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器旋翼倾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838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行器旋翼倾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旋翼倾斜机构。



背景技术:

直升机由于可垂直起降,低速巡航等特点,灵活机动,在军事。治安巡逻、地质勘探、水电建设、渔汛侦查、交通管理等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是指具有同一理论轴线,一正一反的上下两副旋翼的直升机,由于转向相反,两副旋翼产生的扭矩在航向不变的飞行状态下相互平衡,通过上下旋翼总矩差产生不平衡扭矩,可以实现航向操纵,共轴双旋翼在直升机飞行过程中,即是升力面又是纵横方向和航向的操纵面。

现有的共轴双翼直升机的传动、控制结构,比较复杂性,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大大制约了共轴双翼直升机的使用和发展,具体的缺点如下:

(1)传动上采用套筒式结构,不动轴、正旋轴、反旋轴套在一起,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

(2)旋翼的调整采用自动倾斜器控制,结构复杂、加工且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低飞行器旋翼倾斜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飞行器旋翼倾斜机构,包括主倾斜机构,所述主倾斜机构包括主立轴、主动盘、主定盘及设置在所述主动盘外圆周上的主旋翼,所述主动盘通过翻转机构套接在所述主立轴上,且所述主动盘能够在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

所述主定盘套接在所述主立轴上,且设置在所述主动盘的下部,所述主定盘能够带动所述主动盘翻转,所述主定盘下端的设有拉动装置,所述拉动装置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主定盘下端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有益效果是:可作为单旋翼的倾斜机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所述主定盘的上端面上设有多个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主动盘之间有微小间隙,当主动盘相对于所述主定盘转动,两者不接触;当主定盘推动所述主动盘倾斜时,所述主定盘与所述主动盘通过所述滚珠滑动接触。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动盘相对于所述主定盘转动,两者不接触,两者之间无摩擦;当主定盘推动所述主动盘倾斜时,所述主定盘与所述主动盘通过所述滚珠滑动接触,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所述拉动装置包括拉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定盘的下端,另一端与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所述主动盘通过翻转机构与所述主立轴铰接,所述翻转机构套接在所述主立轴上,并与所述主立轴铰接。

进一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转动轴、桁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垂直,所述第一转动轴包括第一内转动端和第一外转动端,所述第一外转动端与所述桁架的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轴包括第二内转动端和第二外转动端,所述第二内转动端与所述桁架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定盘套接在所述主动盘的下部,所述主定盘的内孔直径与所述主动盘下部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内转动端与所述主立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外转动端与所述主动盘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定盘套接在所述主动盘的下部,所述主动盘的下端设有圆筒型凸台,所述主定盘套接在所述凸台上,所述第一内转动端与所述主立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外转动端与所述主动盘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定盘设置在所述主动盘的下方,且所述主定盘通过万向轴承套接在所述主立轴上。

进一步,所述主定盘通过所述翻转机构和轴承或者通过翻转机构和套筒连接在所述主立轴上,所述翻转机构的第一转动轴的第一内转动端与轴承外圈或套筒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翻转机构的第二转动轴的第二外转动端与所述主定盘转动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副倾斜机构,所述副倾斜机构与主倾斜机构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用作双旋翼飞行器的倾斜机构,结构简单,成产成本较低,比较容易安装。

进一步,所述副倾斜机构包括副立轴、套接在所述副立轴上的副动盘和第一副定盘,以及安装在所述副动盘上的副旋翼,所述副动盘通过所述翻转机构套接在所述副立轴上,所述副动盘能够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

所述第一副定盘设置在所述副动盘的下方,所述第一副定盘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所述第一副定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动盘上。

进一步,所述副倾斜机构包括副立轴、套接在所述副立轴上的副动盘和安装在所述副动盘上的副旋翼,以及安装在主立轴上并位于主动盘上部的第二副定盘,所述副动盘通过所述翻转机构套接在所述副立轴上,所述副动盘 能够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所述副动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

所述第二副定盘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所述第二副定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副倾斜机构包括副立轴、套接在所述副立轴上的副动盘和第一副定盘,以及安装在所述副动盘上的副旋翼,所述副动盘通过所述翻转机构套接在所述副立轴上,所述副动盘能够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所述第一副定盘设置在所述副动盘的下方,所述第一副定盘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所述第一副定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

还包括套接在所述主立轴上的第二副定盘,所述第二副定盘能够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翻转,所述第二副定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翻转机构与主立轴及主动盘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动盘与主定盘连接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主立轴,2、主动盘,2-1、凸台,3、主旋翼,4、主定盘,5、拉动装置,5-1、拉杆,5-2、连接杆,6、连杆机构,6-1、第一连杆,6-2、第二连杆,6-3、第三连杆,7、副立轴,8、副动盘,9、副旋翼,10、第一副定盘,12、第二副定盘,13、第一转动轴,14、桁架,15、第二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作为单旋翼飞行器的倾斜机构时,如图1所示,一种飞行器旋翼倾斜机构,包括主倾斜机构,所述主倾斜机构包括主立轴1、主动盘2、主定盘4及设置在所述主动盘2外圆周上的主旋翼3,所述主动盘2通过翻转机构套接在所述主立轴1上,且所述主动盘2能够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

