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直升机着舰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3892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直升机着舰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着舰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直升机着舰目前主要分两类,鱼叉一格栅式、拉降式,不过它们在着舰和牵引发过程中都需要甲板人员的帮助,比如ASIST“综合锁紧与牵引”系统等。“鱼叉”装置中,鱼叉又称“系留格栅”,为提高无人直升机舰面上降落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专门装置。“鱼叉”装置可在直升机着舰后,通过自动控制原理立即用“鱼叉”抓住舰面上的“格栅”板,使直升机牢固的固定在甲板上随舰一起运动,以保证无人直升机在作纵摇、横摇、升沉运动的甲板上降落的安全性。

为了提高无人直升机(以下简称直升机)在海上执行任务的需求和灵活机动性,直升机在海上飞行时,需通过GPS定位、视觉引导等手段,要求直升机能在舰艇上进行起降。然而直升机在海面舰艇上起降,直升机的安全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受海面风浪的影响,舰船会产生剧烈的摇晃,在这种情况下起降很容易使直升机发生侧翻,从而引发一系列不堪设想的后果。首先,中小型舰艇受船体尺寸限制,飞行甲板不可能做得很大,这就要求直升机必须准确地降落在降落点上且不滑动,以免与机库或舰上其它物品相碰撞或滑出甲板掉入海中。一般来说,直升机机轮只有落在直径很小的圆圈内起降才是安全的,偏离了圆心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所以飞行甲板上都会画有起降点标识。其次,中小型舰艇在航行过程中受风浪的影响,横摇、纵摇和升沉的幅度大,由此起降平台也会随着舰船前后起伏、上下升沉、左右摇荡,若着舰时姿态控制不好,或进入角度不当、下滑高度有误,都可能使旋翼与机库或其它设备相撞。比如对于护卫舰级别的舰艇来说, 5级海情就意味着舰艇要承受6米/秒的升沉率,30°横摇和9°纵摇。因此直升机着舰后必须在几秒钟内快速系留住。第三,直升机还会受到舰艇上层建筑物产生的扰动气流和海风的影响,操纵难度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着舰锁紧装置,以便直升机着舰时瞬间将直升机牢固地锁在舰艇的甲板上,保证直升机不发生侧翻和滑移,起飞时自动脱扣使直升机快速起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人直升机着舰锁紧装置,包括钩锁和栅格网,所述钩锁包括电推杆、锁钩、拉紧弹簧、连接销和定位杆,电推杆设置在顶部位置,定位杆连接在电推杆下部位置,拉紧弹簧、连接销和锁钩均设置在定位杆侧面位置;电推杆通电后可以自由伸缩;定位杆材质为45钢淬火,硬度63HRC,并具有高的耐磨性,末端为锥形,可以准确而快速的插入栅格网中,起到定位导向作用;锁钩通过连接销与定位杆连接;整套机构安装在直升机的机腹下侧;所述栅格网安装在舰艇上。所述栅格网为六边形蜂窝状栅格,材料为 5mm粗钢丝。

整套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当直升机返回舰船准备降落时时,起落架与舰艇甲板接触的瞬间,电推杆驱动定位杆快速伸出,定位杆迅速插入到安装在舰艇上的蜂窝状的六边形栅格网中,此时锁钩被迫开启,钩住栅格网的一条边,并在复位弹簧的拉力下快速锁紧,此时电推杆回收,把直升机紧紧地拉在甲板上,完成安全着舰。再次起飞时,通过远程控制使锁钩自动脱开,再次进行起飞。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装置增加了地面人员的安全性和提高直升机着舰效率,可以不用人员参与,通过地面站自动完成,不仅定位精准,而且大大提高了直升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在舰艇上的栅格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无人直升机着舰锁紧装置,包括电推杆1、锁钩2、拉紧弹簧3、连接销4和定位杆5,电推杆1设置在顶部位置,定位杆5连接在电推杆1下部位置,锁钩 2、拉紧弹簧3和连接销4均设置在定位杆5侧面位置;电推杆1通电后可以自由伸缩;定位杆5材质为45钢淬火,硬度63HRC并具有高的耐磨性,其特点是末端为锥形,可以准确而快速的插入栅格网6中,起到定位导向作用;锁钩2通过连接销4与定位杆连接;整套机构安装在直升机的机腹下侧。图2是六边形蜂窝状栅格,材料为5mm粗钢丝编制而成,整体尺寸为3mX3m。

整套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当直升机返回舰船准备降落时时,起落架与舰艇甲板接触的瞬间,电推杆驱动定位杆快速伸出,定位杆迅速插入到安装在舰艇上的蜂窝状的六边形栅格网6中,此时锁钩2被迫开启,钩住栅格网6的一条边,并在复位弹簧的拉力下快速锁紧,此时电推杆回收,把直升机紧紧地拉在甲板上,完成安全着舰。再次起飞时,通过远程控制使锁钩自动脱开,再次进行起飞。流程如图3所示。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