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碰撞缓冲前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649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和三轮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碰撞缓冲前叉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电动车具有节能环保,方便快捷能优点。随着电动车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车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电动自行车与电动三轮车各具优缺点,电动自行车体积小、方便快捷,但是其搭载能力差。电动三轮车搭载能力强,行驶稳定,但是其体积大。电动自行车与电动三轮车均具有前叉。现有技术中,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的前叉均安装在车架上。前叉立管通过轴承安装在车架前部的前叉套管上,前叉立管倾斜设置。车体自身重力部分转化为对所述轴承的径向以及轴向的压力,轴承大部分时间在高压力下工作,轴承的使用寿命难以保证,从而缩短电动自行车或者电动三轮车的使用寿命。另外,电动自行车或者电动三轮车的前轮受到突然撞击时,冲击力会大量反馈给所述轴承,容易对轴承造成损伤。尤其是负载较大的电动三轮车,前轮冲击力不仅会使所述轴承损伤,且严重会令前叉变形,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前叉中轴承的使用寿命短,且前叉支撑部件在收到较大冲击力容易变形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碰撞缓冲前叉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碰撞缓冲前叉结构,包括车架、前叉套管、转向立杆以及前车轮,所述前叉套管固定在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转向立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前叉套管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支架、转向轴、前轮支架、减震弹簧和转向摆杆;所述前车轮包括轮毂和轮圈,所述轮圈通过轴承配装在所述轮毂上,所述轮毂上具有转向槽孔,所述转向槽孔内安装有轮轴,所述轮轴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轮轴的两端通过压力轴承安装在所述轮毂上;所述转向支架的后端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转向支架的前端通过轴承安装所述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上端通过万向连接器联接所述转向立杆;所述转向摆杆由上横杆、中间杆和下连杆组成,所述上横杆固定在所述转向轴的下端,所述中间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杆固定,所述 中间杆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杆铰接,所述下连杆与所述前车轮的轮毂固定;所述前轮支架包括前横架和后撑架,所述前横架与所述轮轴固定连接,所述后撑架的前端与所述前横架固定,所述后撑架的后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减震弹簧设置在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车架之间,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轮支架和车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述轮毂由浇铸尼龙制成。

所述转向轴的轴线竖直设置。

所述车架包括前立管和后平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用于支撑前车轮的前轮支架,前轮支架与减震弹簧构成可以吸收前车轮撞击的缓冲型弹性构架,且避免作为易损件的轴承受压力,可以大幅度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电动自行车或者电动三轮车的使用寿命。另外,电动自行车或者电动三轮车的本前叉结构为弹性构架,任何部件均不会因撞击而变形,安全性能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1-1、前立管;1-2、后平架;2、前叉套管;3、转向立杆;4、前车轮;4-1、轮毂;4-2、轮圈;4-3、转向槽孔;4-4、轮轴;5、转向支架;6、转向轴;7、前轮支架;7-1、前横架;7-2、后撑架;8、减震弹簧;9、转向摆杆;9-1、上横杆;9-2、中间杆;9-3、下连杆;10、万向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碰撞缓冲前叉结构,包括车架1、前叉套管2、转向立杆3以及前车轮4,所述前叉套管2固定在所述车架1的前部,所述转向立杆3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前叉套管2上。所述车架1包括前立管1-1和后平架1-2,本实施例中,前立管1-1的下端焊接在后平架1-2上。所述转向立杆3的上端安装转把。

还包括转向支架5、转向轴6、前轮支架7、减震弹簧8和转向摆杆9。

其中,所述前车轮4包括轮毂4-1和轮圈4-2。所述轮圈4-2通过轴承配装在所述轮毂4-1上,即轮圈4-2套装轮毂4-1转动。所述轮毂4-1上具有转向槽孔4-3,所述转向 槽孔4-3内安装有轮轴4-4,所述轮轴4-4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轮轴4-4的两端通过压力轴承安装在所述轮毂4-1上。本实施例中,述轮毂4-1由浇铸尼龙制成。

所述转向支架5的后端固定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转向支架5的前端通过轴承安装所述转向轴6。所述转向轴6的上端通过万向连接器10联接所述转向立杆3。此结构令转把的动作传递至转向轴6。所述转向轴6的轴线竖直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支架5的后端焊接在所述车架1的前立管1-1上。

所述转向摆杆9由上横杆9-1、中间杆9-2和下连杆9-3组成。所述上横杆9-1固定在所述转向轴6的下端,所述中间杆9-2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杆9-1固定。所述中间杆9-2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杆9-3铰接,所述下连杆9-3与所述前车轮4的轮毂4-1固定。转向轴的6转动动作可以通过所述转向摆杆9拨动所述前车轮4以所述轮轴4-4为轴心进行转动。中间杆9-2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杆9-3之间为软连接,以保证前车轮4的受力或者冲击力不会传递至轴承。

所述前轮支架7包括前横架7-1和后撑架7-2。所述前横架7-1与所述轮轴4-4固定连接。所述后撑架7-2的前端与所述前横架7-1固定,所述后撑架7-2的后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减震弹簧8设置在所述前轮支架7与所述车架1之间,所述减震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轮支架7和车架1连接。所述前轮支架7为前车轮4的主要支撑部件,所述减震弹簧8为前车轮4的减震部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弹簧8的下端与所述后撑架7-2的前部铰接,所述减震弹簧8的上端与所述车架1的前立管1-1铰接。所述后撑架7-2的后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后平架1-2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