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3533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搬运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汽车维修场所,轮胎销售场所,家用库房,轮胎以及物品搬运是一项经常作业。现有技术中的很多款轮胎搬运车,一般带有升降装置,专用于汽车维修场所拆装轮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的搬运车也可以用来搬运移动轮胎,但是和轮胎的大小不相符合,搬运移动不够安全可靠,设计外形也不适用于展示用;现有技术中的展示用的轮胎搬运车,只适用于展示小范围的轮胎,缺少组合功能和用途。

因此,如何提供一款轻便的适用多用途多场所的轮胎搬运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在搬运车的底面上设有榫头和与榫头匹配的榫眼,可以多个搬运车相互连接,适用轻型、重型等轮胎的搬运、存储和展示等,实现了一车多用。本实用新型的搬运车底面上的中间沉孔配有盖子,可以作为放置轮子节省运输空间或存储小工具和五金零件等;车体底面设置有筋条,车体底面强度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包括车体和万向轮,万向轮安装在车体下部,车体上设有榫头和与榫头匹配的榫眼;所述匹配是指榫头与榫眼的形状和位置对应匹配。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万向轮可以使轮胎搬运车很方便的360度旋转,改变方向和角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车体底面的形状为对称多边形,车体底面上各边对应的车体底面部分分设有榫头或榫眼;车体底面上各边对应的车体底面部分是指车体底面上各边和各边端点与车体底面中心的连线围成的车体底面部分。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所述榫眼的截面形状为腰型孔,榫头或榫眼平行于其对应的车体底面的边。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车体底面的形状为对称八边形。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车体底面中任一边对应的车体底面上设有榫头,与其间隔一条边的另一边对应的车体底面上设有榫眼,按照此规律,将榫头或榫眼依次设在车体底面上;

车体底面中的间隔边对应的车体底面下部设有万向轮,间隔边对应的车体底面是指间隔边和间隔边端点与车体底面中心的连线围成的车体底面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提供水平放置的平台,轮胎可以上下堆叠多个,放置平稳,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轮胎搬运车很方便360度旋转,改变方向和角度。另外,安装在轮胎搬运车上的万向轮中至少有一个是装有刹车的,可有效制动,适用于展会、销售展厅等场所展示轮胎,存储轮胎等。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设有榫头的车体底面部分对应的车体底面上的任一边为非直边,非直边包括直边Ⅰ、直边Ⅱ和缺少一边的开口矩形,非直边的形状为开口矩形的两开口端分别与直边Ⅰ和直边Ⅱ的一端相连且相连部分采用圆角连接,开口矩形的三条边之间也采用圆角连接;榫头设在开口矩形所在的车体底面上;

设有榫眼的车体底面部分设有与开口矩形匹配的凹槽,榫眼设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其开口方向向下;

万向轮在车体底面上的安装点距其对应的间隔边的直线距离与上述安装点与车体底面中心点的距离的比值为1/4—1/10。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设有榫头或榫眼的车体底面部分对应的车体底面上的任一边均向下延伸有与其边缘形状匹配的侧边。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车体底面中的间隔边与其邻边之间采用圆角连接,圆角边向下延伸有与其边缘形状匹配的侧边。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所述车体底面的中央设有沉孔,沉孔上方设有与沉孔形状匹配的沉孔盖;沉孔至车体底面各边之间对应的车体底面区域设有喇叭状通孔、腰型通孔和凸条,其中喇叭状通孔设置在车体底面任一边与沉孔对应的区域内,腰型通孔和凸条共同设置在上述任一边的邻边与沉孔对应的区域内,按照此规律,将喇叭状通孔、腰型通孔和凸条依次设在车体底面的边上;喇叭状通孔的孔壁内以及相邻喇叭状通孔的孔壁之间均设有筋条;

产品主体的材料是塑料,一次性成型,强度好,重量轻;主体用筋条来使车体底面的主体结构相互连接,可以进一步增加车体底面的强度从而不需要用实心的塑料或其它材料来作为主体。中间沉孔配有盖子,可以作为放置轮子节省运输空间,使用时可以存储小零件等。

凸条之间按照无线网络热点的形状呈辐射状设置在车体底面,腰型通孔设置在相邻的两条凸条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底面设置腰型通孔和喇叭状通孔,使搬运车整体更美观和节省材料。

设有榫眼的边对应的车体底面是指设有榫眼的边和设有榫眼的边的端点与车体底面中心的连线围成区域去除覆盖的沉孔部分后剩余的车体底面部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组合搬运车,将车体的榫头与另一的车体的榫眼对应连接,形成组合搬运车;

