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保险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513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保险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用品领域,涉及一种自行车保险车架。
现在自行车不仅是人们的代步工具,而且是部分人的爱好,优质高档自行车相继面市。但自行车被窃使不少人犯扰,传统的自行车锁,保险性能差,一些新型式的插杆锁、链锁仍无济于事,有时无需撬锁,就可将自行车窍走,多数人又无条件使自行车进房入库,因此解决自行车被盗一直是人们关心之事,特别是自行车爱好者。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保险车架,把自行车放在保险车架内,锁定自行车本身车架,保险车架的支架本体及其锁定机构安全保险系数极大,不容易失窍,而且占地小,可移动,特别适用于有长期固定存车地点的人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由支架本体、锁杆、锁组成,支架本体包括底板1,立架2,支臂3;立架2二块,左右对称固定在底板1上,上端部中心有连接孔各一个,相互对称;支臂3二支,左右对称,前端部连为一体,后端部有穿孔各一个,相互对称,中部有连接孔各一个,相互对称,此孔向后部分上翘一定角度;销轴4二根,左右对称穿过立架2及支臂3的对应连接孔,把二者铰链在一起;底板1上有地脚孔均布;锁杆8,右端头有手柄9,紧挨左边有大凸台11,向左端头依次有小凸台13、杆颈12、杆头10,小凸台13和杆头10的直径相当,杆颈12的直径小于前二者直径,锁杆8由左向右插入并穿过支臂3后端部的穿孔,只有手柄9露在右支臂3外侧,杆头10插入锁7内并能被其锁住;锁7固定在左支臂3后端部外侧,并与此端的穿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可把自行车放在支架本体内,锁定自行车本身车架,而保险车架的支架本体及其锁定机构安全保险系数极大,再加上传统自行车车锁,可做到双保险,自行车轻易不会失窃,同时占地小,可移动,特别适用于有长期固定存车地点的人使用。


图1.总体主视;图2.总体左视;图3.总体俯视;图4.工放大;图5.锁杆7及右锁箱;图6.左锁箱主视;图7左锁箱A-A剖面;图8.左锁箱俯视;图9.锁颈12被锁定径向剖面;
图10.B-B剖面;
图11.C-C剖面
图12.D-D剖面;
图13.垫圈19立体图;
图14.左外壳21立体图;
图15.锁舌23立体图;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支架本体的底板1.立架2.支臂3均用钢板冲压而成,销轴4两端以铆钉式将立架2、支臂3铰链在一起;锁杆8及两端头为同一根园钢整体加工而成;立架2内侧有左右对称的夹板5各一块,其上端与立架2固定在一起,从上向下均向内倾斜,其下端固定在底板1上;还有护板6左右对称各一块,固定在销轴4上方、支臂3内侧。
锁7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具有右锁箱和左锁箱;右锁箱具有右外壳17,其中心有孔,固定在右支臂3外侧并与其后端部穿孔相对应;右外壳17内具有弹簧15及中心有孔并位于其右顶端的顶瓦14和左顶端的垫圈18,并均与右外壳17的中心孔同心,右外壳17的中心孔直径大于大凸台11的直径,顶瓦14的中心孔直径小于大凸台11的直径,锁杆8及其左端头可穿过弹簧15内孔;左锁箱具有左外壳21及中心有孔的垫圈19固定在左支臂3外侧并与其后端部穿孔相对应,垫圈19的中心孔直径略大于小凸台13的直径,左外壳21上顶面有中心孔与锁体31上部园台配套;垫圈19有滑道