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63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驻车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驻车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驻车功能是指,当自行车需要在某一位置固定停留一段较长时间,让自行车的转动部分无法转动,以及让整个自行车和一个固定于地面的物体固定,使得整个自行车不能移动。

现有的自行车没有专门的驻车驱动装置,通常使用车锁兼顾驻车的功能。车锁是原理是利用锁舌使车轮锁住,锁舌(硬质或者软索)穿过车轮辐条,通过限制车轮转动实现对自行车的锁止功能。但是,如果利用上述车锁作为驻车机构会出现以下问题:当处于停车状态的自行车受到外力(如风力或者认为拖拽),在没有开启车锁的情况下被强行移动,会对自行车造成很大的损伤,甚至直接导致自行车报废。此外,自行车如果长时间停在斜坡上,车锁对车轮也会造成上述损伤。另外,如果车锁锈蚀,其锁止的效果将大幅降低。综上所述,由于车锁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临时停靠自行车,而驻车的目的是较长时间的停靠以及进一步增加自行车的防盗性能。基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自行车的驻车驱动装置,以解决自行车的驻车问题,提高自行车的防盗安全等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驻车驱动装置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驻车驱动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行车的驻车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驻车驱动装置,包括滑块、螺杆和底座支架;所述螺杆使用电机驱动,所述电机固接在所述底座支架上;所述滑块和所述螺杆螺接;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用于与锁紧车轮轮圈的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绳和所述滑块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滑块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一端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支架上设置有两个挡墙,两个所述挡墙均为条形板,所述条形板的长度方向和所述螺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所述条形板的长边均固接于所述底座支架的表面;两个所述挡墙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轴套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的侧端面抵接在所述第一端板的外侧;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U型孔,所述螺杆远离所述轴套的另一端设置有光轴段,所述光轴段和所述螺杆固接,所述光轴段由所述U型孔穿出;所述螺杆放置于两个所述挡墙和所述底座支架所围成的空间内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钢丝绳套管挡墙,所述钢丝绳套管挡墙设置在两个所述挡墙远离所述底座支架的一侧,两个所述挡墙分别和所述钢丝绳套管挡墙螺接;所述钢丝绳套管挡墙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钢丝绳穿过的槽,所述钢丝绳套管抵接在所述钢丝绳套管挡墙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U型孔的中心线和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共线。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两侧分别和两个所述挡墙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板包括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和所述下连接块螺接,所述上连接块和所述下连接块将所述通孔平分。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使用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由智能电控机构控制转速和转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包括滑块、螺杆和底座支架。驻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驻车使用的钢丝绳,钢丝绳驱动用于与锁紧车轮轮圈的装置。钢丝绳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用于与锁紧车轮轮圈的装置连接。滑块和螺杆组成丝杠螺母运动副,螺杆使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在底座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电机带动螺杆转动,通过螺杆的转动,能够带动滑块的前后移动。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钢丝绳随着滑块的前后移动而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调整螺杆的螺距能够实现滑块的不同移动速度,也能实现电机驱动力撤销后整个机构实现静态自锁,不会因为刹车钢丝绳的张力而被动转动。使用电机控制螺杆的转动,快速省力并且电机能够提供较大的输出力矩。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轻松便捷的实现自行车驻车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驻车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第一端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第二端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驻车驱动装置与钢丝绳和钢丝绳套管的装配的立体示意图。

标记:10-滑块;11-固定槽;20-螺杆;21-轴套;22-光轴段;300-底座支架;310-挡墙;320-第一端板;321-通孔;322-上连接块;323-下连接块;330-第二端板;331-U型孔;340-钢丝绳套管挡墙;40-钢丝绳;41-连接部;42-钢丝绳套管;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驻车驱动装置,所述驻车驱动装置包括滑块10、螺杆20和底座支架300;所述螺杆20使用电机5驱动,所述电机5固接在所述底座支架300上;所述滑块10和所述螺杆20螺接;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滑块1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锁紧车轮轮圈的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包括滑块10、螺杆20和底座支架300。驻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驻车使用的钢丝绳,钢丝绳驱动用于与锁紧车轮轮圈的装置。钢丝绳的一端与滑块1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锁紧车轮轮圈的装置连接。滑块10和螺杆20组成丝杠螺母运动副,螺杆20使用电机5驱动,电机5固定在底座支架300上。

上述钢丝绳的作用是提供驱动锁紧车轮轮圈的装置,因此只要能承受拉力的绳均可。例如,钢丝绳可以使用现有的自行车刹车钢丝绳,如拉线式刹车的钢丝绳;也可以使用其他钢丝绳,还可以使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绳子,以及其他材料的绳子,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电机5带动螺杆20转动,通过螺杆20的转动,能够带动滑块10的前后移动。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滑块10连接,钢丝绳随着滑块10的前后移动而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调整螺杆20的螺距能够实现滑块10的不同移动速度,也能实现电机5驱动力撤销后整个机构实现静态自锁,不会因为刹车钢丝绳的张力而被动转动。使用电机5控制螺杆20的转动,快速省力并且电机5能够提供较大的输出力矩。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轻松便捷的实现自行车驻车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钢丝绳40和所述滑块10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钢丝绳。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钢丝绳4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41和所述滑块10螺接。

