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罩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52560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前罩面板固定有前窗玻璃14。另外,车身面板22也被称作扩展面板等,后侧部成为固定于前罩面板的未图示的底板部,该底板部的前侧部设有向前侧上方立起的前板部25、和该前板部25的上端部向前侧大致水平地延伸配置而成的作为车身侧支承部的支承板部26。而且,在该壳部15,连接有向车室13内导入外部空气的未图示的空调装置的空气取入部,并且在作为该壳部15的一侧的右侧,配置有驱动未图示的刮水器的刮水器臂的马达等。
[0035]另外,罩盖12是位于车身10的前部而能够开闭地覆盖发动机室11的发动机罩盖,外侧即在关闭状态下位于上侧的罩盖部、和该罩盖部的内侧即在关闭状态下隔着一些间隔位于下侧的内罩盖部一体形成、或独立形成。
[0036]并且,在前窗玻璃14的与前罩板16的后端部对置的整个前缘部,一体地安装有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卡合部件28,在该卡合部件28,形成有用于安装并保持前罩板16的卡合接受部29。该卡合接受部29成为朝向上侧开口的凹槽,遍及前窗玻璃14的整个前缘部连续地在车宽方向上长条状地配置。另外,在该卡合接受部29的上下缘部,分别突出设置有爪状的卡合突起29a、29a。
[0037]而且,前罩板16也被称作罩盖等,以覆盖壳部15即车身面板22的上侧来提高外观的方式,沿壳部15而形成为以车身10的两侧方向即车宽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条板状。
[0038]该前罩板16具备板状的罩主体部30,该罩主体部30以车宽方向为长度方向而与前窗玻璃14的前缘部相连地配置。而且,该罩主体部30的剖面形状基本上形成为,具备主体部31,并且在作为该主体部31的顶端部的前端部连续地设有由支承板部26支承的作为面板放置面部的车身安装部32,在作为主体部31的基端部的后端部连续地设有在前窗玻璃14的前缘部的卡合接受部29插入并卡合的作为卡合部的罩安装部33,对前窗玻璃14的前缘部与支承板部26之间的壳部15进行覆盖并对支承板部26与位于该支承板部26的上方的罩盖12之间、即发动机室11与壳部15之间进行划分。而且,该前罩板16的罩主体部30被分割为作为一个分割部件的主体部件35以及作为其它分割部件的盖体亦即辅助部件
36 ο
[0039]此处,主体部件35是构成前罩板16的罩主体部30的大半部分的大型的部件,构成除了在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切开形成的开口部38之外的主体部31。S卩,开口部38成为分割主体部件35和辅助部件36的分割线,形成为以车宽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方形。该开口部38与壳部15的内部连通,并能够从外部对该壳部15进行处理。
[0040]另外,辅助部件36是构成前罩板16的除罩主体部30的主体部件35以外的剩余一部分的小型的平板部件(比主体部件35小的板状部件),成为能够装卸地封闭开口部38而与主体部件35 —起构成前罩板16 (罩主体部30)整体的盖部。
[0041]而且,前罩板16构成为,在主体部件35的开口部38安装辅助部件36而构成罩主体部30。
[0042]主体部31是朝向前窗玻璃14侧而形成的形状,是也能够被称作连结壁的一般面,与发动机室11、罩盖12的形状以及刮水器的配置等对应地采用适当的形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上一体地具备:以车宽方向为长度方向并与前窗玻璃14大致平行地倾斜而沿长度方向连续的平板状的平板部41 ;以及从该平板部41朝向上方、即罩盖12突出而沿长度方向连续的作为台阶部(突出部)的山状部42。而且,遍及上述平板部41和山状部42而切开形成有上述的开口部38。
[0043]在平板部41,形成有能够向壳部15导入外部空气的格子状等也被称作进气口的未图示的格子状的进气口、供刮水器的轴贯通的多个例如两个圆形状的孔部的一个以及另一个刮水器枢轴孔部46、47,在罩安装部33安装于卡合接受部29的状态下,它们的上表面是成为与前窗玻璃14 (作为挡风玻璃面的前窗玻璃面14a)以及卡合部件28大致共面的部分。