板20二个,对称位于其中心孔下方,与锁舌23配套;左外壳21内结构分上、下两部分,下部分包括锁舌23,成“[”型,由上、下及侧板组成,侧板中心有锁颈孔25,其直径大于杆颈12的直径,略大于杆头10的直径;上板中央有孤形滑道24二个,对称分布;下板中心有销钉孔26,定位销钉27固定在销钉孔26内,弹簧28套在定位销钉27上,位于左外壳21与下板之间;上部分包括锁芯32,中央有轴向钥匙孔,上部径向对称分布两排弹子孔,每排轴向对称分布二~四孔,每孔内有一弹子36,与锁体31上的弹子34配套,并与钥匙37相应锁牙配套;中部有限位滑道33二个,径向对称分布,呈水平孤状且一端兼垂直状,与销钉30配套;下端部有园台,承座锁体31的下端面上;锁体31,中央有轴向通孔,锁芯32穿入其内,上端部有园台与左外壳21上顶面心孔配套,中部有位于同水平面互成180度的销钉孔二个与限位滑道33对应,销钉30固定在其内,并有一段伸入限位滑道33上;上部有与弹子36配套的弹子孔,每孔内有一弹子34和锁簧35;锁定状态下,锁颈孔25的中心相对于垫圈19的中心孔中心向上错位,并可卡在锁杆8的杆颈12上。锁芯32下端面上有径向对称分布的螺孔二个,与带帽螺钉29配套,带帽螺钉29穿过弧形滑道24拧入螺孔内,将锁芯32与锁舌23铰链在一起,并保证其能随锁芯32的旋转而在弧形滑道24内滑动。
右外壳17通过铆钉16并穿过垫圈18与右支臂3固定在一起;左外壳21通过铆钉22并穿过垫圈19与左支臂3固定在一起。
功能、作用原理及使用方法如
图1所示总装后,底板1可用地脚栓固定在地面上,将自行车前轮位于底板1上,锁7正好将锁杆8锁定在自行车本身三角架内,前轮即便卸下也取不走,后轮则有普通锁保护,除车把、车座外,均不可轻易被窃。
锁定时,首先插入钥匙37,并带动锁芯32定向旋转一定角度,限位滑道33随之沿销钉30滑动到极限,使销钉30正对其垂直状滑道部位,此时下压锁芯32,垂直状滑道沿销钉30随之下滑到底 同时下压锁舌23,并压缩弹簧28,使锁頚孔25随之下行到位与垫圈19的中心孔同心为止,与此同时,推动锁杆8从左向右,穿过支臂3后端部的穿孔,大凸台11穿过右外壳17的中心孔后,能顶着顶瓦14,从而压缩弹簧15,直到手柄9贴近右外壳17,刚好锁杆8的左端头全部插入右锁箱内,小凸台13刚好位于垫圈19的中心孔内,杆颈12刚好位于锁颈孔25的位置内,但由于锁颈孔25的直径大于杆颈12直径,略大于杆头10的直径,此时,释放锁芯32所受压力,锁舌23在弹簧28作用下自动上移复位,使锁颈孔25下边有部分呈月牙形被杆颈12卡住,如
图15所示,锁杆8不能拔出,即将自行车本身车架锁定。再反向旋转锁芯32到位,可拔出钥匙37。开锁时,重复上述操作,当锁颈孔25随之下行到位后,杆头10在弹簧15作用下,随锁杆8自动向右弹出,从而拔出锁杆8。
带帽螺钉29的作用是,螺钉帽可防止弹簧28在外力撞击下产生伸缩,而使锁杆8自动弹出,确保安全保险。
权利要求1.自行车保险车架,由支架本体、锁杆、锁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本体包括底板(1)、立架(2)、支臂(3);立架(2)二块,左右对称固定在底板(1)上,上端部中心有连接孔各一个,相互对称;支臂(3)二支,左右对称,前端部连为一体,后端部有穿孔各一个,相互对称,中部有连接孔各一个,相互对称,此孔向后部分上翘一定角度;销轴(4)二根,左右对称穿过立架(2)及支臂(3)的对应连接孔,把二者铰链在一起;底板(1)上有地脚孔均布;锁杆(8)右端头有手柄(9),紧挨左边有大凸台(11),向左端头依次有小凸台(13)、杆颈(12)、杆头(10),小凸台(13)和杆头(10)的直径相当,杆颈(12)的直径小于前二者直径,锁杆(8)由左向右插入并穿过支臂(3)后端部的穿孔,只有手柄(9)露在右支臂(3)外侧,杆头(10)插入锁(7)内并能被其锁住;锁(7)固定在支臂(3)后端部外侧,并与此端的穿孔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