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样本采集用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430发布日期:2018-10-19 23:53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样本采集用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改进,特别是一种植物样本采集用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垂直起降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目前,无人机在农业领域,对植物研究采样的实际应用较少,设计一种自动对植物采样的无人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植物样本采集用无人机。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植物样本采集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身、动力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所述无人机机身上设有所述动力系统,所述无人机机身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所述远程控制系统,所述无人机机身的空腔内设有植物样本采集单元,所述远程控制系统与所述植物样本采集单元相连接,所述植物样本采集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杆、外壳、旋转驱动机构、转盘、多个样品存放瓶、样品剪切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插入无人机机身的内部的空腔内,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外壳内设有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驱动件、从动件、转杆、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设置在外壳的内腔的上表面,所述驱动件与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上端设置在外壳的内腔上表面,所述转杆的下端与所述从动件的中心处活动连接;

所述从动件的下表面与转盘固定连接;

所述转盘上连接多个样品存放瓶;

所述样品剪切件与在其中一个所述样品存放瓶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旋转电机、样品剪切件的电源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样品剪切件包括安装座、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固定刀片、活动刀片、第二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表面上;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设置在安装座的下表面;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所述固定刀片;

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三连接杆;

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旋转端固定安装活动刀片;

所述活动刀片和固定刀片相铰接;

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电源端通过导线与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刀片为平刃刀片。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刀片为山形刀片。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样品存放瓶的数量为四个,多个所述样品存放瓶以转盘的中心为圆心,等角度设置在转盘的边缘处。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植物样本采集用无人机,多次植物样本采集,分类收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植物样本采集用无人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植物样本采集用无人机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植物样本采集用无人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件和从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动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刀片和活动刀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人机机身;2、动力系统;3、远程控制系统;4、空腔;5、第一连接杆;6、外壳;7、转盘;8、样品存放瓶;9、第一旋转电机;10、驱动件;11、从动件;12、转杆;13、安装座;14、第二连接杆;15、第三连接杆;16、固定刀片;17、活动刀片;18、第二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植物样本采集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身1、动力系统2、远程控制系统3,无人机机身1上设有动力系统,无人机机身1的内部设有空腔4,空腔4内设有远程控制系统,无人机机身1的空腔内设有植物样本采集单元,远程控制系统与植物样本采集单元相连接,植物样本采集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杆5、外壳6、旋转驱动机构、转盘7、多个样品存放瓶8、样品剪切件,其中,第一连接杆5的上端插入无人机机身1的内部的空腔内,第一连接杆5的下端与外壳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外壳6内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9、驱动件10、从动件11、转杆12、第一旋转电机9设置在外壳6的内腔的上表面,驱动件10与第一旋转电机9的旋转端固定连接,转杆12的上端设置在外壳6的内腔上表面,转杆12的下端与从动件11的中心处活动连接;从动件11的下表面与转盘7固定连接;转盘7上连接多个样品存放瓶8;样品剪切件与在其中一个样品存放瓶8的位置相对应;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旋转电机、样品剪切件的电源端相连接;样品剪切件包括安装座13、第二连接杆14、第三连接杆15、固定刀片16、活动刀片17、第二旋转电机18,其中,安装座13设置在外壳6的侧表面上;第二连接杆14的上端设置在安装座13的下表面;第二连接杆14的下端固定安装固定刀片16;第二连接杆14上设有第三连接杆15;第三连接杆15上设有第二旋转电机18,第二旋转电机18的旋转端固定安装活动刀片17;活动刀片和固定刀片相铰接;第二旋转电机18的电源端通过导线与远程控制系统3的输出端相连接;固定刀片16为平刃刀片;活动刀片17为山形刀片;多个样品存放瓶8的数量为四个,多个样品存放瓶以转盘的中心为圆心,等角度设置在转盘的边缘处。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为,植物样本采集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杆5、外壳6、旋转驱动机构、转盘7、多个样品存放瓶8、样品剪切件,其中,第一连接杆5的上端插入无人机机身1的内部的空腔内,第一连接杆5的下端与外壳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外壳6内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9、驱动件10、从动件11、转杆12、第一旋转电机9设置在外壳6的内腔的上表面,驱动件10与第一旋转电机9的旋转端固定连接,转杆12的上端设置在外壳6的内腔上表面,转杆12的下端与从动件11的中心处活动连接;从动件11的下表面与转盘7固定连接;转盘7上连接多个样品存放瓶8;样品剪切件与在其中一个样品存放瓶8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技术方案中,首先远程控制系统2采用公开号为CN206805299U类型的,无人机的总控制系统,采用公开号为CN205692053U类型的,同时将第二旋转电机18、第一旋转电机9、分别与无人机机身1的无人机的总控制系统通过导线连接,使得地面操作人员可控制上述电器件,使用时,地面操作人员通过远程控制系统2观察所要采集的植物的情况,并将图像传送给地面的PC端,利用远程控制系统2监控采样过程,首先,地面人员通过无人机的总控系统,远程操纵第二旋转电机18,启动第二旋转电机18,驱动与第二旋转电机18旋转端固定连接的活动刀片围绕固定刀片16与活动刀片17连接的轴旋转,使固定刀片16和活动刀片17的刀刃分离,操纵无人机的,调整无人机与植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将待采集的植物部分置于固定刀片16和活动刀片17之间,反向驱动第二旋转电机18,活动刀片17想固定刀片16靠近,最终固定刀片16和活动刀片17刀刃合刃,剪下植物,作为采样的样本,该操作在样品存放瓶8的正上方进行,剪切完成后,样本掉入样品存放瓶8中,实现收集操作,当样品剪切件正下方的样品存放瓶8中有样本后,启动第一旋转电机9,驱动第一旋转电机9旋转,带动与第一旋转电机9固定连接的驱动件10旋转,从而带动与驱动件10相搭接的从动件11旋转,由于从动件11余转盘7固定连接,转盘7旋转,带动等角度设置在转盘7边缘处的样品存放瓶8旋转,将空的样品存放瓶8转到样品剪切件的正下方,继续其他植物的采样操作。

在本技术方案中,植物样本采集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杆5、外壳6、旋转驱动机构、转盘7、多个样品存放瓶8、样品剪切件,其中,第一连接杆5的上端插入无人机机身1的内部的空腔内,第一连接杆5的下端与外壳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外壳6内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9、驱动件10、从动件11、转杆12、第一旋转电机9设置在外壳6的内腔的上表面,驱动件10与第一旋转电机9的旋转端固定连接,转杆12的上端设置在外壳6的内腔上表面,转杆12的下端与从动件11的中心处活动连接;从动件11的下表面与转盘7固定连接;转盘7上连接多个样品存放瓶8;样品剪切件与在其中一个样品存放瓶8的位置相对应;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旋转电机、样品剪切件的电源端相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样品剪切件包括安装座13、第二连接杆14、第三连接杆15、固定刀片16、活动刀片17、第二旋转电机18,其中,安装座13设置在外壳6的侧表面上;第二连接杆14的上端设置在安装座13的下表面;第二连接杆14的下端固定安装固定刀片16;第二连接杆14上设有第三连接杆15;第三连接杆15上设有第二旋转电机18,第二旋转电机18的旋转端固定安装活动刀片17;活动刀片和固定刀片相铰接;第二旋转电机18的电源端通过导线与远程控制系统3的输出端相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固定刀片16为平刃刀片,活动刀片17为山形刀片。

在本技术方案中,多个样品存放瓶8的数量为四个,多个样品存放瓶以转盘的中心为圆心,等角度设置在转盘的边缘处。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