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防盗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3397发布日期:2020-06-02 18:1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防盗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防盗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轻便电动摩托车以其经济实惠、机动方便、节能环保等特点,成为人们短距离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目前市场上的轻便电摩,其转向防盗锁与电源锁合二为一,存在设计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的问题,并导致整车装配复杂,且需要较多塑料外壳来覆盖转向防盗锁与电源锁,从而导致整车硬件成本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生产厂家的市场价格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防盗装置及车辆,采用独立的转向防盗锁结构,简洁便利,且减少空间占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向防盗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前端部设有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上安装有转向防盗锁;及前叉,所述前叉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前端部,所述前叉上设有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二限位片上设有供所述转向防盗锁的锁舌插入的锁孔。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锁舌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前叉相对所述车架转动使所述前叉的对称中心面与所述车架的对称中心面形成预设夹角时插入到所述锁孔中。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片的两侧均形成有限位挡筋,所述限位挡筋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片抵靠以限制所述前叉的最大转动角度。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片上设有插装孔,所述锁舌安装在所述插装孔中,所述锁舌的端部能够伸出所述插装孔并插入到所述锁孔中,所述插装孔处固定有加强衬套。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车架的前端部具有前管,所述前叉的上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前管中,所述第一限位片为带有圆弧缺口的方形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的圆弧缺口部位与所述前管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片上环绕所述锁孔形成有环形凸筋;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片的外周边沿处形成有加强翻边。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片为葫芦型限位片,所述葫芦型限位片的一端部与所述前叉固定连接、另一端部设有所述锁孔,所述葫芦型限位片的中轴线偏离所述前叉的对称中心面设置。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片为椭圆形限位片或长方形限位片,所述第二限位片与所述前叉固定连接,所述锁孔的中心偏离所述前叉的对称中心面设置;或所述第二限位片由所述前叉的叉肩延伸形成,所述锁孔的中心偏离所述前叉的对称中心面设置。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向防盗锁通过盘头螺丝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片上,所述盘头螺丝的螺丝槽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片朝向所述第二限位片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片能够覆盖所述螺丝槽。

一种车辆,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转向防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转向防盗装置及车辆,通过在车架上设置第一限位片,在前叉上设置第二限位片,利用安装在第一限位片上的转向防盗装置的锁舌插入到第二限位片上的锁孔内,实现对前叉的锁定,防止前叉转向。这种结构的转向防盗装置与电源锁分开设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其在车辆(如电动摩托车)上的装配简洁便利,且占用空间小,由于该转向防盗锁不涉及电源线等部件,因而无需采用塑料外壳来覆盖转向防盗锁,从而使得整车的硬件成本及人工装配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提高生产厂家的市场价格竞争力。并且前叉相对车架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前叉不正对车辆的前方时,锁舌才能插入到锁孔中,这样可避免车辆被盗时盗车者直接将车辆推走或骑走的风险,从而提高该转向防盗装置的防盗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防盗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防盗装置处于非锁定状态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防盗装置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防盗装置的仰视图。

图中:

1-车架,11-前管;

2-前叉,21-叉肩;

3-第一限位片,31-插装孔,32-安装孔;

4-转向防盗锁,41-锁舌;

5-第二限位片,51-锁孔,52-限位挡筋,53-环形凸筋,54-加强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防盗装置,该转向防盗装置包括:车架1及前叉2。其中,车架1的前端部设有第一限位片3,第一限位片3上安装有转向防盗锁4;前叉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架1的前端部,前叉2上设有第二限位片5,第二限位片5上设有供转向防盗锁4的锁舌41插入的锁孔5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车架1上设置第一限位片3,在前叉2上设置第二限位片5,利用安装在第一限位片3上的转向防盗装置的锁舌41插入到第二限位片5上的锁孔51内,实现对前叉2的锁定,防止前叉2转向。这种结构的转向防盗装置与电源锁分开设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其在车辆(如电动摩托车)上的装配简洁便利,占用空间小,且由于该转向防盗锁4不涉及电源线等部件,因而无需采用塑料外壳来覆盖转向防盗锁4,从而使得整车的硬件成本及人工装配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提高生产厂家的市场价格竞争力。

为了限制前叉2的最大转动角度,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限位片5的两侧均形成有限位挡筋52,限位挡筋52被配置为能够与第一限位片3抵靠以限制前叉2的最大转动角度。具体地,位于第二限位片5两侧的限位挡筋52分别称为第一限位挡筋和第二限位挡筋,第一限位挡筋用于与第一限位片3的一侧边抵靠以限制前叉2沿一转动方向(如左转向)的最大转动角度,第二限位挡筋用于与第一限位片3的另一侧边抵靠以限制前叉2沿另一转动方向(如右转向)的最大转动角度。

为了实现转向防盗锁4在第一限位片3上的安装,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片3上设有插装孔31,锁舌41安装在插装孔31中,锁舌41的端部(具体为下端部)能够伸出插装孔31并插入到锁孔51中,以利用锁舌41与锁孔51配合实现前叉2的锁定。为了增强转向防盗锁的结构强度,提高防盗性能,插装孔31处固定有加强衬套(未示出),利用加强衬套增加插装孔处的厚度,增强结构强度。加强衬套优选焊接在第一限位片3的插装孔31处。

如图1和图2所示,车架1的前端部具有前管11,前叉2的上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前管11中,第一限位片3为带有圆弧缺口的方形限位片,第一限位片3的圆弧缺口部位与前管1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此种结构的方形限位片也可以称为方形骏马限位片。第一限位片3与前管11采用该固定结构,便于将第一限位片3方便地固定在前管11上,且保证两者固定的牢固性;第一限位片3采用方形限位片,以为转向防盗锁4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为了提高转向防盗锁装置的结构强度,可以增加第一限位片3的厚度。

