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汽车侧尾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177发布日期:2019-01-13 17:0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汽车侧尾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外饰件,具体是一种分体式汽车侧尾翼。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内外饰的品质和外观要求不断提升,这对汽车内外饰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新的挑战。外加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更高,对汽车内外饰零部件的选材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侧尾翼作为上市不久的一种新生汽车外饰件,根据不同主机厂的要求,一般会要求其高光亮度。大多汽车饰件生产厂家选用PP材料注塑成型得到侧尾翼,再在表面喷漆达到高光效果,其整体工艺复杂、可控性差,产品合格率低,且喷漆工艺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的分体式汽车侧尾翼。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体式汽车侧尾翼,包括底架和由PMMA材料制成并经表面抛光处理的面板,所述的底架自其前端至尾端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的面板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安装槽,所述的底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汽车侧尾翼采用分体式设计,其主体部分包括底架和面板,面板采用PMMA材料制成并经表面抛光处理,其表面具有较高的光亮度,无需进行喷漆处理,可简化侧尾翼的制造工艺,在满足主机厂和广大消费者的要求的同时,环保无污染,且底架和面板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

虽然由PMMA材料制成并经表面抛光处理的面板表面的光亮度较好,但是PMMA材料的韧性较差,单独使用易开裂,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架对面板起到保护和增强作用,装配时将底架直立安装在车身尾侧,在保证侧尾翼使用效果的同时,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从该侧尾翼的横截面看,所述的底架包括一体设置并依次连接的第一上凸部、下凹部和第二上凸部,所述的第一上凸部和所述的第二上凸部分别粘接在所述的面板的内侧,所述的下凹部的底面粘接有胶带。将间隔设置的第一上凸部和第二上凸部分别粘接在面板的内侧,可增大底架与面板的粘接面积,且有利于分散面板的受力,从而更好地保护面板。胶带的作用是将底架粘接在车身尾侧,便于侧尾翼的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上凸部通过胶条粘接在所述的面板的内侧,所述的第二上凸部通过结构胶粘接在所述的面板的内侧。胶条与结构胶配合使用,在保证粘接效果的同时,既能通过结构胶缓冲面板的附着力,又能通过胶条和结构胶将面板与底架牢固地粘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架为由ABS材料制成的等厚件,所述的下凹部与所述的面板围成一缓冲腔。ABS材料韧性好、成本低,在确保对面板的保护和增强效果的同时,采用等厚的ABS底架,可进一步降低侧尾翼的成本。缓冲腔可起到缓冲作用,更好地保护底架和面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面板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定位块,所述的底架上开设有与所述的两个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口,组装后,两个所述的定位块分别插设在两个所述的定位槽口内。两个定位块与两个定位槽口的配合,在操作人员组装侧尾翼过程中,可起到防错装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底架和面板的装配精度,提高产品合格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筋,以进一步提高底架和侧尾翼的整体强度,延长侧尾翼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架的前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的底架的尾部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的排水机构包括导流板和排水口,所述的排水口靠近所述的导流板。在汽车雨天行驶过程中,一旦雨量过大,雨水会从进水口进入侧尾翼内,汇集在侧尾翼尾部,雨水经导流板导流和引流后,从排水口排出侧尾翼。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流板包括一体设置在所述的底架上的多个U型条,所述的导流板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流槽,每个所述的导流槽由一个所述的U型条围成,沿所述的底架的前端至尾端方向,多个所述的U型条首尾相接,多个所述的导流槽成排布设,多个所述的导流槽的槽口均斜向所述的排水口。成排布设的多个导流槽对雨水起到分流和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沿所述的底架的前端至尾端方向,各个所述的导流槽的深度依次增大。因侧尾翼为直立安装,因此在雨天,雨水自侧尾翼的顶端至底部(即前端至尾端)汇集在其内部,而将各个导流槽设计为深度沿底架的前端至尾端方向依次增大的形式时,可使雨水较为均匀地分配在导流板上,有利于导流板的平稳导流和引流。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水口形成于两个相向间隔设置的挡块之间,两个所述的挡块一体设置在所述的底架的尾端,以简化底架的生产工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侧尾翼采用分体式设计,其主体部分包括底架和面板,面板采用PMMA材料制成并经表面抛光处理,其表面具有较高的光亮度,无需进行喷漆处理,可简化侧尾翼的制造工艺,在满足主机厂和广大消费者的要求的同时,环保无污染,且底架和面板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侧尾翼的背面视图;

图2为放大4倍后的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放大4倍后的图1中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侧尾翼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架的外观图;

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的分体式汽车侧尾翼,如图所示,包括底架1和由PMMA材料制成并经表面抛光处理的面板2,底架1自其前端至尾端的宽度逐渐减小,面板2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安装槽11,底架1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1内。

实施例1中,从该侧尾翼的横截面看,如图2和图3所示,底架1包括一体设置并依次连接的第一上凸部12、下凹部13和第二上凸部14,第一上凸部12通过胶条15粘接在面板2的内侧,第二上凸部14通过结构胶16粘接在面板2的内侧,下凹部13的底面粘接有胶带17。

实施例1中,底架1为由ABS材料制成的等厚件,下凹部13与面板2围成一缓冲腔18。

实施例1中,底架1的前端开设有进水口30,底架1的尾部设置有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导流板31和排水口32,排水口32靠近导流板31。

实施例2的分体式汽车侧尾翼,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底架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9;面板2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定位块21,底架1上开设有与两个定位块21相适配的定位槽口10,组装后,两个定位块21分别插设在两个定位槽口10内。

实施例2中,导流板31包括一体设置在底架1上的多个U型条34,导流板31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流槽33,每个导流槽33由一个U型条34围成,沿底架1的前端至尾端方向,多个U型条34首尾相接,多个导流槽33成排布设,多个导流槽33的槽口均斜向排水口32,且沿底架1的前端至尾端方向,各个导流槽33的深度依次增大;排水口32形成于两个相向间隔设置的挡块35之间,两个挡块35一体设置在底架1的尾端。

上述汽车侧尾翼采用分体式设计,其主体部分包括底架1和面板2,面板2采用PMMA材料制成并经表面抛光处理,其表面具有较高的光亮度,无需进行喷漆处理,可简化侧尾翼的制造工艺,在满足主机厂和广大消费者的要求的同时,环保无污染,且底架1和面板2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