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坐垫及电助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7418发布日期:2018-06-22 22:4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坐垫及电助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行车坐垫及电助力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方式日益增多,因夜间骑行自行车产生的交通事故逐渐增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坐垫,以改善夜间骑行自行车产生的交通事故逐渐增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助力自行车,以改善夜间骑行自行车产生的交通事故逐渐增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坐垫,包括坐垫本体、车坐架、左转向灯、右转向灯和刹车灯;

车坐架设于坐垫本体的下侧,车坐架与坐垫本体可拆卸连接;

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均设于坐垫本体的后侧,刹车灯设于车坐架的后侧。

进一步地,自行车坐垫还包括固定管,固定管与车坐架可拆卸连接,刹车灯安装于固定管。

进一步地,固定管与车坐架通过套环连接;

套环套设于固定管的外侧,套环与车坐架通过锁紧件连接。

进一步地,车坐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套环与第一连接部通过锁紧件连接,固定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接触。

进一步地,刹车灯包括刹车灯灯壳、刹车灯灯罩、刹车灯控制板和刹车灯反光罩;

刹车灯灯壳形成一端开口的容纳空间,刹车灯控制板和刹车灯反光罩均设于容纳空间内,刹车灯控制板上设有发光体,发光体位于刹车灯反光罩内,刹车灯灯罩扣合在刹车灯灯壳的开口处;

刹车灯灯壳与固定管连接。

进一步地,车坐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连接,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呈夹角设置,第二支撑架与坐垫本体可拆卸连接;

第二支撑架远离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为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端,第一支撑架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一端为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二连接端。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所呈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坐垫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软质层、中间层和硬质层,硬质层与软质层通过中间层连接,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均设置于硬质层。

进一步地,硬质层上设有多个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通孔。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包括上述的自行车坐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坐垫,坐垫本体的后侧设有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车坐架上设有刹车灯。夜间骑行转向时,左转向灯或右转向灯点亮,可对后面的车辆给出信号提示;夜间骑行刹车时,刹车灯点亮,可对后面的车辆给出信号提示。这种自行车坐垫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包括自行车坐垫,自行车坐垫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自行车坐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坐垫本体与左转向灯、右转灯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车坐架与刹车灯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刹车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助力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自行车坐垫;10-坐垫本体;11-软质层;12-中间层;13-硬质层;131-通孔;132-安装孔;20-左转向灯;21-左转向灯灯壳;22-左转向灯灯罩;23-左转向灯控制板;24-左转向灯反光罩;25-第一定位轴;30-右转向灯;31-右转向灯灯壳;32-右转向灯灯罩;33-右转向灯控制板;34-右转向灯反光罩;35-第二定位轴;40-车坐架;41-第一支撑架;411-第三杆体;412-第四杆体;413-第二连接端;414-第二穿杆孔;42-第二支撑架;421-第一杆体;422-第二杆体;423-连接板;4231-第一安装座;4232-第二安装座;4233-第一穿杆孔;424-第一连接端;43-固定架;431-第一连接部;432-第二连接部;50-刹车灯;51-刹车灯灯壳;52-刹车灯灯罩;53-刹车灯控制板;54-刹车灯反光罩;55-第三定位轴;60-固定管;70-套环;80-对锁螺栓;200-电助力自行车;210-前轮;220-前叉;230-前灯;240-后轮;250-后叉;260-减震器;270-电池盒;280-电机;29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坐垫100,包括坐垫本体10、左转向灯20、右转向灯30、车坐架40、刹车灯50和固定管60。车坐架40设于坐垫本体10的下侧,车坐架40与坐垫本体10可拆卸连接,左转向灯20和右转向灯30设于坐垫本体10的后侧,刹车灯50设于车坐架40的后侧,固定管60用于连接刹车灯50和车坐架40。

如图2所示,坐垫本体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软质层11、中间层12和硬质层13。其中,软质层11包括内层和外层,其外层为皮革材质,其内层为软质材料制成,比如硅胶体、海绵体。软质层的上表面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曲面。中间层12为弯折的薄板,其上下表面均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曲面,中间层12的上表面的形状与软质层11的下表面形状一致。中间层12为硬质材料制成,比如硬质塑料。硬质层13为硬质材料制成,比如硬质塑料。硬质层13的上表面的形状与中间层12的下表面的形状一致。

