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343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地形车车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架,属于全地形车车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所要适应的道路条件极为苛刻。目前全地形车使用的车架结构复杂,不易维护;抗扭刚度小,容易产生变形;车架内部空间小,不利于汽车车架内部元件布置和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了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车车架包括车架上部、车架下部、安置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固定支架。所述车架上部是由两根弯管通过三根连接横梁连接,两根弯管分别形成前后挡风玻璃的框架;所述车架下部主要由一根车架横梁和一根车架纵梁构成,车架横梁将乘客舱分为前后两部分,车架纵梁将乘客舱分为驾驶室和副驾驶室;所述车架后面是发动机舱,安装有固定支架。整个全地形车车架采用整体焊接的全承载式车身结构,使得全地形车车架对全地形车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分解。

所述车架上部的两根弯管为圆柱形空心管,三根连接横梁为矩形空心管。

所述车架下部的车架横梁和车架纵梁为矩形空心梁。

所述车架上部通过焊接与车架下部连接。

所述车架下部的车架横梁和车架纵梁通过焊接垂直交叉连接,车架纵梁一端通过焊接连接后挡面板,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接车架前挡面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扭转刚度变大、不易使车架产生变形;车架的空间大,有利于车架内部汽车元件的布置和装配;车架结构简单,使得每一个零件都触手可及,易维护;车架后部预留发动机舱,使得全地形车后置后驱,操纵更加便利,稳定性大大提高;采用整体焊接的全承载式结构,可使得全地形车车架对全地形车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分解,提高全地形车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架横梁;2、车架纵梁;3、弯管;4、连接横梁;5、后挡面板;6、前挡面板;7、发动机舱;8、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全地形车车架总成,包括车架上部、车架下部、安置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固定支架。车架上部是由两根弯管3通过三根连接横梁4连接,两根弯管3分别形成前后挡风玻璃的框架。车架下部主要由一根车架横梁1和一根车架纵梁2构成,车架横梁1将乘客舱分为前后两部分,车架纵梁2将乘客舱分为驾驶室和副驾驶室。车架横梁1与车架纵梁2通过焊接垂直交叉连接,车架纵梁2一端通过焊接连接前挡面板6,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接车架后挡面板5。通过设置下部车架横梁1和车架纵梁2,使得全地形车一侧受到的冲击力可以传递到另一侧,实现对全地形车受到的冲击力的分解,可有效避免全地形车一侧受到撞击时,因受到的冲击力过大而出现严重变形的情况,同时采用整体焊接的全承载式结构,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车架后面是发动机舱7,安装有特定固定支架8,使得全地形车后置后驱,操纵更加便利,稳定性大大提高。另外,从图1可以看出,车架整体结构简单,使得每一个零件都触手可及,易维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