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车车身船型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06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车车身船型底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车车身船型底板。



背景技术:

随着Honda节能竞技大赛在国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参加的院校越来越多。然而,现有节能车的车身底板存在很多漏洞,例如,底板外表面不光滑、底板前部以及尾部底板风阻大、电线的外露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车车身船型底板。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节能车车身船型底板,包括底板本体以及固定于底板本体顶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前横梁、左前纵梁、右前纵梁、第二横梁、左中纵梁、右中纵梁、第三横梁、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后横梁;所述前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后横梁平行设置;所述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分别固定于前横梁、第二横梁之间;所述左中纵梁、右中纵梁分别固定于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之间;所述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分别固定于第三横梁、后横梁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底板本体、前横梁、左前纵梁、右前纵梁、第二横梁、左中纵梁、右中纵梁、第三横梁、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后横梁之间均无缝连接。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前横梁、左前纵梁、右前纵梁、第二横梁、左中纵梁、右中纵梁、第三横梁、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后横梁均为中空梁。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底板本体外表面依次设有原子灰涂层和碳纤维层。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底板本体前端上翘;底板本体两端上翘有利于降低车辆的升力,降低摩擦阻力,增加车辆的抓地力。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前横梁、左前纵梁、右前纵梁、第二横梁、左中纵梁、右中纵梁、第三横梁、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后横梁为6061铝材质的梁。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前横梁上包裹6层碳纤维布;所述左后纵梁、右后纵梁上包裹12层碳纤维布;所述后横梁上包裹12层碳纤维布;采用碳纤维制作有利于底板的韧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车车身船型底板具有设计简单、功能独特、受力均匀、制造方便、低成本、有效利用空气动力学等特点,可有效的提高驾驶性能和操作稳定性。

该底板用以对节能车整体重量的支撑,有利于节省节能车制造成本,减轻节能车重量,提高节能车底板刚度及强度;同时采用原子灰使底板外表面光滑,底板前部以及尾部底板上翘,使车辆底板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要求。

该底板的电线全部布置中空的梁内,可避免电线外置于架子上,减少对电线的损伤;底板光滑的外表面有利于降低摩擦阻力,具体通过在车身底板上使用原子灰进行进一步的磨滑,最后才进行碳纤维布的铺装。底板前部向上翘起的角度有利于增加车辆的运动升力,底板尾部向上翘起一定的角度有利于降低车辆的升力,增加车辆的抓地力,提高整车的驾驶性能和操作稳定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能车车身船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板本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节能车车身船型底板,见图1,包括底板本体1以及固定于底板本体1顶部的支撑架2;支撑架2包括前横梁20、左前纵梁21、右前纵梁22、第二横梁23、左中纵梁24、右中纵梁25、第三横梁26、左后纵梁27、右后纵梁28、后横梁29;前横梁20、第二横梁23、第三横梁26、后横梁29平行设置;左前纵梁21、右前纵梁22分别固定于前横梁20、第二横梁23之间;左中纵梁24、右中纵梁25分别固定于第二横梁23、第三横梁26之间;左后纵梁27、右后纵梁28分别固定于第三横梁26、后横梁29之间。底板本体1、前横梁20、左前纵梁21、右前纵梁22、第二横梁23、左中纵梁24、右中纵梁25、第三横梁26、左后纵梁27、右后纵梁28、后横梁29之间均无缝连接;前横梁20、左前纵梁21、右前纵梁22、第二横梁23、左中纵梁24、右中纵梁25、第三横梁26、左后纵梁27、右后纵梁28、后横梁29均为中空梁。

底板本体1外表面依次设有原子灰涂层和碳纤维层;底板本体1前端上翘,底板本体前端上翘有利于降低车辆的升力,降低摩擦阻力,增加车辆的抓地力。

前横梁20、左前纵梁21、右前纵梁22、第二横梁23、左中纵梁24、右中纵梁25、第三横梁26、左后纵梁27、右后纵梁28、后横梁29为6061铝材质的梁;前横梁20上包裹6层碳纤维布;左后纵梁27、右后纵梁28上包裹12层碳纤维布;后横梁29上包裹12层碳纤维布;采用碳纤维制作有利于底板的韧度。

该节能车车身船型底板的受力方式,如下:

(1)车身底板本体的设计可减少空气阻力;

(2)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是主要承受力的梁,主要承受来自车身上盖的重力、转向系统重力、车手的上半身重力、动力系统重力;车身船型底板主要也是靠这两根梁在支撑;

(3)左中纵梁和右中纵梁辅助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使得整个节能车车身底板受力更加均匀;

(4)右后纵梁、左后纵梁主要承受传动系统的力,要求能够在受到一定的力后不会变形,韧性高;

(5)整个船型底板可承受整辆节能车的重量,而且不会出现任何折断与弯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