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6629发布日期:2020-09-18 18:4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用儿童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车品种繁多,包括学步车、婴儿车以及平衡车等不同种类的童车,从出生开始一共需要3-4个童车,不仅费用大并且多种儿童车的存放空间较大,另外对那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来说,每种儿童车都要产生大量的花费,并且儿童成长速度很快,比如婴儿车用一两年就要换成儿童学步车,帮助儿童学习步行,一种儿童车使用的较短,儿童车往往没有产生任何损坏就要废弃,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婴儿推车和儿童学步车两用的儿童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用儿童车,包括底盘以及连接架,所述底盘位于所述两用儿童车的底部,所述底盘下方设置滚轮,所述连接架连接于上架与所述的底盘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架包括上架本体和一个填充垫,所述填充垫可翻转的连接在所述上架本体的前端,还包括一个可拆卸的手推部,所述手推部固定在所述上架本体的后端。

优选地,所述上架本体的前方固定有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横杆。

优选地,所述填充垫包括主垫、固定杆以及安装筒,所述固定杆有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筒上,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垫上,所述安装筒套设在所述第一横杆上,所述安装筒与所述第一横杆是相对旋转配合的。

优选地,所述上架本体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固定杆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上架本体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所述手推部对应的安装孔,所述上架本体上还包括旋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有两个,所述旋转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上架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具有半圆形卡口,所述上架本体的左右两侧还设有与所述半圆形卡口对应的第一卡块。

优选地,所述手推部包括手推架、保护杆、背垫、遮蔽蓬以及安全带,所述手推架为结构相同的两个,所述手推架的下方设有安装孔,所述背垫固定在两个所述手推架之间,所述保护杆呈u字型,所述保护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手推架上,所述遮蔽蓬设在所述手推架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保护杆上还设有与所述半圆形卡口对应的第二卡块。

优选地,所述安全带两个,所述安全带的一端固定在手推架上,所述安全带的另一端固定安全插扣。

优选地,所述上架本体的后端还设有一个保护靠背,所述保护靠背呈半圆形,所述上架本体的下方固定一个横杆,所述上架本体上还设有布兜。

优选地,所述布兜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缝制成网兜状,并套设在所述保护靠背上,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固定扣或者魔术贴的子母贴,所述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横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上架本体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固定杆相对应,主垫翻转填充入儿童活动孔时为保证上架本体的上表面填充平稳,避免出现一定的坡度,设置第一凹槽,用于容纳固定杆,同时也能使主垫完全填充进儿童活动孔中;(2)所述保护杆上还设有与所述半圆形卡口对应的第二卡块,当作为婴儿车使用时,安装上手推部,所述旋转连接杆的半圆形卡口的一端卡在所述第二卡块上,一方面,所述连接杆能够进一步使手推部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更加稳固,防止出现手推部与上架本体螺栓连接时,螺栓连接不紧固时,手推部可能会发生偏移,产生响动影响儿童睡眠,另一方面,也能起到一个格挡作用,防止儿童从两侧掉落;(3)提供一种手推婴儿车和儿童学步车两用的儿童车,一方面减少家庭对儿童车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节省儿童车放置的空间,并且这种两用的儿童车使用的时间较长,能够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儿童车的第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儿童车的第二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儿童车的上架本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儿童车的上架本体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儿童车的手推部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儿童车的手推部的左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儿童车的布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两用儿童车,包括底盘10以及连接架200,所述底盘100位于所述两用儿童车的底部,所述底盘下方设置滚轮110,滚轮110处可设置制动机构,所述连接架200连接于上架300与所述的底盘100之间,所述上架300包括上架本体310和一个填充垫320,所述填充垫320可翻转的连接在所述上架本体310的前端,还包括一个可拆卸的手推部400,所述手推部400固定在所述上架本体的后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架本体的中部设有一个儿童活动孔311,所述儿童活动孔311用于供儿童站立在该孔内,所述上架本体的前方固定有一个支撑杆312,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横杆313。所述填充垫包括主垫321、固定杆322以及安装筒323,所述固定杆322有两个,所述固定杆32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筒323上,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垫321上,所述安装筒323套设在所述第一横杆313上,所述安装筒323与所述第一横杆313是相对旋转配合的。主垫321的形状与上架本体上儿童活动孔311的形状相对应,安装筒323与所述第一横杆313是相对旋转配合的,所以该主垫321能围绕第一横杆313进行翻转,并堵塞填充儿童活动孔。

如图3所示,所述上架本体上设有第一凹槽314,所述第一凹槽314与所述固定杆322相对应。主垫321翻转填充入儿童活动孔时为保证上架本体的上表面填充平稳,避免出现一定的坡度,设置第一凹槽314,用于容纳固定杆322,同时也能使主垫321完全填充进儿童活动孔中311。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所述上架本体310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所述手推部对应的安装孔315,所述上架本体310上还包括旋转连接杆316,旋转连接杆316有两个,所述旋转连接杆316的一端分别可旋转的连接在所述上架本体310的左右两侧,旋转连接杆316的另一端具有半圆形卡口318,所述上架本体的左右两侧还设有与所述半圆形卡口对应的第一卡块317。当两用儿童车作为学步车使用时,所述连接杆用半圆形的卡口318卡在所述第一卡块上317。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手推部包括手推架410、保护杆420、背垫430、遮蔽蓬440以及安全带450,所述手推架410为结构相同的两个,所述手推架410的下方设有安装孔411,所述手推架410可以使用螺栓固定等固定方法固定在上架本体上,所述背垫430固定在两个所述手推架410之间,所述保护杆420呈u字型,所述保护杆42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手推架上,所述保护杆420、手推架410以及背垫430之间形成一个框架,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儿童从侧面掉落,所述遮蔽蓬440设在所述手推架410的上部,所述遮蔽蓬的设计,防止儿童受到太阳的热晒,下雨天也能防止儿童被淋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5所示,所述保护杆420上还设有与所述半圆形卡口318对应的第二卡块421。当作为婴儿车使用时,安装上手推部,所述旋转连接杆316的半圆形卡口318的一端卡在所述第二卡块421上,一方面,所述连接杆能够进一步使手推部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更加稳固,防止出现手推部与上架本体螺栓连接时,螺栓连接不紧固时,手推部可能会发生偏移,产生响动影响儿童睡眠,另一方面,也能起到一个格挡作用,防止儿童从两侧掉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安全带450两个,所述安全带的一端固定在手推架410上,所述安全带45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两个对应的安全插扣451和452。安全插扣式的安全带,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进一步防止儿童受伤。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所述上架本体的后端还设有一个保护靠背319,所述保护靠背319呈半圆形,结合图4所示,所述上架本体的下方固定一个横杆311(2),所述上架本体上还设有布兜500。结合图7所示,所述布兜500包括第一端510和第二端520,所述第一端510缝制成网兜状,如图3所示,第一端510套设在所述保护靠背319上,所述第二端520设置有固定扣或者魔术贴的子母贴521,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端520固定在所述横杆311(2)上。当儿童车作为婴儿推车使用时,所述布兜500的第二端520则固定在保护杆410上,使使用时,婴儿车的前方被阻挡,防止婴儿从该儿童车的前方掉落。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