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链轮的轮体和轮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7369发布日期:2018-06-22 22:4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挖掘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托链轮的轮体和轮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托链轮是挖掘机行走机构中的重要零部件,其承受载荷较小,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现有的托链轮一般为履带式托链轮,其基本结构包括:轮轴和轮体,轮体通过轴套两端的轴承之间,进而使得整个托链轮质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其减轻了整个链轮的重量、降低了整体重量,节约能源。

一种托链轮的轮体和轮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轮体、轮轴,所述轮体包括内侧轮体、外侧轮体,所述内侧轮体的中心轴内端插装有所述轮轴,所述外侧轮体、内侧轮体的中间相向端面对接并套装有套圈件,所述套圈件的两侧分别和所述外侧轮体、内侧轮体之间焊接连接,所述轮轴插装至所述外侧轮体的外侧定位环端面位置,所述外侧定位环端面安装有第一轴承的外挡,所述第一轴承的内挡套装于所述轮轴的对应位置,所述轮轴的外端通过螺栓紧固有上推板,所述上推板轴向压装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挡的外端面,所述内侧轮体上设置有内侧定位环端面、油封定位,所述内侧定位环端面安装有第二轴承的外挡,所述第二轴承的内挡套装于所述轮轴的对应位置,所述轮轴相对于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内侧套装有浮动油封。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轮轴对应于浮动油封的位置套装有环形套,所述浮动油封对应套装于所述环形套的外周,其确保油封和内侧轮体的紧密连接;

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具体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所述套圈件的外环周面外凸形成对中定位凸起,所述对中定位凸起用于皮带或履带的宽度方向定位。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由于外侧轮体、内侧轮体的中间相向端面对接并套装有套圈件,套圈件的两侧分别和所述外侧轮体、内侧轮体之间焊接连接,使得轮体被拼接组装形成,轮体和轮轴之间仅通过两侧的轴承完成连接,不需要轴套,使得整个托链轮的整体质量小,其减轻了整个链轮的重量、降低了整体重量,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轮轴1、内侧轮体2、外侧轮体3、套圈件4、对中定位凸起41、外侧定位环端面5、第一轴承6、外挡61、内挡62、螺栓7、上推板8、内侧定位环端面9、油封定位10、第二轴承11、外挡111、内挡112、浮动油封12、环形套1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托链轮的轮体和轮轴的连接结构,见图1:其包括轮体、轮轴1,轮体包括内侧轮体2、外侧轮体3,内侧轮体2的中心轴内端插装有轮轴1,外侧轮体3、内侧轮体2的中间相向端面对接并套装有套圈件4,套圈件4的两侧分别和外侧轮体3、内侧轮体2之间焊接连接,轮轴1插装至外侧轮体3的外侧定位环端面5位置,外侧定位环端面5安装有第一轴承6的外挡61,第一轴承6的内挡62套装于轮轴1的对应位置,轮轴1的外端通过螺栓7紧固有上推板8,上推板8轴向压装于第一轴承6的内挡62的外端面,内侧轮体2上设置有内侧定位环端面9、油封定位10,内侧定位环端面9安装有第二轴承11的外挡111,第二轴承11的内挡112套装于轮轴1的对应位置,轮轴1相对于第二轴承11的轴向内侧套装有浮动油封12。

轮轴1对应于浮动油封12的位置套装有环形套13,浮动油封12对应套装于环形套13的外周,其确保油封和内侧轮体的紧密连接;

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11具体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套圈件4的外环周面外凸形成对中定位凸起41,对中定位凸起41用于皮带或履带的宽度方向定位。

文中所涉及到的“内”“外”仅为文字表达需要,“内”“外”的设置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具体布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