使用螺钉连接的钢丝绳和滑块10,不仅便于更换钢丝绳,而且使用中二者螺接的安全系数更高。

如图1,作为优选,滑块10上设置有固定槽11,固定槽11和连接部41配合。如连接部41和固定槽11的形状相同,固定槽11的轮廓尺寸略大,连接部41卡在固定槽11内部,从外表上看连接部41和滑块10外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20的一端设置有轴套21,所述轴套21和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在螺杆20和电机5的连接方式使用轴套21和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使连接更牢固。轴套21和电机5的输出轴的周向固定可以使用键连接。由于电机5运行稳定,一般使用中无需更换电机5,此处也可以使用直接将螺杆20和电机5加工成紧配合连接,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和2,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底座支架300上设置有两个挡墙310,两个所述挡墙310均为条形板,所述条形板的长度方向和所述螺杆20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所述条形板的长边均固接于所述底座支架300的表面;两个所述挡墙3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板320和第二端板330,所述第一端板320上开设有通孔321,所述轴套21远离所述电机5的一端的侧端面抵接在所述第一端板320的外侧;所述第二端板330上设置有U型孔331,所述螺杆20远离所述轴套21的另一端设置有光轴段22,所述光轴段22和所述螺杆固接,所述光轴段22由所述U型孔331穿出;所述螺杆20放置于两个所述挡墙310和所述底座支架300所围成的空间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底座支架300上设置有两个挡墙310,且两个所述挡墙3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板320和第二端板330,螺杆20放置于两个挡墙310以及第一端板320和第二端板330所围成的空间内部。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主要用于自行车上,而自行车的零件多数暴露于外,上述结构能够很好的保证滑块10和螺杆20所组成的丝杆螺母副的之间不会进入沙粒等杂物。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滑块10的两侧分别和两个所述挡墙310滑动连接。两个挡墙310能够使滑块10即使在和螺杆20配合间隙较大的时候也能稳定移动,即如果滑块10和螺杆20在使用中出现一些轻微磨损,导致配合间隙变大时滑块10也能稳定的移动,因此这样的结构不仅滑块10滑动是更稳定,还能够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驻车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第一端板320上开设有通孔321,用于螺杆20上与电机5连接的轴套21穿过。轴套21的外侧壁和通孔321的内侧壁相抵,第一端板320的厚度小于轴套21的长度。作为优选,第一端板320的厚度小于轴套21的长度且大于小于轴套21的长度的一半,使轴套21更稳定。

如图4,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端板320包括上连接块322和下连接块323,所述上连接块322和所述下连接块323螺接,所述上连接块322和所述下连接块323将所述通孔321平分。

如上所述,第一端板320上开设有通孔321,轴套21架设在通孔321内部,此处在平时正常使用中不需要经常拆卸。但是如果电机5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或者螺杆20损毁需要跟换,以及为了在组装是操作工艺更简化,将第一端板320设置成为上连接块322和下连接块323的形式,且上连接块322和下连接块323的分合处在通孔321直径位置,作为优选,在通孔321的水平线上的直径的位置,即上连接块322和下连接块323将通孔321平分。

作为优选,上连接块322和下连接块323螺接,拆卸更方便。当然上连接块322和下连接块323还可以粘接、卡接或者铆接,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第二端板330上设置有U型孔331,螺杆20的一端设置有轴套21,螺杆20的另一端设置有光轴段22,光轴段22和螺杆固接,光轴段22由U型孔331穿出。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U型孔331的中心线和所述通孔321的中心线共线,能够使螺杆20的轴线和底座支架300一直保持相对平行,使传动更平稳。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钢丝绳套管挡墙340,所述钢丝绳套管挡墙340设置在两个所述挡墙310远离所述底座支架300的一侧,两个所述挡墙310分别和所述钢丝绳套管挡墙340螺接;所述钢丝绳套管挡墙340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钢丝绳穿过的槽,所述钢丝绳套管抵接在所述钢丝绳套管挡墙340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钢丝绳40的外部还可以设置有钢丝绳套管42,钢丝绳套管挡墙340用于抵住钢丝绳套管42。此外,钢丝绳套管挡墙340还用于给钢丝绳定位;还用于保护钢丝绳,使钢丝绳不会被其他杂物牵绊拉扯,尤其适用于恶劣的天气下,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如图3,作为优选,第一端板320可以矮于第二端板330,钢丝绳套管挡墙340包括突出部,突出部和第一端板320的上端面抵住,钢丝绳套管挡墙340和第一端板320螺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还包括外盖,外盖与两个挡墙310、钢丝绳套管挡墙340、第一端板320的上连接块322均抵住且螺接。将螺杆20、钢丝绳和滑块10的连接处置于相对密闭的空间中。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电机5使用直流电机5,所述直流电机5由智能电控机构控制转速和转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智能电控机构用于控制直流电机5的开启、关闭、调速和转向等。智能电控机构还包括用于与使用者交互的装置,例如指纹识别开启装置、远程控制手机软件以及驻车遥控器等。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驻车驱动装置,一种较佳的结构如图5所示,其工作原理是:直流电机5转动,通过轴套21带动螺杆20转动,从而驱动滑块10沿螺杆20前后移动。拉线式刹车的钢丝绳的连接部41安装于滑块10上的固定槽11中。拉线式刹车的钢丝绳的外部有钢丝绳套管,钢丝绳套管顶在钢丝绳挡墙310上。

以直流电机5逆时针旋转时,锁紧车轮轮圈的装置实现锁紧,停驻自行车为例,此时滑块10朝向直流电机5运动,钢丝绳拉紧,停驻自行车。同理,电机5反转,滑块10背离直流电机5运动,钢丝绳放松,上述锁紧车轮轮圈的装置松开,自行车能自由运动或者自行车的车锁才能进一步打开。

作为优选,整个机构非运动部件均由ABS+PC塑料注塑而成,能够确保结构刚性支撑力。运动部件采用尼龙或者聚四氟乙烯等自润滑材料注塑成型,使得运动部件不会卡死,不需要人工添加润滑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