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手推车及其用的扶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702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手推车及其用的扶手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及其用的部件,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儿童手推车用的扶手连接装置及以该连接装置构建的儿童手推车。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02783302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收合式伞车,如其附图1所示,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侧架及U型折叠扶手。其中,每个侧架各有一根前脚管2及固定其上的连接板5;U型折叠扶手由扶手主体8、铰接于扶手主体8两端上的扶手连接件7及与连接板5铰接的连接座6构成,通过将连接件7插接至连接座6上而实现将U型折叠扶手固定至侧架2上,并通过如其附图3中所示的设于扶手连接件7上伸缩销10实现连接件7与连接座5的间锁定或解锁,即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从而便于U型扶手在使用过程中的拆卸与安装。

当将扶手拆下时,连接座6与连接板5仍留于侧架上,会该推车的使用构成干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扶手与儿童手推车的侧架连接/拆卸的扶手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上述扶手连接装置构建的儿童手推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包括扶手座及用于与儿童手推车侧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连接单元。其中,连接单元包括抱紧机构、止挡机构及复位机构。抱紧机构包括与扶手座固定连接的固定抱臂及通过铰轴与扶手座铰接的活动抱臂,活动抱臂绕铰轴可在抱紧位置与张开位置间往复转动。止挡机构用于将活动抱臂止挡于抱紧位置,复位机构用于迫使活动抱臂从抱紧位置复位至张开位置。

由以上方案可见,通过活动抱臂绕铰轴在抱紧位置与张开位置间的转动,实现连接装置与儿童手推车的侧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且通过止挡机构可实现对抱紧状态的定位,即确保连接的牢固性;通过复位机构而便于打开,便于其拆卸。在连接时,通过对活动抱臂施加克服复位力的外力而完成安装,整个安装与拆卸过程均非常地简单。

具体的方案为活动抱臂包括钩臂部、被止挡部及连接钩臂部与被止挡部的轴孔部,轴孔部上设有与铰轴相配合的轴孔;止挡机构包括可沿第一方向在止挡位置与释放位置间往复移动的止挡件,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且活动抱臂位于抱紧位置时,止挡件的止挡部与被止挡部相抵靠;止挡件位于释放位置时,活动抱臂可绕铰轴从抱紧位置转至张开位置。

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止挡机构还包括扶手开关与复位件;扶手开关可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在开启位置与锁定位置间往复移动,复位件的复位力迫使扶手开关由开启位置复位至锁定位置;扶手开关的本体为一块体结构,该块体结构上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侧面形成有斜槽;沿由释放位置指向止挡位置的方向,斜槽朝由锁定位置指向开启位置的方向倾斜布置;止挡件上固定有与斜槽相配合的滑块。便于拆卸。

另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扶手座包括底座与座盖;块体结构上形成有外肩台,该外肩台台面的法向沿第二方向布置,座盖上形成有与块体结构相配合的通孔,台面与通孔的内端面相抵靠构成块体结构沿第二方向远离底座的限位;复位件为一压缩弹簧,沿第二方向,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块体结构邻近底座的表面,另一端抵靠底座;座盖与底座间形成有一供止挡件沿第一方向滑动的滑道。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为止挡件为在一边设有缺口的口字型结构,口字型结构于缺口两侧的端部构成滑块。止挡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及与斜槽的配合。

再具体的方案为被止挡部上设有与口字型结构远离缺口的一边相配合的U型槽,该U型槽的槽深沿第一方向布置。与口字型结构的配合而便于止实现挡功能。

一个优选的方案为复位机构包括一个扭簧,该扭簧的扭圈套于铰轴外,一扭臂抵靠扶手座,另一扭臂抵靠活动抱臂。复位机构的结构简单且有效,便于组装。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为复位机构包括一个双扭簧,该双扭簧的簧圈套于铰轴外,双扭簧的中间受力部与其两扭臂中,一者抵靠扶手座,另一者抵靠活动抱臂。

更优选的方案为活动抱臂包括抱臂体与加强片;加强片为沿抱臂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地置于抱臂体中部并与抱臂体固定连接的钩形片;中间受力部抵靠于加强片上。提高活动抱臂的结构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手推车包括扶手杆及位于扶手杆的两端且与扶手杆固定连接的扶手连接装置,该扶手连接装置为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扶手连接装置。

由以上方案可见,部件便于扶手与侧架的安装及拆卸,而且在拆卸之后,不会再侧架上遗留扶手的组件,从而更便于该儿童手推车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扶手连接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扶手连接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扶手连接装置实施例处于抱紧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扶手连接装置实施例处于张开状态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儿童手推车用扶手连接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便于扶手与童车侧架之间的装卸。以下实施例主要是对扶手连接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儿童手推车中如侧架等其他部分的结构可以根据现有产品进行设计。