组合搬运车的组成车体数目≥2。

本实用新型可以多个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相互连接,适用轻型和重型轮胎的搬运、存储和展示等。也可用为更加广泛的用途,如作为修理汽车用的躺板,搬运大型的家具等。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在搬运车车体上设有榫头和与榫头匹配的榫眼,搬运车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即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搬运车,适用轻型和重型轮胎的搬运、存储和展示等,也可用为更加广泛的用途:修理汽车用的躺板,搬运大型的家具等。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沉孔处配有盖子,可以作为放置轮子节省运输空间;使用时可以存储小工具和五金零件等;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设置腰型通孔和喇叭状通孔,空缺面积小,使搬运车整体更美观和节省材料,同时车体底面还增设了很多筋条,使车体底面的主体结构相互连接,可以进一步增加车体底面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提供水平放置的平台,轮胎可以上下堆叠多个,放置平稳,而且很方便360度旋转,改变方向和角度。不仅适用于移动搬运,而且适用在展会,销售展厅的展示轮胎,轮胎的存储。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搬运车,采用榫卯连接,连接快速,拆卸方便,可有效提高搬运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中的沉孔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搬运车的三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搬运车的三维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搬运车的三维示意图;

其中,1-车体底面,2-万向轮,3-榫头,4-榫眼,5-沉孔,6-沉孔盖,7-开口矩形,8-凹槽,9-喇叭状通孔,10-腰型通孔,11-凸条,12-筋条,13-直边Ⅰ,14-直边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包括车体和万向轮2,万向轮2安装在车体下部,车体上设有榫头3和与榫头匹配的榫眼4,车体底面1的形状为对称八边形,车体底面中任一边对应的车体底面上设有榫头,与其间隔一条边的另一边对应的车体底面上设有榫眼,按照此规律,将榫头或榫眼依次设在车体底面上。榫眼3的截面形状为腰型孔,榫头3或榫眼4平行于其对应的车体底面的边。

设有榫头的车体底面部分对应的车体底面上的任一边为非直边,非直边包括直边Ⅰ、直边Ⅱ和缺少一边的开口矩形7,非直边的形状为开口矩形的两开口端分别与直边Ⅰ13和直边Ⅱ14的一端相连且相连部分采用圆角连接,开口矩形的三条边之间也采用圆角连接;榫头7设在开口矩形7所在的车体底面上;设有榫眼的车体底面部分对应的车体底面上的任一边设有与开口矩形匹配的凹槽8,榫眼4设在凹槽8的底面上,其开口方向向下。

设有榫头或榫眼的车体底面部分对应的车体底面上的任一边均向下延伸有与其边缘形状匹配的侧边。车体底面中的间隔边与其邻边之间采用圆角连接,圆角边向下延伸有与其边缘形状匹配的侧边。

车体底面中的间隔边对应的车体底面下部设有万向轮2,间隔边对应的车体底面是指间隔边和间隔边端点与车体底面中心的连线围成的车体底面部分。万向轮在车体底面上的安装点距其对应的间隔边的直线距离与上述安装点与车体底面中心点的距离的比值为1/7。

车体底面的中央设有沉孔5,沉孔5上方设有与沉孔形状匹配的沉孔盖6;沉孔至车体底面各边之间对应的车体底面区域设有喇叭状通孔9、腰型通孔10和凸条11,其中喇叭状通孔9设置在车体底面任一边与沉孔对应的区域内,腰型通孔10和凸条11共同设置在上述任一边的邻边与沉孔对应的区域内,按照此规律,将喇叭状通孔、腰型通孔和凸条依次设在车体底面的边上;喇叭状通孔9的孔壁内以及相邻喇叭状通孔的孔壁之间均设有筋条12;凸条11之间按照无线网络热点的形状呈辐射状设置在车体底面,腰型通孔10设置在相邻的两条凸条11之间。

如附图4-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搬运车,将附图1-3中所示的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车体的榫头与另一的车体的榫眼对应连接,形成组合搬运车;组合搬运车的组成车体数目为2。

如附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搬运车,将附图1-3中所示的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车体的榫头与另一的车体的榫眼对应连接,形成组合搬运车;组合搬运车的组成车体数目为4。

本实用新型在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的底面上设有榫头和与榫头匹配的榫眼,可以多个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相互连接,适用轻型和重型轮胎的搬运、存储和展示等,提高了搬运的多样性。另外,多用途的轮胎搬运车底面上的沉孔配有盖子,可以作为放置轮子节省运输空间;使用时可以存储小工具五金件等;车体底面设置有大量筋条,车体底面强度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