其中,硬质层13上设有多个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通孔131,通孔131的形状为方形。这种结构一方面可提升硬质呈的抗弯强度,另一方面可减轻硬质层13的重量。此外,硬质层13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沿其宽度方向布置的安装孔132。

软质层11设于中间层12的上侧,硬质层13设于中间层12的下侧。软质层11与中间层12通过铆钉铆接,硬质层13与中间层12通过螺钉连接,最终将三者连接固定。

左转向灯20包括左转向灯灯壳21、左转向灯灯罩22、左转向灯控制板23和左转向灯反光罩24。左转向灯灯壳21为空心管状,左转向灯灯壳21固定在硬质层13的后侧;左转向灯灯罩22和左转向灯控制板23均位于左转向灯灯壳21内;左转向灯控制板23上设有发光体,本实施例中,发光体为LED灯;发光体位于左转向灯反光罩24内;左转向灯灯罩22为透明材质,左转向灯灯罩22扣合在左转向灯灯壳21远离硬质层13的一端;左转向灯灯罩22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定位轴25,左转向灯控制板23和左转向灯反光罩24穿设在第一定位轴25上。

右转向灯30包括左转向灯灯壳21、右转向灯灯罩32、右转向灯控制板33和右转向灯反光罩34。右转向灯灯壳31为空心管状,右转向灯灯壳31固定在硬质层13的后侧;右转向灯灯罩32和右转向灯控制板33均位于右转向灯灯壳31内;右转向灯控制板33上设有发光体,本实施例中,发光体为LED灯;发光体位于右转向灯反光罩34内;右转向灯灯罩32为透明材质,右转向灯灯罩32扣合在右转向灯灯壳31远离硬质层13的一端;右转向灯灯罩32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定位轴35,右转向灯控制板33和右转向灯反光罩34穿设在第二定位轴35上。

车坐架40为金属材质,比如,铝合金、镁合金等。如图3所示,车坐架40包括第一支撑架41、第二支撑架42和固定架43,第一支撑架41与第二支撑架42呈夹角设置,第二支撑架42位于第一支撑架41的上侧,第二支撑架4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41连接,固定架43固定于第二支撑架42上。

其中,第二支撑架42包括第一杆体421、第二杆体422和连接板423,第一杆体421与第二杆体422通过连接板423连接,第一杆体421与第二杆体422平行设置。连接板42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安装座4231和第二安装座4232,第一安装座4231和第二安装座4232均为板状结构,第一安装座4231平行于第二安装座4232,第一安装座4231和第二安装座4232上均设有第一穿杆孔4233。

第一支撑架41包括第三杆体411和第四杆体412,第三杆体411平行于第四杆体412。第一杆体421与第三杆体411位于同一侧,第一杆体421的一端连接于第三杆体411的中间位置;第二杆体422与第四杆体412位于同一侧,第二杆体422的一端连接于第四杆体412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41与第二支撑架42所呈夹角为锐角,即第一杆体421与第三杆体411所呈夹角为锐角,第二杆体422与第四杆体412所呈夹角为锐角。第二支撑架42远离第一支撑架41的一端为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端424,即第一杆体421远离第三杆体411的一端和第二杆体422远离第四杆体412的一端均用于与车架连接;第一支撑架41靠近第一连接端424的一端为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二连接端413,即第三杆体411靠近第一连接端424的一端和第四杆体412靠近第二连接端413的一端均用于与车架连接。此外,第三杆体411远离第一连接端424的一端和第四杆体412远离第一连接端424的一端均设有第二穿杆孔414。

固定架4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部431和第二连接部432,第一连接部431和第二连接部432均为板状结构,第一连接部431与第二连接部432构成L形。第二连接部432远离第一连接部431的一端与连接板423连接固定,第一连接部431远离第二连接部432的一端与第三杆体411和第四杆体412连接固定,第一连接部431平行于连接板423。

如图4所示,刹车灯50包括刹车灯灯壳51、刹车灯灯罩52、刹车灯控制板53和刹车灯反光罩54。刹车灯灯壳51形成一端开口的容纳空间,刹车灯灯罩52和刹车灯控制板53均位于刹车灯灯壳51内;刹车灯控制板53上设有发光体,本实施例中,发光体为LED灯;发光体位于刹车灯反光罩54内;刹车灯灯罩52为透明材质,刹车灯灯罩52扣合在刹车灯灯壳51的开口处;刹车灯灯罩52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三定位轴55,刹车灯控制板53和刹车灯反光罩54穿设在第三定位轴55上。

