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幅材生产线及方法

文档序号:4336517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维幅材生产线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造纸机之类的纤维幅材机。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纸幅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公知的,纸是由多台机器生产出来的,这些机器一起构成可达数百米长的造纸生 产线。现代造纸机每年可生产超过450000吨的纸。造纸机的速度可超过2000米/分,纸 幅的宽度可超过11米。在造纸生产线中,造纸以连续过程进行。在造纸机中,完成的纸幅以复卷机绕卷纸 轴即卷纸辊轴缠绕成机器卷,机器卷的直径可超过5m,而且机器卷的重量在160吨以上。复 卷的目的是将制成的平面纸幅更改成更容易处理的形式。在复卷机上,首先中断造纸机的 连续过程,并变换成周期性的操作。需设法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这种周期性,以便不浪费已经 执行的工作。造纸中生产的机器卷幅材为全宽,并且甚至超过IOOkm长,所以必须为造纸厂的 客户分切成具有合适的宽度和长度的部分幅材,并在从造纸厂运出之前绕芯部缠绕成所谓 的客户卷。公知的,这些分切和复卷在适当的单独机器中即分切复卷机中进行。在分切复卷机上,机器卷被退纸,宽幅材在分切部被切成几个较窄的部分幅材,这 些较窄的部分幅材在复卷部上绕复卷轴(例如芯部)被卷成客户卷。当客户卷完成时,分 切复卷机停止,并从机器移走卷即所谓的设定卷(set)。此后,此过程随着对新设定卷进行 复卷而继续。这些步骤周期性地重复,直到机器卷的纸用完,由此替换机器卷,并随着新的 机器卷的复卷重新开始上述操作。在公知的高速造纸生产线中,造纸机能够生产出比单个分切复卷机所能够处理的 更多的纸,因此造纸生产线就需要几个分切复卷机。这些分切复卷机通常沿生产线的方向 设置,并彼此按一定距离并排放置。在现有技术的空间设置,即造纸生产线的布局设置中,典型地第一分切复卷机作 为所谓的线内分切复卷机(inline slitter-winder)设置,这意味着第一分切复卷机定位 在造纸机的线上,即在主生产线上。第二分切复卷机是所谓的线外分切复卷机(offline slitter-winder),即第二分切复卷机位于造纸机的中心线之外,常常在第一分切复卷机旁 边,在其自己所谓的建筑通道中,即在造纸车间的为该分切复卷机建造的扩展部分中。以上 两种分切复卷机均生产机器卷,机器卷首先被运输机(conveyor)输送到例如卷筒包装机 以进行包装,并最后在交付客户之前送到库房。已公布的申请EP 1413538介绍了以上类型的分切复卷机的布局,其中,在造纸生 产线中两个分切复卷机的位置并排,其中一个分切复卷机沿生产线方向,而另一个分切复 卷机在主生产线之外、位于前一个分切复卷机的一侧。当造纸车间中需要上述通道以用于超过一个的分切复卷机时,现有技术的造纸生 产线的空间设置成本就变得昂贵了。此外,以下事实产生成本每个分切复卷机需要自己的 用于传递空卷纸轴的吊升装置和自己的用于将机器卷传递到分切复卷机的退纸部的重物传递能力。在公知的造纸生产线的分切复卷机中,通常用吊升装置将机器卷带到没有用传递 轨道连接到造纸机的上述分切复卷机,并向下放到传递轨道上,传递轨道典型地定位为使 得机器卷的中心距地面的高度约为2. 5m。在实施例中,造纸机的复卷机和分切复卷机连同 传递轨道在线内(inline)联结在一起,机器卷沿传递轨道从复卷机传递到分切复卷机。在最简单的实施方案中,特别是在小机器卷的情况下,机器卷也能直接用吊升装 置带到退纸台。如所公知的,全机器卷的传递轨道由带有备用站的水平轨道或倾斜轨道组成。在 传递轨道上,机器卷从一个备用站传递到另一个,直到退纸站。在水平传递轨道上借助传递 装置将机器卷从备用站传递到另一个;在倾斜传递轨道上借助停止机构和释放机构,通过 重力使机器卷滚动来将机器卷从备用站传递到另一个。如所公知的,退纸站典型地由退纸台组成,退纸台在退纸期间支撑机器卷。退纸台 包括驱动侧上的第一退纸台和操作侧上的第二复卷台。机器卷的端部在退纸期间处于这些 退纸台上。锁臂在退纸台中枢转,机器卷在退纸期间借助锁臂而被锁定就位。机器卷在退 纸站联结到制动发生器,制动发生器作为退纸机的致动器操作。通常在退纸之后,通过用吊升装置手动提升或借助卷纸辊轴处理装置自动提升, 从退纸站移走清空的卷纸辊轴即卷纸轴。卷纸辊轴处理装置由竖直提升装置或转动提升臂 组成,并位于空的卷纸辊轴的返回轨道之上。