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罩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30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罩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罩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罩盖。



背景技术:

发动机罩盖是一种覆盖在车辆的发动机上的汽车配件,其与发动机接触的侧面需要具有较好的吸音性,从而防止发动机产生的噪音扩散到驾驶舱。然而,由聚氨酯制成的发动机罩盖的隔音性往往较差,对驾驶舱的乘客的健康或心情造成不好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的吸音性的发动机罩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罩盖,至少部分覆盖车辆的发动机的上表面,该发动机罩盖的与发动机的上表面相贴合的侧面(非裸露面)开设有多个非贯通孔,该发动机罩盖的不与发动机的上表面相贴合的侧面(裸露面)并未开设有孔,以使其具有较好的外观。

其中,非贯通孔在发动机罩盖的与发动机的上表面相贴合的侧面(非裸露面)上的分布密度可以为10000‐250000个/m2,也可以为30000‐200000个/m2,还可以为50000‐150000个/m2,也可以为100000‐150000个/m2

非贯通孔的深度可以为发动机罩盖的厚度的20‐95%,可以优选为30‐90%,也可以优选为50‐80%,还可以优选为60‐75%,还可以进一步优选为70%。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非贯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该圆形的直径可以优选为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非贯通孔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边长可以优选为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非贯通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该正方形的边长可以优选为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非贯通孔的外形为圆锥体,该圆锥体的底面直径可以优选为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非贯通孔的外形为圆锥台,该圆锥台的底面朝向发动机的上表面,或者,该圆锥台的顶面朝向发动机的上表面。该圆锥台的底面直径可以优选为1‐5mm,顶面直径可以优选为0.1‐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非贯通孔的外形为球缺体,该球缺体的底面半径可以为1‐5mm。

上述的发动机罩盖可以仅由聚氨酯制成,也可以由聚酰胺层外加聚氨酯泡沫层制成。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盖的与发动机的上表面相贴合的侧面(非裸露面)开设有多个非贯通孔,这些非贯通孔能够增加发动机所产生噪音的传播距离,使噪音边传播边衰减,最终降低噪音传出发动机罩盖的分贝数,从而很好地起到吸音隔音效果,有利于使驾驶室获得较好的静音性能,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非贯通孔并不贯通发动机罩盖的上、下表面,这使得发动机罩盖的上表面(即不与发动机的上表面贴合的面,或者裸露面)获得了良好的外观,在满足静音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使用者对发动机罩盖上表面的平整性的视觉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发动机罩盖的非裸露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发动机罩盖的非贯通孔的形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发动机罩盖的非裸露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发动机罩盖的非贯通孔的形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发动机罩盖的非裸露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发动机罩盖的非贯通孔的形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发动机罩盖的非裸露面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发动机罩盖的非贯通孔的形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发动机罩盖的吸音效果对比图。

附图标记:

发动机罩盖1、侧面2、非贯通孔3、非贯通孔4、发动机罩盖5、非贯通孔6、发动机罩盖7、非贯通孔8、发动机罩盖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盖,该发动机罩盖至少部分覆盖车辆的发动机的上表面,其与发动机的上表面相贴合的侧面开设有多个非贯通孔,其不与发动机的上表面相贴合的侧面并未开设有孔,以使该侧面具有较好的外观。该发动机罩盖可以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盖1,该发动机罩盖1的与发动机的上表面相贴合的侧面2开设有多个非贯通孔3。

其中,该非贯通孔3的深度为发动机罩盖1的厚度的55%。实际上,非贯通孔的深度为发动机罩盖的厚度的20‐95%均可以。

该非贯通孔在侧面2上的分布密度可以为30000个/m2。实际上,该非贯通孔在侧面上的分布密度在10000‐250000个/m2的范围内均可以。

非贯通孔3的横截面为圆形。该圆形的直径为2mm。实际上,该圆形的直径在1‐5mm的范围内均可以。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非贯通孔4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4mm。该非贯通孔在侧面上的分布密度可以为50000个/m2。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盖5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际上,该正六边形的边长在1‐5mm的范围内均可以。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非贯通孔6的横截面为圆锥体,该圆锥体的底面直径为3mm。该非贯通孔在侧面上的分布密度可以为100000个/m2。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盖7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际上,该圆锥体的底面直径在1‐5mm的范围内均可以。

实施例四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非贯通孔8的横截面为球缺体,该球缺体的底面直径为3.5mm。该非贯通孔在侧面上的分布密度可以为200000个/m2。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盖9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际上,该球缺体的底面直径在1‐5mm的范围内均可以。

实验1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测定实施例一的发动机罩盖的吸音效果。

本实验的步骤如下:采用阿尔法箱法对市售的发动机罩盖(没有开设非贯通孔)和实施例一的发动机罩盖(开设有非贯通孔)进行吸音效果测试,测试设备为阿尔法箱。测试结果如图9所示。

如图9所示,横坐标表示频率(Hz),纵坐标表示吸音系数,A线表示市售的发动机罩盖(没有开设非贯通孔)的吸音系数曲线,B线表示实施例一的发动机罩盖(开设有非贯通孔)的吸音系数曲线。由此可知,实施例一的发动机罩盖的吸音系数高于市售的发动机罩盖,提示实施例一的发动机罩盖的吸音效果优于市售的发动机罩盖。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