如图3所示,固定管60为一端开口结构,固定管60具有开口端和盲端。刹车灯50的刹车灯灯壳51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管60的开口端。固定管60与车坐架40的固定架43通过套环70连接。

本实施例中,套环70为两个,两个套环70均套设在固定管60的外侧,套环70通过锁紧件与固定架43的第一连接部431固定,本实施例中,锁紧件为螺钉,该螺钉穿过第一连接部431与套环70螺接。固定管60的盲端与固定架43的第二连接部432接触,并通过螺钉将固定管60与第二连接部432连接。套环70与第一连接部431通过螺钉后,固定管60穿设在两个套环70内,且固定管60的盲端与第二连接部432接触后,可实现固定管60的快速定位,可实现对固定管60的快速安装。套环70与第一连接部431通过螺钉连接后,套环70可限制固定管60的径向移动,固定管60与第二连接部432通过螺钉连接后,可限制固定管60的轴向移动,从而使得固定管60与车坐架40连接更加牢固,从而保证了刹车灯50的牢固性。

如图1所示,坐垫本体10与车坐架40连接时,车坐架40上第一安装座4231和第二安装座4232上的第一穿杆孔4233与坐垫本体10上的一个安装孔132对齐时,插入一个对锁螺栓80,车坐架40上的第三杆体411和第二杆体422上的第二穿杆孔414与坐垫本体10上的另一个安装孔132对齐时,插入一个对锁螺栓80,从而将坐垫本体10与车坐架40连接固定。

此外,本实施例中,坐垫中还设有电池,电池设于固定管60内,左转向灯控制板23、右转向灯控制板33和刹车灯控制板53均与电池电连接。电池用于为左转向灯控制板23、右转向灯控制板33和刹车灯控制板53上的发光体提供电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坐垫100,坐垫本体10的后侧设有左转向灯20和右转向灯30;车坐架40上设有刹车灯50。夜间骑行转向时,左转向灯20或右转向灯30点亮,可对后面的车辆给出信号提示;夜间骑行刹车时,刹车灯50点亮,可对后面的车辆给出信号提示。这种自行车坐垫100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其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安装快捷方便,通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刹车灯50通过固定管60与车坐架40连接,便于刹车灯50的安装与更换。固定管60内部还可放置电池,电池可为左转向灯20、右转向灯30和刹车灯50提供电能。此外,本实施例中,固定管60与车架通过套环70连接,便于固定管60的安装与更换。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41与第二支撑架42呈夹角设置,第一支撑架41的第一连接端424与第二支撑架42的第二连接端413与车架连接后,整个坐垫将处于悬空状态,有效提高了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性。第一支撑架41与第二支撑架42成锐角设置,提高了整个车坐架40具有足够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坐垫本体10采用三层结构,三层结构分别为软质层11、中间层12和硬质层13。软质层11具有很好的柔软性,保证骑行时的舒适度;中间层12起到连接软质层11和硬质层13的作用;硬质层13具有很好的强度及承载能力。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助力自行车200,包括前轮210、前叉220、前灯230、后轮240、后叉250、减震器260、电池盒270、电机280、车架29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自行车坐垫100。

其中,前轮210可转动的安装于前叉220;前叉220可转动的安装于车架290的前叉管套,前灯230可转动的安装于前叉管套;自行车坐垫100的第一支撑架41的第一连接端424和第二支撑架42的第二连接端413均与车架290通过螺钉连接,从而将坐垫固定于车架290上;后叉250可转动的安装在车架290;后轮240可转动的安装于后叉250;电机280安装于车架290上,电机280与后轮240通过链条传动,电机280的转子的两端均设有脚踏板;减震器260的一端与车架290铰接,减震器260的另一端与后叉250铰接;电池盒270固定于车架290上,电池盒270内设有电池,电机280和前灯230均与电池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助力自行车200,能够有效的简化车身结构及加工制造工艺,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方便,通用性强。此外,由于自行车坐垫100上设有左转向灯20、右转向灯30和刹车灯50,能够满足车辆的安全需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