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挡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2063发布日期:2018-06-05 21:05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新型挡泥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挡泥板。



背景技术:

挡泥板就是安装在车轮外框架后面的板式结构,通常为优质橡胶材质制造,也有采用工程塑料。挡泥板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一些泥土溅到车身或人身上,导致车身或人身不美观;另外还可以防止泥土溅到拉杆、球头上导致过早的生锈;同时小车用挡泥板还有一个作用,轿车容易在轮胎缝内夹带小石子,速度过快容易甩在车身,崩掉本车外漆。基于以上挡泥板的基本作用,目前的大多数挡泥板都能达到,但是如何提高挡泥板的使用寿命,增加其挡泥的效果,增加挡泥板自身的强度,另外如何让挡泥板挡住的泥土以及小石子快速落回底面,同时不会残留于挡泥板表面,从而保持挡泥板整体的美观性,是目前需要改善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挡泥板,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同时挡泥效果好,挡泥板上的泥水可快速自动脱离挡泥板,不会在挡泥板上堆积,影响挡泥板的正常使用。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新型挡泥板,包括:固定机构,其为一对侧板、上底板和后底板构成的开口朝向车轮的中空方体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中还固定有与后底板平行且相等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后底板内的空间还设置有加强钢筋架;挡泥机构,其包括四块均为等腰梯形的挡泥片,所述挡泥片的长底边分别铰接位于开口的四条边上,短底边均朝向开口的中心,挡泥片的一对腰分别互相紧挨贴合,以使四块挡泥片构成为中间具有方形孔洞的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加强板朝向车轮的一侧面可拆卸地固定一层泡沫层,且泡沫层上固定有四块橡胶挡板,其设置为:当挡泥片朝向加强板转动并接触时,挡泥片的短底边恰好与橡胶挡板一一对应接触。

优选的是,还包括:冲洗机构,其包括存储槽、引流管、收集斗,所述存储槽位于开口上方且下底面与上底板平齐、长度略大于挡泥片长底边,所述存储槽的下底面具有贯通储存槽的引流口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引流口恰好位于挡泥片所在的竖直平面内;所述收集斗通过引流管连接至存储槽内,并与储存槽贯通,所述收集斗开口竖直向上位于车体外。

优选的是,所述引流口包括相互贯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竖直向上连通存储槽设置,所述出口向下朝向挡泥片倾斜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储存槽上连通有多个引流管和与之对应的多个收集斗。

优选的是,所述加强板下端还固定有保护板,其向下朝向车轮倾斜设置,所述保护板上还向内凹陷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下的引流槽。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挡泥板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不直接作用于挡泥板的主体部分,而是先经过挡泥机构,再经过固定机构,实现挡泥目的的同时又保护了挡泥板主体的强度,同时通过两个机构的结合,可更好地实现挡泥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挡泥板还设置有冲洗机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挡泥板的自动清洗,同时在下雨天还能实现挡泥板的快速脱泥。

3、本实用新型的挡泥板在加强板上设置有泡沫层,其一方面对小石子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其破坏挡泥板的结构;另一方面泡沫层对泥水的吸附能力特别弱,泥水溅到泡沫层上时,自动就会脱离,同时泡沫层方便更换,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挡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冲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引流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板,2—上底板,3—加强板,4—孔洞,5—挡泥片,6—储存槽,7—引流管,8—收集斗,9—引流口,10—进口,11—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挡泥板,包括:固定机构,其为一对侧板1、上底板2和后底板构成的开口朝向车轮的中空方体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中还固定有与后底板平行且相等的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与后底板内的空间还设置有加强钢筋架;挡泥机构,其包括四块均为等腰梯形的挡泥片5,所述挡泥片5的长底边分别铰接位于开口的四条边上,短底边均朝向开口的中心,挡泥片5的一对腰分别互相紧挨贴合,以使四块挡泥片5构成为中间具有方形孔洞4的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挡泥板的结构整体为方体结构,且朝向车轮的侧面为开口,下底面也是开口状态,在中空结构内与下底板平行设置的有一加强板3,两者之间设置有钢筋架,起到支撑加强整个挡泥板的结构强度,而正对车轮的开口上一圈铰接有四块挡泥片5,上方和左右两侧的挡泥片5铰接于侧板1和上底板2上,而下方的挡泥片5两端铰接于一对侧板1上,在正常状况下,其与开口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车轮行驶过程中,带起的泥水和小石子等会甩到挡泥片5上,挡泥片5会绕着开口的四边朝向中心转动,一部分会顺着挡泥片5流下,另一部分会随着挡泥片5的转动甩到后面的加强板3上,挡泥片5铰接从而泥水和小石子等在甩到挡泥片5上时会带动挡泥片5转动,比直接甩到挡泥片5上对其的损伤强度低很多,甩到加强板3上的泥水和小石子等在挡泥片5上适当缓冲后再甩到加强板3上,对加强板3的损坏程度也大大降低。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板3朝向车轮的一侧面可拆卸地固定一层泡沫层,且泡沫层上固定有四块橡胶挡板,其设置为:当挡泥片5朝向加强板3转动并接触时,挡泥片5的短底边恰好与橡胶挡板一一对应接触。加强板3上设置有一层泡沫层,泡沫层对小石子及泥水等具有缓冲作用,可起到保护加强板3的作用,同时对泥水的附着能力也较差;四块橡胶挡板的设置使得挡泥片5向后转动接触泡沫层时,先接触橡胶挡板,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转动时直接接触泡沫层,破坏泡沫层以及加强板3。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冲洗机构,其包括存储槽、引流管7、收集斗8,所述存储槽位于开口上方且下底面与上底板2平齐、长度略大于挡泥片5长底边,所述存储槽的下底面具有贯通储存槽6的引流口9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引流口9恰好位于挡泥片5所在的竖直平面内;所述收集斗8通过引流管7连接至存储槽内,并与储存槽6贯通,所述收集斗8开口竖直向上位于车体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挡泥板上还设置有冲洗机构,其包括的储存槽6位于上底板2的前上方,从而下底面与上底板2平齐,引流口9正对挡泥片5,引流口9设置多个,分别可对准各块挡泥片5,下雨时,雨水通过收集斗8经由引流管7留到储存槽6内,再通过引流口9流向挡泥片5上,从而可通过自然的雨水冲洗干净挡泥片5,如果车未行驶,碰上下雨天自动清洗干净挡泥片5,如果车正在行驶,碰死下雨天也可自动对挡泥片5进行清洗,从而不需要再专门清洗挡泥片5,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省成本。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流口9包括相互贯通的进口10和出口11,所述进口10竖直向上连通存储槽设置,所述出口11向下朝向挡泥片5倾斜设置。当车正在行驶时,如果碰到下雨天,挡泥片5转动到后方,与引流口9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对挡泥片5的清洗效果不理想,引流口9的出口11设置为倾斜状态,即使挡泥片5转动为向后有倾斜,出口11也可将雨水冲刷到挡泥片5上,达到清洗的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储存槽6上连通有多个引流管7和与之对应的多个收集斗8。多个收集斗8的设置可收集更多雨水,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板3下端还固定有保护板,其向下朝向车轮倾斜设置,所述保护板上还向内凹陷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下的引流槽。保护板的设置使得即使车速很快,泥水及小石子等也会通过保护板落下,不会弹到车身上,另外设置有多个引流槽,可将泥水顺利的引导向下流。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