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油舱独立空气管防溢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959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甲板油舱空气管设计,尤其涉及一种甲板油舱独立空气管防溢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散货船、油船多将大型燃油舱布置在主甲板两侧,根据规范要求必须在油舱顶部设置透气孔,因此油舱空气管不可避免也设置在主甲板上。通常情况下都采用加高空气管、安装小型分油器或者通过在空气管周围设置围井,来防止燃油从空气管溢流到甲板上,可当海况恶劣时如果船舶倾斜摇摆幅度较大,都还会有燃油溢出到甲板上并流入大海,这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油污清理困难,还会造成海洋污染。也有的船型采用整套闭式防溢流油系统,但这种系统结构复杂,安装繁琐,且价格昂贵,维护费用很高。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各个主流船舶设计中,除了增设整套闭式溢流系统外,还未发现其他性能可靠、使用效果好的控制燃油溢出的方法。

申请号为201120557963.3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船舶油舱防溢油装置,该装置通过在高空空气管上加装缓冲器来防止溢油,这种结构在海况恶劣,船体摇晃较剧烈时,船舶油舱内的燃油由于惯性顺着空气管往上爬升,由于爬升的过程中没有较低的卸流支路,所以飞溅出的燃油会在较大动能的驱动下会义无反顾的冲击顶部缓冲器上,缓冲器阻油能力有限,所以同样会造成大量的泄露。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板油舱独立空气管防溢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溢油装置效果欠佳,而整套闭式防溢流油系统结构复杂,安装繁琐,且价格昂贵,维护费用很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甲板油舱独立空气管防溢出装置,包括连通管道、空气管,所述连通管道包括水平向延伸的水平主体段以及由水平主体段两端分别向水平主体同侧弯折延伸形成的弯折段,水平主体段设置在所述甲板油舱的顶部甲板上方,其中一弯折段与甲板油舱的一侧相连通,另一弯折段与甲板油舱的另一侧相连通,所述空气管与所述水平主体段垂直连通,且空气管向上延伸并具有顶部开口。

优选地,所述弯折段由所述水平主体段垂直弯折后延伸形成,且弯折段沿竖直向设置,所述空气管沿竖直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管的上端部还安装有空气管头。

进一步地,在所述空气管头下方的空气管上还安装有分油器。

进一步地,所述分油器周围设置有围井,围井底部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泄放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围井上设置有一体化底座和步梯。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甲板油舱独立空气管防溢出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连通管道,将甲板油舱的两端连接,在连通管道的水平主体上安装有竖直向上的空气管,在船体剧烈晃动时,在连通管道的两个连通端会产生一定的高度落差,燃油在船体的驱使下从连通管道一端溅出,在沿连通管道爬升过程中会顺着通道比较平坦的另一端卸流,从而不会从较高的空气管口卸出。另外当溅出的燃油顺着连通管道爬升至空气管与连通管道的连接处时,溅出的燃油将油舱与外界大气压隔离,油舱内形成一个密闭腔室,当一侧燃油顺着连通管道一端溅出时,会在连通管道另一侧产生一定的吸附力,这种吸附力会将溅出的燃油从连通管道另一侧吸回甲板油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维护,防溢油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油器 2、空气管头

3、围井 4、泄放阀门

5、连通管道 6、甲板

7、空气管 8、甲板油舱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甲板油舱独立空气管防溢出装置,包括连通管道5、空气管7,连通管道5包括水平向延伸的水平主体段以及由水平主体段两端分别向水平主体同侧弯折延伸形成的弯折段,水平主体段设置在甲板油舱8的顶部甲板上方,其中一弯折段与甲板油舱8的一侧相连通,另一弯折段与甲板油舱8的另一侧相连通,空气管7与水平主体段垂直连通,且空气管7向上延伸并具有顶部开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通管道5,将甲板油舱8的两端连接,在连通管道5的水平主体上安装有竖直向上的空气管7,在船体剧烈晃动时,在连通管道5的两个连通端会产生一定的高度落差,燃油由于惯性从连通管道5一端溅出,在沿连通管道5爬升过程中会顺着通道比较平坦的另一端卸流回甲板油舱8,从而不会从较高的空气管7管口卸出。另外当溅出的燃油顺着连通管道5爬升至空气管7与连通管道5的连接处时,燃油将甲板油舱8与外界大气压隔离,甲板油舱8内形成一个密闭腔室,由于一侧燃油顺着连通管道5一端溅出,会在连通管道5另一侧产生一定的吸附力,这种吸附力会将溅出的燃油从连通管道5另一侧吸回甲板油舱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维护,防溢油效果好。

弯折段由水平主体段垂直弯折后延伸形成,且弯折段沿竖直向设置,空气管7沿竖直向设置。连通管道5水平主体的一端弯曲后竖直向下连通到甲板油舱8的一侧,另一端也在弯曲后竖直向下连通到甲板油舱8的另一侧。这样可以使燃油飞溅时不容易顺着连通管道5端部往上爬升。空气管7的上端部还安装有空气管头2。空气管头2是一种将管道与外界大气压连接的透气性接头,主要用于往甲板油舱8内加注燃油时透气,在本实施例中常规型号的空气管头2都可以安装,但为了防止污染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自闭式空气管头。在空气管头2下方的空气管7上还安装有分油器1,分油器1是一种将水和油分离的装置,可以防止外界水分进入油舱,分油器1是一种现有技术,可根据管径按照标准选取和设置,无需额外计算。分油器1周围设置有围井3,如果遇到超大风浪,船体倾斜较大时燃油溢出时,围井3可以将溅出的燃油二次储存,在围井3底部最低点,设置有泄放阀门4,方便清理油污。围井3上设置有一体化底座和步梯,以方便装船后人员的后期维护。空气管7顶部距离甲板6的垂直距离按照规范可在0.76m与2.4m之间选取,空气管7在连通管道5水平主体上的安装位置,可根据甲板油舱8的两侧跨度及空气管7高度选择,只需保证在船体在一定角度摇摆时空气管7顶部高于连通管道5最高点即可(可通过计算得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甲板油舱独立空气管防溢出装置,通过增加卸流支路来防止燃油从空气管端泄出,减少了中小型船舶为满足绿色船舶燃油无溢出而使用的闭式溢流系统、溢流油舱等设计,节省了大量冗余管路和冗余溢流油舱舱容。可有效解决甲板燃油舱的燃油溢出问题,提高船舶甲板油舱的防溢出能力。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