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9211发布日期:2020-05-15 16:4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机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飞行。目前民用无人机主要应用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监控、测绘、新闻报道和电力巡检等方面。尤其在目前大力推广集约化大农业的前提下,使用无人机代替人工作业,进行农药、化肥的喷洒,具有良好的前景。

常见的无人机从技术角度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飞机、无人垂直起降飞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和无人伞翼机等。目前在农业领域,较为常用的无人机主要是无人固定翼飞机和无人直升机,这两种无人机的装载能力较强,适合用于装载农药化肥等进行播撒作业,其中无人固定翼飞机速度快,飞行覆盖范围广;无人直升机承载能力强,可以低空作业,并且能够对特定地点实现精确定位,无人直升机由于其自身的优点,正在农业用途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为了能够有较长的续航和经济性,无人直升机多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来源,相对于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的风冷效果较差,在长时间的工作后发动机可能过热导致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其能够强制向机身内进气,提升进气量,有利于提升无人机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减少因为发动机过热产生的故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包括机身,机身上设有由动力源驱动的驱动轴,驱动轴远离机身的一端设有成对的旋翼,机身头部设有机头强制进气机构,旋翼上设有向背离旋翼旋转方向一侧延伸的导风襟翼,机头强制进气机构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导风襟翼转动轨迹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重叠。

进一步地,机头强制进气机构包括连接在机身头部的进气槽,进气槽朝向机身前端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进气槽的边缘凸起形成围框,进气槽远离驱动轴的一端设有导风板,导风板朝向机身前端方向向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导风襟翼的截面为圆弧形,导风襟翼背离旋翼旋转方向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导风襟翼远离驱动轴一端与驱动轴之间的距离小于导风板远离机身一端与驱动轴之间的距离,导风襟翼接近驱动轴一端与驱动轴之间的距离小于进气槽接近驱动轴一侧与驱动轴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导风板上表面的边缘凸起形成围框。

进一步地,进气槽内设有若干沿机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板,导流板垂直于进气槽底面设置,导流板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等距均布。

进一步地,导流板的高度大于进气槽边缘的高度。

进一步地,导风板的底部设有用于加强导风板结构强度的支撑块。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能够强制向机身内进气,提升进气量,有利于提升无人机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减少因为发动机过热产生的故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体现机头强制进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旋翼的端视图。

附图标记:1、机身;2、旋翼;21、驱动轴;22、导风襟翼;3、机头强制进气机构;31、进气槽;32、导风板;33、导流板;34、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包括机身1,机身1上设有由动力源驱动的驱动轴21,驱动轴21顶端设有成对的旋翼2,由旋翼2的转动为无人直升机的运动提供升力。

如图2和图4所示,旋翼2中部设有向背离旋翼2旋转方向一侧延伸的导风襟翼22,导风襟翼22的截面为圆弧形,导风襟翼22背离旋翼2旋转方向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机身1头部设有机头强制进气机构3,机头强制进气机构3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导风襟翼22转动轨迹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重叠,即旋翼2旋转时,导风襟翼22可以将气流扰动并推向机头强制进气机构3,增大进气量。

如图1和图3所示,机头强制进气机构3包括连接在机身1头部的进气槽31,进气槽31朝向机身1前端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进气槽31的边缘凸起形成围框,进气槽31远离驱动轴21的一端设有导风板32,导风板32朝向机身1前端方向向上倾斜设置,导风板32的底部设有用于加强导风板32结构强度的支撑块34。导风板32上表面的边缘凸起形成围框。导风襟翼22带来的快速气流在导风板32的导向作用下强制向进气槽31中进气,其效率远高于进气槽31自然进气。进气槽31内设有若干沿机身1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板33,导流板33垂直于进气槽31底面设置,导流板33在机身1宽度方向上等距均布,导流板33的高度大于进气槽31边缘的高度,通过导流板33避免气流在进入进气槽31时产生紊流,进一步提升进气效率。

如图2所示,导风襟翼22远离驱动轴21一端与驱动轴21之间的距离小于导风板32远离机身1一端与驱动轴21之间的距离,导风襟翼22接近驱动轴21一端与驱动轴21之间的距离小于进气槽31接近驱动轴21一侧与驱动轴21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进气槽31中始终能够有较大的进气量。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能够强制向机身内进气,提升进气量,有利于提升无人机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减少因为发动机过热产生的故障。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上设有由动力源驱动的驱动轴(21),所述驱动轴(21)远离机身(1)的一端设有成对的旋翼(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头部设有机头强制进气机构(3),所述旋翼(2)上设有向背离旋翼(2)旋转方向一侧延伸的导风襟翼(22),所述机头强制进气机构(3)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导风襟翼(22)转动轨迹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强制进气机构(3)包括连接在机身(1)头部的进气槽(31),所述进气槽(31)朝向机身(1)前端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进气槽(31)的边缘凸起形成围框,所述进气槽(31)远离驱动轴(21)的一端设有导风板(32),所述导风板(32)朝向机身(1)前端方向向上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襟翼(22)的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导风襟翼(22)背离旋翼(2)旋转方向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襟翼(22)远离驱动轴(21)一端与驱动轴(21)之间的距离小于导风板(32)远离机身(1)一端与驱动轴(21)之间的距离,所述导风襟翼(22)接近驱动轴(21)一端与驱动轴(21)之间的距离小于进气槽(31)接近驱动轴(21)一侧与驱动轴(21)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32)上表面的边缘凸起形成围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槽(31)内设有若干沿机身(1)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板(33),所述导流板(33)垂直于进气槽(31)底面设置,所述导流板(33)在机身(1)宽度方向上等距均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3)的高度大于进气槽(31)边缘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32)的底部设有用于加强导风板(32)结构强度的支撑块(3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包括机身,机身上设有由动力源驱动的驱动轴,驱动轴远离机身的一端设有成对的旋翼,机身头部设有机头强制进气机构,旋翼上设有向背离旋翼旋转方向一侧延伸的导风襟翼,机头强制进气机构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导风襟翼转动轨迹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重叠。该无人直升机散热装置能够强制向机身内进气,提升进气量,有利于提升无人机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减少因为发动机过热产生的故障。

技术研发人员:汤兴华;李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柚子航空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