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0642阅读:2651来源:国知局
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内河的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桥梁等横拦截在河面的物体,当船舶吃重的情况下,下沉可能会通过桥下,而当船舶空载时高度会增加,传统的过桥方式,是通过桥面开打开的桥面结构实现放行的,但是这种过桥方式效率低下。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内河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申请号:CN 201320295372.2],包括安装于驾驶室四个拐角处的双级油缸,双级油缸外分别连接有液压供油管路,液压供油管路中装有流量控制阀,桅杆的一侧铰接有推动油缸,推杆油缸的活塞杆与桅杆侧壁相铰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同时疏通河流管理的压力,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设计仍然不够合理,缺乏一种通过二次升降结构,实现合理升降的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通过二次升降结构,实现合理升降的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包括驾驶室顶板、驾驶室本体、液压油缸、丝杠、滑槽、皮带轮、皮带、螺母和轴承,所述驾驶室本体的顶部敞口,驾驶室本体的顶部设有驾驶室顶板,驾驶室顶板的底部边缘焊接有围边板,所述围边板设置于驾驶室本体的外壁,所述驾驶室本体对称设置的两个外壁上开有竖直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均与滑动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围边板上,所述滑块的另一端通过螺母与丝杠相固定连接,所述丝杠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连接在驾驶室本体的底部和顶部,所述丝杠的底部固定连接驾驶室本体底部外侧的皮带轮,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驾驶室本体对应的船舶甲板位置设置有凹槽,驾驶室本体的底部和凹槽的底部之间设置多个液压油缸,驾驶室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液压油缸的伸缩杆端,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等高的凸台。

在上述的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中,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竖直固定安装在凹槽的底部。

在上述的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中,所述丝杠的表面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电机输出轴上固定的主动齿轮,该电机固定连接在驾驶室本体的底部,从而通过电机产生驱动驾驶室顶板升降的力。

在上述的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中,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底部外表面通过螺钉连接一圈防水毛毡,防水毛毡下垂到凹槽内。

在上述的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中,所述凹槽的底部连接排水管道的一端。

在上述的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中,所述驾驶室顶板上开设有天窗。

在上述的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中,所述驾驶室本体的侧面窗户和门均是内凹设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的优点在于:本实用通过带为围边的驶室顶板和驾驶室本体配合,从而需要在制造驾驶室本体时,将驾驶室本体的高度降低,以保证实现二级升降的同时,能够使得驾驶室本体相对于船舶甲板表面能够得到最大的降低,本实用更加合理的利用了船体的空间,同时也避免单个液压油缸的高长度升降造成重心不稳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驾驶室本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天窗1、驾驶室顶板2、驾驶室本体3、防水毛毡4、液压油缸5、丝杠6、滑槽7、从动齿轮8、皮带轮9、皮带10、电机11、主动齿轮12、螺母13、轴承14、排水管道15、凸台16、船舶甲板17、凹槽18、围边板19、滑块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舶驾驶室升降装置,包括天窗1、驾驶室顶板2、驾驶室本体3、防水毛毡4、液压油缸5、丝杠6、滑槽7、从动齿轮8、皮带轮9、皮带10、电机11、主动齿轮12、螺母13、轴承14、排水管道15、凸台16、船舶甲板17、凹槽18、围边板19和滑块20,所述驾驶室本体3的顶部敞口,驾驶室本体3的顶部设有与其形状相似的驾驶室顶板2,驾驶室顶板2的底部边缘焊接有围边板,围边板19设置于驾驶室本体3的外壁,所述驾驶室本体3对称设置的两个外壁上开有竖直设置的滑槽7,所述滑槽7均与滑动进行滑动连接,滑块20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围边板19上,所述滑块20的另一端通过螺母13与丝杠6相固定连接,所述丝杠6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连接在驾驶室本体3的底部和顶部,通过丝杠6的转动,带动螺母13上下平移,从而使得驾驶室顶板2能够升降,进而降低驾驶室本体的高度。

所述丝杠6的表面固定连接从动齿轮8,从动齿轮8啮合连接电机11输出轴上固定的主动齿轮12,该电机固定连接在驾驶室本体3的底部,从而通过电机11产生驱动驾驶室顶板2升降的力,所述丝杠6的底部固定连接驾驶室本体3底部外侧的皮带轮9,皮带轮9之间通过皮带10连接,使得电机11的驱动能够同步传动,保证驾驶室顶板2稳定下降。

所述驾驶室本体3对应的船舶甲板17位置设置凹槽18,驾驶室本体3的底部和凹槽18的底部之间设置多个液压油缸5,驾驶室本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液压油缸5的伸缩杆端,液压油缸5的缸体竖直固定安装在凹槽18的底部,且液压油缸5有液压系统控制,从而实现驾驶室本体3相对于船舶甲板17的高度,其中驾驶室本体3的底部外表面通过螺钉连接一圈防水毛毡4,防水毛毡4下垂到凹槽18内,从而使得驾驶室本体3升起后,防水毛毡挡住其之间的间隙,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避免灰尘等污染物大量进入;而凹槽18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等高的凸台16,等高的凸台16是保证驾驶室本体3和凹槽18底部之间形成有间隙,避免内部积水造成水封现象,也有助于保护液压油缸。

所述凹槽18的底部连接排水管道15的一端,用于将天气等原因造成的积水快速排出。

所述驾驶室顶板2上开设有天窗1,从而方便内部照明。

所述驾驶室本体3的侧面窗户和门均是内凹设置,且门是向内打开,从而使得驾驶室顶板2在升降的过程中,围边板不会受到门窗的阻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通过液压油缸5实现驾驶室本体3的一级升降,再通过螺母13和丝杠6构成的滚珠丝杠副实现驾驶室顶板2的二级升降,此处通过带为围边的驶室顶板2和驾驶室本体3配合,从而需要在制造驾驶室本体3是,将驾驶室本体3的高度降低,以保证实现二级升降的同时,能够使得驾驶室本体3相对于甲板表面能够得到最大的降低。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天窗1、驾驶室顶板2、驾驶室本体3、防水毛毡4、液压油缸5、丝杠6、滑槽7、从动齿轮8、皮带轮9、皮带10、电机11、主动齿轮12、螺母13、轴承14、排水管道15和凸台1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