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适应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6041发布日期:2019-11-05 22:24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适应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适应起落架。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垂直起降飞机使用的滑橇式、支柱式或摇臂式等常规起落架要求飞机在相对稳定和平坦的地面才能够起降,然而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飞机会经常面临使用环境中无法找到合适的起降区域,如前线战场、舰船甲板或自然灾害救援地区等。因而研发一款能够在不规则、有坡度地面或运动平台上起降的起落架具有长远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适应起落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适应起落架,包括有连接接头、滚珠丝杠装置、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和支撑杆,所述连接接头固定安装在机身上,所述第一摇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接头的顶部、支撑杆的顶部,所述第一摇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摇杆位于第一摇杆的下方,所述第二摇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接头、支撑杆,所述滚珠丝杠装置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接头上,所述滚珠丝杠装置的移动输出端与滑块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件。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呈弯曲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均包括有两个对称的分杆,所述滚珠丝杠装置的丝杠位于第一摇杆的两个分杆之间、且位于第二摇杆的两个分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缓冲件为球状橡胶垫或充气轮胎。

优选的,所述连接接头的材料为铝合金。

优选的,所述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和支撑杆的材料为碳纤维。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适应起落架除了提供飞机起飞、着陆及停放等基本功能,还能够适应全地形起飞、着陆,包括不平坦或有一定坡度的地面,以及适应运动平台上起飞、着陆,并能够在着陆后系留前,根据平台的运动自适应性调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飞机的侧翻及旋翼触地等风险。

(2)驱动机构采用滚珠丝杠装置,具有驱动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在着陆时,起落架承受的载荷主要转化为丝杠的轴向力,而电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并且,连接接头的材料为铝合金,摇杆和支撑杆的材料为碳纤维,在满足起落架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降低了结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起落架在机身上安装示意图。

图中:1-连接接头,2-滚珠丝杠装置,3-第一摇杆,4-第二摇杆,5-支撑杆,6-滑块,7-压力传感器,8-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自适应起落架,包括有连接接头1、滚珠丝杠装置2、第一摇杆3,第二摇杆4和支撑杆5,所述连接接头1固定安装在机身上,所述第一摇杆3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接头1的顶部、支撑杆5的顶部,所述第一摇杆3上滑动连接有滑块6,所述第二摇杆4位于第一摇杆3的下方,所述第二摇杆4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接头1、支撑杆5,所述滚珠丝杠装置2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接头1上,所述滚珠丝杠装置2的移动输出端与滑块6铰接,所述支撑杆5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件8。

所述支撑杆5的底部呈弯曲状。

所述第一摇杆3和第二摇杆4均包括有两个对称的分杆,所述滚珠丝杠装置2的丝杠位于第一摇杆3的两个分杆之间、且位于第二摇杆4的两个分杆之间。

所述缓冲件8为球状橡胶垫或充气轮胎。

所述连接接头1的材料为铝合金。

所述第一摇杆3,第二摇杆4和支撑杆5的材料为碳纤维。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将本实用新型的四个起落架固定安装在机身底部外侧,呈“口”字形、“十”字形或“X”形分布等,视具体机型而定,每个起落架都可以独立运动。第一摇杆3、第二摇杆4和支撑杆5的杆长可通过几何解析法设计,以实现在摇杆转动时,支撑杆5在竖直方向上做近似直线移动,以保持起落架运动时机身的相对稳定性。采用压力传感器7的压力、飞控陀螺仪的飞机姿态及飞机的下沉速度做为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通过控制算法实现起落架的自适应着陆。具体控制策略为,当飞机准备着陆时,检测每个起落架上的压力传感器7是否感受到压力,当某个起落架上的压力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控制该起落架以相同于飞机的下沉速度反向上升,当四个起落架都检测到压力时,表明所有起落架都已触地,这时飞控陀螺仪介入,通过陀螺仪的飞机姿态来控制起落架的协同运动,以保持飞机机身的相对水平和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适应起落架除了提供飞机起飞、着陆及停放等基本功能,还能够适应全地形起飞、着陆,包括不平坦或有一定坡度的地面,以及适应运动平台上起飞、着陆,并能够在着陆后系留前,根据平台的运动自适应性调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飞机的侧翻及旋翼触地等风险。

驱动机构采用滚珠丝杠装置2,具有驱动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在着陆时,起落架承受的载荷主要转化为丝杠的轴向力,而电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并且,连接接头1的材料为铝合金,摇杆和支撑杆5的材料为碳纤维,在满足起落架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降低了结构重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