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7207发布日期:2019-09-03 19:5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重型货车的后悬架通常为钢板弹簧,为保证货车能够装载更多重物,钢板弹簧刚度较大,这样使得车辆的整体平顺性较差,通过非铺装路段时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振动和颠簸,特别在运输易碎货物时,极为容易造成货物损坏或其他不良后果。

为避免使用钢板弹簧的货车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采用在车辆的车厢和车架之间安装用于缓冲减震的液压悬置装置,但是由于重型车辆载物重量都较大,需要进行吸收振动的容量需求较大,容易出现油液过热而造成其性能下降等问题,因此对用于车辆车厢与车架之间的减震器进行重新设计以求达到优化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减震平稳和工作可靠的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旨在对车厢和车架之间传递的颠簸振动有效缓解和消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相连有顶盖,所述外壳底部相连有底座,所述顶盖、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底座组成容纳空间;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内壳将该容纳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腔、左腔以及右腔,所述内壳中心孔设有可轴向上下运动的活塞将所述上腔和所述内壳内部的下腔分隔,所述活塞底面与所述底座顶面之间设有弹簧组;所述左腔通过压缩阀与所述下腔相连,所述左腔通过伸张阀与所述上腔相连,所述右腔通过补偿阀与所述下腔相连,所述右腔通过流通阀与所述上腔相连,所述左腔和所述右腔通过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的流通通道相连,所述流通通道中部设有可控制流通面积的转阀,所述左腔、所述右腔、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内部均充满液压油,液压油可经过各个腔体之间的阀门打开实现流通。

优选地,所述弹簧组包括周向设置于外部的大弹簧以及设于所述大弹簧内周的小弹簧。

优选地,所述大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小弹簧的弹性系数。

优选地,所述伸张阀内部设有伸张阀体可水平滑动并将连通所述上腔和所述左腔的通道口打开或关闭,所述伸张阀体顶部为圆锥结构且根部设有凹槽并设有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流通阀内部设有流通阀体可水平滑动并将连通所述上腔和所述右腔的通道口打开或关闭,所述流通阀体根部设有凹槽并设有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压缩阀内设有竖直设置的压缩阀体,所述压缩阀体可竖直移动将连通所述左腔和所述下腔的多个通道口关闭或打开,所述压缩阀体外周面设有环槽,所述压缩阀体顶部为圆锥结构且底部相连有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补偿阀内设有竖直设置的补偿阀体,所述补偿阀体可竖直移动将连通所述下腔和所述右腔的通道口关闭或打开,所述补偿阀体外周面设有环槽,所述补偿阀体底部相连有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伸张阀体前端、所述压缩阀体顶部以及所述补偿阀体顶部均设有用于缓冲的阀垫,所述流通阀体端部设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为中空部件且周向设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顶盖底面相连有导向套套于所述活塞外周面,所述导向套内周面内部嵌有C型密封圈套于所述活塞外周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内壳将外壳内部容纳空间分隔为上腔、左腔、右腔以及下腔,并且上腔和左腔之间通过伸张阀打开或者关闭,左腔和下腔通过压缩阀打开或者关闭,右腔和上腔通过流通阀打开或者关闭,右腔和下腔通过补偿阀打开或者关闭。当活塞受到压迫作用力而向下移动以及通过弹簧组进行向上移动恢复时,多个腔体通过相应阀门进行配合动作,使液压油在多个腔体之间流动和补充,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装置内部能够对振动产生较高液压阻尼进行缓解,从而有效消除车架传递至车厢振动以保证货物运输过程的平稳性以及避免某个腔体内部出现负压影响整体结构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可直接且整体安装于车厢和车架之间相连位置,因此不需要对车厢以及底盘整体结构进行改装,这样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装置具有更好适用性。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左腔和右腔之间通过长度较长的流通通道对液压油散热降温,这样可避免液压油油温过高而影响装置内部结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

请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包括外壳2,外壳2顶部相连有顶盖1,外壳2底部相连有底座3,顶盖1、外壳2以及底座2相互组成容纳空间,为了方便进行装配,本实施例的顶盖1与外壳2,外壳2与底座3相连位置采用焊接工艺进行封口以保证装置整体具有具有较好的严密性。另外,外壳2内部设有内壳6将该容纳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腔21、左腔22以及右腔23,内壳6中心孔设有可轴向上下运动的活塞4将上腔21和内壳6内部的下腔24分隔,活塞4底面与底座3顶面之间设有弹簧组5;左腔22通过压缩阀61与下腔24相连,左腔22通过伸张阀63与上腔21相连,右腔23通过补偿阀62与下腔24相连,右腔23通过流通阀64与上腔21相连,左腔22和右腔23通过设置于底座3内部的流通通道31相连,流通通道31中部设有可控制流通面积的转阀32,左腔22、右腔23、上腔21和下腔24内部充有液压油,液压油可经过各个腔体之间的阀门打开实现流通。