空的或几乎空的卷纸辊轴用提升装置或用提 升臂来提升到返回轨道上,在返回轨道上常常有几个返回站位置。典型地,返回站(卷筒储 存装置)位于退纸部或分切与卷起部之上。在返回轨道上,借助传递装置或者借助重力以 停止机构和释放机构使卷纸辊轴滚动,而将卷纸辊轴从一个站传递到另一个。从返回轨道 移走空卷纸辊轴,并通过吊升装置将空卷纸辊轴传递到造纸机的复卷机。在线内分切复卷 机中,返回轨道也可直接联结到复卷机的卷纸辊轴的储存轨道,由此能够直接将卷纸辊轴 从分切复卷机传递到复卷机。在现代的造纸机、纸板机和整饰机中,需要吊升传递装置以从卷起装置向前传递 沉重的机器卷,并至少从分切复卷机的退纸机将空的卷纸轴即卷纸辊轴返回到卷纸辊轴储 存装置。吊升装置的负载能够损坏其他装置,并且必须给吊升装置让路以使操作安全。高 速移动的重吊升装置及其天车需要高大的建筑物,这就包含巨大且昂贵的建筑投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现一种纤维幅材的生产线,其包括纤维幅材的卷起装置和至少一个 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以及用于将机器卷和/或卷纸轴传递到所述卷起装置和所述至少一 个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的装置。在该生产线中,纤维幅材的生产处理方向在卷起装置之后、 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之前,相对于卷起装置的处理方向基本转向18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极其有利的实施例,生产线至少包括在相同的建筑通道中、相 对于卷起装置的处理方向基本转向180°的一个分切复卷机,由此如果生产线只包括一个 分切复卷机,则处理方向至少在相同的建筑通道中被设置成转向。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生产线包括一个第一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该第一分 切复卷机或整饰机设置成与卷起装置连接,使得第一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的处理方向在卷起装置之后 基本转向180°。有利地,生产线至少包括一个第二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该第二分切复卷机或整 饰机设置成与卷起装置连接,使得第二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与第一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具 有相同的处理方向。有利地,生产线还至少包括一个第二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该第二分切复卷机或 整饰机设置成与卷起装置连接,使得第二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的处理方向基本沿卷起装置 的处理方向。有利地,第一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在卷起装置旁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生产线包括两个分切复卷机;这两个分切复卷机设置 成与卷起装置连接,使得这两个分切复卷机的处理方向在卷起装置之后基本转向180°。有利地,在生产线中,在卷起装置和分切之前的退纸机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机器 卷储存装置。有利地,在生产线中,卷纸辊轴和机器卷的储存和传递基本在一个水平面上实现。有利地,在生产线中,机器卷和卷纸轴的传递主要用地板上支撑的传递装置实现, 例如用至少一个传递支撑架和/或至少一个传递运输机,有利地采用基本直线的传递。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生产线中的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设置成,经由机 器卷和卷纸轴的传递装置而与处于实际生产线中的卷起装置连接,使得至少一个分切复卷 机或整饰机的处理方向相对于实际生产线基本转向180°。