[0044]一个刮水器枢轴孔部46在主体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向平板部41开口。另夕卜,另一个刮水器枢轴孔部47在比主体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靠近一端部的位置向平板部41开口,并相对于开口部38而位于与一个刮水器枢轴孔部46相同的一侧。换言之,开口部38相对于另一个刮水器枢轴孔部47而位于与一个刮水器枢轴孔部46相反的一侧。
[0045]山状部42具有加强前罩板16的功能,沿前罩板16 (罩主体部30)的长度方向连续而延长形成为长条状。在该山状部42 —体地具备:从平板部41的前端部向前方上侧倾斜状地立起的作为突出壁部的后部纵壁部51 ;从该后部纵壁部51的上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上壁部52 ;以及从该上壁部52的前端部向前方下侧倾斜状地垂下的前部纵壁部53。
[0046]后部纵壁部51例如阻止雪等异物侵入发动机室11,形成为在与平板部41的前端部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朝上方突出的平板状,下端部经由背面侧(车内侧)减轻重量后的薄壁状(图1(b))的屈曲部55而与平板部41的前端部连续。该屈曲部55设定为例如1.0mm左右的厚度以使作为前罩板16 (罩主体部30)的刚性不降低超过所需,并以相对于平板部41朝向上方折回的方式屈曲成V字状而向下方突出,从而成为从前窗玻璃面14a向平板部41连续的、朝向前方下侧倾斜的平面的变曲点部。另外,后部纵壁部51在车宽方向上连续形成,一体具有大致沿着车宽方向的非弯曲状的多个非弯曲部51a、和在与车宽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上弯曲的多个弯曲部51b,并且在开口部38的两端缘部的位置分割为主体部件35侧和辅助部件36侧。因此,位于后部纵壁部51的下端部的屈曲部55成为应力集中部57,即,各非弯曲部51a与各弯曲部51b的连续部、以及开口部38的两端缘部的位置分别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急剧地屈曲而刚性比其它部分的刚性大,且对于负载而与其它部分相比应力较集中(图5)。而且,在上述应力集中部57,分别设有刚性比屈曲部55的其它部分的刚性小的(厚度薄的)刚性弱部58。
[0047]各刚性弱部58例如是与屈曲部55的其它部分相比薄壁(图1 (a))的薄壁部(凹口)。这些刚性弱部58例如设定为0.5mm左右的厚度。即,刚性弱部58设定为屈曲部55的其它部分的一半左右的厚度。另外,这些刚性弱部58在屈曲部55的应力集中部57的背面(下表面)沿长度方向而设为长条状的四边形等,分别沿长度方向带状地连续,且整体成为在长度方向上断续的(间歇配置的)孔眼状。因此,该刚性弱部58不位于前罩板(罩主体部30)的表面侧(车外侧)。此外,该刚性弱部58能够以使长度、宽度以及深度可变的方式设定,这样,刚性设定为所希望的值。
[0048]上壁部52在与后部纵壁部51的上端部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向前方突出,上面部成为作为对象部件对置部(罩盖对置部)的罩盖密封面部62。该罩盖密封面部62也能够被称作密封安装部或罩盖密封安装部等,与罩盖12的后部下面对置,形成为平板状。而且,在该罩盖密封面部62的上部,以从上侧粘合或嵌合等方式配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作为密封部件的罩盖密封件64。而且,该罩盖密封件64形成为例如橡胶制或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筒状,以液密的方式紧贴于关闭状态下的罩盖12,从而遮挡来自发动机室11的热气、臭气。
[0049]前部纵壁部53形成为在与作为上壁部52的前端部的罩盖密封面部62的前端部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朝下方突出的平板状,下端部与车身安装部32连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