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足踏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355阅读:8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后足踏板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附件装置。适用于后足踏板安装在后轮叉上的摩托车。
目前,我国大多数摩托车的后足踏板,皆安装在后轮叉上,由于后轮叉与摩托车的后减震器联结在一起上下振动,从而带动后足踏板也不断震动,当长途旅行或遇路途崎岖时,使后乘座人下肢由于频繁震颤出现不适以至麻木之感,特别是当摩托车跨越沟坎等剧烈颠簸时,后乘座人的双脚常被颠离足踏板,影响乘座人的安全和摩托车骑手驾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轻摩托车后乘座人下肢频繁震动、增加后乘座人乘车舒适性、安全性的摩托车后足踏板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是由弯杠、固定板、联结板、踏板、调节拉杆等组成摩托车后足踏板架,弯杠可为弓型、弧形、I型,弯杠一端与固定板连接,弯杠另一端与联结板、调节拉杆相连,调节拉杆与摩托车后轮叉中心螺栓固定在一起。足踏板装在联结板和调节拉杆6的连接处,联结板与弓形弯杠的角度为90±20°,视不同型号的摩托车而定,使踏板架长短、高低可调,固定板上有孔或孔槽,与摩托车后减震器上的螺栓相连接,拉杆上有与摩托车后轮叉中心螺柱固定的孔,为了增加足踏板架的强度及稳定性,拉杆及联结板可作成匚型及其它形状。通过此结构使摩托车后踏板与摩托车车身联为一体,相对固定,增加乘座人乘座的舒适性,同时弯杠可在摩托车不慎倒地时,支撑摩托车并保护摩托车手不被压伤。


图1为摩托车后足踏板架的结构示意图2为弯杠的侧视图;图3为调节组合件的另件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中,弯杠2上端与固定板1焊接,固定板1上铣有开口长形孔槽;长形孔槽与摩托车后减震器上端固定螺栓连接;弯杠2下端与联结板3焊接,弯杆2与联结板3的焊接角度为90±20°,联结板3与调节拉件组合件6内拉杆5连结,内拉杆5套在外拉杆4内,外拉杆4上钻有3个螺孔,一个螺孔用以同摩托车后轮叉上中心螺栓连接,另外2个螺孔通过螺栓与内拉杆5固定,内拉杆5上铣有3个长形孔,可在外拉杆4上滑动,形成长度尺寸可调节的组合件,后足踏板7装在联结板3和内拉杆5的联结处。
图2中,弯杠2为弓形结构。
图3中,调节拉杆由外拉杆4和内拉杆5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因把足踏板与车身联为一体,提高了后乘座座人乘车的舒适性,具有结构合理适用性广,安装简便,尺寸可调,使用时能减轻摩托车后乘座人下肢的频繁震动,增加舒适感和安全感等优点,对于目前已投入市场的大多数摩托车非常适用,也可与未出厂的摩托车配套使用,使摩托车造型更显豪华。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后足踏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杠2、固定板1、联结板3、调节拉杆6,弯杠2一端与固定板1连接,弯杠2另一端与联结板3、调节拉杆6相连,联结板3和调节拉杆6上固定有足踏板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足踏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调节拉杆6可由内拉杆5、外拉杆4组成,内拉杆5套装在外拉杆4内,内外拉杆由螺钉固定,外拉杆4上有园形孔,内拉杆5上有长形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足踏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联结板3与弯杆2的角度为90±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足踏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固定板1上有与摩托车后减震器上的螺栓相连结的孔或孔槽,调节拉杆上有与摩托车后轮叉中心螺栓固定的孔。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后足踏板架,包括弯杠、固定板、联结板、调节拉杆、踏板、弯杠的一端同固定板连结,另一端同联结板、调节拉杆连接,踏板装在联结板上,固定板与摩托车后减震器连接,拉杆与摩托车后轮叉中心孔连接,足踏板与摩托车车身联为一体,相对固定,减少了后乘坐人下肢的频繁震动,增加了乘车舒适性、安全性,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尺寸可调,适用性广等优点。
文档编号B62J25/00GK2151074SQ9224329
公开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2日
发明者刘云华 申请人:刘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