有利地,在生产线中,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设置成,经由机器卷和卷纸轴 的传递装置,处于由卷起装置确定的实际生产线的一侧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 或整饰机的处理方向与实际生产线的机器方向基本相反。有利地,对于生产线,只设置一个吊升装置,该吊升装置的位置有利地位于生产线 的由卷起装置和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确定的干部(dry end)。特殊情况下,可在干部利用吊 升装置将卷纸轴直接传递回卷起装置,其中例如卷起装置产生不能在分切复卷机上处理的 纤维幅材的许多断头和所谓的底终点(bottom-end)。有利地,在生产线中,卷起装置的碎浆机被设置为卷起装置区域、分切复卷机区域 和卷纸轴的底终点即残余幅材共享的碎浆机。根据本发明,还实现了用于在生产线中生产纤维幅材的方法,该生产线包括卷起 装置和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在该方法中,纤维幅材的生产处理方向在卷起装置 后、分切或整饰之前,相对于卷起装置的处理方向基本转向180°。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关于“基本呈180°角”、“方向基本转向180° ”的说明和 等同的表达方式意思是,该方向不必确切地转向180°角,而是接近此值的其他值也是合适 的。根据本发明的设置提供一种全新的造纸厂生产线的空间设置,其中利用全新的思 考方式,可与卷起装置和分切装置连接地构成卷纸轴和机器卷的运送和传递,由此使得卷 纸轴和机器卷的传递长度短,并且能够以流线方式实现传递。借助本发明,能够以降低建筑成本的形式来获得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可以将纤维 幅材的生产线定位在较小的建筑物(没有通道)中。因此能够减小建筑物的体积。有利地, 纤维幅材的生产线能够位于短和/或窄的建筑物中。有利地,能够将纤维幅材的生产线置于本来用于复卷机和/或分切复卷机部分的低的和/或轻结构的建筑物中。有利地,除纤 维幅材机的造纸车间之外,第二分切复卷机不需要额外的通道。此外,能够节省生产线的成本,使得除了湿部(wet end)的吊升装置之外,生产线 自身不必需要吊升装置来传递空卷纸轴。因此,增加纤维幅材的生产线的湿部吊升装置的 操作能力,以便同样在干部的分切复卷机的范围中执行提升是有利的,因为该吊升装置将 在许多情况下使用;而否则的话则仅仅是短期使用,因为吊升装置的时间主要花在等待需 要的维护工作,例如换辊。可替换地,可以限制湿部吊升装置的操作范围远离分切复卷机的 范围,由此包括分切复卷机的范围的干部能够由更成本有效(cost-effective)、轻结构的 车间构成,并设有更便宜且更轻的提升装置。当传递卷纸辊轴和机器卷时,本发明实现的直接传递动作优点明显。作为传递支 撑架,能够使用可靠且成本有效的、设有固定导电体的传递支撑架,该传递支撑架在笔直路 径上行进。作为卷纸辊轴的传递运输机,可以使用例如板条式运输机。当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纤维幅材的生产线中,基本在一个水平面上具体 实现卷纸辊轴和机器卷的传递时,能够避免在机器水平面之下建立全尺寸的地下室水平 面,或者机器水平面的设备不必对应于例如它们的全尺寸携带能力的处理空间。当在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本在一个水平面上实现卷纸辊轴和机器卷的运输(traffic)时,额 外的和耗能的那部分提升减少,这举例来说是因为卷起装置和退纸机上的轨道高度与储存 装置的高度相同,由此能够用除重吊升装置之外、有利地支撑在地板上的其他装置执行提 升。例如,碎浆机和其他附加装置或客户卷处理装置能够位于实际机器水平面之下。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用术语“卷纸辊轴”来描述不同的卷纸轴或等价物, 机器卷绕卷纸辊轴或等价物缠绕,并在分切前从卷纸辊轴或等价物将机器卷退纸。即使本 说明书主要指的是纸,但是本发明也适合与其他纤维幅材的生产相关的应用。分切复卷机 的分切和复卷部由既包括分切部又包括复卷部的一个装置单元构成,或者分切和复卷部由 一个包括分切部而另一个包括复卷部的两个单独装置单元构成。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仅关于本发明的一些方案来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 本发明的方案的任一实施例能够被本发明的相同方案或其他方案独立应用,或者作为与其 他实施例的组合。


