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8921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货车一般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地板与车架相互独立且两者之间通过衬套与骑马螺栓连接在一起,连接工序复杂且占用空间较大。目前,承载式车身结构由于具有重量轻、连接工序简单及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的青睐。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与地板为一体化结构的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所述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不仅能够简化连接工序,还能够增大货厢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包括车架及地板;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横梁及防撞梁;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结构相同且都包括相背的顶面与底面;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的顶面都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横梁为多个,且每个横梁固定在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的所述凹槽内;所述防撞梁包括横防撞梁、第一纵防撞梁及第二纵防撞梁;所述横防撞梁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的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一纵防撞梁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横防撞梁上,另一端固定于对应一个所述横梁上;所述地板为平面板状结构,且所述地板固定在多个所述横梁远离所述顶面的一端面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上凹槽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上的多个凹槽相间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都垂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都包括连接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的侧面;所述第一纵防撞梁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的侧面抵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横防撞梁与所述横梁平行;所述第一纵防撞梁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与所述第一纵梁及所述第二纵梁平行;所述第一纵防撞梁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位于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之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板靠近所述横梁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呈L形,多个所述L形固定部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间距相等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与所述地板为一体结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横防撞梁、所述第一纵防撞梁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其车架与地板为一体化结构,不仅简化了连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增大了货厢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100,包括车架10及地板20,所述车架10包括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横梁13及防撞梁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10与所述地板20焊接为一体结构,简化了连接工序,增大了货厢空间。

所述第一纵梁11与所述第二纵梁12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纵梁11与所述第二纵梁12结构相同且都包括相背的顶面111与底面112,以及连接所述顶面111与所述底面112的侧面113。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纵梁11与所述第二纵梁12的顶面111都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横梁13的凹槽1111。

所述横梁13为多个,所述横梁13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纵梁11及所述第二纵梁12上凹槽1111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横梁13固定在所述第一纵梁11及所述第二纵梁12的所述凹槽111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纵梁11及所述第二纵梁12上的多个凹槽1111相间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凹槽1111之间的间距相等。具体的,每个横梁1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纵梁11及所述第二纵梁12的所述凹槽1111内;每个横梁13与所述第一纵梁11及所述第二纵梁12都垂直。

所述防撞梁14包括横防撞梁141、第一纵防撞梁142及第二纵防撞梁143;所述第一纵防撞梁142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14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横防撞梁141上,另一端固定于对应一个所述横梁13靠近所述顶面111的一端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横防撞梁141、所述第一纵防撞梁142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143为一体结构。所述横防撞梁141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纵梁11及所述第二纵梁12的底面112的一侧且所述横防撞梁141与所述横梁13平行,所述第一纵防撞梁142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143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11及所述第二纵梁12的侧面113抵接且所述第一纵防撞梁142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143与所述第一纵梁11及所述第二纵梁12平行。具体的,所述第一纵防撞梁142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143位于所述第一纵梁11与所述第二纵梁12之间。所述横防撞梁141、所述第一纵防撞梁142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143的设置,能够提高所述车架10的防碰撞效果。

所述地板20为平面板状结构,且所述地板20固定在多个所述横梁13远离所述顶面111的一端面上。具体的,请参阅图2,所述地板20靠近所述横梁13的一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部21,所述固定部21呈L形,多个所述L形固定部21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固定部21之间的间距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板20的多个所述固定部2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多个所述横梁13远离所述顶面111的一端面上。

组装时,首先将所述第一纵梁11与所述第二纵梁12间隔相对放置,将多个所述横梁13焊接至所述第一纵梁11及所述第二纵梁12的凹槽1111内,然后将所述地板20的多个所述固定部21焊接至多个所述横梁13远离所述顶面111的一端面上。再将所述横防撞梁141放于靠近所述第一纵梁11及所述第二纵梁12的底面112的一侧,使所述横防撞梁141与所述横梁13平行,并使所述第一纵防撞梁142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143位于所述第一纵梁11与所述第二纵梁12之间且所述第一纵防撞梁142及所述第二纵防撞梁143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11及所述第二纵梁12的侧面113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式车身的地板结构100,其车架10与地板20为一体化结构,不仅简化了连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增大了货厢空间。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