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35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和具有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身结构大多由外板、加强板与内板组成,外板与加强板之间具有空腔,使得外板易向内凹,相关技术中,为了增强车身外板的抗凹性,常采用阻尼胶片或补强胶片覆盖在外板与加强板之间的空腔内,这使得车身的重量大幅增加,且由于阻尼胶片或补强胶片自身的厚度因素,在外板与加强板之间的间隙较小时,填充的难度大,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凹性好的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身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结构包括:车身外板、车身加强板和车身内板,所述车身加强板位于所述车身外板与所述车身内板之间,所述车身加强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车身外板间隔开以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双组份聚氨酯,且形成所述双组份聚氨酯的聚合反应在所述腔体内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结构,通过使用双组份聚氨酯填充车身外板与车身加强板之间的腔体,可以大幅提升车身结构的抗凹性,特别是可以提升大面积钣金件的抗凹性,车身结构的轻量化水平高,还可以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且适用于体积较小的腔体。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加强板上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加强板过孔,所述车身内板上设有连通所述加强板过孔的内板过孔。

优选地,所述内板过孔与所述加强板过孔正对。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过孔位于所述腔体的上部。

可选地,每个所述腔体对应至少两个所述内板过孔和两个所述加强板过孔,所述内板过孔和加强板过孔一一对应。

可选地,每两个所述内板过孔和所述加强板过孔形成为一组,每个所述腔体对应多组所述内板过孔和所述加强板过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双组份聚氨酯由环氧树脂与胺聚合物聚合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外板为C柱外板,所述车身加强板为C柱加强板,所述车身内板为C柱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车身结构。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身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身结构100,

车身外板1,

车身加强板2,加强板过孔21,

车身内板3,内板过孔31,

腔体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照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100,如图1所示,车身结构100包括车身外板1、车身加强板2和车身内板3,车身加强板2位于车身外板1与车身内板3之间,车身加强板2的至少部分与车身外板1间隔开以形成腔体4,腔体4内填充有双组份聚氨酯,且形成双组份聚氨酯的聚合反应在腔体4内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腔体4的存在,车身外板1易于向内凹,通过在腔体4内填充双组份聚氨酯,可以充塞该腔体4,大幅提升车身外板1的抗凹性,且形成双组份聚氨酯的原料为液态,流动性好,可以注入体积较小的腔体4,在形成双组份聚氨酯的原料注入腔体4后,在腔体4内混合并发生聚合反应,迅速固化膨胀,填充该腔体4。

比如双组份聚氨酯可以由环氧树脂与胺聚合物聚合而成,环氧树脂和胺聚合物各自独立存放于容器内,且均为液态,在填充入腔体4后,环氧树脂和胺聚合物相互混合,在常温下由半液体半固体状态快速形成固态。注入环氧树脂与胺聚合物的时间可以根据腔体4的体积、注入速率以及双组份聚氨酯的膨胀速度来计算得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100,通过使用双组份聚氨酯填充车身外板1与车身加强板2之间的腔体4,可以大幅提升车身结构100的抗凹性,特别是可以提升大面积钣金件的抗凹性,车身结构100的轻量化水平高,还可以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且适用于体积较小的腔体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车身加强板2上可以设有加强板过孔21,加强板过孔21可以与腔体4连通,车身内板3上可以设有内板过孔31,内板过孔31可以与加强板过孔21连通,比如内板过孔31可以与加强板过孔21正对设置,这样用于注入双组份聚氨酯的原料的胶枪可以从车身内板3上的内板过孔31伸入,且在加注完成后,固化的双组份聚氨酯可以自动封堵加强板过孔21和内板过孔31。

可选地,加强板过孔21可以位于腔体4的上部,这样,便于使双组份聚氨酯尽可能地充满腔体4。

优选地,内板过孔31和加强板过孔21一一对应,每个腔体4对应至少两个内板过孔31和两个加强板过孔21,每两个内板过孔31和加强板过孔21形成为一组,每个腔体4对应多组内板过孔31和加强板过孔21,每组内板过孔31和加强板过孔21可以对应一组胶枪,对于体积较大的腔体4,可以通过从多组内板过孔31和加强板过孔21向腔体4注入原料,防止原料的混合固化过快造成部分区域的填充度不够,当然,对于体积较大的腔体4,也可以直接提升胶枪的注入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内板过孔31和加强板过孔21均为设计车身时的预留孔,且在总装车间或涂装最后工序才通过内板过孔31和加强板过孔21向腔体4注入形成双组份聚氨酯的原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车身外板1可以为C柱外板,车身加强板2可以为C柱加强板,车身内板3可以为C柱内板,即车身结构100可以为C柱,这样C柱的抗凹性高,当然,车身结构100还可以为车身上的其他部件,比如A柱、B柱等。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100,通过使用双组份聚氨酯填充车身外板1与车身加强板2之间的腔体4,可以大幅提升车身结构100的抗凹性和车身结构100的轻量化水平,还可以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且填充过程简单,填充效率高。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车身结构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身的抗凹性好,轻量化水平高,减振降噪性能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