现在将参考附图,借助示例来描述本发明。图1和图2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3和图4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5和图6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图7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以下描述中,类似的名称指类似的部件。应注意,附图并非按比例示出,且它们 主要仅用于阐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图1-7所示的纤维幅材生产线包括纤维幅材机例如造纸机30,以及与造纸机30排成一线的卷起装置10。在造纸机的卷起装置10上,在造纸机30中完成的纸幅W借助卷纸 缸,绕卷纸轴即卷纸辊轴13被缠绕成机器卷12。卷起装置10有利地包括与传递轨40 (图 2)连接的机器卷12的收集站15 ;已完成的机器卷12从收集站15进一步传递到机器卷储 存装置18、18’、18”,或者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2(^、2( 或未示出的某种其他整饰机的备用 站16A、16B。与卷起装置10在湿部侧相连接地设置有空卷纸轴13的返回站41 ;返回站41 有利地延伸到传递轨40,作为空卷纸轴13的储存装置42操作。完成的机器卷12有利地基本在一个水平面上传递,该水平面有利地支撑在地板 上。为了相对于造纸机30和卷起装置10所构成的生产线,向旁边传递这些重机器卷12,使 用有利地支撑在地板上的传递装置,该传递装置有利地是基本在一个水平面移动的传递支 撑架50,传递支撑架50有利地是在笔直支撑架路径上行进的传递支撑架。传递支撑架50 有利地设有固定的导电体。根据有利实施例,传递轨40连接于卷起装置10和机器卷12 的收集站15,机器卷的传递支撑架50,机器卷储存装置18、18’、18”,分切复卷机20A、20B的 退纸站21A、21B的备用站16A、16B、分切复卷机的(空)卷纸轴13的收集站17A、17B,空卷 纸轴13的返回站41,以及空卷纸轴的储存装置42 ;传递轨40设置成,使得空卷纸轴13和 机器卷12的已处理的卷纸轴13基本在相同的水平面 上传递和定位。这种将尽可能多的垂 直传递事件(event)最小化的方案的优点是节约能源和流线传递工作。为了将量轻的空卷 纸轴13从分切复卷机的收集站传递返回到空卷纸轴13的返回站41,使用支撑在地板上的 运输机,例如板条或车式运输机(cart conveyor) 60。有利地,将板条或车式运输机60设置 成,基本在与分切复卷机的卷纸轴13的收集站17A、17B上的相同的水平面上,而且在与卷 起装置10的空卷纸轴13的返回站41上的卷纸轴13相同的水平面上运送卷纸轴13。在此 将不对分切复卷机20A、20B(比较图1和图2)的分切与卷起站22和处理客户辊19在分切 复卷机20A、20B上的分切和卷起作更详细描述。应注意,部分的分切复卷机20A、20B有利地在实际生产线的旁边和侧面,并有利 地相对于生产方向沿反方向进行处理,能够位于生产水平面以下,但是仍使得卷纸轴13和 机器卷12的传递主要有利地被支撑在地板上发生,并有利地在造纸车间中处于基本相同 的水平面上。图1和图2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生产线包括卷起装置10和一个分切 复卷机20A,分切复卷机20A包括退纸站21A和分切与卷起站22。分切复卷机20A位于生 产线旁,处理方向转向到生产线方向的反方向,即处理方向转向180°。机器卷储存装置18 位于传递支撑架50的路线的与分切复卷机20A的备用站16A相对的第二侧上。可替换地 或附加地,机器卷储存装置能够沿机器卷12的传递支撑架50的有利地呈笔直的路径,位于 建筑物内的其他合适区域。与机器卷12的收集站15相对的机器卷储存装置的有利位置用 18,表示。在根据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沿生产线的主方向的方向的卷起装置10与相对于 生产线的主方向基本呈180°角的分切复卷机20A或整饰机,构成了所谓的“J”形。图3和图4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生产线包括卷起装置10和包括退纸 站21A、21B的两个分切复卷机20A、20B。 在图3中,第一分切复卷机20A位于卷起装置10旁边,在生产线的第一侧上,处理 的方向转向到生产线方向的反方向,即处理的方向转向约180°。第二分切复卷机20B位于卷起装置10旁边,在生产线的第二侧上,处理的方向转向到生产线方向的反方向,即处 理的方向转向180°。