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转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099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混合动力转舵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转舵系统,尤其是一种既可以采用转舵电机实现全方位改变螺旋桨,也可以采用柴油机驱动的液压泵实现全方位改变螺旋桨的转舵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的舵桨推进器只能采用单一的转舵方式来实现改变螺旋桨的作用方向,但是对于采用转舵电机转舵而全船失电,或者采用柴油机驱动的液压泵转舵而液压部件出现故障的时候,就会面临着舵桨推进器无法转舵,而整船不能正常运行的危险情况。为了提高船舶推进器的可靠性,增加可供选择的多种工作模式,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迫切需要转舵系统同时采用转舵电机和柴油机驱动的液压泵两种方式实现全方位改变螺旋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舵桨推进器转舵系统方式单一而可靠性差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转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合动力转舵系统,包括井箱法兰板、回转支撑、正齿轮、锥形体、转舵管和深沟球轴承,正齿轮与回转支撑回转部的齿啮合,其特征在于:转舵系统中还包括电动转舵机构和液压转舵机构,其中,电动转舵机构中包括转舵电机、电动行星减速器,液压转舵机构包括变量泵、液压马达和液压行星减速器;所述的转舵电机通过花键竖直安装在电动行星减速器上,电动行星减速器用螺栓竖直固定在井箱法兰板上,正齿轮通过花键与电动行星减速器相连;液压马达通过花键竖直安装在液压行星减速器上,液压行星减速器用螺栓竖直固定在井箱法兰板上,正齿轮通过花键与液压行星减速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回转支撑的静止部通过螺栓固定在井箱法兰板上,锥形体通过螺栓安装在回转支撑回转部上,转舵管通过螺栓和定位销与锥形体相连,转舵管通过深沟球轴承支撑于井箱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转舵电机为变频电机,所述的液压马达为可逆转的定量液压马达,液压转舵机构中的变量泵水平安装在动力输出端的减速齿轮箱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转舵管下方设有下齿轮箱和导流管,它们通过螺栓与转舵管相连,下齿轮箱的输入轴位于转舵管中央提供一种大功率舵桨同时采用转舵电机和柴油机驱动的液压泵实现全方位改变螺旋桨的转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采用转舵电机和柴油机通过变量泵驱动的液压马达两种方式实现全方位改变螺旋桨,提高了船舶推进器的可靠性,增加了可供选择的多种工作模式,提高了船舶运行的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电动转舵机构和液压转舵机构分别通过各自独立的正齿轮带动回转支撑转舵,可以方便的实现360°旋转。由于电动转舵机构和液压转舵机构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不存在技术风险,且结构紧凑,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动力系统中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压马达,2、液压行星减速器,3、回转支撑,4、锥形体,5、转舵管,6、深沟球轴承,7、转舵电机,8、电动行星减速器,9、正齿轮,10、井箱法兰板,11、主柴油机,12、减速齿轮箱,13、变量泵,14、主电机,15、中间轴系,16、舵桨本体,17、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井箱法兰板10、回转支撑3、正齿轮9、锥形体14、转舵管5和深沟球轴承6,正齿轮9与回转支撑3回转部的齿啮合,转舵系统中还包括电动转舵机构和液压转舵机构,其中,电动转舵机构中包括转舵电机7、电动行星减速器8,液压转舵机构包括变量泵13、液压马达1和液压行星减速器2;所述的转舵电机7通过花键竖直安装在电动行星减速器8上,电动行星减速器8用螺栓竖直固定在井箱法兰板10上,正齿轮9通过花键与电动行星减速器8相连;液压马达1通过花键竖直安装在液压行星减速器2上,液压行星减速器2用螺栓竖直固定在井箱法兰板10上,正齿轮9通过花键与液压行星减速器2相连。所述回转支撑3的静止部通过螺栓固定在井箱法兰板10上,锥形体4通过螺栓安装在回转支撑3回转部上,转舵管5通过螺栓和定位销与锥形体4相连,转舵管5通过深沟球轴承6支撑于井箱中。

在本实施例中:转舵管5下方设有下齿轮箱(未设标号)和导流管17,它们通过螺栓与转舵管5相连,下齿轮箱的输入轴位于转舵管5的中央。

具体实施时所述的转舵电机7为变频电机,所述的液压马达1为可逆转的定量液压马达。

由图2可见,液压转舵机构中的变量泵12水平安装在主柴油机11输出端的减速齿轮箱12上。主电机14为船舶提供电源,舵机的动力通过中间轴系15分级传递到舵桨本体16,最终抵达下齿轮箱的输入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