所述主定盘4套接在所述主立轴1上,且设置在所述主动盘2的下部,所述主定盘4的上端面和所述主动盘2的下端面之间有微小间隙,所述主动盘2相对于所述主定盘4旋转时不会产生摩擦,所述主定盘4能够翻转,所述主定盘4下端的设有两个拉动装置5,所述拉动装置5对称设置所述主定盘4的左右两侧。

所述拉动装置5包括拉杆5-1和连接杆5-2,所述连接杆5-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定盘4的下端,另一端与所述拉杆5-1的一端铰接,所述拉杆5-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主动盘2通过翻转机构与所述主立轴1铰接,所述翻转机构套接在所述主立轴1上,并与所述主立轴1铰接。

如图5所示,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转动轴13、桁架14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转动轴15,所述第二转动轴15与所述第一转动轴13垂直,所述第一转动轴13包括第一内转动端和第一外转动端,所述第一外转动端与所述桁架14的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轴15包括第二内转动端和第二外转动端,所述第二内转动端与所述桁架14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转动端与所述主立轴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外转动端与所述主动盘2转动连接。

所述主定盘4套接在所述主动盘2的下部,所述主定盘4的内孔直径与所述主动盘2下部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内转动端与所述主立轴1转动连 接,所述第二外转动端与所述主动盘2转动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主定盘4套接在所述主动盘2的下部,所述主动盘2的下端设有圆筒型凸台2-1,所述主定盘4套接在所述凸台2-1上,所述第一内转动端与所述主立轴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外转动端与所述主动盘2转动连接,主定盘4翻转时,带动主动盘2绕第一转动轴13或第二转动轴15翻转。

所述主定盘4设置在所述主动盘2的下方,且所述主定盘4通过万向轴承套接在所述主立轴1上,主定盘4翻转时,带动主动盘2绕第一转动轴13或第二转动轴15翻转。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飞行器旋翼倾斜机构,作为单旋翼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拉动拉杆5-1,拉杆5-1带动连接杆5-2,连接杆5-2带动主定盘4翻转,主定盘4带动主定盘4翻转,带动主动盘2绕第一转动轴13或第二转动轴15翻转,进而实现主旋翼3的倾斜。

实施例2

作为一种双旋翼飞行器的倾斜结构时,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副倾斜机构,所述副倾斜机构与主倾斜机构通过连杆机构6连接,所述连接机构6包括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所述第二连杆6-2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6-1和第三连杆6-3之间。

所述副倾斜机构包括副立轴7、套接在所述副立轴7上的副动盘8和第一副定盘10,以及安装在所述副动盘8上的副旋翼9,所述副动盘8通过翻转机构套接在所述副立轴7上,所述副动盘8能够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

所述第一副定盘10设置在所述副动盘8的下方,所述第一副定盘10能够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翻转,所述第一副定盘10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6-1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6-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动盘2上。

工作原理如下:

拉动拉杆5-1,拉杆5-1带动连接杆5-2,连接杆5-2带动主定盘4翻转,主定盘4带动主动盘2翻转,进而实现主旋翼3的倾斜;主动盘2翻转带动连杆机构动作,使得第一副定盘10翻转,第一副定盘10带动副动盘8绕第一转动轴13或第二转动轴15翻转,进而实现副旋翼9的倾斜。

实施例3

作为一种双旋翼飞行器的倾斜结构时,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副倾斜机构包括副立轴7、套接在所述副立轴7上的副动盘8和安装在所述副动盘8上的副旋翼9,以及安装在主立轴1上并位于主动盘上部的第二副定盘12,所述副动盘8通过翻转机构套接在所述副立轴7上,所述副动盘8通过翻转机构套接在所述副立轴7上,所述副动盘8能够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所述副动盘8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6-1的一端;

所述第二副定盘12能够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翻转,所述第二副定盘1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6-3的一端。

工作原理如下:拉动拉杆5-1,拉杆5-1带动连接杆5-2,连接杆5-2带动主定盘4翻转,主定盘4带动主动盘2翻转,进而实现主旋翼3的倾斜;主动盘2翻转带动第二副定盘12翻转,第二副定盘12的翻转带动连杆机构动作,使得第一连杆6-1带动副动盘8绕第一转动轴13或第二转动轴15翻转,进而实现副旋翼9的倾斜。

实施例4

作为一种双旋翼飞行器的倾斜结构时,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副倾斜机构包括副立轴7、套接在所述副立轴7上的副动盘8和第一副定盘10,以及安装在所述副动盘8上的副旋翼9,所述副动盘8通过翻转机构套接在所述副立轴7上,所述副动盘8能够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所述第一副定盘10设置在所述副动盘8的下方,所述第一副 定盘10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所述第一副定盘10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6-1的一端;

还包括套接在所述主立轴1上的第二副定盘12,所述第二副定盘12能够相对于水平面翻转,所述第二副定盘1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6-3的一端。

工作原理如下:

拉动拉杆5-1,拉杆5-1带动连接杆5-2,连接杆5-2带动主定盘4翻转,主定盘4带动主动盘2翻转,进而实现主旋翼3的倾斜;主动盘2翻转带动第二副定盘12翻转,第二副定盘12翻转带动连杆机构动作,第一连杆6-1带动第一副定盘10翻转,第一副定盘10带动副动盘8绕第一转动轴13或第二转动轴15翻转,进而实现副旋翼9的倾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