第一机器卷储存装置18位于传递支撑架50的路线的与分切复卷机 20A相对的备用站16A的第二侧上。可替换地或附加地,机器卷储存装置能够沿机器卷12 的传递支撑架50的有利地呈笔直的路径,位于建筑物内的其他合适区域。附加地或可替换 地,机器卷储存装置的有利的使用位置为下列位置与机器卷12的收集站15相对的位置, 此位置用附图标记18’表示;以及用附图标记18”表示的位置,此位置处于传递支撑架50 的路线的与第二分切复卷机20B的备用站16B相对的第二侧上。在图4中,第一分切复卷机20A位于卷起装置10旁边,处理方向转向到生产线的 反方向,即处理方向转向180°。第二分切复卷机20B位于生产线中的卷起装置10的相同侧 上,在第一分切复卷机20A旁边,处理方向转向到生产线的反方向,即处理方向转向180°。 第一机器卷储存装置18位于传递支撑架50的路线的相对机器卷12的收集站15的第二侧 上。可替换地或附加地,机器卷储存装置能够沿机器卷12的传递支撑架的有利地呈笔直的 路径,位于建筑物内的其他合适区域。附加地或可替换地,机器卷储存装置的有利地使用的 位置为下列位置与第一分切复卷机20A的备用站16A相对的位置,此位置用附图标记18’ 表示;以及用18”表示的位置,此位置处于传递支撑架50的路线的与第二分切复卷机20B 的备用站16B相对的第二侧上。在根据图3和图4的实施例中,沿生产线的主方向的方向的卷起装置10与相对于 生产线的主方向基本呈180°角的第一分切复卷机20A和第二分切复卷机20B(或者整饰 机),构成了所谓的“E”形。图5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型,其除了设置成“J”形的卷起装 置10和第一分切复卷机20A外还包括第二分切复卷机20B。第二分切复卷机20B在图5的 示例中位于传递支撑架50的路径的与卷起装置10的机器卷12的收集站15相对的第二侧 上。若需要,可以除第一机器卷储存装置18之外,再设置第二机器卷储存装置18’,例如使 得沿传递支撑架50的路径在第二分切复卷机20B的两侧皆有机器卷储存装置。若期望,第 二分切复卷机20B能够位于示出机器卷储存装置的任何地点,或者沿传递支撑架50的路径 的任何地方。图6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型,其除了设置成“J”形的卷起装 置10和第一分切复卷机20A之外还包括第二分切复卷机20B。在生产线的这种空间设置 中,第二分切复卷机20B与第一分切复卷机20A位于同一直线上,由此第一分切复卷机20A 相对于生产线的主方向成180°角,并且第二分切复卷机20B (或者整饰机)与有利地处于 相同轨道高度或者有利地甚至设有相同的转移轨的第一分切复卷机20A—线,构成了所谓 的“长J”形。应注意,在图6的示例中,第二分切复卷机20B设置在生产线中,在第一分切 复卷机20A的处理方向的反方向,由此优点就是共享卷纸辊轴的返回路径60,即卷纸轴13 在经过空卷纸轴的备用站17A之后回到卷起装置10。因此,返回卷纸轴无需吊升装置。如果图6的示例需要,可以在传递支撑架50的路径的有利地与卷起装置10的机 器卷12的收集站15相对的第二侧上、或者有利地与第一分切复卷机20A相对的第二侧上, 为机器卷12设置至少一个储存装置18、18’。图7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包括设置成“J”形的卷起装置10和分切 复卷机20A。这样,机器卷12的行进设置成,在卷起装置10之后立即转向180°进入设置在卷起装置10旁边的机器卷储存装置18,机器卷12从机器卷储存装置18继续行进到分切 复卷机20A的退纸站21A。从退纸站21A,用卷纸辊轴处理设备将空卷纸轴13传递到分切 复卷机20A的空卷轴13的收集站1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留在卷纸轴13上的残纸被清空,例如在传递到卷起装置之 前被清空到分切复卷机的退纸部中的碎浆机,或者可以沿行进路线为卷起装置设置单独的 清空残纸措施。图7所示的情形是可能的,例如在传统的分切复卷机和卷起概念的方式下将卷纸 轴13的储存装置42设置成比复卷水平面更高的时候,或者在卷纸轴储存装置42处于复卷 水平面上的卷起情况下。根据一些实施例,用自动卷纸轴处理设备首先取下空的卷纸轴13, 此后有利地传递被支撑在地板上的卷纸轴13,有利地用轻型运输机60将卷纸轴13传递到 卷起装置10的卷纸轴储存装置42。在图7中,用有利地支撑在地板上的传递装置,例如机器卷传递支撑架50,将机器 卷12从卷起装置10向旁边传递到机器卷储存装置18内,机器卷储存装置18有利地借助 传递轨而连接到卷起装置10旁边的分切复卷机20A。