,如图12所示,所述空气滤清器54′的所述下缘部54a′形成为以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伴随着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个方向(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左方)而成为下方位置的方式倾斜,与该下缘部54a′对应地,所述盖81、所述快速连接器83以及燃料软管82也以伴随着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个方向(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左方)而成为下方位置的方式配置。

所述空气滤清器54′具有排水管90,该排水管90以在车宽方向外侧避开所述盖81、所述快速连接器83以及燃料软管82等燃料系统部件的方式从所述下缘部54a′的在车宽方向上的最下方位置向下方垂下。

根据该变形例,即使空气滤清器54′由于某种原因而从前方受到过大负荷进而以所述螺栓74为支点向后方转动,具有所述排水管90的空气滤清器54′也能够避免与燃料喷射阀63干涉,不仅如此,还能够避免与所述盖81、所述快速连接器83以及燃料软管82等燃料系统部件干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不脱离其主旨而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安装有燃料喷射阀63的进气通路形成部件作为进气管57,但也可以将节气门本体56作为安装有燃料喷射阀63的进气通路形成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