保险车架,其特征在于锁(7)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具有右锁箱和左锁箱;右锁箱具有右外壳(17),其中心有孔,固定在右支臂(3)外侧并与其后端部穿孔相对应;右外壳(17)内具有弹簧(15)及中心有孔并位于其右顶端的顶瓦(14)和左顶端的垫圈(18),并均与右外壳(17)的中心孔同心,右外壳(17)的中心孔直径大于凸台(11)的直径,顶瓦(14)的中心孔直径小于大凸台(11)的直径,锁杆(8)及其左端头可穿过弹簧(15)内孔;左锁箱具有左外壳(21)及中心有孔的垫圈(19),固定在左支臂(3)外侧并与其后端部穿孔相对应,垫圈(19)的中心孔直径略大于小凸台(13)的直径,左外壳(21)上顶面有中心孔与锁体(31)上部园台配套;垫圈(19)有滑道板(20)二个,对称位于其中心孔下方,与锁舌(23)配套;左外壳(21)内结构分上、下两部分,下部分包括锁舌(23),成“[”型,由上、下及侧板组成,侧板中心有锁颈孔(25),其直径大于杆颈(12)的直径,略大于杆头(10)的直径;上板中央有弧形滑道(24)二个,对称分布;下板中心有销钉孔(26),定位销钉(27)固定在销钉孔(26)内;弹簧(28)套在定位销钉(27)上,位于左外壳(21)与下板之间;上部分包括锁芯(32),中央有轴向钥匙孔,上部径向对称分布两排弹子孔,每排轴向对称分布二~四孔,每孔内有一弹子(36),与锁体(31)上的弹子(34)配套,并与钥匙(37)相应锁牙配套;中部有限位滑道(33)二个,径向对称分布,呈水平弧状且一端兼垂直状,与销钉(30)配套;下端部有园台,承座锁体(31)的下端面上;锁体(31)中央有轴向通孔,锁芯(32)穿入其内,上端部有园台与左外壳(21)上顶面中心孔配套,中部有位于同水平面互成180度的销钉孔二个与限位滑道(33)对应,销钉(30)固定在其内,并有一段伸入限位滑道(33)上;上部有与弹子(36)配套的弹子孔,每孔内有一弹子(34)和锁簧(35);锁定状态下,锁颈孔(25)的中心相对于垫圈(19)的中心孔中心向上错位,并可卡在锁杆(8)的杆颈(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行车保险车架,其特征在于锁芯(32)下端面上有径向对称分布的螺孔二个,与带帽螺钉(29)配套,带帽螺钉(29)穿过弧形滑道(24)拧入螺孔内,将锁芯(32)与锁舌(23)铰链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自行车保险车架,其特征在于立架(2)内侧有左右对称的夹板(5)各一块,其上端与立架(2)固定在一起,从上向下均向内倾斜,其下端固定在底板(1)上;还有护板(6)左右对称各一块,固定在销轴(4)上方,支臂(3)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自行车保险车架,其特征在于右外壳(17)通过铆钉(16)并穿过垫圈(18)与右支臂(3)固定在一起;左外壳(21)通过铆钉(22)并穿过垫圈(19)与左支臂(3)固定在一起。
专利摘要自行车保险车架,属于自行车用品领域,其特征在于有底板(1)、固定在其上的立架(2)、与立架(2)铰链的支臂(3)以及锁杆(8)和锁(7),锁(7)具有特殊的双性安全保险结构。其有益之处在于把自行车前轮放在底板(1)上,锁(7)正好将锁杆(8)锁定在自行车本身三角架内,安全保险系数极大,自行车轻易不会失窃,同时占地小,可移动,特别适用于有长期固定存车地点的人使用。
文档编号B62H5/00GK2263043SQ9622288
公开日1997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4日
发明者张瑞珩 申请人:张瑞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