当机器卷已经传递到机器卷储存装置 18时,处理方向已经在卷起装置10之后转向180°。此后在分切复卷机20A上,纤维幅材 的生产线的处理方向保持在相对于沿造纸机30和卷起装置10的方向行进的主生产线转向 180°的状态。应注意,在根据本发明的有利设置方式中,机器卷和卷纸轴的运输是利用直线传 递基本水平地实现的,没有吊升装置的连续操作。因此,卷纸轴运输顺畅且传递距离短。当 主要用吊升装置以外的某种装置来进行传递时,待让路的负载的数量最小。需要的安全区 域不堵塞通道。能够利用共享使用的卷起装置10的碎浆机,对分切复卷机区域、和卷纸轴 的底终点即残纸进行碎浆,由此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碎浆机。在卷起装置后的处理部上,有 利地仅需要吊升装置用于维护,由此能够减少吊升装置的分级(classification),或者能 够基本减少吊升装置的提升循环数(利用率例如从70 %降到5 ,或者能够利用较小分级 的吊升装置。吊升装置有利地不需要处理吊升装置分级。此外,其优点是随着维护间隔的 增加,维护成本更便宜。根据本发明,还实现了在生产线中生产纤维幅材的方法,该生产线包括卷起装置 和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在该方法中,纤维幅材的生产处理方向在卷起之后、分切 或整饰之前转向180°。有利地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纤维幅材W的生产线至少包括在相同的建筑通 道中、相对于卷起装置10的处理方向基本转向180°的一个分切复卷机20A、20B。本发明及其各种实施例适合与造纸生产线的不同类型的分切复卷机概念相关联 地使用。本发明可与新的造纸生产线和造纸生产线的现代化相关联地实现。以上描述提供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非限制性的示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 言,显然本发明还不限于所描述的细节,而是本发明还能够用其他等同方式实现。能够利用所述实施例的一些特征而不利用其他特征。以上描述应认为只是本发明 的原理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纤维幅材的生产线,其包括所述纤维幅材(W)的卷起装置(10)和至少一个分切 复卷机(20A、20B)或整饰机,以及用于将机器卷(12)和/或卷纸轴(13)传递到所述卷起 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幅材(W)的生产 处理方向在所述卷起装置(10)之后、所述分切复卷机(20A、20B)或整饰机之前,相对于所 述卷起装置的处理方向基本转向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包括在相同建筑通道中、相 对于所述卷起装置(10)的处理方向基本转向180°的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Q0A、20B),由 此如果所述生产线包括仅一个分切复卷机Ο0Α),则处理方向至少在相同的所述建筑通道 内被设置成转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包括一个第一分切复 卷机(20Α)或整饰机;所述第一分切复卷机(20Α)或整饰机设置成与所述卷起装置(10)连 接,使得所述第一分切复卷机(20Α)或整饰机的处理方向在所述卷起装置(10)之后基本转 向 18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分切 复卷机(20Β)或整饰机;所述第二分切复卷机(20Β)或整饰机设置成与所述卷起装置(10) 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分切复卷机(20Β)或整饰机与所述第一分切复卷机(20Α)或整饰机具 有相同的处理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分切 复卷机(20Β)或整饰机,所述第二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20Β)设置成与所述卷起装置(10) 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分切复卷机(20Β)或整饰机的处理方向沿所述卷起装置(10)的处理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切复卷机(20Α) 或整饰机在所述卷起装置(10) —侧的旁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包括两个分切复卷机 (20Α.20Β);所述分切复卷机(20Α、20Β)设置成与所述卷起装置(10)连接,使得所述分切复 卷机Q0A、20B)的处理方向在所述卷起装置(10)之后基本转向180°。