为了提高前叉锁定的牢固性,满足国标要求扭力200n·m无破损变形要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限位片5上环绕锁孔51形成有环形凸筋53(即第二限位片5在锁孔51部位的厚度较厚),第二限位片5的外周边沿处形成有加强翻边54,以提高锁舌41与锁孔51配合时的结构强度。

为了实现前叉2相对车辆的正前方转动一定角度后再锁定前叉2,以避免车辆被盗时盗车者直接将车辆推走或骑走的风险,如图4所示,锁舌41被配置为能够在前叉2相对车架1转动使前叉2的对称中心面与车架1的对称中心面形成预设夹角时对准并插入到锁孔51中。如图3所示,图示中的前叉2处于正对车辆的正前方的状态,此时前叉2的对称中心面与车架1的对称中心面重合,图示中的点画线表示前叉2的对称中心面,同时也表示车架1的对称中心面。此时转向防盗锁4上的锁舌41与第二限位片5上的锁孔51处于错开的状态,锁舌41不能插入到锁孔51中。如图4所示,将图3所示的前叉2沿逆时针方向(即左转向)一定角度,使得锁舌41对准锁孔51时,锁舌41可插入到锁孔51中,实现前叉2的锁定,此时前叉2的对称中心面与车架1的对称中心面形成预设夹角。该预设夹角的具体数值(也即锁止角度)优选大于20°,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与调整。

为了确保锁舌41顺利插入到锁孔51中,如图2所示,锁孔51可以设计成长圆孔,这样可以降低对锁舌41与锁孔51的对准精度要求,确保在一定的转动角度范围内均能够实现锁舌41插入到锁孔51中。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限位片5为葫芦型限位片,葫芦型限位片的一端部(优选为大端部)与前叉2固定连接、另一端部(优选为小端部)设有锁孔51,葫芦型限位片的中轴线偏离前叉2的对称中心面设置。该偏离前叉2的对称中心面设置的葫芦型限位片也可以称为偏心葫芦型限位片。具体地,葫芦型限位片的大端部的两侧可以设置限位挡筋52,限位挡筋52可以与第一限位片3抵靠以限制前叉2的最大转动角度(如限位48°,即前叉2相对车架1的对称中心面转动的最大角度为48°),从而满足转向限位角度要求;葫芦型限位片的中轴线偏离前叉2的对称中心面设置(如偏心33°,如图4中的b表示前叉2从与车架1的对称中心面重合的位置转动至锁舌41对准锁孔51的位置所转过的角度,该角度与葫芦型限位片的中轴线偏离前叉2的对称中心面的角度相等),使得前叉2相对车辆的正前方转动一定角度,才能使得转向防盗锁4上的锁舌41与葫芦型限位片上的锁孔51对准并插入到锁孔51中,以确保锁定时前叉2非正对车辆的正前方,从而满足锁止限位角度的要求。

当然,第二限位片5不限于为上述的葫芦型限位片,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如椭圆形、长方形,或者前叉2叉肩21的延伸体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功能。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片5为椭圆形限位片或长方形限位片,第二限位片5与前叉2固定连接,第二限位片5上的锁孔51的中心偏离前叉2的对称中心面设置,以满足锁止限位角度的要求。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片5由前叉2的叉肩21延伸形成,第二限位片5上的锁孔51的中心偏离前叉2的对称中心面设置,以满足锁止限位角度的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满足锁止防盗的需求,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片3上设有用于固定盘头螺丝(未示出)的安装孔32,转向防盗锁4通过盘头螺丝(非外六角螺丝)固定在第一限位片3上,盘头螺丝的螺丝槽位于第一限位片3朝向第二限位片5的一侧,第二限位片5能够覆盖盘头螺丝的螺丝槽。这样当锁舌41与锁孔51配合实现前叉2的锁定时,第二限位片5转动至与盘头螺丝的螺丝槽上下相对的位置,拆卸工具无法伸至螺丝槽处来拆卸盘头螺丝。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防盗装置采用卧式转向防盗锁4,将现有普通扇形骏马限位片改进设计为加厚方形骏马一体固定限位片(即第一限位片3),锁具固定和转向限位合二为一,装配简洁,兼容现有的转向限位功能。如图3和图4所示,将现有圆形前叉限位片改进设计为偏心葫芦型限位片(即第二限位片5),从而满足转向限位角度要求和锁止限位角度要求。同时偏心葫芦型限位片采用φ10加强导孔(即锁孔51处设置环形凸筋53)和翻边加强结构(即偏心葫芦型限位片的外周边沿处设置加强翻边54),满足国标要求扭力200n·m无破损变形要求。如图5所示,转向防盗锁4采用盘头螺丝(非外六角螺丝)从下侧向上固定在加厚方形骏马一体固定限位片上,也即采用下侧非外六角螺丝固定锁具,当锁舌41插入到锁孔51中锁定前叉2时,偏心葫芦型限位片覆盖盘头螺丝的螺丝槽,不能利用拆卸工具从盘头螺丝的下侧拆卸盘头螺丝,从而满足锁止防盗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防盗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降低了整车的硬件成本的同时,实现了转向限位和锁止限位,并且满足防盗防爆力破坏全功能技术和防护的国标需求,简单易行,且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的转向防盗装置。该车辆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转向防盗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转向防盗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的车辆可以为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等能够用到转向防盗装置的车辆。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