扶手连接装置实施例

扶手连接装置由扶手座、抱紧机构、止挡机构与复位机构构成。

参见图1至图4,扶手座由底座10与座盖11构成;抱紧机构由固定抱臂21与活动抱臂22构成,固定抱臂21与底座10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而与底座10固定连接,活动抱臂22通过铰轴20与固定抱臂21的一端铰接而与扶手座铰接,从而使活动抱臂22可绕铰轴20往复地转动;止挡机构由扶手开关31、止挡件32及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构成,如图2所示,止挡件32为一左边形成有一缺口的口字型结构;复位机构为一双扭簧4。

扶手座的底座10与座盖11在组装后,在如图1所示的上端形成有用于容纳扶手杆端部的安装腔121,并可通过螺孔122使用定位螺钉将扶手杆与该连接装置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扶手开关31为一块体结构,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四个侧面均形成有外肩台311,且其上侧面与下侧面均形成有斜槽310,止挡件32的缺口两侧端部置于斜槽310内并可沿斜槽310滑动,即构成止挡件32的滑块。

在扶手盖11上形成有与扶手开关31相配合的通孔110,且外肩台311与通孔110的上端面相抵靠而实现对扶手开关31在垂直于外肩台311台面方向的限位,从而扶手开关31可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往复移动,即沿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在组装后,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底座10上的腔室131的底壁,其弹性恢复力迫使外肩台311抵靠通孔110的端面;且在座盖11的壁面111与底座10的壁面132间构成供止挡件32沿左右方向往复滑动的滑道,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往复滑动的滑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活动抱臂22由抱臂体220与加强片23构成,加强片23沿第一方向布置地置于抱臂体220中部的安装槽2201内并与之固定连接。抱臂体220由钩臂部223、被止挡部221及连接该两部的轴孔部222构成,在轴孔部222上形成有与铰轴20相配合的轴孔224,在被止挡部221上形成有与止挡件32的止挡部相配合的U型槽225。

在组装之后,铰轴20依次穿过轴孔141、扭圈41、轴孔224上半部、轴孔230、扭圈42、轴孔224下半部及轴孔142,且双扭簧4的中间受力部43抵靠于加强片23的凹槽231上,扭臂44、45抵靠于座盖11上。

如图2及图3所示,当扶手开关31不受来自扶手连接装置之外的约束力时,在复位弹簧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其外肩台311抵靠通孔110的端面,止挡件32的滑块位于斜槽310的下端部,从而推动止挡件32沿第一方向朝如图3所示的右侧移动,若通过对活动抱臂22施加压力使其绕铰轴20旋转至使止挡件32的右边部与U型槽225的槽口相对,则向右移动止挡件31的一部分位于U型槽225内,从而可止挡活动抱臂22继续绕铰轴20旋转,此时,扶手开关31位于锁定位置,止挡件32位于止挡位置,活动抱臂22位于抱紧位置。

如图2及图4所示,当对扶手开关31的外端面施加压力,使扶手开关31沿如图4所示的下侧移动,使止挡件32的滑块移至斜槽310的上端部,从而将止挡件32朝向右方向移动而从U型槽225中脱离,即解除对活动抱臂22的抵靠约束,活动抱臂22在双扭簧4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绕铰轴20旋转至其上表面与座盖11相抵靠,此时,活动抱臂22处于张开位置,止挡件32处于释放位置,扶手开关31处于开启位置。

因此,止挡件32可沿第一方向在其止挡位置与释放位置间往复移动,扶手开关31可沿第二方向在锁定位置与开启位置间往复移动,活动抱臂22可绕铰轴20在抱紧位置与张开位置间往复转动。

在使用过程中,先对扶手开关31施加摁压力而将其置于开启位置,此时,活动抱臂22在双扭簧4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而复位至张开位置,从而可将抱紧机构套于儿童手推车侧架脚管上;再对活动抱臂22施加压力而使其绕铰轴20从张开位置旋转至抱紧位置,由于止挡件32的被止挡部上的斜面推动作用,止挡件32朝由锁定位置向释放位置的方向移动,并在进入U型凹槽225后复位至止挡位置并与被止挡部221相抵靠而将活动抱臂22止挡于抱紧位置处,从而可实现扶手与儿童手推车侧架间的固定牢固。

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止挡机构与复位机构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还有多种显而易见的变化,比如,采用具有抽拉手环的止挡件,且复位机构为一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从而可以通过抽拉手环拉动止挡件在止挡位置与释放位置间往复移动。

儿童手推车实施例

本儿童手推车采用由上述扶手连接装置构建的扶手,从而使扶手与儿童手推车侧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对于儿童手推车的其他部分结构参照现有产品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