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起装置(10)和分 切之前的退纸机(21Α)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机器卷储存装置(18、18’、18”)。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卷纸轴(1 和机器卷(12) 的储存装置(15、18、16A、16B、17A、17B、41、42)和传递装置(50、60)是基本在一个水平面上 实现的。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机器卷(12)和卷纸轴 (13)的传递主要用地板上支撑的传递装置实现,例如用至少一个传递支撑架(50)和/或至 少一个传递运输机(60),有利地采用基本直线的传递装置。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机器卷和卷纸轴的运输是 以直线的传递装置基本水平地实现的,没有吊升装置的连续操作。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 (20A.20B)或整饰机设置成,经由机器卷(1 和卷纸轴(1 的所述传递装置而与处于实际 生产线(30、10)中的所述卷起装置(10)连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20A、20B)或整饰机的处理方向相对于实际生产线基本转向180°。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 (20A.20B)或整饰机设置成,经由机器卷(1 和卷纸轴(1 的所述传递装置,处于由所述 卷起装置(10)确定的实际生产线的一侧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20A、20B)或整 饰机的处理方向与所述实际生产线的机器方向相反。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生产线,只设置 一个吊升装置,所述吊升装置的主位置有利地位于所述生产线的由所述卷起装置(10)和 所述分切复卷机(20A、20B)或整饰机确定的干部。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特殊情况下的卷纸轴 (13)的运输用所述吊升装置来实现,所述吊升装置用于将所述卷纸轴直接传递到所述卷起 装置(10)。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起装置(10)的碎 浆机被设置为卷起装置(10)区域、分切复卷机Q0A、20B)区域和卷纸轴(13)的底终点即 残余幅材(W)共享的碎浆机。
17.—种在生产线中生产纤维幅材(W)的方法,所述生产线包括卷起装置(10)和至少 一个分切复卷机(20Α、20Β)或整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纤维幅材(W)的生 产处理方向在卷起(10)后、分切(20Α、20Β)或整饰之前,相对于所述卷起装置(10)的处理 方向基本转向180°。
全文摘要
一种纤维幅材(W)的生产线,包括纤维幅材的卷起装置(10)和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20A、20B)或者整饰机,以及用于将机器卷(12)和/或卷纸轴(13)传递到所述卷起装置和所述至少一个分切复卷机或整饰机的装置。在该生产线中,纤维幅材(W)的生产处理方向在卷起装置(10)之后、分切复卷机(20A、20B)或整饰机之前,相对于卷起装置的处理方向基本转向18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生产线中生产纤维幅材的方法。
文档编号B65H35/02GK102105377SQ200980129350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1日
发明者泰波·科乔, 珀特里·恩瓦尔德 申请人:美卓造纸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