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前端碰撞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32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前端碰撞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端碰撞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白车身的前端结构在结构搭建和结构件选材上存在正面碰撞时前端不能充分吸能,碰撞力不能有效分解,导致过多的碰撞力传递到驾驶舱内的问题,导致防火墙部位入侵量大,A柱变形严重,对驾乘人员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在结构搭建不尽合理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反复开发设计,延长开发周期,最后也可能达不到设计预定的性能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端碰撞结构,该前端碰撞结构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将未被吸收的冲击能量通过多个途径传递到车身上,避免了A柱以及防火墙部位变形严重,有效保护了驾驶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前端碰撞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前端碰撞结构,包括:防撞梁;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所述左前纵梁和所述右前纵梁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撞梁的左端和右端且向后延伸;左边梁和右边梁,所述左边梁设置在所述左前纵梁的后端且向后延伸,所述右边梁设置在所述右前纵梁的后端且向后延伸;左前围加强梁和右前围加强梁,所述左前围加强梁设置在所述左前纵梁上且向后延伸,所述右前围加强梁设置在所述右前纵梁上且向后延伸;以及碰撞横梁,所述碰撞横梁设置在所述左前纵梁和所述右前纵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前端碰撞结构,左前纵梁上设置有左前围加强梁、右前纵梁上设置有右前围加强梁以及左前纵梁与右前纵梁之间设置有碰撞衡梁,使得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未被吸收的冲击能量能够通过多个途径传递到车身上,避免了A柱以及防火墙部位变形严重,有效保护了驾驶人员的安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前端碰撞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前纵梁包括:左前段和左后段,所述左前段的强度小于所述左后段的强度;所述右前纵梁包括:右前段和右后段,所述右前段的强度小于右后段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前段与所述左后段焊接固定,所述右前段与所述右后段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前围加强梁设置在所述左前纵梁的内侧且向后延伸;所述右前围加强梁设置在所述右前纵梁的外侧且向后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前围加强梁的一端与所述左前纵梁相连,所述左前围加强梁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辆的左前围板相连;所述右前围加强梁的一端与所述右前纵梁相连,所述右前围加强梁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辆的右前围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碰撞横梁设置在所述左后段与所述右后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前围加强梁与所述右前围加强梁构造为一侧敞开的盒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碰撞横梁构造为盒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前端碰撞结构,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前端碰撞结构,因此该车辆受到冲击时,能够更好地吸收冲击能量,且未被吸收的冲击能量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传递到车身,进而显著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碰撞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冲击能量在前端碰撞结构上的传递示意图。

附图标记:前端碰撞结构100,防撞梁110,左前纵梁120,右前纵梁130,左边梁140,右边梁150,左前围加强梁160,右前围加强梁170,碰撞衡梁1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端碰撞结构100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端碰撞结构100可以包括防撞梁110、左前纵梁120和右前纵梁130、左边梁140和右边梁150、左前围加强梁160和右前围加强梁170以及碰撞衡梁180。

其中,防撞梁110、左前纵梁120和右前纵梁130构造成U形结构,左边梁140和右边梁150分别设置在左前纵梁120的后端和右前纵梁130的后端且向后延伸。

左前围加强梁160设置在左前纵梁120上且向后延伸,所述右前围加强梁170设置在右前纵梁130上且向后延伸,碰撞衡梁180设置在左前纵梁120和右前纵梁130之间。

防撞梁110设置在最前端,车辆在正面发生碰撞时,防撞梁110最先受到冲击,冲击能量经过左前纵梁120和右前纵梁130的吸能后,剩余的冲击能量分别经过左边梁140和右边梁150、左前围加强梁160和右前围加强梁170以及碰撞衡梁180传递至车身,进而剩余的冲击能量得到了有效地分解,避免了A柱以及防火墙部位严重变形,有效保护了驾驶人员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端碰撞结构100,左前纵梁120上设置有左前围加强梁160、右前纵梁130上设置有右前围加强梁170以及左前纵梁120与右前纵梁130之间设置有碰撞衡梁180,使得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未被吸收的冲击能量能够通过多个途径传递到车身上,避免了A柱以及防火墙部位变形严重,有效保护了驾驶人员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左前纵梁120包括左前段和左后段,左前段的强度小于左后段的强度;右前纵梁130包括右前段和右后段,右前段的强度小于右后段的强度。

左前段和右前段为吸收冲击能量的区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发生较大变形以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而左后段和右后段要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驾驶舱发生大量的形变、危及驾驶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地,左前段和左后段焊接固定,右前段和右后段焊接固定。具体地,左前段和左后段之间通过激光拼焊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右前段和右后段之间通过激光拼焊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更进一步地,碰撞衡梁180设置在左后段与右后段之间。由此,碰撞衡梁180不会影响到左前段和右前段对于冲击能量的吸收,确保了左前段和右前段能够充分地吸收冲击能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左前围加强梁160设置在左前纵梁120的内侧且向后延伸,右前围加强梁170设置在右前纵梁130的外侧且向后延伸。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左前围加强梁160与右前围加强梁170的设置位置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并非对左前围加强梁160与右前围加强梁170的位置所做的具体限定,左前围加强梁160与右前围加强梁170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要保证冲击能量能够沿着多个路径传递至车身即可。

进一步地,左前围加强梁160的一端与左前纵梁120相连,左前围加强梁160的另一端与车辆的左前围板相连;右前围加强梁170的一端与右前纵梁130相连,右前围加强梁170的另一端与车辆的右前围板相连。

也就是说,未被吸收的冲击能量的一部分可以分别通过左前围加强梁160和后右前围加强梁170传递至左前围板和右前围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左前围加强梁160和右前围加强梁170构造为一侧敞开的盒状结构,碰撞衡梁180构造为盒装结构。由此,提高了左前围加强梁160、右前围加强梁170以及碰撞衡梁180的强度,且左前围加强梁160、右前围加强梁170以及碰撞衡梁180能够至少吸收部分冲击能量。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前端碰撞结构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前端碰撞结构100,因此该车辆受到冲击时,能够更好地吸收冲击能量,且未被吸收的冲击能量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传递到车身,进而显著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