其中,本实施例的弹簧组5包括周向设置于外部的大弹簧52以及设于大弹簧52内周的小弹簧51,并且该大弹簧52的弹性系数大于小弹簧51的弹性系数,从而使得弹簧组5既能具有较高的整体刚度以及较好的抗疲劳强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伸张阀63内部设有伸张阀体631可水平滑动并将连通上腔21和左腔22的通道口打开或关闭,伸张阀体631顶部为圆锥结构且根部设有凹槽并设有复位弹簧10。流通阀64内部设有流通阀体641可水平滑动并将连通上腔21和右腔23的通道口打开或关闭,流通阀体641根部设有凹槽并设有复位弹簧10。压缩阀61内设有竖直设置的压缩阀体611,压缩阀体611可竖直移动将连通左腔22和下腔24的多个通道口关闭或打开,压缩阀体611外周面设有环槽,压缩阀体611顶部为圆锥结构且底部相连有复位弹簧10。补偿阀62内设有竖直设置的补偿阀体621,补偿阀体621可竖直移动将连通下腔24和右腔23的通道口关闭或打开,补偿阀体621外周面设有环槽,补偿阀体621底部相连有复位弹簧10。

另外,本实施例的伸张阀63体前端、压缩阀61体顶部以及补偿阀62体顶部均设有用于缓冲的阀垫8,流通阀体641端部设有限位座9,并且限位座9为中空部件且周向设有通孔,本实施例中设有的阀垫8以及限位座9均能够产生较好的缓冲减震效果。

本实施的顶盖1底面相连有导向套7套于活塞4外周面,并且导向套7内周面内部嵌有C型密封圈71套于活塞4外周面以对活塞4外周面产生较好的密封性。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施例的汽车车厢液压悬置装置为设置于车厢与车架之间的连接部件,当车厢由于车辆在非铺装路面行驶而产生振动以及颠簸时,车厢对活塞4产生压迫向下的作用力,使活塞4向下运动,这样使得下腔24内的液压油压强增大,液压油经过孔f1进入至压缩阀体611顶部圆锥面与腔体之间的空间内,与此同时,液压油也经过孔f2进入至压缩阀体611的中部环槽与腔体之间的空间内。当压缩阀体611顶部圆锥面受到的压力大于压缩阀体611底部的复位弹簧10推动作用力时,可将压缩阀体611向下推移,从而使原本被压缩阀体611隔断的孔e1与f1以及e2与f2再次通连,这样使得下腔24内的液压油经过压缩阀体611与腔体之间空间以及压缩阀体611外周面的中间环槽而进入至左腔22内,由于两组孔系孔e1与f1、e2与f2可进行液压油流通,从而可保证液压油从左腔22至下腔24之间具有较好的流通性以及使得液压油流通过程可产生较高的压缩阻尼力。

在活塞4向下运动过程中,补偿阀62以及伸张阀63是处于关闭状态的,随着活塞4逐渐向下运动,上腔21的整体体积逐渐增大,因此上腔21内部的液压油压强逐渐降低,这样使得流通阀64内部的流通阀体641受到吸力而克服复位弹簧10弹性作用力而逐渐向右侧移动并将孔c2关闭,由于限位座为中空结构并且周向设有通孔将孔c1与孔d连通,原本位于右腔23内的液压油经过孔d以及孔c1进入至上腔21内。由于随着右腔23内液压油不断补充至上腔21,左腔22内的液压油经过底座3内部的流通通道31以及转阀32而进入至右腔23,这样即可形成动态循环过程以避免某一个腔体内部产生真空负压影响内部的结构安全。

由于活塞4向下移动过程中,弹簧组5受到活塞4底部压迫而产生压缩变形,随着车厢与车架之间的相对静止时,弹簧组5需要恢复原本状态,因此弹簧组5推动活塞4向上移动,这样会使上腔21的液压油压强增大,液压油经过孔c2进入至流通阀体641右端的凹槽内并推动流通阀体641向左运动,流通阀体641在液压油以及复位弹簧10共同作用下逐渐向左移动并将孔c1封闭,同时也将孔c1与孔d相连的通道封闭。随着上腔21内的液压油压强逐渐升高,液压油经过孔a进入至伸张阀体631前端与腔体之间空间并推动伸张阀体631克服复位弹簧10作用力而向右移动,从而使得孔a与孔b连通,上腔21内的液压油经过孔a与孔b进入至左腔22,由于只有一组孔系进行液压油流通,因此液压油流通面积较小,这样可保证活塞4向上移动过程中能够产生较高的拉伸阻尼力,与此同时,活塞4向上复位过程中,流通阀64和压缩阀61处于关闭的状态。

在活塞4向上移动过程中,下腔24的容积逐渐增大,下腔24内液压油压强逐渐下降,补偿阀体621受到下腔24吸附而克服复位弹簧10作用力而向下移动,由于补偿阀体621外周面设有环槽,因此补偿阀体621向下移动后,可将孔h2部分遮蔽,并且孔h1与孔g相连,因此右腔23内的液压油可经过孔g以及孔h1进入至下腔24而起到补充效果。同样,随着右腔23的液压油不断减小,左腔22内的液压油经过流通通道31以及转阀32进入至右腔23内并最终形成动态循环过程,可避免某个腔体内部出现负压。

需要说明是,上述过程的液压油从左腔22进入至右腔23或者右腔23进入至左腔22过程中,液压油都要经过底座3内部的流通通道31,这样可使得液压油通过该流通通道31对因活塞4高速进行往复动作而产生热量进行快速散热,以保证装置内部不会出现较大的油温聚集。

另外,本实施例设置于流通通道31内的转阀32轴向设有流通孔,因此可通过旋转调整转阀32内部的流通孔流通面积以适应性地调整左腔22和右腔23之间液压油流通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