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168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整车前端冷却模块的相关部件通常包括进气格栅、前保险杠、FEM(汽车前端模块框架)、防撞梁、冷凝器、散热器、风扇、空气动力学套件以及一系列相关的管路系统。其中进气格栅、前保杠、FEM、防撞梁主要是作为主冷却模块的设计边界存在,不仅仅起到装配固定的作用,同时还为主冷却模块提供进气气流,且与整车的冷却性能相关。

随着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软件功能的日渐强大,整车前端冷却模块结构设计的专业性越来越高,前端结构的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装配冷却系统、美观等作用。

新的前端结构设计要求从整车热管理的角度进行考虑,合理的设计布置各部件的结构,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对比,对整车冷却模块的通风性能进行优化,设计一系列的导流结构,以达到最佳的进风效果。

然而,现有的车型往往不会考虑冷却模块导流结构的设计,前端进气漏风、回流比较严重,导致整车冷却效率较低。

如图1-2所示,示出了一种现有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图中的汽车前端模块框架14上需要装配冷却模块,冷却模块包括冷凝器11、中冷散热器12,散热器13以及风扇等。考虑到散热器左右两端的水室结构以及冷却系、空调系的管路布置,在冷却模块和汽车前端模块框架14之间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空隙16,由于冷却模块本身是阻尼件,这样就导致通过进气格栅15流入的进风有一部分从这些空隙16溜走,导致进气效率降低,影响整车的冷却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以解决汽车前端冷却模块漏风和回流问题,提高进气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包括:上聚风板,固定设置在汽车前端模块框架上;右聚风板,固定设置在冷凝器上;下聚风板,固定设置在汽车前端模块框架上;左聚风板,固定设置在冷凝器上;其中,上聚风板、右聚风板、下聚风板和左聚风板构成框架式导流装置,框架式导流装置的进风端与前保险杠相接触,出风端与冷却模块相接触,框架式导流装置的进风端的开口面积与进气格栅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同,框架式导流装置的出风端的开口面积与冷却模块的芯体面积相同。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其中,优选的是,上聚风板的设置高度高于冷却模块中的芯体的最高位置的高度,下聚风板的设置高度低于冷却模块中的芯体的最低位置的高度,以保证冷却模块的进风。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其中,优选的是,发动机空滤器位于框架式导流装置的上方,上聚风板上对应于发动机空滤器的位置处形成有风口,以保证发动机空滤器的进风。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其中,优选的是,下聚风板呈弧形,且朝向冷却模块弯曲,以平滑过渡进风气流和防止气体回流。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框架式导流装置的进风端的边缘处包覆设置有软质材料层,软质材料层与前保险杠直接接触。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框架式导流装置的出风端与冷却模块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弹性密封组件。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其中,优选的是,上聚风板、右聚风板、下聚风板和左聚风板为塑料平板件,上面分别设置有加强筋,以防止形变。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解决了冷却模块漏风的问题,可提高汽车前端的进气效率,改善整车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无导流装置的整车前端冷却模块的剖面图;

图2为现有的无导流装置的整车前端冷却模块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的透视图;

图4为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的横向剖面图;

图5为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的竖向剖面图;

图6为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的主视图;

图7为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的俯视图;

图8为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 21-上聚风板 22-下聚风板 23-左聚风板 24-右聚风板 25-进气格栅 26-发舱盖 27-风扇 28-发动机 29-汽车前端模块框架 30-冷凝器 31-中冷散热器 32-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在发舱盖26内的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20,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20包括固定设置在汽车前端模块框架上的上聚风板21和下聚风板22,以及固定设置在冷凝器上的左聚风板23和右聚风板24。其中,上聚风板21、右聚风板24、下聚风板22和左聚风板23构成框架式导流装置,框架式导流装置的进风端与前保险杠相接触,出风端与冷却模块相接触,冷却模块例如可以是风扇27,风扇27的后侧设置有发动机28。框架式导流装置的进风端的开口面积与进气格栅25的有效开口面积相同,框架式导流装置的出风端的开口面积与冷却模块的芯体面积相同。

本实施例中,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导流装置20中,右聚风板24、左聚风板23是通过螺栓固定在冷凝器上的,并且与冷凝器的固定孔共孔。上聚风板21和下聚风板22是通过膨胀卡扣卡接在汽车前端模块框架上。上聚风板21、右聚风板24、下聚风板22和左聚风板23的结构可根据前端零部件的布置做适应性设计,需要规避管线路,聚风板上优选设置有倒角和开孔。

进一步地,上聚风板21的设置高度高于冷却模块中的芯体的最高位置的高度,下聚风板22的设置高度低于冷却模块中的芯体的最低位置的高度,以保证冷却模块的进风,并使得冷却模块的全部进风都处于导流装置内。与此同时,由于发动机空滤器位于框架式导流装置的上方,为了不影响发动机空滤器的进气,上聚风板21上对应于发动机空滤器的位置处形成有风口,以保证发动机空滤器的进风。

下聚风板22优选呈弧形,且朝向冷却模块和汽车上方弯曲,以平滑过渡进风气流和防止气体回流,弧形下聚风板22的弧度和半径可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最终确认。弧形下聚风板22向汽车下方凹进形成弧形时,容易出现气流回流,降低进气效率。

上聚风板21、右聚风板24、下聚风板22和左聚风板23为塑料平板件,上面分别设置有加强筋,以防止形变,从而可确保后期产品具有良好的平面度。

进一步地,如图6-8所示,示出了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模块导流装置的汽车前端,图中的汽车前端结构中包括汽车前端模块框架29,设置在汽车前端模块框架上的冷凝器30、中冷散热器31以及散热器32。框架式导流装置的进风端的边缘处包覆设置有软质材料层,软质材料层与前保险杠直接接触。框架式导流装置的出风端与冷却模块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弹性密封组件。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